92式9毫米手枪性能参数:
口径:9毫米
全长:190毫米
枪宽:35毫米
枪高:135毫米
全重:0.76千克
枪管长:111毫米
瞄准基线长:152毫米
初速:350米/秒
射程:50米
枪弹:9×19毫米DAP92式手枪弹
弹匣容量:15发
92式手枪系列包括9毫米手枪和5.8毫米手枪,这两种手枪系统现在均已生产定型,并批量生产,正在陆续装备部队。这两款枪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新的枪械,它们的诞生让世界对中国的手枪刮目相看,甚至让国外的枪械专家惊叹。
1987年,世界各国纷纷换上新的手枪,而中国却还没有一款新的手枪,此时中国军方已经感觉到对手枪进行更新换代的必要。当时的中国依旧在采用54式、64式和77式手枪,这些手枪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缺点众多。于是中国军方下令研制新的手枪,并且这款新的手枪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并加以创新。最终中国军方还为这款新手枪定了一个具体要求:其外形要美观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而且要便于大量生产。接下来就是讨论枪械的口径和弹药了。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新枪的口径。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采用9毫米口径,当时国外的手枪大多是9毫米口径,采用的是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的优点是:对人员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停止作用好。但是它的弹头采用的是铅芯,而且其穿甲性能差,达不到我国军方定下的要求。最后有人提议新研制一种采用钢芯弹头,外形尺寸和内弹道与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相同的新型钢芯手枪弹。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采用5.8毫米小口径,其理由是: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头提高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大长径比的钢芯弹进入人体后易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航和翻滚,产生较大空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芯还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另外,由于小口径枪弹质量小、体积小,因而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高作战效能。这些方案都不错,一时间难以取舍。最后,有关部门决定9毫米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毫米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这两种枪作为新枪系列同时研制。
1992年初,国内研制厂商先开始进行9毫米手枪的预研工作。厂家很快拿出了十几种设计方案。最后从这些方案中选出5种提供给专家评审。这5种方案分别是:9A型方案、9A1型方案、9B型方案、9C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
9A型方案:这一方案采用了半自由枪管短后坐回转闭锁机构,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整体塑料握把,握把上方两侧均设有保险扳把,全枪为单元化组合式结构。
9A1型方案:它是9A的变型,不同点在于其采用铝合金底把加后杆式护板,发射机构零件分散安装在枪底把上,且没有发射机组件。
9B型方案:这一方案中枪管采用回转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铝合金底把,发射机构零件分散安装在枪底把上,保险扳把位于套筒尾部。
9C型方案:这个方案将闭锁机构设计成上下偏移闭锁机构,另外采用了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而复进簧套在枪管上,铝合金底把加后杆式塑料护板,发射机构零件装在枪底把上。
9-Ⅱ型方案:该方案中枪管采用上下偏移闭锁机构,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复进簧位于枪管正下方,而击锤簧为扭簧,套筒两侧均设有保险扳把,合金底把带两块塑料护板。
这5种方案经过评估后最终确定将9A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进一步试制和试验,经过试验最后决定将两种方案合并成一种方案,至此,新型9毫米手枪的正式研制拉开序幕。
正式研制工作开始,为了考验手枪的可靠性,我国决定让其经历扬尘和浸河水试验。这可以说是一个创举,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要求手枪通过扬尘和浸河水试验的国家。其他国家因为手枪是个人自卫战斗武器,所以不做扬尘和浸河水试验。而且一般手枪都难以通过扬尘和浸河水试验,中国却做到了,难怪这款枪诞生后会让世界惊叹。之所以能通过这么严酷的考验是因为设计人员采取了两项特别的措施:一是尽量增大各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和设置容沙槽、排沙槽。二是消除开闭锁的楔紧现象。因为这种新型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枪管则采用回转闭锁机构。这种闭锁机构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容易使枪机产生楔紧,这样就影响自动机运动循环的完成,尤其是遇到泥沙污垢,自动机运动受阻,这样就不能完成自动动作。为了减少枪机开闭锁能量消耗,使自动机运动灵活,设计者特意将枪管开闭锁斜面设计为螺旋面,枪管尾端设计有预转面,利用抽壳钩预转,连接座上开了螺旋角为45°的螺旋槽,这样就消除了开闭锁时产生的楔紧现象。
新型手枪的威力完全超过以前的国产手枪,在国际来说都是顶尖的。但是在靶场试验时却发生了意外。这种手枪的空仓挂机扳把在以前的摸底试验中从未出现过故障,但是不知为什么到了国家靶场却连续出现故障,不能实现空仓挂机。为了查找原因,设计师们核对了图纸,原来是空仓挂机扳把减薄了,和原零件尺寸不一样,这样一来硬度不够,自然不能挂机。后来才知道是一个技术人员为了减轻零件质量,认为不会影响空仓挂机性能,没有经过试验验证就把尺寸改了,结果造成故障。
不过,最后新型手枪还是在1996年通过了样枪鉴定,1998年通过设计定型审查,被正式命名为“QSZ92式9毫米手枪”。简称92式9毫米手枪。与9毫米手枪同时研制的还有其配套手枪弹。这种手枪成了世界上唯一一种专门使用新研制的9×19毫米手枪弹的手枪。这种手枪弹与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外形其实是一样的,不过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区别最大的就是弹芯。
9毫米手枪全枪由枪机组件、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握把组件、枪管、枪管套、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和连接座等41种43件零件组成。组件化设计就是该枪最大的特色,每一个部件都由多个零件组成,发射机和发射机架是一个部件,握把是一个部件,枪管、枪机是一个部件,同时每个零件又是多功能的。在拆卸时甚至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快速完成拆装组合,这样即使在野外也不用担心其不方便维护了。而其射击方式则为半自动,具备单动和双动功能。自动方式采用了枪管短后坐方式,闭锁方式则为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可装15发枪弹。并且在弹匣上刻有存弹指示刻度,以显示弹匣内的剩余弹药。
这一型号的枪外形也很漂亮,枪体采用了新型工程塑料,这是国内枪械的一大突破,已经跟上了国际水准。握把采用了大方的黑色并刻有很密的交叉斜线组成的菱形花纹,中间有一个大五角星,其横面也有防滑纹,正对射手虎口方向的横面防滑纹为纵向,而正对枪口的横面防滑纹则为横向。这一设计使得枪更加漂亮大方,别具一格。
当然该枪也做到了和潮流接轨,比如说套筒座对应枪口位置的下方就设置了瞄具接口槽,可以安装激光照准器和战术灯。而在扳机护圈前方设置有防滑凹纹及相应的直线段和棱角。另外,套筒后部的手拉防滑槽凹进程度较深、条纹更粗,排列更为稀疏。同时,倾斜度也更大,套简上的照门和准星上都装有荧光点,便于在没有专门器材的情况下进行夜间瞄准。最人性化的设计是手动保险扳把和弹匣扣,手动保险扳把为双向手动保险扳把,弹匣扣为可换向安装弹匣扣,这样一来即使是左撇子也没有不能适应的担忧。
9毫米手枪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用自卫战斗手枪进入了世界手枪先进行列。该枪首先装备于驻港、驻澳部队,后来在国际特种部队射击比赛中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因此受到国内外好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尤其是制造工艺和原材料落后于国外。9毫米手枪最大的缺点就是外观表面处理工艺落后,与国外手枪对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该枪还需不断改进提高,使之更加完善。
2.让世界惊叹——92式5.8毫米手枪
根据前文,我们知道92式5.8毫米手枪与9毫米手枪几乎是同期研制的,它们的外形非常相似,只不过9毫米手枪的握把上有五角星。两种口径的零件甚至可以通用,只有枪管、弹匣、枪机等少数零部件不能通用。5.8毫米手枪的研制是从1994年开始的,前前后后经过7年的技术方案论证和研制,最后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寒区、热区、盐雾区试验,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到2001年,5.8毫米手枪终于正式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QSZ92式5.8毫米手枪”,简称为92式5.8毫米手枪。
曾经有人提出,两种口径手枪采用同一种结构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简化工艺和结构,而且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不过这个提议最终被否决了。于是科研人员只好重新征集研制方案,最终也是选出了5种方案。这5种方案最大的不同就是闭锁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的是:枪管回转闭锁、枪管随动闭锁、自由枪机惯性闭锁起落式闭锁和中间块闭锁。后来通过对5种设计方案的加工试制、试验和专家评审,最终确认采用枪管固定的自由枪机惯性闭锁方式。而击锤则采用回转式击发机构,其次是双排双进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形塑料护板,复进簧则置于枪管下方。
从1995年3月开始到1996年2月,5.8毫米手枪共进行了两轮短枪管设计方案试制、试验,可惜结果都不理想。时间很快就到了1996年的3月,这时设计组要求在保持9毫米手枪相同指标的情况下重新设计样枪方案,这一次虽然解决了抽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射击时震手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呢?因为9毫米手枪通过大量试验,结构比较成熟,尤其是采用弹性发射机支架和发射机构,射击时吸收套筒后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适,手感好。因此最终决定5.8毫米手枪也采用这一设计,两种口径手枪主要零部件通用,不过,5.8毫米手枪新方案采用枪管回转半自由枪机原理。如此一来射击震手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其射击时后坐力很小,比9毫米手枪更加舒适,精度更好。
9毫米手枪与5.8毫米手枪的区别:
其一,这两款手枪虽然外表差不多,但正如前文所说,5.8毫米的手枪握把没有五角星,虽然两者的零件数目也差不多,甚至零件的尺寸形状都差不多,但是,两者自动方式不同。其枪管、底把、连接座和弹匣是不通用的,5.8毫米手枪为半自由枪机式。因此5.8毫米手枪有些零件看起来比9毫米手枪简单,9毫米手枪枪管上有闭锁凸笋和导引凸笋,但5.8毫米手枪的枪管上只有导引凸笋。
1987年开始研制9毫米手枪弹的时候,5.8毫米手枪弹也开始研制,手枪弹注重的是停止作用,之前人们根据所认识的枪械,一直认为“口径越大停止作用越好”以及“平头弹和圆头弹的停止作用最好”,这样一来5.8毫米手枪弹能否研制成功被大家怀疑。为提高其威力,5.8毫米手枪弹的研制必须采用超常规设计。经过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增大手枪弹的长径比,可使弹头在进入人体后利用重心偏移原理迅速失稳并翻滚,增大阻力面、快速释放能量从而提高杀伤力。经过实验,最终证实这一思路是可行的,于是在1994年,5.8毫米手枪弹的正式型号开始研制。2001年,5.8毫米手枪弹设计定型,正式宣告研制成功,被命名为“DAP92式5.8毫米普通弹”,简称5.8毫米手枪弹。这种手枪弹规格为5.8×21毫米,全弹长33.5毫米,全弹质量为6克。其外形类似于步枪弹,呈瓶状、尖头、弧形弹头。这样设计是为了能装入更多的弹药,而且能保证穿入目标的初速。
5.8毫米手枪主要是供我军指挥员及有关人员,特别是供特种部队装备的军用战斗手枪,主要用于杀伤50米距离内的目标,手枪弹在50米内击穿232头盔钢板后,还能击穿50毫米厚松木板。杀伤效果优于国外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进入人体形成的空腔效应是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2.5倍,其威力甚至超过了9毫米手枪。其手枪弹杀伤威力之大,堪称世界第一,因此它的出现让世界为之惊叹。
一个美国防弹衣销售商曾向中国推销一种美国防弹衣,宣称其可抵御住世界上所有手枪弹。经试验,该防弹衣确实抵御住了众多型号的手枪弹,甚至包括92式9毫米手枪弹,5.8毫米手枪弹却顺利地射穿了该种防弹衣,当场那名美国商人就呆住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5.8毫米手枪的威力甚至超过了9毫米手枪。
曾经不被外国人看好的中国枪械因为92系列的出现而扬眉吐气,中国枪械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92系列的出现,证明我国不仅可以仿制外国枪械,我们还能研制属于自己的枪,而且我们研制的枪甚至可以超越外国枪械。尤其是92式5.8毫米手枪,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虽然5.8毫米手枪已经被世界认可,但是我国研究人员并未就此满足,他们继续挖掘5.8毫米手枪的潜力,计划研制出5.8毫米微声手枪。这项研制方案在2001年确定,2002年开始研制,到2005年的时候,这种手枪就已经顺利定型并命名为“QSW06式5.8毫米微声手枪”。
5.8毫米微声手枪原本是想在5.8毫米手枪的基础上加上消声器,但是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发现这一方案行不通,因为5.8毫米手枪采用的半自由自动方式会让枪管旋转,这样一来加装在枪管上的消声器也会随之旋转,如此,射击精度就很难保证了。于是,科研人员决定在5.8毫米微声手枪上不采用枪管回转半自由式自动方式,而改为采用自由式自动方式,而闭锁方式则依旧采用惯性闭锁方式。就这样,全新的5.8毫米微声手枪诞生了。
除了自动方式的不同,5.8毫米微声手枪与5.8毫米手枪还有几处不同。首先是它取消了原本5.8毫米手枪枪管上有的导引凸笋改用铣削加工的定位台,这样的好处就是枪管在击发的时候不会旋转了。另外,5.8毫米微声手枪比较长,且外面加了固定消声器的外螺纹。另一个不同就是击锤簧,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是固定火台,5.8毫米微声弹则采用活火台。当击针撞击活火台枪弹底火时要损失一部分能量,而且所需要的击发力比发射固定火台枪弹时大得多。因此,如果在5.8毫米微声手枪上照搬92式5.8毫米手枪的击锤簧就不能保证击发的可靠性了。还有,5.8毫米微声手枪的瞄准基线抬高了。这么多不同,导致这两种手枪的枪机组件不能互换。
5.8毫米微声手枪的消声效果非常好。全枪不含消声器的长度是193毫米,宽35毫米,高133毫米,枪管长120毫米。全枪重仅795克,而且是含空弹匣的重量,不过不含消声器;消声器质量约为200克。
包含5.8毫米微声手枪在内的92系列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虽然它们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引领中国轻武器走上更加辉煌的道路。
3.瓦尔特P99与007的不解之缘
德国瓦尔特公司创建于1886年,100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以生产击锤击发式手枪为主。但是击发式手枪有几个缺点:首先,它的击锤是外露的,如此,必然在击锤和套筒之间留有空隙,外界杂物就容易进入机构内部,导致机构失灵;其次,扳动击锤时容易失手,使击锤向前打击击针,从而击发枪弹,引发意外走火;另外,击锤击发式手枪机构相对复杂,质量大,外表没有无击锤的击针式击发机构的手枪平滑。因此,1994年1月,瓦尔特公司决定设计一款采用塑料握把、击针式击发机构和单/双动扳机的新型手枪,这就是P99手枪。
经过两年的时间,在1996年1月,P99手枪终于诞生,并正式投产,1997年第一次进行公开展示。可以说,P99手枪是瓦尔特公司产品的里程碑,这种手枪中蕴涵了公司设计人员的许多创新性思维及先进技术。它的出现是瓦尔特公司的一个突破。
P99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闭锁机构则为枪管偏移式。这种机构仿照了P220手枪上改进的勃朗宁式闭锁机构,而这种机构最早是出现在P88手枪上的,现在又用到了P99的身上。因为在设计时聘用了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的设计师,因此这款手枪多少有和格洛克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其击发系统,和格洛克相同,它也采用没有击锤的击针式击发机构。P99成了瓦尔特公司第一支采用没有击锤的击针式击发机构的手枪。不过击发机构就不一样了,瓦尔特P99采用了单/双动式,不过只有第一发为双动,后续的都为单动。有一点是很人性化的设计,P99在待击状态下击针尾部会在套筒后面的凹陷处突出并显示红色标记,提醒射手手枪已处于待击状态,这样即使在夜间,射手也可以通过触摸套筒尾部而感觉到,从而保证了射手的安全。
此外,P99还设计了手动的待击解脱按钮,这个按钮是用聚合物制成的,它位于套筒后部的左上方,无论习惯使用哪只手都可以轻松操作。当待击解脱后,如果需要重新待击而又不想使用双动的方式击发的时候,只要把套筒向后拉动大约9.5毫米的距离就可使击针重新待击。最初型号的P99有三种保险,分别是:扳机保险、击针保险及待击指示保险机构,其中,击针保险及扳机保险机构也起到了跌落保险的作用,因此有些资料提到其保险机构为四种。
P99手枪击针保险机构是被动式,而扳机保险机构则有点像格洛克手枪的机构,这种机构,只要扳机不转动,扳机座和扳机连杆即使遇到枪跌落到地上这样的意外震动也不会移动,击针也不会被解脱。最后是待击指示保险机构,当P99手枪膛内有弹药并向后拉套筒使之处于待击状态后,若不想击发枪弹,而想要解除待击状态时,可按压位于套筒左后方的待击解脱杆,送回击针,释放击针簧。这就是所谓的待机指示保险机构,这种机构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枪上因解脱待击动作而产生的意外走火的危险。经过多次测试,P99手枪在装弹待击的情况下,即使从不同的角度跌落到钢板、水泥地、塑料表面上,也不会击发。其可靠性是绝对可以信任的。
此外,P99金属部件表面进行了特殊的镀铬处理,这种处理主要是用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套筒是由玻璃纤维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因此质量很轻,而且握持灵巧舒适。其背带环是内置的,在握把后下部有一槽孔,插入固定销后就可作为背带环使用了。枪管轴线位于持枪手虎口上方大约24毫米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改善了平衡性,而且降低了枪管跳动,这使得该枪即使在连续发射时也能很容易控制。枪管采用的是巴顿膛线,这种膛线采用非机械方法加工而成,从而确保了手枪有较好的射击性能。
瓦尔特P99的准星装置也有两套方案,在欧洲市场出售的P99照门带有U形荧光标记,准星带有荧光点,而在美国出售的则是照门缺口两侧、准星上各带有一个荧光点。此外,瓦尔特公司还专门配有氚光管瞄具,以方便使用者选择。其U形照门可以进行方向调节,其宽度为4.6毫米,而准星则有四种不同高度,可根据需要选用,准星宽度为3.6毫米。与一般铁瞄具不同的是,它由富有弹性的塑料制作而成,比铁瞄具更能抵抗持久的撞击而不变形。此外。其采用了大容量钢制弹匣,可装16发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或装12发1.016厘米S&W手枪弹。
瓦尔特P99制造成功后,马上参与了试验,一共有四支枪,两支是预制的,两支是批量生产的。试验中,预制的第一支枪一切功能正常,而第二支枪则出现了四次装填故障。批量生产的两支枪也是这种情况,第一支枪什么问题都没有,而第二支枪却出现了抛壳故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研制组换用瓦尔特公司的比较软的复进簧后,故障即刻就消除了。后来,公司还将弹药改为简装弹药。这样一来P99出现的故障就更少了。
改进后,新型的P99手枪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瓦尔特公司为了让警方或军方这些潜在的用户对P99手枪感兴趣,且为了符合警察学校的规定,还设计了带有14mm的双动扳机行程,和采用预压击针射击的较大扳机力。可见瓦尔特公司为了其产品被官方接受花费了不少心思,不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一款枪再怎么成功,若没有顾客那一切都没有意义。
为验证P99能否经得起粗暴使用,试验组特意安排了一名射手将装有空包弹的手枪从约3.5m高的猎人用的高台上丢到森林地面,在地上拖着走几步或把枪弄脏,或放在水桶里浸水,然后拿起来射击。结果依旧能正常操作,质量完全合格。
P99一诞生就受到世界的瞩目,不过它能如此风光却是因为在007电影中它成为一个亮点,因此而成为枪械中的明星。在P99诞生以前,007系列电影从第l集《铁金刚勇破神秘岛》到第18集《黄金眼》中,詹姆斯·邦德使用的标准武器一直都是瓦尔特PPK手枪。但是从第19集《明日帝国》开始,邦德开始使用P99。后来,第21集的007交给了丹尼尔·克雷格,他的出演一开始并不被大众看好,甚至成为大众一时争论的问题,然而,当大家看到他熟练使用P99手枪的那一刻起,大家被他拿着P99的帅气样子征服了,而P99也因此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也成了另一位最具007潜质的演员。不过,007在影片中娴熟使用的P99手枪并非瓦尔特公司生产的P99军警手枪中的任何一款,而是瓦尔特公司生产的空包弹专用型P99手枪。该型空包弹枪可以发射口径为8毫米没有弹头的空包弹,并且可以发射特种催泪气体弹作为防身非杀伤性武器使用。为了防止在装填枪弹时被弹夹卡住,还特意提高了8毫米空包弹弹口部的加工工艺,以保证弹口的圆滑和供弹的顺畅。
其实P99也具有多种型号,除了军用的双动/单动型外,还有双动型、单动型、快动型、紧凑双动型、紧凑单动型、紧凑快动型等型号。此外,还有民用的工艺枪、训练枪和气动枪。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配用9mm巴拉贝鲁姆弹、1.016厘米S&W手枪弹、训练弹和染色弹。其枪管下面的套筒座上设有导轨,可根据需要加装战术灯和激光指示器。不过消声器只为9mm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而设计,而且它还配有不同类型的皮革手枪套,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
P99手枪以其质量轻、结构紧凑、动作可靠、射击迅速等特点而深受使用者的好评,已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以及泰国的警察执法部门所采用。
4.最理想的狙击武器
大口径狙击步枪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新型步兵支援武器,而美国巴雷特公司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研制了一系列大口径狙击步枪。曾经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82A1式12.7毫米狙击步枪正是产自这家公司,这之后这种枪就走俏于军火市场了。但是,巴雷特公司并未因此感到满足,他们一直试图开发更具威力、更有效的支援武器。机会也由此出现,美国新一代的“理想班组武器”OCSW给巴雷特公司送来一种新研制的25×59B毫米榴弹,这种榴弹虽然比常用的30毫米和40毫米榴弹小巧,可威力毫不逊色。也就是看到这种榴弹后,巴雷特公司想到把25毫米榴弹和大口径狙击步枪融为一体,于是便诞生了佩劳德榴弹枪。这种枪的名称有多种,以下的文章将详细介绍。
美国巴雷特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短短的20年,该公司一跃成为反器材步枪市场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商之一。所谓反器材步枪,英文简称为AMR,是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专用新型步枪。而巴雷特公司自生产M82A1之后,在国外的反器材步枪市场就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之后,该公司又推出M90、M95、M98、M99等一系列狙击步枪,每一款产品均以优异的性能赢得用户的信任。最近,该公司又推出了25毫米口径的佩劳德步枪。
反器材步枪与狙击步枪可以说是近亲,特别是和大口径狙击步枪,这两者的结构与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因此,国内外许多军事刊物也常把反器材步枪列入狙击步枪的范畴。而巴雷特M82A1和巴雷特25毫米口径佩劳德狙击步枪也不例外,为了方便记忆,本文采用大家比较熟悉的称呼,依旧称这类枪为狙击步枪。25毫米口径佩劳德狙击步枪其实是12.7毫米M82A1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最新改进型。
25毫米佩劳德狙击步枪是在2002年推出的,其正式命名为“Rifle”,但它实际是一种可供单兵战斗和使用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杂志称它为佩劳德榴弹枪的原因。
巴雷特公司想研制榴弹发射器的想法并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看到俄罗斯研发出30毫米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时,该公司已经意识到12.7毫米口径的M82A1狙击步枪也可以改造成这种武器,可惜的是当时的美国没有提供相应的搁置弹药,于是这个计划被搁置了。直到OCSW出现,巴雷特公司才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而且OCSW配用的榴弹尺寸对于他们所设想的步枪非常理想,大概再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弹药了。
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选择25×59毫米弹药不仅仅是因为其尺寸合适,更重要的是这种弹药在可承受的发射力和毁伤性两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即使距离达2000米以上,它的飞行时间和飞行弹道与12.7毫米口径的勃朗宁机枪弹基本相同,而且它的终点效应一点没有降低,这一点和终点效应依靠动能的12.7毫米口径勃朗宁机枪弹不同,这使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具有更高的毁伤能力。
在OCSW上,25×59B榴弹主要用作杀伤弹而在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上是作为一种高爆弹使用。刚开始OCSW使用的弹药并未投入生产,还在试验阶段,在试验的两种型号弹药中,空心装弹药可供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使用,不过因为其需要的是高爆弹,因此要为这种空心装弹药开发简单的弹头起爆引信。很快,巴雷特公司就开始尝试独立研发这样一种弹药,如果难题解决并试制成功,且设计的弹药能满足美国军方的要求,那么不用多久巴雷特佩劳德狙击步枪便可进入美军服役。
当时的美国特种作战部门正在寻求一种改良的武器,用来摧毁一些轻型车辆、通信设施、班组武器,以及停在地面上的飞行器等。巴雷特M82A1步枪基本符合要求,只是需要采用能爆炸的弹药才能满足军方对提高毁伤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M82A1步枪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要使爆破战斗部队也可以使用,这就要求对这些目标的毁伤效果要更进一步提高,因此不得不提高对佩劳德25毫米口径狙击步枪的需求。结果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巴雷特公司就造出了样枪。
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与巴雷特M82A1步枪的外形基本相似,但前者比后者短,当时,佩劳德公司直接采用一种转换装置,想借此装置使现有的M82A1只要经很少的改动就可以适应25毫米弹药。但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主要是25毫米弹药后坐力比12.7毫米勃朗宁弹药大,于是,该公司对M82A1下机匣作了小小的改进,这样一来,新武器的后坐系统能够和新开发的转换装置配合。为了减小后坐力,该公司还设计了一款新的枪口制退器,这款新的制退器比M82A1的大了很多,装上这种制退器后果然有效地减小了25毫米狙击步枪的后坐力。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后坐力的还有枪机运动速度。M82A1的枪机运动速度是6.35米/秒,25毫米狙击步枪的枪机运动速度自然不能低于M82A1。枪机运动速度高低是很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抽壳和抛壳。速度太快,抽壳过于突然,弹壳底部就可能被拉断。为了两全其美,巴雷特公司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在转换装置中设置了两根附加枪管复位簧和两个液压缓冲器。当枪管后坐快到位时,这些装置将运动传送给机匣。缓冲器将枪机运动速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虽然托弹板的速度比M82A1步枪仍稍高一些,但枪管的移动被减小到能保证平稳抽壳的水平。
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保留了M82A1的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这一点很方便,虽然,M82A1的下机匣作了小小改动,但不会对M82A1步枪的上机匣的操作产生影响。因此,任何拥有巴雷特M82A1的部队都可以不必采购完整步枪,只需装上转换装置,就可将已有的M82A1步枪改造为25毫米狙击步枪。如此一来节省了不少经费。
为了加快研制进度,降低成本,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没采用精密复杂的火控系统,而且还特别简单,只包括了一个军用标准1913皮卡汀尼导轨支座,此外,还带有一个巴雷特公司专有的直径32毫米的望远式瞄准镜,同时,任何北约制式的瞄准具都可以安装,包括夜视装置。
巴雷特公司的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在满足军队高要求方面表现卓越,其设计几乎接近完美。当然,这要归功于巴雷特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天才设计能力。一旦适用于该枪的弹药研发成功,这支颇具创意的步枪就将驰骋疆场,并有效地增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和步兵的作战能力。据最新消息,适用于这种狙击步枪的25毫米枪弹已经在M78930毫米高爆榴弹的基础上改进成功。这种弹药的研制成功,对那些已经装备了巴雷特M82A1步枪的部队来说,也是一个福音,佩劳德25毫米狙击步枪的模块化升级方式可以廉价地将旧枪升级,从而获得一个货真价实的新型系统。
5.不断超越的新加坡Ultimax100
Ultimax100轻机枪的性能参数:
口径:5.56毫米
初速:970米/秒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鼓或弹匣
容弹量:弹鼓100发;弹匣20发或30发
全枪长:1024毫米
枪管长:508毫米
膛线:6条,右旋,缠距305毫米或178毫米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4.9千克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瞄准基线长:472毫米
配用弹种:M193式或SS109式5.56×45毫米枪弹
新加坡的Ultimax100轻机枪可以说是世界上重量最轻而命中率最高的班用轻机枪了。它有多种音译名,包括“乌蒂马斯”、“阿尔蒂马克斯”,还有一种翻译叫“无敌100”,而最后这种称呼也表明了Ultimax100的实力。
Ultimax100轻机枪是新加坡特许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班用轻型支援武器,这家公司现在更名为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该枪除了在新加坡军队被采用外,也出口到其他国家。它是美国设计师詹姆斯·沙利文设计的,这位设计师曾在不同的公司工作过,还曾领导过包括斯通纳在内的许多著名的轻武器工程师,他所参与过的轻武器研究计划包括M16、鲁格Mini-14等一系列著名轻武器。1978年,他受新加坡政府的委托,与另一位设计师鲍伯·沃德菲尔德一起为CIS公司设计轻机枪,样枪在1979年6月进行试射,最后在1981年定型并命名为Ultimax100。按理说这款算是老枪了,不过,比较出名的是它在2005年推出的Ultimax100式MK4型,在下文我们会讲到这款新型枪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1981版的Ultimax100轻机枪的质量就已经非常轻了,空枪仅4.9千克,即使加上100发弹鼓也只有6.8千克,与同口径的其他轻机枪相比,Ultimax100实在太轻了,这在当时的轻机枪中都是少见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后坐力小,但是在连发射击时却很容易控制,因此射弹散布密集,命中率较高。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源自于一个叫“恒定后坐”的原理,所谓“恒定后坐”原理就是说把枪机的后坐行程加到特别长。枪机采用“恒定后坐”原理时,枪机组在复进簧的作用下逐渐减速,直到枪机组的加速度为0而停止运动,此时复进簧并没有压缩到最底部,因此枪机组的后坐能量完全被复进簧所吸收,也不撞击任何物体,恒定后坐缓和了武器发射时大部分的后坐冲量,射手所承受的后坐力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撞击力,而是缓慢、恒量的推力。
Ultimax机枪采用较长的机匣和复进簧,并且采用了开膛待击,当射手扣下扳机,枪机开始向前运动并推弹进膛,在机头进入枪管节套闭锁的同时,枪机组向前运动的能量通过枪管端面传递到枪管上,使武器产生向前和向下运动的力。在枪弹击发后,枪机组向机匣后方进行长距离运动,通过复进簧的形变全部吸收了枪机组的后坐能量,只要射手仍在扣压扳机,那么枪机组则重新开始复进并再次推弹上膛和击发。因此Ultimax100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有相当一部分被复进簧完全吸收,另一部分则必须克服前冲击发时所产生的武器向前和枪管向下运动的力。这样,其连发射击时就非常稳定,后坐力极低,这就是为什么Ultimax100后坐力会那么小的原因。
在Ultimax100出现前,没人相信同口径武器中质量较轻的枪却比较重的枪有更高的点射命中率。但是Ultimax100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因此被世人欣赏。自从它在1982年装备新加坡武装部队后,其他国家也纷纷订购Ultimax100,包括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克罗地亚、洪都拉斯和秘鲁等国,此外,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和以色列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及南非都有少量使用。
第一个生产出来的是Ultimax100式MK2型,这一型号的Ultimax100采用了固定枪管,此后,很快就推出了改进型的Ultimax100式MK3型,这一型号能够快速更换枪管,并且改进了枪托、拉机柄、提把和前握把等,这也是Ultimax100中生产和出售最多的一款。2001年后,新加坡特许工业有限公司已经重组成为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为了满足北约的要求,又研制了可以通用M16弹匣的Ultimax2000式轻机枪,这个型号的不同在于其改用了折叠式枪托,并且机匣顶部增设皮卡汀尼导轨,此外,还改进了保险装置,遗憾的是该型号只保留在原型阶段而没有投产。
时间很快到了2005年,我们的主角也在这一年登场了。2005年的7月14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出一项名为“非研制5.56毫米步兵轻机枪”的招标请求。所谓“非研制”就是要从现有的武器中进行选择,而不是重新研制一种新武器,以便能够迅速装备部队。该项目具体规定如下:其重量要轻,空枪重不得超过5.67千克,能低于4.76千克则更理想,此外最好使用100发弹鼓,必要时可用30发M16弹匣,实际射速要求为36发/分,能达到75发/分更理想。于是,借着这个机会,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在Ultimax2000式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出新的Ultimax100式MK4型参与竞争。
这一款枪采用的是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用弹鼓或弹匣供弹,可实施全自动射击,枪托前方有前握把。其导气系统包括一个短冲程挺杆活塞,无活塞环,由转动的多孔气体调节器推动。没有枪机导杆,是由机匣起枪机导杆作用,机匣左侧有导轨,枪机框侧面有槽使之沿导轨运动。枪机系统的闭锁机构可以防止由于武器射击准备不足或掉落等原因造成的意外射击。机匣左侧握把上方装有按钮式保险卡锁,右侧装有同样大小的弹匣解脱卡笋,拉机柄在枪身的左上方。快慢机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安全位置,另一个是射击位置。处在安全位置时,枪机被锁住,不能射击。此外,枪机的后坐行程长、后坐力小,动作可靠。该枪采用了气冷式、可迅速更换的枪管,并带有高低可调的折叠式两脚架,方向射界为±15°。为方便在战车、直升机和坦克炮塔上射击,该枪还配有两种固定枪架,一是单一枪架,二是双联装枪架。它的枪管口部还有制退器和刺刀座。该枪开膛待击,只能全自动射击,射速为400~600发/分。其瞄准装置包括准星和表尺,准星可修正高低和风偏,在更换枪管时可预先校准瞄准具。表尺刻度从100米到1000米,以100米划分。最后是弹药,它采用的是美国M193式或北约SS109式5.56毫米枪弹。
参与美军试验的所有枪械中Ultimax100式MK4型的命中率是最高的,而且其弹鼓装填也较为方便,在边移动边射击的模拟试验中MK4型更是占据了极大优势,其装填速度快,简直和突击步枪一样方便。本来它的机械瞄具不太好用,但是它装上反射式瞄准镜或放大瞄准镜后的表现就很出色了。MK4型在恶劣的战斗环境中也拥有很高的可靠性。经过此次对比试验,很多专家和试验人员都看好Ultimax100式MK4型。Ultimax100式MK4型轻机枪很适合特种部队和警察使用,这也正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所需要的“非研制5.56毫米步兵轻机步枪”的最佳答案。不过,到2006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员最终还是作不了更换机枪的决定,但接触过此枪的陆战队员都很希望国防部能够让他们装备一些Ultimax机枪,他们认为这种机枪很适合他们使用。
据最新消息,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已经与文莱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中明确要求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为他们提供Ultimax100机枪,据估算,这份合约的价值不低。该协议于2007年6月初签订,交付工作将于2008年结束。Ultimax100机枪将替换在文莱皇家武装部队服役约20年之久的M16式重型枪管自动步枪。
现在知道为什么在这里才提起这种枪了,就是因为它在2005年有新的款型出现,并且这一款型广受世界关注,也是因为这一新款的出现,Ultimax100机枪才被更多的人认识。
6.外形古怪的KRISSSuperV
KRISSSuperV是美国转换防务工业公司(简称TDI)于2005年年底公布的一款外形古怪的0.45英寸(11.43毫米)ACP口径冲锋枪。这是一种后坐力极小的冲锋枪,不过目前这支枪还只是一个原理验证用的工程样机,被称为MK5型。
TDI公司的总部设在华盛顿,但其生产的地方却在弗吉尼亚州的某个地方,这是因为华盛顿是美国最反对个人拥有枪支的城市。
KRISSSuperV的外形非常古怪,这可以说是它的特色之一。它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电钻,刚推出时并未公布它是怎样转移后坐冲力的,后来公布出来才知是采用了后坐冲量向下方转移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就是大大降低了后坐感,使枪口在全自动射击时基本不会上跳,而且这种技术还使该枪的质量比同类武器减轻了超过50%,零件(包括活动部件)总数也减到最少。
KRISSSuperVMK5型采用的是95.3毫米长的不锈钢枪管,在枪管前部嵌套有4块宽铝环,是用来模拟消焰器的质量的。当要双手射击时,非射击手就只能抓住枪管上部,因为这一点枪管外包裹有一个海绵制的隔热套,有些人对此不满,认为应该重新设计和延长弹匣插座,使它能兼做前握把,或设计真正的前握把。因为加了这样奇怪的配件,该枪给人一种不美观的感觉,所以人们说它外形古怪。
KRISSSuperVMK5型有后坐力低而容易控制、外形紧凑小巧而方便携带的优点,很适合CQB(即室内近距离战斗)或供非一线战斗人员用做自卫武器。其缺点是扳机行程过长,而且扳机力较大。习惯使用传统装填拉柄的射手会无法适应MK5古怪的装填拉杆,因为它在弹匣插座的后面,需要向下拉出来装填。此外,它的枪管太短,这对于精度方面是个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非常大的耗弹药,这是因为它发射的是0.45ACP弹,而且只能全自动,再加上它射速高达每分钟1100发。当然这和它的弹匣是用M1911A1手枪弹匣改装的有关,使用这种弹匣会导致枪支不好控制,还好该枪使用了后坐冲量向下方转移的技术,再加上设计师们特意降低了其射速,于是用该枪射击时才不至于那样不轻便。
2006年的KRISSSuperV冲锋枪没什么大动作,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它参与了科罗拉多州的2007年“射击秀”,这是一个受世界瞩目的活动,因为这一点,它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出现在会场,来参展的公司都被这个外形独特的家伙吸引了,再加上它独特的动作机构,不少国家对这款枪表示感兴趣,就这样,它成为2007年射击秀(即射击、狩猎及户外商品展)上最受瞩目的武器之一。
在那之后,KRISSSuperV作了一系列改进。首先,枪管延长到139.7毫米,枪管的水平位置也相应抬高了,弹匣改成了奥地利格洛克21式手枪的弹匣;其二,装填拉柄已经重新设计,位于机匣左侧,可以水平活动。其三,在原型枪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慢机,而且有两种型号:一种是能单发和连发射击,另一种能单发、两发点射和连发;最后,它采用延迟后坐式操作原理,枪机后面的平衡配重块也能起到延迟枪机后坐的作用。经过以上改进,KRISSSuperV更加被世人认可,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在展出时,KRISSSuperV的理论射速已经可以调整,最高的大概在1500发/分,而最低的大约为650发/分。即使在极高的射速时其点射也是完全可控的,就算让一个娇小的女性来进行全自动射击,枪口跳动的角度也小于2°,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目前KRISSSuperV冲锋枪已经进入量产最后阶段,但具体量产时间还没最终决定,而且将来的生产型也可能会有更多的改进。
7.最新个人自卫武器——KACCQBPDW
这是一款源自美国KAC公司的最新个人自卫武器。它首次出现是在2006年2月的份拉斯韦加斯的“射击秀”上,它属于短枪管武器。此后,在5月份的国家防务工业协会轻武器年会上也再次展出了这种6毫米口径弹药的CQBPDW的样枪及配套的6×35毫米弹药。它是面向军用及执法武器市场推出的,主要用于CQB/CQC或VIP护卫,也适合二线战斗人员。
KACCQBPDW与M16的外形相似,但是,原理则完全不同。该枪采用的是双活塞导气式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位于复进簧在两个导气活塞之间,从机匣的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其枪机系统则采用双闭锁突笋的回转式枪机。上机匣是全长式的URX导轨护木机匣,下机匣也完全和M16式一样,由发射机座和弹匣座组成,采用弧形弹匣。
该枪的枪管有两种型号,一种是254毫米型,另一种是203毫米型,而且为了减轻质量,使枪管外表更漂亮,枪管表面有许多凹孔,这就是为什么它只有2千克的原因。此外,其手感很好,重心位置也很舒适。不过,它最特别也是最重要的设计点在于弹药。
KACCQBPDW弹药的弹头虽然重,但初速可达2425米/秒,虽然管枪口动能较高,但KACCQBPDW的后坐力比5.56毫米AR-15/M16短步枪要低40%。这也许是因为它独特的枪口装置。最厉害的是它在300米外仍具有足够的精度和致命效果,其精度小于2MOA。不过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资料,仅仅是公司的宣传而已。
该枪作为单兵自卫武器,其最大的优点是其便携性,其便携性甚至优于冲锋枪。它的出现只是面向其针对的特殊顾客群。这种6×35毫米枪弹性能虽好,但缺点也不少。首先就是它不像6.8毫米雷明顿特种用途弹那样有代替5.56×45毫米的潜力,原因就是,它是专门为短枪管武器而开发的,采用的是重弹头和速燃发射药,而且从弹壳长度看,其发射药容量也不多。
这一款枪械刚刚出来,因此还有待发展,我们期待看到它装备部队的那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