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克己是取得真正成功的基本要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些年轻时虚度光阴,追求欢娱而无成就的人,那些沉迷酒色,而未争夺金杯的人,注定会在晚年为年轻时错失良机而付出代价。

    1.要么自觉克己,要么被人克制

    年轻多流汗,年老少受苦。

    大多数人在生命的早期旅程中,都要面对困境,历经艰难和险阻。

    那些年轻时虚度光阴、追求欢娱而无成就的人,那些纵情嬉戏、不知勤勉的人,那些放荡不羁、不知努力的人,那些沉迷酒色、而未争夺金杯的人,注定会在晚年为年轻时错失良机而付出代价。

    平衡法则恒久存在。它看似在沉睡,其实从未入眠。

    古语有句话阐明了这条法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睿智之人会趁着年轻多努力,会积极而泰然地锻炼头脑与体魄,艰难、疲惫与克己雕刻在他的前额,无法涣散他的意志。

    他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为老年的欢乐、舒适与富裕付出努力。

    在生命旅程之初自觉克己,将会在不知不觉中避免年老遭受贫困、压力和劳累。

    每个人都要先对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贡献,然后才能够期望这个世界满足自己的所有合理需求。有时,事实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即便是大富豪的子孙后代,也无法凌驾于这条法则之上。

    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有收获。

    克己是取得真正成功的基本要素——不择手段地发家致富并不是真正的成功。

    随便说出一些美国著名实干家的姓名,看看他们是否遵循着克己的法则。

    华盛顿很富有,但他爱国胜过爱自己,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他会毫不犹豫地不辞辛劳、不怕危险。

    林肯的学识、智慧与治国之才并不是平白无故从天而降的。当身边的人嬉戏玩耍的时候,他付出了多少的刻苦努力;在他默默无闻的准备生涯中,他坚持了怎样的克己措施,谁又知道呢?

    爱迪生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才在名人榜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抵达纽约时,身无分文而又饥肠辘辘的他,不得不恳求一位品茶师施舍一杯茶给他喝。几年之后,无数困难向他涌来,他曾一度情绪低迷,担心无法攻克难关。但即便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有绝望。“就算坏事接踵而来,萨姆,我可以再去当发报员,而你也可以找个速记员的工作。”他对自己最忠实的年轻助手,后来的全球知名电力企业总裁塞缪尔·英萨尔(Samuel Insull)这样说道。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与西奥多· N. 韦尔(Theodore N. Vail)在成功搭建起付费电话网络之前,曾一度沦落到借钱吃饭的地步——他们的饭钱不足两美元。

    要不是因为严格克己与极度果断,农场工人麦考密克也无法顶住无数的阻挠,为世人带来收割机,人们可能还处在原始的手工收割阶段。

    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在长期努力开发将会成为人类宝贵资源的物质时,差点饿死。他的努力使得橡胶工业成为国内主要产业。

    富尔顿(Fulton)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不惜血本地制造了第一艘轮船,并在哈德逊河(Hudson)试航。

    伊利亚斯·豪(Elias Howe)在不懈努力发明缝纫机的过程中,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舒适问题。

    塞勒斯· W. 菲尔德(Cyrus W. Field)虽然富有,但却敢于体验贫穷,尝尽苦累,只为铺设横跨大西洋的代表文明——电缆。

    再说说其他的成功人士:

    煤炭与钢铁国王亨利·克雷·弗里克在年收入达到百万美元之后,仍旧生活在一居室之中,他是如此急切地想要把积累的资本用于商务扩张。

    烟草巨头詹姆士· B. 杜克也是为了同样的理由,在年收入达到5万美元之后,仍然居住在每周2.5美元的狭小房间中,且每顿饭都在东区(纽约)食堂就餐。直到他的年收入达到了10万美元之后,才搬到了每周4美元的房间中。

    亨利·菲利普的父亲是一位鞋匠,安德鲁·卡内基的母亲过去常常帮他缝制鞋子,而安德鲁自己也曾一度夜夜加班,只为每周能够多挣一美元。有时,他还会为了攒钱,而牺牲自己所有的娱乐活动。

    摩根最为杰出的合伙人亨利· P.戴维斯(Henry P.Davison),当他在一家很小的纽约银行得到了自己的首份出纳员职务时,为了节省10美分,每天10英里的上下班路程,都是骑车穿梭在纽约的大街小巷中;他会把晚上的时间用来学习。

    美国最大的国家银行行长弗兰克· A. 范德利普(Frank A.Vanderlip)起初曾在机械工厂打工,他在车床上辛苦劳作,攒够了一年的大学学费。多亏了他不屈不挠的克己精神,他的全部生活费加学费一共只有265美元。此外,他还把自己过去常说的一句话当成了自己的成功格言:“每天,在完成当天的工作之后,还要把第二天的工作提上日程,研究它与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何关系”——这是克己的另一种形式。

    要在生命的初期或中期烘烤蛋糕,这样就可以在晚期享用了。

    如果你在初期时能够自觉克己,那么后期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克制你。

    要么自觉克己,要么被人克制。

    2.什么是合理克己,什么是不合理克己

    在这个世界上,走极端都是不好的,无论是极度奢侈,还是极度节俭,因为智慧存在于中庸之道。然而,你会在中庸之道中得到快乐吗?

    如果你很年轻,那么克己是一个重要的美德;如果你已年迈,且攒下了一些钱,那么如果你分文不花,你就是吝啬鬼。念完大学之后,把自己封闭在小房间中,节衣缩食至危险境地,最终被送入医院的是愚蠢之人——他本可以在农场中干得更好。虽然英国食品管理者拜伦·朗达(Baron Rhondda)非常富有——作为英国无烟煤矿最大的所有者,可以说是极其富有,他想要为英国人民树立克己的典范,像外界宣称的那样,节衣缩食地生活着,但却因此减掉了30磅的体重,最终死去了。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这样做明智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明智地遵循中庸之道是极其危险的。很多年轻人几乎挣多少就花多少。他的薪水并不高,他无法指望薪水尽情享乐。他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基本不用依赖父亲而自命清高。他不常去剧院,只是偶尔去一次;他有时会去打台球,偶尔会与朋友们玩扑克。这些娱乐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保持娱乐活动与生活条件的均衡——与微薄收入的均衡。自我放纵应该适度,而克己也应该同样适度。

    你会选择哪一种——适度放纵的艺术还是合理克己的艺术?

    你无须节衣缩食,无须拼命工作,无须放弃所有娱乐——然而,如果你想要生活更进一步,在年轻时积聚财富,供年迈时享用,那么你必须系统而深入地培养克己精神。

    你正在培养克己精神吗?

    要坦诚地回答自己。如果你对自己都不坦诚,那你还能对谁坦诚呢?

    除了金钱方面的克己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克己形式。克己是无私的基础。你要克制口舌之欲,不要说一些于人无益的刻薄言论或是伤人言论,可以自发地说一些令人舒心的话语。通过克制伤人之语,你会更感舒心。

    也许在商界,你会很快见识到如何利用机会获取效益。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获益会令你感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然而,通过克制自己享受利用机会的特权,则会让你更感满足,特别是在他人注意力被转移,从而导致没有注意到机会,或是失去机会的情况下。克己是美国商业服务准则的基础。不要成为压榨者,而应小心保护你所有的客户,使其免受你或他人的压榨——通过克己,你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那些年轻时虚度光阴,追求欢娱而无成就的人,那些沉迷酒色,而未争夺金杯的人,注定会在晚年为年轻时错失良机而付出代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