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隋唐五代十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隋炀帝三下江都

    581年,北周的大丞相杨坚逼宫,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王朝,这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消灭了南朝的陈王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分裂二百多年的局面,中国重新出现了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采用均田制度,同时减轻徭役,使广大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隋王朝的农业生产慢慢有了发展,国势渐渐强盛起来。

    隋文帝有五个儿子,次子名杨广。杨广阴狠残忍,为了自己当上太子,不惜一切手段加害他的兄长杨勇。杨广蓄意收买隋文帝亲信的大臣和宠妃,在皇帝面前说太子杨勇的坏话。隋文帝偏听偏信,终于废了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604年,隋文帝杨坚一病不起,太子杨广迫不及待地谋划继位。隋文帝获悉了杨广的阴谋,拟废太子杨广,重立长子杨勇为太子。不料杨广早在朝廷内外密布爪牙,诏书尚未发出,杨广就假造一道圣旨,逮捕了兵部尚书,同时杀了他的父亲杨坚。杨勇对皇上的暴死表示怀疑,尚未想出应对的办法,就被杨广派人杀了。杨广在腥风血雨中登上了隋王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

    江都(今扬州)当时富甲天下,隋炀帝心向往之,决意到江都游玩。他下令造船,务必要华丽、高大、坚固。隋炀帝乘坐的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龙舟分为4层:下层住内侍;二三层为房间,每层80间;第四层设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龙舟以1080民伕用青丝编成的绳子牵引而行。

    皇后单独乘一龙舟,用民佚900人。妃子分乘9只船,每船用民伕200人。贵人以下分乘36只船,每船民伏100人。隋炀帝第一次出巡江都,随行人员有20万之众,共使用民佚8万余人。

    这么庞大的队伍,一日三餐是件大事。隋炀帝下了一道圣旨,令船队所经州县500里地以内的老百姓必须提供食物,叫作“献食”。规定一般州县送食物100抬,即使是穷州县,也得送上几十抬。各州县为了巴结皇帝,所送食物皆山珍海味。吃不完的食物或倒入河中,或就地掩埋,浪费无数,而所过州县许多老百姓连肚子也吃不饱。为了“献食”,有的人家几乎倾家荡产。

    隋炀帝在水上过足了瘾,又别出心裁地要在陆上行舟。船在陆上怎么行走呢?隋炀帝让人将道路压实、压平,然后铺上无数的黄豆,让宫女以彩锦为纤绳,拉着龙舟行进。

    隋炀帝在江都欣赏了天下独一无二的琼花,又重赏老百姓到处捕捉萤火虫,晚上在他的行宫处释放。

    隋炀帝在江都住了四个多月以后准备回去了,这一次隋炀帝说是要从陆路走,于是随行人员赶紧打造陆路用的车马仪仗,花费的银两无法计算。隋炀帝一生中三下江都,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时空隧道

    (1)“好内怠政”、“好内远礼”、“去礼远众”叫做“炀”。纵观隋炀帝的一生,他是名副其实的“炀帝”。你能列举出他所施行的暴政吗?

    (2)隋王朝在历史上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对其后的唐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吗?

    玄武门之变

    隋末瓦岗军起义后,一些世族豪强乘机割据地方,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是李渊集团。618年,隋亡,李渊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三子李玄霸早亡)。从李渊起兵到统一全国,李世民不仅出谋划策,而且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建立出了大力。可以说,李世民是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唐王朝建立以后,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为争夺皇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终于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手下聚集了一批文才武将,论功论才,李世民都在李建成之上,只因李建成是长子才被立为太子。李建成自己也知道处处比不上李世民,于是与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排挤和打击李世民,并几次三番想设计除掉他。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的一天夜晚,秦王府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众人正在商讨间,秦王安插在东官的耳目秘密求见。来人说:“齐王日内奉旨出征,太子及诸大臣将为其送行,太子计划在宴席上加害秦王,请秦王及早防备!”众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气愤,可是秦王却说:“我希望这事不是真的!”房玄龄严肃地对秦王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秦王您不能再抱任何幻想了!”尉迟敬德愤愤地说:“您如果还是按兵不动,我就上山当土匪去了,否则早晚要被太子割掉脑袋!”到会的人纷纷附和,秦王看火候已到,十分感叹:“既然如此,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咱们就分头行动吧!”

    当天夜里,秦王派尉迟敬德率亲信千余人埋伏在玄武门内外,然后进宫向唐高祖告了太子一状,诉说太子要怎么谋害他。唐高祖说:“今天已经夜深了,你们兄弟三人明天一起上殿,朕要亲自查问!”

    第二天,太子和齐王应诏进宫。尉迟敬德待他们进入玄武门以后,立即下令将玄武门关闭。太子和齐王正待登殿,猛然察觉有伏兵迹象,立即转身上马,直奔玄武门。李世民飞速射出一支箭,射中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则一箭射中了李元吉。这时,伏兵尽出,把太子和齐王杀死。

    东官和齐王的卫士听说玄武门出事,就调集了二千多人马猛攻玄武门。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上用长矛挑着太子的头颅对攻城的士兵说:“奉皇上之命,杀了太子和齐王,你们赶快放下武器!”秦王李世民接着说:“太子和齐王已被处死,你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卖命呢?”

    攻城的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表示归顺。在深官里的唐高祖听说玄武门出了大事,吓得浑身哆嗦。左右大臣劝说唐高祖,事情到了这步出地,还是顺其自然吧。于是唐高祖宣布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六日后又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以后,唐高祖宣布让位于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正式即位,这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正月,唐太宗下令改元贞观。

    时空隧道

    (1)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场流血事件,从而改写了唐王朝的历史。你能详细说说这一事件的始末吗?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来形容皇室手足相残真是极为贴切,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为了夺权而兄弟相残的事件?

    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23年,这一时期唐王朝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据记载,当时“四海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夜宿”,“号称太平”。

    从贞观元年(627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兼听、纳谏、勤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唐太宗亲眼见到了隋王朝由盛而衰、直至灭亡的过程,因此,他登基以后,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灭亡得那么快,除了隋炀帝荒淫无道以外,“臣下钳口”,皇帝“不闻其过”更不能改过是重要原因。所以,唐太宗上台以后非常注意兼听和纳谏。

    说起唐太宗的兼听和纳谏,不能不说起历史上有名的谏臣魏征。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门客,曾经建议太子诛杀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听说这个人很有才干,派人把他找了来,不计前嫌地封他为谏议大夫。

    一天,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开明,有的昏庸呢?”魏征十分认真地说:“皇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历史上的圣君都能够虚心采纳各方面的意见,这样,下情便能上达,淮也蒙蔽不了他。而历史上的昏君总是偏听偏信,这样,下情不能上达,谁都可以蒙蔽他。”

    唐太宗听了心悦诚服,对魏征非常信任。魏征从此经常进谏,而且不顾情面,常常弄得唐太宗下不了台。有一天退朝以后,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对长孙皇后说:“我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不解,问:“皇上,你要杀谁呀?”“魏征,他总是弄得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听了微微一笑,然后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给唐太宗行了一个大礼。唐太宗觉得很是不解,长孙皇后笑着说:“古人说,圣明的君王才会有忠直的大臣?魏征忠直敢谏,说明君王圣明,臣妾给皇上道喜了!”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唐太宗的火气顿时全消。

    后来魏征病死,唐太宗非常伤心地说:“以钢作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作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一死,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唐太宗除了兼听和纳谏外,勤政也是很出名的。唐太宗重视官吏的任用,他把各州都督和刺史的姓名写在官里的屏风上,随时记载他们的政绩或过失。他还提拔了不少寒门庶族地主官僚出任中央政府官员。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对于稳定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唐太宗加强法制,执法如山,这是唐王朝政治清明的重要原因。唐太宗的两个叔父犯罪,一个按例逮捕下狱,一个判处充军。当时的宰相是唐太宗的亲属,因扣压大臣给皇帝的信件而降为都督。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恪打猎时损害了老百姓的庄稼,唐太宗命“免官,削户三百”。

    唐太宗多次告诫他的儿子说:“君王好比一只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在位期间,唐王朝国力强盛,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时空隧道

    (1)“贞观之治”所取得的成就与唐太宗的统治艺术是分不开的,说说唐太宗施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盛世?

    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时期,唐太宗励精图治,国内经济繁荣。唐太宗打通了赴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与许多国家有经济往来。对国内的少数民族,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少数民族地区的都督和刺史,有的实行“和亲”政策,有的实行“册封”制度。因此,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唐太宗与吐蕃的交往至今传为佳话。

    唐朝初年,在我们祖国的西藏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吐蕃族。吐蕃族的首领称为“赞普”。贞观时期,吐蕃赞普叫松赞干布。松赞干布能文能武,受到吐蕃人民的热爱和尊重。他听说了唐王朝的富足和繁荣,就派遣使者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使者没有完成使命,无法向松赞干布交代,于是对松赞干布撒了一个谎,说大唐天子原打算将公主嫁给您,可是吐谷浑王也派人去求亲,天子只有一个公主,不知嫁给谁好。

    松赞干布一听,怒火中烧,立即调动20万大军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今青海省一带。在吐蕃20万大军的进攻下,吐谷浑抵挡不住,连连败退。松赞干布乘胜一直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并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一直打到长安。唐太宗听了松赞干布的话很不高兴,立即点将,亲率大军反击吐蕃。松赞干布知道自己不是唐朝大军的对手,闻讯后立即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和,唐太宗同意了,于是,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派大论(相当于宰相)禄东赞为使者,率领百余人组成的队伍,准备了五千两黄金及许多土特产,再次向唐太宗求亲。唐太宗为松赞干布的诚意所感动,在皇室中挑选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封为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

    第二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进吐蕃。文成公主的嫁妆非常丰厚,除金银珍宝外,有经史、诗文、医药、历法、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有粮食、蔬菜、花草的种子及工具等。

    为了迎接送亲队伍,松赞干布下令从唐朝边境一直到吐蕃逻些(今拉萨),沿途设立若干接待站,准备马匹、食物等,迎接大唐来的贵客。松赞干布自己穿上唐朝驸马的服装,亲率大队人马由逻些到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迎接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以子婿之礼与礼部尚书李道宗相见,将文成公主迎入都城逻些,在逻些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婚礼。

    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后,为唐朝和吐蕃的团结以及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让工匠在当地安装了水磨,使吐蕃人民学会了运用水力技术。她还教吐蕃人民学会了精耕细作,使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文成公主和她的侍女还将纺织和刺绣技术教给了吐蕃妇女。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于680年去世。藏族人民为了纪念她,在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布达拉宫都供奉有她的塑像。

    时空隧道

    (1)说说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族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2)民间流传着“五难婚使”的传说,你知道这个传说的内容吗?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14岁那年因选美入官,做了唐太宗的妃子,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武则天26岁那年,唐太宗死了。按照唐朝的制度,凡是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子一律出官当尼姑。武则天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在尼姑庵里伴随着古佛青灯。

    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便与武则天有情,待到他做了皇帝,就将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来做了他的妃子。野心勃勃的武则天不满足,她想登上皇后的宝座。可是唐高宗已经立有王皇后,而皇后无过是不可轻易废除的。武则天决计不惜一切手段,夺取皇后宝座。

    据说,当时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有一天,王皇后来看望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得知王皇后驾临,立即躲了起来。王皇后抱了抱武则天的女儿,见武则天久久没有回来,便起身走了。武则天见王皇后离开,竟亲手将自己的女儿活活掐死,然后大哭不止,说有人害死了她的女儿。唐高宗一问,只有王皇后来过,一怒之下,将王皇后打入冷官。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

    武则天做了皇后以后,立即参与朝政,逼长孙无忌自杀,将褚遂良贬黜出京城。唐高宗本来就是个无能的皇帝,加上害了一场大病,朝中诸事便交给武则天处理,于是,武则天渐渐左右了朝政。唐高宗大权旁落,心有不甘。

    有一次,唐高宗与宰相上官仪商量,准备废了武则天,命上官仪草拟一道诏书。上官仪正在拟诏书的时候,得到密报的武则天突然赶到,厉声责问唐高宗是怎么回事?唐高宗吓得面无人色,语无伦次地说:“这是上官仪的主意。”武则天立即下令处死了宰相上官仪。

    武则天有4个儿子,唐高宗想禅位给长子李弘,武则天一杯毒酒,毒死了李弘。老二李贤被立为太子,武则天先将李贤废为平民,后又逼他自杀。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皇帝,这就是唐中宗。唐中宗只做了两个月皇帝就被废掉了。武则天又立四子李旦为皇帝,这就是睿宗。睿宗当皇帝没有多久,便被武则天下令软禁了起来。

    武则天以皇太后的名义统治了几年,觉得意犹未尽,便指使一个和尚伪造了一部《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佛祖派她取代唐朝,统治天下。武则天还暗中让巴结她的文武官员给她上《劝进表》。

    690年,武则天撕破了最后的面纱,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为“武周”。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参政和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武则天还不拘一格,广为搜罗人才。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在“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故。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奇怪的是,她的碑是一块无字碑。千秋功罪,留与后人评说。

    时空隧道

    (1)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武则天?

    (2)试着对伙伴说说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的传奇经历。

    开元之治

    女皇武则天的统治结束于705年,此后8年,是唐王朝历史上政局剧烈动荡的时期。

    长安四年(70s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在床,张柬之等大臣发动政变,拥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即位,废武周国号。这一年冬天,武则天病死,女皇时代宣告结束。

    唐中宗李显是个平庸无能的人,而韦皇后则野心勃勃,朝政由她一手把持。韦皇后重用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侄子武三思等,让他们参与朝政,武氏势力大有东山再起的架势。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作恶多端的武三思。韦皇后以“作乱犯上”为由,除掉了太子李重俊。从此以后,韦皇后的势力日益膨胀,她想效法武则天,再称女皇。

    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她支持母亲韦皇后临朝称制,自己想当皇太女,继承其母的衣钵。母女两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合谋将唐中宗毒死。韦氏党垌调集军队五万佘人,准备拥戴韦皇后登基。

    中宗死后,其弟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铲除韦氏集团,拥睿宗登基。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为太子。

    睿宗软弱,事事依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趁机把持朝政,并计划谋害太子,自己篡位。景云三年(712年),睿宗让位给李隆基。太平公主挟持睿宗李旦,运用朝中势力,欲废掉李隆基。

    开元元年(713年),李隆基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自武则天死后,围绕最高统治权而发生的一连串宫廷政变至此方告一段落。唐玄宗李隆基击败对手,真正掌握了政权。

    唐玄宗登基后,发愤图强,他先后任用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宰相,恢复了贞观年间允许谏官参加皇帝与宰相议事的制度。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打击豪强大族,实行均田制度。他从豪强大族手中夺回一部分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开元年间,全国兴建农田水利工程56个,对抵御旱涝灾害起到一定作用。

    唐玄宗爱好文艺,对学术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视。他在长安、洛阳创建书院,组织全国著名学者开班授课。

    开元年问的改革,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唐王朝粮仓积谷如山,店肆酒馔丰盛。首都长安百业兴盛,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波斯、大食、新罗、天竺等各国都有人员在长安学习访问,还有人在长安做官。在唐玄宗的努力下,唐王朝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时空隧道

    (1)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朝发展后,唐王朝达到了怎样辉煌的境地?

    (2)联系后文《安史之乱》、《兵变马嵬驿》,说说唐王朝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安史之乱

    唐玄宗为了加强边境防御,曾于重要地区设立军镇,军镇的主将称节度使。节度使开始只管军事,后来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

    唐天宝初年,唐朝出现了10个节度使,拥兵49万,其中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15万,深得唐玄宗信任。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前后延续了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7s5年秋,大唐天子唐玄宗率领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骊山,准备休养过冬。唐玄宗寻欢作乐没有几天,便接到了关于安禄山谋反的急报。最多的一天,唐玄宗接到来自7个不同地方的11封急报。

    安禄山一向是一副憨头憨脑、愚昧无知的样子,唐玄宗真不敢相信他会叛乱。有一次,安禄山给朝廷献了100匹良马,唐玄宗要试骑,让安禄山陪同。骑行中,唐玄宗发现安禄山的马背上装了两副马鞍,其中一副竟然是用来支撑安禄山那特别肥大的肚子的。唐玄宗指着安禄山的肚子取笑道:“这么肥大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安禄山乖巧地回答:“我这肚子里没有别的,只装了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

    唐玄宗听了十分受用。为了讨好皇帝,安禄山竟管小他18岁的杨贵妃叫“娘”,并把自己打扮成婴儿的模样,穿着红肚兜,奶声奶气地学婴儿哭叫,供杨贵妃取乐。安禄山表面上装痴卖傻,背地里却在摩拳擦掌。

    唐玄宗得到确切的消息:安禄山假传圣旨,对部下称接皇帝密诏,起兵勤王,讨伐杨国忠。安禄山带领号称20万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范阳出发,所经州县望风披靡,从河北进入山西、河南,开始围攻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的门户虎牢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塞,然而安禄山的军队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攻克了。洛阳沦陷,唐朝军队退往潼关。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潼关不守,长安不保。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统帅哥舒翰主张坚守,而宰相杨国忠主张反攻,唐玄宗最终选择了反攻。

    接到反攻的命令后,自知必败的哥舒翰痛哭失声,向长安方向再三遥拜后下令出关。出关后的唐军遭到了安禄山军队的埋伏,20万唐军伤亡殆尽。唐玄宗得知潼关失守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携杨贵妃及王公大臣连夜向四川方向逃亡。

    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后,宣布建立大燕国,自称大燕皇帝。不到两年,安禄山被他的大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当了皇帝。

    唐军在大将郭子仪的率领下联合了回纥军和西域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退往邺城,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史思明向唐朝投降。史思明投降一年后复又起兵反唐,东都洛阳再次沦陷。

    在安史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自己当了皇帝。过了不久,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如法炮制,把他的父亲给杀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乱哄哄地闹了几年,最后以史朝义自杀而告终。

    时空隧道

    (1)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导致了什么后果?

    兵变马嵬

    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唐玄宗感到形势危急。唐朝文武百官吵吵嚷嚷,拿不出什么主意来,宰相杨国忠提出,放弃长安,退至蜀地。无可奈何的唐玄宗痛苦地接受了这一主张。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二日,唐玄宗宣布准备亲征,并颁布了几项有关京城防守的诏命。十三日上午,百官早朝,然而皇帝迟迟没有出来。突然,一群太监和宫女从内苑仓皇出奔,百官才知道他们被出卖了,皇帝在半夜已经悄悄出逃了,京城立即开始大乱。

    唐玄宗的逃亡队伍有近五千人,他们到达咸阳后,才知道咸阳的守官已经逃跑,没有人给他们送食。高力士好不容易搞到一点粗粮,却是杯水车薪。于是,逃亡的队伍由咸阳向金城进发,希望在金城解决粮食问题。不料,金城也是空城一座,连奉旨先期到达金城准备食宿的官员也逃得毫无踪影。十四日,逃亡的队伍到达兴平,结果还是空城一座。情况比唐玄宗预料的要严重得多,他下令杀马充饥,但这不能解决5千人的吃饭问题。

    太子李亨率领后队压阵,与唐玄宗的队伍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在太子的后队里,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之中。后队的粮食问题比前队要严重得多,前队像蝗虫一样,将可食之物席卷一空,后队到了颗粒无食的地步。数千禁军大多数人竟日未进粒米。平日衣食丰足的禁军埋怨说,今日之难,皆因安禄山叛乱而起,安禄山叛乱,皆因与杨国忠结怨而起。于是,矛头渐渐对准杨国忠。禁军要求杀杨国忠以谢国人,太子点了头。为了避免日后遭杨玉环报复,他们决定连她一起除掉。马嵬兵变的计划就这样拟定了。

    中午,唐玄宗的逃亡队伍到达马嵬。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围住杨国忠向他要粮食,杨国忠尚未答话,禁军大叫:“杨国忠串通吐蕃谋反!”

    说着,一支箭射过来,杨国忠逃跑未及,中箭落马,随即被禁军割下了头颅。数百禁军接着包围了唐玄宗与贵妃住的驿馆,高呼:“杨国忠谋反!杨国忠谋反!”

    这瞬息发生的剧变使唐玄宗惊讶不已,他命高力士安抚众将士:“杨国忠谋反当诛!请大家歇息。”陈玄礼代表禁军说:“杨国忠被杀,但杨玉环还留在皇上身边,众将士岂能安心?”“什么?他们要杀贵妃!”玄宗几乎要跌倒,“贵妃有什么错?”这时,驿馆外聚集的人愈来愈多,高呼:“杀杨玉环!杀杨玉环!”

    唐玄宗面对汹涌暴怒的人群,自知无力回天,于是,命高力士按禁军要求行事。高力士命内侍将一幅白锦中间打一个活结,套在贵妃的脖子上,给贵妃行了大礼,高呼:“送贵妃娘娘大行!”

    随着一声惨烈的叫声,杨贵妃便香消玉殒了。听到叫声,唐玄宗晕了过去。这时候,只听到六军将士齐声欢呼,发出山摇地动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经过马嵬兵变以后,仓皇如惊弓之鸟,逃亡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史称唐肃宗。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恋恋不舍地交出了皇权。

    时空隧道

    (1)你认为马嵬兵变的起因是什么?

    (2)禁军将士们认为安禄山谋反,是由于杨国忠结怨而起,你认为呢?

    黄巢起义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而衰。到了后期,宦官在中央专权,藩镇在地方割据,均田制遭到破坏,大量土地被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逃户。等到唐懿宗上台做皇帝的时候,唐朝国势已经全面衰败。

    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潼关以东到滨海地区遭遇旱灾,秋粮几乎颗粒无收。农民不堪苛税,一场革命的大风暴就要降临了。

    咸通十五年(874年),贩盐出身的王仙芝率数千农民在长垣(今属河南)起义,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有一个叫黄巢的人听说后,召集了数千人在山东曹州起兵响应,加入了王仙芝的队伍。

    黄巢加入王仙芝的队伍后,在山东、河南一带攻州占县,声势愈来愈大。唐朝官军奉旨镇压起义军,却屡战屡败。当起义军打到蕲州(今湖北蕲春)的时候,当地官员吓坏了,派人对王仙芝诱说:“你如果不攻城,可以请求朝廷给你封一个官做。”王仙芝答应了。

    黄巢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对王仙芝说:“当初我们立下大誓打天下,现在大事尚未成功,你却要去做官,你对得起手下的弟兄吗?”王仙芝见黄巢和手下弟兄一致反对,只得怏怏作罢。

    这件事发生后,黄巢对王仙芝非常失望,于是率领了一支军队离开了王仙芝,重返山东。王仙芝的部队后来被唐军包围在湖北黄梅,王仙芝及手下5万将士被杀,剩下的部队辗转到了山东,投奔黄巢。

    黄巢的队伍这时发展到了十万多人,他计划进攻洛阳,朝廷发现黄巢的意图后,紧急调集各路军队增援洛阳。黄巢攻洛阳计划受阻,遂抢渡淮河,向南方挺进。唐朝在南方的守备力量一直比较单薄,黄巢的军队势如破竹。然而,北方的将士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水土,生病的人很多,部队减员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黄巢只得重返北方,兵锋直指洛阳。

    朝廷下令各路军队紧急救援洛阳,可是各路将领在黄巢起义军的打击下,自身难保,多不应命,急得当时在位的唐僖宗在朝廷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号啕大哭。

    当黄巢的军队兵临洛阳城下时,洛阳守城官员不战而降,黄巢军队顺利开进洛阳。攻下洛阳后,黄巢下令一鼓作气,进攻潼关。在黄巢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农民起义军轻取潼关,长安城里的皇帝吓得骑马逃到成都去了。在百姓的欢呼声中,黄巢率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长安城。

    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在长安大明官称帝,国号大齐。黄巢称帝后,为了保卫长安,把几十万军队集中在长安。唐朝的军队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将长安团团包围。没过多久,长安城的存粮渐渐吃完,军心浮动。就在这时候,黄巢手下的一个高级将领朱温投降唐朝。唐朝又借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的4万骑兵与唐军联手,击败了黄巢的军队。

    黄巢于中和三年(883年)五月从长安杀出一条血路,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山东境内一个叫狼虎谷的地方。中和四年(884年)七月,面临前堵后追的唐军和李克用的骑兵,黄巢左冲右突,出险无望,最后引颈自尽。

    时空隧道

    (1)黄巢起义,其兴也勃然,其亡也倏然,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黄巢起义对唐朝的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李白与杜甫

    说到唐朝,我们就会联想到唐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到唐朝进入了高峰。唐朝文学是非常兴盛的,而诗歌则是唐朝文学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顶峰。唐代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五万多首,是中国艺术文库中的瑰宝。唐诗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诗歌的艺术形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唐朝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其中最杰出的要数李白与杜甫。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出生在唐朝北庭都护府所辖的碎叶(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李白5岁那年跟随他的父亲到四川,在彰明(今江油)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李白酷爱名山大川,他游洞庭,观东海,上庐山,下扬州,以豪迈奔放的热情、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一路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

    他描写长江的浩渺无际: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描写蜀地道路的险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他描写西北的塞外风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他描写峨嵋的瑰丽月夜: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月歌》)李白四十多岁的时候,唐玄宗闻其盛名,召他到长安。李白当时非常兴奋,以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在诗里写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在京城被封为供奉翰林一职,为皇帝写宫廷诗词,供娱乐之用。李白十分失望,不久,他因为得罪了高力士,被迫离开了朝廷,重新过上漂泊动荡的游历生活。他表白自己的志向说:

    须行即骑向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安史之乱期间,李白成为永王的幕僚,永王后以“谋反”罪被杀,李白受牵连,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在穷困中死于安徽当涂。他流传下来的诗有近千首。

    杜甫(712—770年)比李白小11岁,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杜甫在成都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也称他为“杜工部”。

    杜甫与李白一样,也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游历中,两位大诗人在洛阳不期而遇,结伴游览了山东、河南等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以后,虽再未有机会相见,但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怀念。

    杜甫在诗中回忆李白说: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二首(其一)》)李白则怀恋杜甫说: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而杜甫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所以,后人称杜甫是“诗史”。杜甫写的著名的组诗“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分别从社会的某一侧面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

    杜甫中年时遭遇了安史之乱,亲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幼子在动乱中活活饿死,他自己则被叛军抓到长安。看到国破家亡的情景,杜甫疾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自己生活在贫困疾苦之中,却还为人民呼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历五年(770年),在湘水的一条小船上,满头银丝的杜甫在贫病交加中,永远停止了歌唱。

    时空隧道

    (1)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你能举出他们各自的一些代表作吗?

    (2)唐朝的诗歌特别繁荣,除了李白和杜甫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杰出的诗人?

    敦煌宝库

    在中国河西走廊的西端,茫茫的戈壁里,镶嵌着一块绿色的宝石,这就是著名的世界艺术宝库——敦煌。

    敦煌在中国甘肃省境内,汉代设郡,到了唐朝的时候,敦煌更加繁荣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亚、南亚的佛教文化由敦煌传入中国,敦煌出了不少高僧以及文学家、艺术家。

    在敦煌东南二十多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一千多个窑洞分布在长约两公里的崖壁上。这些洞分上下几层分布,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像一个大蜂房。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莫高窟。莫高窟也称千佛洞,现在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共十朝的洞窟492个。

    在这些洞窟里,保存着二千四百多个各个朝代的泥塑佛像和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五彩壁画。其泥塑佛像主要有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菩萨、弟子面目慈祥、庄严,而天王、力士则面目威严、勇猛,所有塑像皆栩栩如生。

    在泥塑佛像中,唐代佛像要占四分之一。唐朝的塑像不仅数量多,造型也精美。在莫高窟里,最大的佛像高达33米,有近十层楼房那么高;而最小的佛像只有十几厘米,还没有手掌大。

    除泥塑佛像以外,莫高窟里还有许多光彩夺目的壁画。各个时期的壁画风格不同:北魏时期的壁画用笔奔放、色彩沉着;隋朝的壁画线条流利、色彩柔和;唐朝的壁画构图宏伟、五彩斑斓。

    从其反映的内容看,有描绘农民耕作、收获、推磨、舂米的;有描绘猎人射箭、投掷、追捕的;有描绘渔民打鱼、晒网的,更多的则是反映贵族官僚豪华奢侈的生活场面。举凡婚丧、嫁娶、行旅、战争、酒肆、教学、行医等社会生活场面,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著名的飞天壁画就在莫高窟里。飞天又叫香音神,在壁画中,她身着艳丽的衣裙,凌空起舞,彩带飘拂,使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此外,壁画上许多载歌载舞、反弹琵琶的仙女也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莫高窟里还有著名的藏经洞,收藏了从晋朝到宋朝近十个朝代的佛经、书籍、画册、户籍、词曲及丝织品等三万多件,是研究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社会生产和生活习俗的巨大宝库。

    敦煌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沉睡了数百年,直到1900年被一个姓王的道士偶然发现。从此以后,莫高窟的平静被打破了。许多用心险恶的西方殖民者闻讯纷至沓来,以所谓考古的名义,从王道士手中连哄带骗,抢走大量历代珍贵文物,敦煌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全国解放以后,敦煌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国家将敦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敦煌研究所,对莫高窟开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时空隧道

    (1)敦煌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圣地,你能说出敦煌莫高窟里都有哪些文化瑰宝吗?

    (2)敦煌文物曾经遭到西方殖民者的疯狂洗劫,阅读相关材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

    从统一到分裂

    唐王朝存在了近二个世纪,于907年灭亡。,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大地又陷入了分裂格局。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共历时53年,称之为“五代”。

    与此同时,中国南方先后建立了9个王朝: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北方的北汉,共10个王朝,称之为“十国”。

    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唐朝政府接受了一批安史部将的投降,并让他们就地担任节度使。主要有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三人。这三人后来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和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

    安史之乱以后,先是李惟岳、李纳、田悦、梁崇义起兵反唐,史称“四镇之乱”。后是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反唐,自称冀王、赵王、魏王、齐王。同时,朱泚自称汉元天皇,李希烈自称楚帝,史称“四王二帝”。

    当李希烈起兵造反时,唐朝中央调泾原兵前往讨伐。可是当泾原兵路经长安时,却发生兵变,讨伐军瞬间变成了叛逆军。唐德宗下诏抵御,朝廷无人应命,唐德宗只得逃离长安。泾原兵在长安立朱滔之兄朱泚为帝。朱訿虽然后来被赶出长安,但唐朝政府的元气已经难以恢复了。

    藩镇割据在唐朝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唐朝灭亡以后,藩镇割据终于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在唐朝后期,藩镇势力中最大的是朱温。朱温原为黄巢部将,降唐后封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杀死了唐昭宗李哗,立其子为帝。未久,朱温灭唐,自立为帝,国号后梁,建都开封。

    原唐河东节度使李存勖于923年称帝,国号后唐,同年,灭后梁,建都洛阳。

    原唐太原节度使石敬瑭于936年灭后唐,建后晋,建都开封。

    946年,契丹灭后晋。原太原节度使刘知远建后汉,待契丹撤退后,仍建都开封。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杀死后汉皇帝,自立为帝,国号后周。

    建立在南方的“十国”政权与“五代”一样,基本上都是由割据一方的唐节度使或武将发动的。

    唐朝灭亡以后,各路节度使相互残杀,纷纷割据一方,称王称帝,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割据政权对统治区的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和无情掠夺,中国各族人民尤其是中原人民遭受了沉重灾难。各地人民不断爆发起义,反抗封建军阀割据的统治,一些政权就是由人民起义推翻的。

    各族人民希望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后周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在国内实行改革,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先后统一了关中地区、淮河流域以及幽云各州,为北宋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时空隧道

    (1)你能试着把五代十国各朝的起始年代、建立者整理成表格吗?

    (2)中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的时期总是交替着出现,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