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华佗拜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那时候,各行各业师傅收徒弟,是把徒弟当奴仆使唤,洗衣煮饭,扫地倒尿,什么累活脏活都做。这老郎中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谁要是来学艺,就先到书房门口对联下来“考”一下。

    这天,华佗来投师,老郎中还是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让华佗看了对联,问道:

    “华佗,你记住吗?”

    华佗说:

    “记住了: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好。你懂这个意思吗?”

    “我不懂。我慢慢学吧!”

    “好!”

    老郎中高兴了,因为好多年轻人来投师时,都说:

    “懂。”一懂就坏了,老郎中就不收了。因为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啊!

    于是,老郎中带着华佗到后园,指指水檐下一块青石说:

    “什么时候,水滴石穿,你就学好了。”

    “嗯!”

    第二天,老郎中开始门诊了。一天下来,老郎中看了五个病人,全要华佗把病例记下来。记一个,老郎中问一下:

    “华佗,你怕麻烦吗?”

    “不怕。”

    “华佗,你怕辛苦吗?”

    “不怕。”

    吃了晚饭,老郎中把华佗叫到跟前,说:

    “华佗,你把今天五个病例,查对一下医书,看看用药有无差错处。”

    华佗在灯下,对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一行地看着。五个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尽。华佗伸个懒腰,打着呵欠,感到疲劳。于是脱衣上床。刚好上床,老郎中来了,他说:

    “华佗,我来给你讲课。”

    华佗只得起来。讲完课,老郎中说: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己看吧!”

    于是,老郎中向外踱着,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

    华佗听着老郎中的诗,不觉舌头一伸:“好严的老头儿,这比洗衣倒尿难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老郎中都这样要求着,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

    一年下来,华佗的病例已记了一千五百多个。这日,老郎中问道:

    “华佗,一千五百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疽病?”

    华佗说:

    “三十二个。”

    老郎中又问:

    “这三十二个用药都相同吗?”

    “没有一个相同。”

    “为啥!”

    “根据老师教导,因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复发等不同情况,因此用药各不相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地回答,老郎中高兴得直点头。

    直到晚年,他才收了这么一个称意的徒弟。华佗的功夫过细、过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戏谑地说:

    “看样子,快水滴石穿快了!”

    华佗谦虚地说:

    “早咧!”

    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请老郎中和华佗。老郎中到了产妇家,没费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来了,可是落地没有声音。老郎中招呼华佗说:

    “这是羊水闷的……”

    华佗没等老郎中说完,就弯下腰,用嘴吮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产妇全家高兴极了,热情地款待了师徒俩。

    师徒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走到檐下,老郎中指着青石说:

    “细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

    华佗点点头!

    走到书房门口,老郎中指着那对联说:

    “华佗,如今你领会了吧?”

    华佗望着老郎中,恳求他说:

    “老师啊,我还是领会不深。”

    老郎中高兴地说:

    “你的话对啊,学无止境嘛!当初我行医时,就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就出师去闯吧!常言说得好,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相信你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华佗牢记老郎中的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师傅。果然,他后来行医出了名,名气比他的师傅还响,还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