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发掘孩子的天赋潜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玩天性,让其纵情发展

    〖场景再现〗

    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群老鼠放在一个桌面上,让他们一个一个往下面的两个门跳:跳向左边的门,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跳向右边的门,门会自动打开,门后放着甜美的奶酪,它们尽可以放开肚皮吃。经过几次训练,老鼠们尝到了甜头,乐滋滋地争先恐后往右门跳去。

    就在老鼠们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生物学家把奶酪从右门移到了左门。这下糟了,老鼠还没有回过神,仍争先恐后朝右门跳。自然,个个碰得鼻青脸肿。还好,经过最初的慌乱,老鼠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转身跳向左门。

    刚尝到甜头,情况又变了:生物学家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奶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这时,老鼠们惶惑了,反应也迟钝了。渐渐地,一个可怕的场面出现了:老鼠们变得固执起来,你就是明明白白把奶酪放在左门边,让它看见,它仍旧不顾一切地朝右门跳去,哪怕碰得血肉模糊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时继续强迫它去做跳左或跳右的选择,场面就更可怕了:老鼠或是四肢乱颤,口吐白沫,或是吱吱乱叫着狂咬自己,直至最后全都昏死过去……

    由此,生物学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强迫动物去不断地改变行为方式,在它应变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坚决拒绝,甚至以自戕来抗拒。无独有偶,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只有纵情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勇敢质疑的头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养顺从听话的‘乖’宝宝,就不要梦想培育出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

    【深度诠释】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形: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就满心欢喜,仿佛读书的不是孩子而是他自己;如果看到孩子在玩,心里就不舒服,总要给孩子加点学习任务,孩子半个小时做完了作业,想出去玩,家长说不行,你再做十道数学题。不一会儿,孩子又做完了,家长说再加一篇文章,结果孩子一整天都在做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父母说话不算话,即使早做完了也仍然不能玩,还会被多加作业量,不如慢慢做,于是就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学习习惯。

    其实,玩是孩子的特点和天性,天天关在屋子里学习会让他感觉憋闷、压抑,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宣泄。在低年级的时候,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还不敢反抗父母,他就只能通过边做作业边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随着年龄的增加,父母的威信逐渐降低,孩子为了躲避作业,就会偷偷溜出去玩,而且玩起来特别疯,仿佛要把前面耽搁下来的玩耍时间在这次全部补偿出来一样。

    学习不是搬砖头,不是说时间长了,就能多搬几块的。家长这种做法,一是反映出家长自身缺乏“效率”观念,以为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就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谁知延长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却降低了学习效率,导致孩子养成拖拉的不良习惯。二是说明家长不尊重孩子,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头脑中还残留着“你是我的孩子就该听我安排”的观念,还是一副家长制作风。对此,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像认真地做事。由此可见,休息、闲暇、活动对孩子多么重要。而玩,正是孩子们休息闲暇时间里一项主要活动,玩也是儿童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权利。

    同时,玩还是孩子的特点和天性。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作为父母,千万不要以学习为名泯灭了孩子好玩的天性。文学家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他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专家支招】

    怎样指导和帮助孩子去玩,让孩子好好玩呢?

    1.给孩子玩耍的时间

    孩子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去玩。老舍先生有四条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条:“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只有玩得好了、休息好了,孩子学习起来才有充沛的精力。

    2.陪孩子一起玩

    玩是孩子的权利,但孩子在小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怎么玩,父母就要陪孩子一起玩了。在玩中不要教训孩子,不要总想给孩子增加点智力内容,玩就是玩,您也不要总说孩子笨,连玩都不会这些话。玩是为了放松精神的,如果孩子玩耍时还要不停地接受训话,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3.在玩中帮助孩子

    孩子毕竟还是需要指导的,当您和孩子一起游戏时,可以帮助孩子,如在对待输赢的心态上,在自信、细心、耐心等方面,都是可以培养的。

    4.鼓励孩子和朋友一起玩

    父母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孩子也需要外出接触更多的同伴和更宽广的世界。所以,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到外面和大家一起玩。在玩中,孩子不仅放松身心、增长智力,还学会与他人交往,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5.给孩子一些玩的规则

    让孩子拥有玩的权利,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玩的内容或方法,父母和孩子谈一谈,告诉孩子您内心的担忧,告诉孩子有些东西可以玩,有些东西最好不玩,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玩。告诉孩子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家长不要拒绝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与人如何相处的。如果孩子长期与大人玩,大人会不自觉地迁就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滋生霸道自负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

    ⊙孩子兴趣,在哪里父母要清楚

    〖场景再现〗

    列宁的父母非常地重视让每一个孩子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列宁的父母非常关心列宁以及其他孩子的智力发展,从五岁开始就教孩子读书。当每一个孩子刚一学会说话,妈妈就马上教他们学习外语;而三到十岁的小孩子最容易记住单词和会话,这个年龄只要半年最多一年就能学会用外国语讲话。

    他们力求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列宁的爸爸向孩子们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阅读的书籍,订阅了各种儿童刊物。他们的家庭图书馆有很多藏书,孩子们还从市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书是他们促使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它以各种各样的新知识丰富了孩子们的头脑。

    多才多艺的妈妈从小就教孩子们唱歌、欣赏音乐、学钢琴。他们会唱许许多多歌曲,夜晚在家里尽情地唱,假日去森林河岸郊游时还组织二重唱、三重唱。女孩子都学会了钢琴,常常在唱歌时伴奏。爸爸妈妈还鼓励孩子们学习绘画,亚历山大和奥利姬最有兴趣,也画得最好。全家常常一起到伏尔加河岸、到森林中旅行,观看远近的白色浮冰,金色和绯红的日出和日落。父亲与母亲希望孩子们和他们一样在大自然中接受美的感受。

    他们还非常重视体育。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学习游泳,每一个孩子七八岁时就能游过一条不太宽的小河,第一次横渡小河时总有一个大人陪同。以后,孩子们要逐渐学会一动不动地仰在水面上;抱着头朝下跳入水中;潜入水底并摸上一团水藻;一只手举着袜子或鞋子过河,不能弄湿;一鼓作气游到小河口(差不多有一公里)。于是,每到夏季,孩子们晚上临睡前都要到河里去游泳。冬季,每天午后,孩子们都要一起去滑冰,把小妹妹玛利姬放在圈椅里在冰场上推着走。他们还在自己院子里斜坡上泼水修了一个人工冰山,然后躺在自制的小雪橇里往下滑,往往大家一起落入雪堆中,于是院子里便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和喊声。

    春天,孩子们自己糊成各式风筝,放上天空。平时,他们还一起玩打棒球、打台球,做各种游戏。爸爸妈妈还和孩子们一起钓鱼、划船,让他们养成各种体育爱好。也许是健全的神经和健康的体魄,使孩子们长大后具有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惊人的工作耐力。

    【深度诠释】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被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其实6~12岁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适应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训练,其性格也已初具雏形,兴趣相对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所以,抓紧这个黄金时期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一些特长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过分勉强孩子学习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让孩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父母们切忌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当做孩子的实际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专家支招】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活动小组或外出郊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而产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劲头本来就不高,再参加兴趣小组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准他参加其他的活动,这种做法恰恰是放弃了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在孩子参加兴趣班时父母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还是学一技之长。如果纯粹是功利目的,非要让孩子达到某种水平而不考虑其实际情况是不合适的。

    2.不要同时要求孩子上几种兴趣班,这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结果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同时也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使之产生厌学情绪。

    3.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孩子愿意自游戏中掌握知识,有的却愿意学别人做事,每个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家长要选择学习方式灵活的兴趣班。

    4.如果给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标,孩子会因太难而丧失信心,从而放弃努力。家长可以时常为他制定一个近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了。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

    多给孩子买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一般而言,可以购置一些通俗的简化本的文学名著以及一些激发孩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书,如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书,有利于激发孩子兴趣的产生。

    ⊙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随着情况变

    〖场景再现〗

    李玟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活泼爱动,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看见妈妈洗衣服烧饭时也会在后面跟着学,并且见到爸妈的朋友,还会像小大人似的打招呼,凡是见过李玟的人都夸她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但李玟妈妈看见她这样,认为学做家务没有出息,与小朋友在一起玩以后就会越来越贪玩,对大人们的礼貌也没有必要如此早学。她认为李玟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就一切都有了。

    李玟妈妈为了能使女儿改变生活方式,一心只扑在学习上,她举了很多别人考上大学后才能拥有一切的例子,并且告诉李玟,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没有饭吃,就得像乞丐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拿着破碗到处讨饭吃。可能是李玟听懂了妈妈的话,也可能是李玟被妈妈一次次描述不好好学习以后的恐怖景象吓住了。慢慢地,李玟变了,变得放学后就到自己小屋里,吃饭时也沉默不语,妈妈做什么事情也不上前帮忙了。

    有一次,李玟妈妈炒菜时,因为外面有人喊,就让李玟帮着翻翻菜,没有想到,从外面回来后,李玟一直在那里来回翻菜,而菜早已烂得不成样了,李玟还没有把火关掉。而这些事情,是李玟很早的时候都跟着她能做的事情。

    李玟父母的朋友现在见到李玟时,也很吃惊她现在的状况,李玟不仅不爱与她们打招呼了,同时表情也变得冷漠了。李玟妈妈这时候才意识到只注重学习的恶果了,让孩子失去了应变能力。

    【深度诠释】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拥有了应变能力,才会生活得如鱼得水,才会较容易地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这一项能力,需要父母们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而不应该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成绩。那些认为孩子学习好将来什么就都不缺了的父母,不仅观念陈旧,可能还会因此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应变能力在如今科技、经济等迅速发展的社会里,显得尤其重要。没有应变能力,只守着满腹的死知识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的。

    【专家支招】

    父母们应该从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转向多方面各角度地对孩子进行培养,特别是孩子的应变能力,这样对孩子才是负责的,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才是有益的。具体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好:

    1.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

    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孩子遇突发事件时才会冷静、不慌张。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孩子遇事时的应变能力。但是,父母要让孩子分清应变能力与说谎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淆在一起。

    2.培养孩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孩子小,对生活中很多事情自己不能辨别,这就需要大人进行引导与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进行正确判断,从而脱离险境。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社会中的不良事件,让孩子知道哪些人是坏人,不可相信。同时要教会孩子遇到类似事件时沉着应对,做到随机应变,以增加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或者参与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去,这样孩子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自己积极思维,动手实践,应变能力就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加强。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动脑、动手的能力,必要时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锻炼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记忆能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天才

    〖场景再现〗

    慕容云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条件很优越,父母对这个独生子比较娇惯。他性格活泼,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的声音细而干脆,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他能升入重点中学。但从他以往的学习成绩看,距进入重点中学的差距很大。为了提高他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母亲送他到培新中心进行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中心对慕容云的测验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他记忆力不足。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学习上最大的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记不住,下课后完成作业困难;阅读课文较好,但背记课文困难,读十几遍都背不下来。

    【深度诠释】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据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的确如此,记忆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离开了记忆,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们常听见父母抱怨:“这孩子脑子笨,记性不好。”当然,我们不否认,记忆力,正如观察力、思考力、注意力、创造力等其他诸种智力类型一样,存在个人天赋的不同。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当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只要运用得当,这种记忆力可以维持到年迈。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头脑的存储容量有限,如果记了太多东西,就会像水从玻璃杯溢出来一样,不能再被存入脑中。还有的认为孩子记忆力差是天生如此,不可改变。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人脑是不会出现像“由于饮食过了量,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了”那种情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忆任何想要记住的事物。

    总之,大脑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人人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专家支招】

    父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记忆的责任心

    记忆的奥妙在什么地方?记忆力的第一要素是记忆的责任心。

    许多人都有体验,一个电话号码你不想记,你千百次地用它还得去查本。为什么?你根本没有想记,觉得不需要记,你没有记忆的责任心。

    当你没有责任心的时候,一个东西反复出现,你还是记不住。

    但是,今天你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你非常看重的朋友,或者是非常看重的社会联系。他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当时你又没条件用笔记,只能用脑子记下来,结果你一遍就记住了。

    记忆的奥秘在这里,丢掉了这一点,奢谈记忆力的提高,那叫“不得要领”。

    2.培养孩子记忆的兴趣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记忆当做好玩的事情。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发愁的就是记忆,不喜欢背单词,不喜欢背公式,从小就把记忆当做苦事情。其实记忆是非常有趣味的事。

    对一个学龄前孩子,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如果你能帮他逐步产生记忆方面的兴趣,把记忆当做一个好玩的事情,孩子的记忆能力就必然向前发展。

    让孩子喜欢记忆,在他记忆力提高以后,还愿意炫耀和表现自己的记忆能力。找到记忆的趣味,愿意寻找记忆的窍门,培养提高记忆力的种种兴趣,这一切是培育记忆能力的关键。

    有了记忆的兴趣,有了表现自己记忆能力的欲望,有了寻找记忆窍门的乐趣,就有了提高记忆能力的积极性。在外语学习中记忆尤其是关键,记忆力加强了,对学外语和一系列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就有了兴趣。

    3.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记住

    记忆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是水平发挥的保证。

    当一个人自信的时候,参与任何项目的制定,表演任何技术,他都能发挥好。不自信就什么水平都发挥不出来。

    记忆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在比较自信的状态下,记忆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孩子在学习舞剑,或者学习一个舞蹈,她跳得不错了,当然不可能一点毛病没有。但如果家长站在一边光指责她哪儿的动作不对,哪儿的姿势不美,她一会儿就没有自信了,甚至可能不会跳也不愿意跳了。可是如果有自信,她会跳得非常好。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段舞蹈,在同一个时期可以跳出完全不同的水平来。她在生人面前,因为拘谨、不自信,可能频频出错。可是在熟人面前就跳得非常成功。只因为不同的自信状态。

    所以,一个人记忆水平和记忆能力在不同的自信状态下会发挥出不同的水平。一定要培养孩子记忆的自信。

    4.教孩子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说到那些记忆超强的人,大家总是羡慕他们天赋超群,却很少注意到,他们拥有超强记忆的关键在于掌握了一套有效的记忆方法。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一些专门讲记忆问题的书,列出许多具体的记忆方法。家长可以带孩子买一两本,读一读,多学些好的记忆方法。而且应该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动手能力,让你的孩子心灵手巧

    〖场景再现〗

    一个小男孩正在把一辆好好的玩具汽车一点一点拆着。他先用手锥拆下一个轱辘,下一个却拆不掉了。想了一会,他把拆下来的那个又按上了,两个轱辘有了伴,相互作用着使劲儿,很快两个轱辘都被拆掉了。孩子的父亲见状大喜,儿子懂了工具的原理。按常理好好的玩具全给拆了,孩子得到的应是一顿痛斥,然而这孩子得到的却是一通地夸奖。孩子下意识的举动被父亲抓住后,进一步向他讲了杠杆的原理和工具的作用。而孩子听得别提多认真了。这位父亲早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当孩子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你对他讲什么他吸收能力都特别强,因为那时他的心是向你敞开的。你再夸夸他,他的那份得意还可以把创造力继续迁移,举一反三。

    “军军小时候破坏的东西可真不少。”这是军军奶奶给孙子的又一评价。但在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这个14岁刚刚出头的小男孩,就承担了家里各种电器的安装工作。

    【深度诠释】

    喜欢拆东西,是许多孩子的共同特点。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三种:

    首先,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其次,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动的空间太小。

    再次,孩子动手材料少。爸爸妈妈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不少小学生,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岁的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闹出将内衣当外衣的笑话;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孩子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

    孩子很小就有“自己来”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到2岁时,孩子就常执拗地说:“我自己”,不愿别人干预。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便成为孩子的一大心理需求。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经常是不知疲倦地在动手操作和探索。

    孩子经常动手动脑,做力所能及的事,独立的从事一些活动,就能促进他们身体、智力、能力,以及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如果家长过分“关心”、“保护”,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就会由于缺少锻炼机会而影响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造成能力低下,性格怯懦,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专家支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我给家长朋友提出三条建议:

    1.大胆放手锻炼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的教养态度很重要。家长不要对孩子百般呵护、束缚太多,而要放手让孩子主动活动、锻炼成长。孩子在动手制作东西或玩操作性游戏时,往往会把家里弄得很乱,所以家长就容易限制孩子开展这类活动,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限制孩子,而是要给他们提要求。如孩子玩剪纸时,要求他们玩完以后,把纸屑清扫干净;玩拼插玩具时,要求他们玩完将玩具材料装好,放回原处码放整齐。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孩子自己运用干活时,有时会“闯祸”——毁坏东西,所以家长往往采取高控制的做法,不让孩子随便动手。当然,孩子缺乏经验,确实容易闯祸。但如果对他们采取高控制,这也不准动,那也不准动,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动手干活不慎损坏了东西,但换回来的却是更加宝贵的东西——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当然,凡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要排除隐患,如电插座要安在孩子够(找)不到的地方,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器具和贵重易损的物品要收藏起来等。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地动手探索,一般就闯不了什么大祸。

    2.为孩子创造条件

    孩子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孩子创设能促使他们动手的环境和条件。比如,让孩子穿带纽扣的衣服有助于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家长给孩子买了衣服后就要先检查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下,衣服扣子和扣眼的大小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就应更换、加工,否则扣起来难度太大,孩子就不愿动手去扣了。为了培养孩子扣扣的动手能力,家长还可以给玩具娃娃做两件衣服,钉上扣子,让孩子在游戏时给娃娃穿脱衣服,或者专为孩子制作一个扣扣子的操作板,供他们动手玩操作性游戏。

    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有好处。如帮妈妈剥豆、叠小件衣服、整理书报等。

    3.积极支持鼓励

    家长要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做有一定难度的事。孩子常常要干那些他们不会干或干不了的事,比如看妈妈拖地板,他也要拖。其实,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因为,不会干和干不了的事对他们说来,是很新奇并有较大吸引力的。遇到孩子执意要干他干不了的事时,家长不要训斥,而应帮助孩子,和他们一道去做,或家长做时让孩子来“帮忙”,干完事后最好称赞孩子“真能干”。

    ⊙观察能力,给孩子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场景再现〗

    任寰,7岁写诗,9岁发表作品,1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12岁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至今已出版诗、文集7部,发表各类文章近500篇,多次获国际、国内文学奖。

    任寰小时候不爱说话,这与她从小患过敏性哮喘有关。每次住院、打吊针、输氧,她也不多话。这种生活,使她自然形成了善于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话的习惯。

    任寰爱好写作了。当作家的父亲任彦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她自觉地学会观察和思考,发展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让她开始记日记。

    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有意识的培养她观察描写大自然。上小学三年级时,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在这本诗文选里,有她的观察手记,有人物速写等。

    有一次,父亲带她到公园玩。临行前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回来写篇日记。这样,到了公园里,任寰就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任寰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亲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引起任寰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任寰的父母在平时也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等。

    任寰的父母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为任寰后来的成功有极大作用。

    【深度诠释】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并非一日养成。比如,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博物学家能一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检测员则能从建筑物的外形上识别其不同的结构。当你沾沾自喜地买到一件“十分满意”的商品时,商品质检员一眼看出它是一件拙劣的仿制品……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专家支招】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1. 明确观察目的

    孩子对观察的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 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主要方法有:

    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例式打下基础。

    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反复观察。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顺序观察。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重点观察。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3. 让孩子见多识广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4. 鼓励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孩子们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

    ⊙幽默才能,让孩子与快乐一生相随

    〖场景再现〗

    林宇轩胖乎乎的圆脑袋,一眨一眨的大眼睛,说话慢条斯理的蛮有味,还有那两个酒窝,非常惹人喜爱。一次,妈妈带他搭公交车去商场。中途停的一站,上车的人很多,塞得满满的。最后上来的一个人被车门“咔嚓”一声夹住了,半截身子在车外,那人恼火地大喊:“怎么搞的,我还没上来!” 宇轩在这节骨眼上却大声说:“别嚷,收你半价!”满车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有人说:“这小家伙准是相声演员的儿子!”

    还有一件事果然印证了宇轩的本领。一个双休日,夫妻二人带着儿子宇轩去一个同事家做客,同事的儿子跟宇轩是同班同学,两人玩得很亲热。吃饭的时候,同事的儿子当着许多客人的面突然嚷道:“爸爸,我要拉屎!”同事夫妇二人都是很爱面子的人,认为他们的孩子说话太粗鲁,缺少教养,一时都把脸拉得老长,狠狠地训斥孩子,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闷了。有人劝道,算了,童言无忌。但同事仍是不依不饶地责备自己的儿子:“你就不能换一种文明说法?”他转过头对宇轩说:“宇轩,要是换了你,该怎么说?”宇轩妈妈知道,宇轩历来是说“解手”或“上卫生间”,但万万没想到此时的他竟说:“文明的说法应该是‘爸爸,我的屁股想吐。’”话音刚落,引起满堂大笑,连那正在生气的同事夫妇也笑得直不起腰,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回家的路上,宇轩的妈妈佯装发怒地训儿子:“就你邪门!”宇轩自然的答:“我不那样说,我那同学会更遭殃。

    【深度诠释】

    试问天下父母,你喜欢整天一本正经的小孩子吗?幽默感的孩子怎能不招人喜欢,这样的孩子将来立足社会也会给世界带来片片笑声。

    幽默,是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是智慧的流露、创造的结晶,是激活思维和创造的动力之一,它有助于优化孩子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感的高尚情趣。

    幽默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透过幽默的表达,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更能营造出快乐的气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相信你也能培养出一个幽默健康的孩子。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专家支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父母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那么,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幽默呢?

    1. 创设宽松氛围

    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前提。宽松氛围,一是指心理上的和谐愉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气氛轻松、愉快,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其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二是指气氛的感染。幽默的环境最能激发孩子的幽默感。当孩子有幽默的语言或有趣的动作时,父母可以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建立他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尴尬时,做个夸张的表情表示安抚,说句幽默的话表示安慰,有助于孩子感受幽默的魅力。

    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心理前提。哲人卡莱尔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说真正的幽默不是发自头脑,而是发自内心。所以我们要养成孩子良好的情绪,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乐观面对现实,不怕失败;教导孩子善于体谅他人,学会雍容大度;让孩子信任自己,对自身的发展充满希望。孩子多一分乐观、豁达、自信,就多一分幽默。

    2、锻炼敏锐思维。

    幽默常常需要机智。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让孩子观察事物时有独特的角度,不因循守旧,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培养孩子深刻的洞察力,可以让孩子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将幽默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幽默是一种智慧、博学的表现。幽默感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和活泼语言的基础上。一个人只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一个人只要有鲜活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才能表达幽默的想法,达到幽默的效果。

    因此,要培养孩子幽默感必须让孩子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使孩子不断从各类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中撷取幽默的宝石。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孩子语言的丰富性。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这对培养孩子幽默感大有裨益。

    3.父母的幽默素养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们强调的是父母的幽默素养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孩子学会幽默,父母必须懂得幽默。

    父母要有良好的幽默素养。父母的幽默决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浮躁夸饰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低级趣味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父母只有富有爱心,富有激情,知识渊博,平等对待孩子才能幽默。在幽默中,让孩子和自己一起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放松与理智上的启迪,让孩子在会心一笑中获得许多意味深长的感悟,真正感受到幽默之美。

    4.鉴赏幽默作品

    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有较强的幽默领悟力。欣赏幽默作品是提高孩子幽默的领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愉悦孩子情绪、启迪孩子心智的妙方。幽默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漫画、故事、诗歌、音乐等。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来自孩子生活、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幽默作品,供孩子欣赏。比如给小朋友讲述一篇名为《珍珍姑娘》的故事:“有个叫珍珍的小姑娘,吃东西十分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结果变得又瘦又小又轻,被蚂蚁抬走。她在音乐会上唱歌比蚊子声音还小,在运动会上……”故事用夸张的对比勾勒出珍珍这个形象,会让孩子们觉得十分可笑。孩子们很快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在笑声中受到了教育。此外,启发孩子幽默的领悟力还可以留心收集一些优秀孩子漫画,制成挂图引导孩子欣赏,视觉幽默理解力很强的孩子,漫画一挂出就会引得他们哈哈大笑。

    5.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幽默

    随着孩子对幽默作品的兴趣和领悟力的提高,我进一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幽默。讲述、表现是提高幼儿幽默能力的法宝。我和孩子在表演区的“星星小舞台”里开设一个“开心快车角”,在四周贴上各种夸张的笑容图,并特制两个开心话筒,供孩子们自由表达。孩子们争着上台讲述各种来自画册、电话以及生活中的小笑话。文棋说了一则小笑话,一个孩子抱着没气的气球对着老师大叫:“老师,我没气了!”平时不善言辞的新梅也讲了一位爱花的老伯撑着雨伞到雨中浇花的小幽默。孩子们在“开心快车角”既锻炼了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胆量,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在妙趣横生的话语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自从我有意识给予孩子幽默的熏陶后,从孩子那开心、愉快的笑声中,从那一张张日渐开朗的笑脸上,从日益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从自己更加宽容、超脱的心境中,我看到了幽默的力量。大家不妨一试,定有裨益。

    总之,父母要善于艺术而幽默地和孩子相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严肃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严谨,幽默的父母培养的孩子机智。如果父母幽默的带着和蔼的微笑和孩子交流,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愿我们的素质教育增添一些幽默伴随孩子成长。

    ⊙艺术才能,让一切更精彩

    〖场景再现〗

    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是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这次,他有12件雕塑作品在北京北海公园湖边展出。

    10月的北海公园,柳树依旧婀娜多姿,秋风袭来,撩起人们无尽的情怀。

    “妈妈!”是儿子那甜甜的声音把凤梅拉到现实。他和几十个小朋友,用画笔、心和手去勾画亨利·摩尔雕塑的“母与子坐像”。他的画接近尾声时,有一位报社记者想拍儿子的画和雕塑,他欣然同意了。

    他画完了一张之后,已是中午。凤梅想带他和78岁的母亲去饭店吃饭,他不同意:“不吃,要继续画第二张‘母与子卧像’。画完了画,四点钟还要到老师家上打击乐课。”

    凤梅被他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给他买来了香肠、炸鸡腿、糯玉米。他按时完成了第二张作业。在此期间,凤梅沿着湖边,一路小跑把亨利·摩尔的其他10件雕塑都摄入了凤梅的相机里。他看着累得狼狈不堪、汗流满面的凤梅,拍拍凤梅的肩膀,说了声:“妈妈,辛苦了!”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凤梅常常被孩子那种毅力和精神所感动,还有那独特的艺术氛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艺术世界。凤梅以前不知道亨利·摩尔的名字,更不了解他的作品。今天是因为陪儿子,凤梅才认识了他,结识了他的作品,知道了他的作品是从人体结构以及自然物体,诸如石头和骨骼中吸取了灵感。这些作品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对表现形式本身所进行的毕生探索和颂扬。

    回到家里,78岁的妈妈仔细地端详着外孙的画,在连连称赞的同时,自己不顾一身疲劳,拿起笔也画起了素描,并对凤梅说:“我也再不画那些花、草、鸟的画了,我也要画点雕塑、名画……”也许艺术的魅力、艺术的感染力就在于此。

    【深度诠释】

    和孩子一起迈入艺术的殿堂,享受那幽雅的快乐!

    当孩子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似乎感受到了牧童的愉悦心情,陶醉在美妙的乡村景色中,禁不住伴着音乐晃动身体。

    作为家长,使孩子和艺术结缘,将使他们受用无穷。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漠不关心,艺术的火花无声无息地被湮灭了;另外有一些家长则希望孩子成名成家,为自己捞来滚滚的财源,使孩子的艺术天赋扭曲了,变形了。

    【专家支招】

    艺术潜能也是特殊才能,特殊才能不等于天才,后天的环境与后天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

    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要求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微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艺术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科学的指导。孩子一岁时就可以握笔“涂邪”了,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不仅使孩子画一的要求得到满足,也能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假如此时父母看到孩子因一画而撕破了纸,笔也扔到地上便训斥孩子,就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时种下笔和纸不可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孩子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

    2.关心孩子的各种兴趣

    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时机,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缺憾。日本孩子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告终结。

    兴趣就是对这种潜在的种种细胞给予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则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增加。童稚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加的表现。当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叫父母给他们念书讲故事时,父母以“真讨厌”“我很忙”的态度予以拒绝,与一个个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满足孩子的要求相比,其结果迥然不同。

    3.让孩子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

    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不要过于性急,急于训练孩子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4.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乐趣

    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赞赏,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付出的努力。

    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重要,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现、启发、引导、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也不要自暴自弃,作为父母,应该从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寻找教育的责任。

    ⊙领导能力,让孩子从容一生

    〖场景再现〗

    子琪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自己能当上班干部。可是,从入学到小学毕业,老师从来没有任命过子琪担任过任何职务。这让子琪心里一直很郁闷。

    升入初中,新学期开学。班里面公开投票选择班干部,子琪竟然被意外地推举为数学小组长。她欣喜万分,比当了班长的同学还要高兴。她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了。

    放学后,子琪迫不及待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我太高兴了,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妈妈笑着问:“你考了100分吗?这么高兴?”

    子琪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整天只关心分数呢?我今天被同学们投票选举为班里的数学小组长了!”

    妈妈并没有被子琪的喜悦感染,反而冷冷地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大喜事呢?不就是一个小组长吗?又不是班长,当个小组长有什么好骄傲的!”

    子琪火热的心情顿时仿佛被冷水当头一浇,兴奋一扫而光,心里既难过又悲伤。

    【深度诠释】

    子琪妈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渴望当上班干部,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被同学们选为小组长了,心里面有很多的兴奋和高兴,想与妈妈分享。可是,孩子心中特别珍惜和倍感骄傲的事情,在妈妈眼里却如此不值一提,甚至还遭到妈妈的刻意贬低,孩子如同被当头打了一棒,热情的火焰迅速熄灭,信心也会迅速坍塌。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没有天生的领导者,只有后天造就的领导者。那些掌管着某一组织、负责着某一居民区及带领着某一运动队的男人与女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家长们所培养出的领头:这些家长们无不遵循了用于培养领导者素质——智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简单准则。他们的孩子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会坚持自己的信念,拿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领导能力无论是在目前,还是在将来,都能让人受益匪浅。无论男孩子或女孩子,如果能在班里及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那么这要比他或她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或考出较高的分数,更准确地预示着他或她成年时的成功。

    是否能够在自己所管的4~5岁的孩子们中间,辨别出哪些是领头的孩子。答案是绝对的。这些孩子都比较自信,尊重成年人和与自己一般大的其他孩子,乐意让别的孩子和自己一块儿玩玩具,有幽默感,表现出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好奇心。他们总是最先开始做某项事情,其他的孩子们则在一旁观望,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跟着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热情极具感染力。

    【专家支招】

    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呢?以下所讲述的八条秘诀供你借鉴。

    1.做一位积极推动孩子前进的家长

    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家长首先告诉他或她:“我知道你完全能够做这件事!”等他或她把事情做完之后,家长再告诉他或她:“你做得棒极了!”

    从孩子开始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家长就应当树立他或她的自信心。当孩子蹒跚地走到你的怀抱中时,他或她就赢得了人生路上的每一个胜利;而你对他或她的紧紧拥抱,就会让他或她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当这些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他或她也就会接连不断地取得成功。

    2.让孩子们积极探索

    一个小姑娘,在自家院内的泥坑里使劲地挖着一块石头。当她费力地把那块石头挖出来后,拿着它高兴地跑到了爸爸跟前。“爸爸!你快看看,我挖出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石头,”她激动地对爸爸说。他的爸爸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很随便地说道:“你只是挖到了一块带着泥巴的普通石头。”女儿听爸爸这么一说,满脸的兴奋转眼间不见了。她把手中的那块石头扔掉,然后垂头丧气地走进屋内。

    这位做爸爸的应该怎样对女儿说呢?他应该高兴地对女儿说:“多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呀!让我们把它清洗干净,以便我们能够好好地欣赏它。接下来我要给你一条毛巾,一副手套,或许你能够发现更加漂亮的石头。”这位做爸爸的应该知道:石头上的泥土很容易被洗掉;然而,他对孩子探索精神和想像力所造成的创伤,却是短时间内无法愈合的。

    孩子们都很钦佩那些勇于探索、敢于迎接挑战的人,并乐意效仿他们。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教孩子们循规蹈矩,不要冒险。.

    3.让孩子用心考虑如何取得成功

    劝导你的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为成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过多地担忧。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位激励他人追随自己的领导者。·

    “可能性思考”是领导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那些能够认真地思考问题,并把想出来的解决之法告诉大家的人,无疑将成为大家的领导者。鼓励孩子作如果前提变化又将怎样的推测。孩子一旦具备勤于思考、善于推测的能力,往往很容易成为同龄人中的领头羊。

    4.给他们一个机会

    领导才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鼓励你的孩子出面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支持孩子在班上竞选班干部,在运动队中担任负责人,因为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领导能力的机会。如果孩子能够成为校学生会或团支部的成员,那么他或她同样拥有锻炼并展示自己领导才能的良好机会。

    然而,你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让你的孩子在他或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成为领导者。有些孩子乐意作运动场上的领头羊,另一些孩子则对当班干部情有独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班长,或者都想成为班长。但写作方面才华横溢的孩子,可以成为校报的编辑;擅长下象棋的孩子,则可以力争成为学校象棋俱乐部的主任。孩子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统领别人,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心,而信心又是领导能力的基础所在。

    5.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梦想

    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梦想,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哪怕他们的理想你听起来非常稀奇古怪。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善于想像,以及考虑着如何把自己的想像变为现实的能力。

    人们所说的领导者,就是那种能够勾画出一个蓝图,把它给大家做一解释,并激励大家沿着他的道路前进的人。领导者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梦想。

    6.让孩子作“如果前提变化又将怎样”的推测

    你可以借全家人一块儿吃饭的时机,锻炼孩子的这类能力。让你的孩子主持家庭晚间讨论会,使孩子有权依次听取其他家庭成员所发表的意见,然后总结出全家人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7.做孩子竞选活动的支持者

    当班级中竞选学生干部时,你的儿子或女儿希望能够当选。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主动做孩子竞选活动的支持者,并为他或她竞选出谋划策。比如,当我的孩子想竞选班干部时,我告诉他一条秘诀:每天到学校刚一见到班上的同学,就热情地打个招呼,向他们友好地微笑。

    久而久之,他的人缘就会很好,就能够团结班上的许多同学,这样一来,他在竞选班干部时也就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试想一下,那些不仅对自己圈内的朋友热情相待,而且也对其他同学表示友好的孩子们,是很容易得到大家认可的,也很快能够成为大家的领导者。

    8.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灵活应变,并具有责任感

    积极育儿法研究中心位于北卡罗莱那州的加斯托尼亚市,在该中心工作的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多,把尊重他人、灵活应变及责任感视为家长应当在孩子身上培养的基本品格。领导的重任时常要落到那些为人随和、以礼相待(尊重他人),遭受挫折时总能想出新的解决方法(灵活应变),并且敢于面对自己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责任感)的人们的肩头。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真正能够对孩子起作用的,是你的言传身教,而不是你的夸夸其谈。如果你整日对你的邻居或同事说三道四,你就无法指望你的儿子或女儿尊重他人;如果你偷税漏税,那么你也无颜教育你的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领导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他们的父母也展示出了领导素质,尽管他们时常是以一种并没有为众人意识到的方式来展示的。他们把社区服务看得很重要;他们乐于助人;他们梦想着自己的家人能够养成高尚的品德,而不是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时常展示出能够让全家摆脱困境的内在力量。

    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孩子身体健康,那么你就应当给孩子提供健康食品:你投入什么,你就收获什么。这条法则也适用于性格培养。你对孩子的关爱与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那种能够转化为领导才能的内在力量与信心。

    ⊙时间管理能力,教孩子掌控时间和生活的学问

    〖场景再现〗

    本田宗一郎生于日本静冈县一个贫穷农家里。

    由于家中孩子多,经济又困难,幼小的宗一郎便帮助父亲拉风箱,经常在作坊间捡拾铁片。他看到父亲用灵巧的双手打出锄头、犁耙和小农具,感到好奇又好玩,便将捡到的铁片,学着父亲敲打,做成各种小玩具,送给小弟弟玩。

    宗一郎拉风箱学打铁,他看到父亲累得满头大汗,脖子上挂着的毛巾也被汗水浸湿了,觉得十分心疼,便问道:“爸爸,你不能慢慢地打吗?看你累成这个样子。”父亲十分严肃地说:“要是慢吞吞地打,铁坯冷却了,就不能打成农具。做什么事,都要讲究速度,要迅速,要快。”

    幼小的宗一郎头脑灵敏,对什么事情都要提出为什么。一次,他见到父亲把三块烧红的铁坯放在铁砧上,不停地轮番敲打,父亲打铁技艺精湛,锻打的声音有板有眼。宗一郎好奇地问道:“爸爸,你为什么要三块铁一起打,不如一块一块去打,就不紧张了,也不会这么累呀。”父亲回头看了他一下,温和地告诉他说:“这几块铁坯体积小,可以放在一起打,能够一起打的铁,就不要分开去打。这样节省时间又多出活。你要记住,做工作要多动脑筋,能够集中干完的活不要分开去干,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天的活要当天干完,每天都有新的工作。”

    父亲打铁的启发,深深地印刻在宗一郎的脑海里,像一颗种子埋进了肥沃的土地中,直到后来他创办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宗一郎一直把高效、高速贯彻始终,并作为本田公司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深度诠释】

    年幼的孩子,不善将时间和生命联系起来,以致办事拖拉磨蹭。家长要指导孩子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惜时观念,教育和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利用和分配时间是个大学问,孩子不会自发掌握的,不能自主支配时间。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人们善于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而这些时间的观念与技巧必须从小培养,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从小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时间是悄无声息流逝的。在每一段时间里,孩子所做的事情并不都是有意义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浪费时间,是孩子们的大敌。许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这与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有很大关系。有的孩子爱睡懒觉,每天早上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叫,直耗到不起床上学就迟到的时候,才匆忙起来,父母还得给孩子穿衣服,收拾书包,叠被子……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助长了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

    【专家支招】

    那么,家长究竟如何教会孩子惜时如金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 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一条“惜时”名言

    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每个人最易拥有也是最易失去的个人资源。而把握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现在。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中国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莎士比亚警示世人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所以,鲁迅先生才启迪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一句话,让孩子逐渐认识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 正反利用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

    不舍昼夜,有张无弛,疲劳轰炸,只会导致神经衰弱,影响身体健康,做事效果自然也不会好。须知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对“时间”的认识来准确了解其大脑皮层的最佳兴奋时段。

    每个人的这一时段都是不太一样的,比方巴金喜欢挑灯夜战,艾青则早上诗兴大发,福楼拜则惯于通宵写作。家长可与老师配合,把一天中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时段交与孩子完成,这样花较少的时间可以完成较多的工作,让孩子产生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将孩子“玩”的时间挤在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处于抑制状态的时间段,长期如此会让孩子产生出一种“玩原来也这么没劲”的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截断其贪玩费时的心理路径。培根说得好,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此种方法亦有功效,而且长此以往还能逼迫孩子培养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

    3.适时提醒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表

    生活最忌信马由疆、放任自流,成功往往来源于长期的坚持不懈。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打“持久战”,就像马拉松长跑,不能随时随刻都用全力去拼。通盘策划,方为胜算。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而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交叉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休息好,效率自然高,时间的利用率也就高,从而达到珍惜时间的目的。

    所以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孩子、老师和家长三方参与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孩子休息娱乐的基础上,为其制订出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适时提醒孩子遵守。时间一长,可以培养起孩子对时间的一种无声的遵从,使其树立起一种“守时”的意识,从而养成惜时的习惯。

    “守时”是做事有成的重要环节。从小养成守时的习惯,不仅到时就能自然地安心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4.不要丢弃时间的“边角余料”

    零零碎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大块时间的学习反倒容易导致疲劳的积累,使学习效率受到很大影响。零碎时间的学习能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效果极佳。而且,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一些必须熟记的生词、公式、规则等,有利于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利用零碎时间的技巧很多。

    比方,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上要背的知识点,有空就读一遍;在起床、洗脸、刷牙、就餐等活动场所的墙上,钉上一个和视线等高的小夹子,夹上一张卡片,写上当天要背的单词、公式等;还可运用录音机,把要背的知识内容录下来,吃饭、洗脚的时候都可以听。

    总之,利用零碎时间小时间,往往可能做成伟大的事。

    5.把握现在,马上行动

    家长对孩子的“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只要有了目标,家长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孩子耳濡目染,自会意识到:立即行动,才能真正把握“今天”和“现在”。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紧迫感,做事不拖沓延宕,意识到时间是一逝而过的,抓不住,时间就溜走了。

    记得大画家柯罗曾对一位向自己请教,并表示“明天全部修改”的青年人激动地说:“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天晚上就死了呢?”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决心珍惜时间并想对社会和人生有所贡献,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6.引导孩子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着手处理

    当孩子面前摆着一大堆事情,比方面临半期考试或毕业考试时的巨大复习量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让自己处在穷于应付之中,不要为课业太多、时间太少而紧张和苦恼,应引导他首先冷静地想想: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然后把它挑出来,做最优先的处理。

    通过培养孩子按照问题轻重缓急的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逐一解决的能力,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自己是“时间”的真正主人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生出一种从容利用时间的心理优势,从而使其更加珍惜时间。

    7.每天都要试图去找到一个能帮助赢得时间的新技巧

    马克思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培养孩子节约时间的意识能够轻易地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比方,告诫孩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对没有做事情的内疚上,也不要因后悔失败而浪费时间。同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从而也为自己节约了时间。另外,还可将手表一直拨快几分钟,以使孩子每天都能赶在时间的前面。还可让孩子在闲暇时有意识地问自己:“此时此刻,如何才能最好地使用时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