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9)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9

    裴玄静在北里街头遇上微服出巡的皇帝后,平平静静的五天过去了。第六天上午,有中使来接她入宫。

    这位中使很陌生,也很沉默,除了传达皇帝的口谕之外,并不多说一个字。

    裴玄静居然有点想念吐突承璀了,吐突承璀尽管态度恶劣,却常有意无意地向她透露一些内情。于是裴玄静搭讪着问:“许久未见吐突将军了,他很忙吧?”

    “吐突中尉奉旨去广州了。”

    “哦。”

    马车进入皇城夹道后,两侧便只能看见高耸的围墙了。青白相间的琉璃瓦上,浮动着阳光的熠熠金色。一侧的青砖墙外,市井之声不绝于耳;另一侧的墙内,则是皇宫大内中庄严的寂静。对比强烈。

    从辅兴坊到大明宫,要沿着夹道绕过整个太极宫和东宫,距离颇为漫长。马车徐徐前行,仿佛总也走不到头。裴玄静不禁想,如果那天自己跟随皇帝一起入宫,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在这段长路上,他又会对她说些什么?

    事实上,那天裴玄静拒绝皇帝,完全是一时冲动。因为她在杜秋娘宅受了刺激,所以看哪个男人都讨厌,尤其是漂亮的男人!

    要是让崔淼知道,裴玄静竟然由于吃他的醋而迁怒于皇帝,这家伙只怕会乐得飞起来。

    裴玄静努力把崔淼的笑脸从脑海里驱赶出去。在平康坊寻欢是崔淼的权利,自己有什么理由生气?更重要的是,崔淼和杜秋娘怎么厮混都是安全的,而与裴玄静接近的话,后果就不可预测了。所以当初她才非要赶他走。她还记得最后他说,要做她的一个谜题,不离不弃地纠缠着她。言犹在耳,才过去几个月,此君就把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不要再为崔淼烦恼了。裴玄静告诫自己,在向皇帝提出入观修道时,不是就已经想清楚了吗?从此不涉男女私情,只修炼、悟道,探索人心真理。怎么才一见到崔淼,便方寸大乱了呢?

    裴玄静暗下决心,等会儿见到皇帝,一定要为那天的唐突向他致歉。

    皇帝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进了大明宫后,马车经过紫宸殿向西行,驶入一所僻静的院落。与大明宫中那些气宇轩昂的豪华殿宇不同,此处房舍小巧精致,围出一方幽雅的庭院。庭中花砖漫道,芳草萋萋,栽有十来棵高大的树木,两三只黄雀在掉光了叶子的枝丫间跳跃。

    中使介绍:“此处名为柿林院,宫中内翰林的衙所,请炼师随我来。”

    内翰林是什么意思?裴玄静正纳闷着,就被引入正堂。

    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宽敞明亮的轩堂中,四壁从顶至地全都是一层接一层的巨型檀木书架。重重叠叠的卷轴置放其中,无不配以各色锦缎的封帙和丝绦。微风拂过时,卷轴挂下的玉签轻轻相击,响声清脆玲珑。四具松木扶梯斜靠在书架旁,供人登高寻书。左右两侧的屏风上悬挂着若干字画,裴玄静一眼认出的就有王羲之、颜真卿和阎立本的真品。哪一件拿出去都价值连城,在这里却被随意地摆放着。

    堂中芸香和墨香四溢,连窗下盛开的水仙和腊梅的香气都被掩盖了。

    此间的书案也是裴玄静所见过书案中最大的,仅仅比皇帝的御案小一些。

    端坐案后的内官闻声抬起头。

    中使介绍:“这位是内尚书宋大娘子,这位是裴炼师。”

    裴玄静明白了,所谓内翰林就是宫中负责文书的女官。外朝负责文书的是翰林院,那么内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这所柿林院了。柿林院?哈,裴玄静恍然大悟,方才庭中所见的高大树木不就是柿子树吗?

    而眼前这位女官,当是赫赫有名的才女,宋家五女中的老大宋若华了。

    宋若华自德宗七年入宫后,便总领秘阁图籍至今,才学扬名天下。裴玄静还听说,宋若华正在编纂一部共十章的《女论语》,成文后将为天下女子的言行规范。六宫妃嫔、诸王和公主均以她为师,连当今圣上见了宋若华都要尊称一声“宋先生”。

    宋若华微笑着迎上前来。她已届中年,可能是用脑太过的缘故,气色不太好,岁月的痕迹便更清楚地暴露在容貌上,但她的一举一动都娴雅有度,展现出饱读诗书的底气。

    原非以色事人,也就无所谓色衰了。

    中使完成任务告退,留下两个女人自己攀谈。

    宋若华请裴玄静落座后,见她还在好奇地四下打量,便介绍道:“宫中藏书尽在集贤书院,在我这里的,是全部索引和一部分需要校对修订的珍藏。”又指给裴玄静看那四具木梯,“藏书分甲、乙、丙、丁四部,各自对应‘经’‘史’‘子’‘集’,并以红、青、碧、白四色标识区分。所有的玉签和丝绦均分四色,连登高的木梯也如此。”

    裴玄静由衷赞道:“真是叹为观止,大娘子镇日与这些珍藏为伴,难怪气度不凡。”

    宋若华微笑:“炼师太过奖了。”顿了顿,道,“今早得圣上口谕,说炼师要来与我商议事情。却不知是何事?”

    裴玄静也发蒙了,皇帝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宋若华见裴玄静的样子,并不意外,款款拿过一个锦盒,摆在二人面前:“圣上还命人送来了这个盒子,我想应该等炼师来了一起看吧。”果然是在宫中历练了大半生的人,言谈谨慎而又暗含机锋。

    打开锦盒,里面只盛了一张薄薄的纸。宋若华将纸直接递给裴玄静:“炼师认得这个吗?”

    纸上书写的,正是“真兰亭现”的离合诗。

    当初,裴玄静正是从武元衡包裹在金缕瓶外的黑布上读出这首诗的。起初不明所以,后来才发现,此诗四句一组,能以离合的规则析出“真兰亭现”这四个字。而直到裴玄静解开《兰亭序》真迹的谜底后,皇帝才亲口告诉她,这首来历不明的离合诗是在御案上发现的。

    裴玄静明白了,这肯定就是在皇帝御案上发现的原件。那天皇帝在马车中说要给她看的,应该就是这件证物了。因为裴玄静找回了金缕瓶,皇帝才算认可了她的能力,决定把离合诗的原本交给她做线索,寻找整个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裴玄静却没头没脑地让皇帝碰了一鼻子灰。想到这里,裴玄静心中懊恼不已。

    可为什么,皇帝要把宋若华牵扯进来呢?

    裴玄静便简单答道:“我曾听人提起过这首诗。”

    对宋若华应该知无不言,还是有所保留?她一时尚难以决断。

    宋若华说:“若华久闻炼师高名,既然炼师知道这首诗,想必清楚来龙去脉。圣上既然把你我安排到一起,据我推测,一定是要我配合炼师吧。所以炼师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便是。”

    她果然比裴玄静老练得多,看着裴玄静的目光也很温和。也许在宋若华的眼中,裴玄静只是一个和自己的小妹妹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尽管资质超群,终究还稚嫩着呢。

    既然宋若华都这么说了,裴玄静也不便再东想西想了,便拿起纸仔细琢磨,道:“圣上吩咐我找出这首诗的炮制者。据我想来,无非是从纸张、笔墨、书写的方式和笔迹几个方面来寻找蛛丝马迹。因为东西是在宫中发现的,所以想请尚书娘子帮忙辨识一下。”

    宋若华点头道:“这倒不难。首先是纸,嗯,乃宫中专用的益州黄麻纸。用墨嘛……”她将纸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也是宫中专用的徽州墨,历久而馨香不散。至于书写的方式和笔迹,”她微微一笑,将纸放下来,“我想炼师也一定能看出来,这所有四十个字都是临写的王羲之字体。临摹得算不上高明,只见其形而未得其神,还需要多下点功夫。”

    “所以这个书写者的书法造诣一般?”

    “是很一般。”

    “……有没有可能是高手伪装成这样的呢?”

    “你是说故意写得像个生手?”宋若华沉吟道,“不大可能。书法最见功底处在于细节,而细节是隐瞒不了的。就算有意写得生拙,还是会从一笔一画、一顿一撮中露出真相来。生手就是生手,对此我可以保证。”

    裴玄静没话说了,想了想又问:“那么据宋先生判断,宫中能炮制出这样东西的,大概会有哪些人?”

    “我想……少说也有成百上千吧。”

    “成百上千?”

    “对啊。纸、墨均为宫中常用之物,又非顶级。所以一般内侍、宫人都可轻易取得。至于书法,我刚才已经说过了,随便一个初通文墨的人,临摹一段时间的王羲之,就是这个水平。因此我才说,这样的人大明宫中自然有成百上千。”

    “那……也不可能比对笔迹吗?”

    宋若华笑道:“就算圣上同意,让所有内侍宫人都把这首诗临摹一遍,炼师要逐一对比过来,恐怕也得一年半载吧。况且,以我之浅见……这么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虽然她的语气很亲切,裴玄静还是受了莫大的打击。她不甘心地说:“可我就是不信书写此诗者学识浅薄。也许抄录的另有其人,但作者肯定饱读诗书。”

    宋若华淡淡地反问:“炼师这么肯定,是因为此诗的内容吧?可是在若华看来,这也不过就是首普普通通的离合诗罢了,称不上功力深厚。”

    这一惊非同小可。裴玄静目瞪口呆,才一会儿工夫,宋若华就已经识破端倪了?

    宋若华又道:“至于离合出的‘真兰亭现’四字么……倒是有些意思。诗中所用之典也都扣题,然失之堆砌……我以为不算上佳之作。”笑了笑,又道,“扯远了。炼师并不需我品评诗作,就当若华说了废话吧。”

    裴玄静根本无法答话,因为她的自信心正在崩溃中。

    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她曾经绞尽脑汁才破解的“真兰亭现”离合诗谜,对宋若华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那么以宋若华在书画和典籍上的造诣,以及她对皇家的历史和隐私的掌握程度,要解开《兰亭序》的真迹之谜,是不是也不无可能呢?

    肯定比裴玄静更有把握啊!

    懂了。裴玄静终于领悟了皇帝的意思。他今天特意让裴玄静来到柿林院,并不单单是叫宋若华协助裴玄静破案。皇帝还要裴玄静明白,他并非只有她一人可用。事实上,皇帝手中的可用之策、可用之才,应有尽有。

    裴玄静之所以能够勘破《兰亭序》真迹之谜,只不过是因为她凑巧被武元衡选中了,也可能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比宋若华更适合做解谜人。

    总而言之,她的才能绝非最主要的原因。

    皇帝要裴玄静认识到,今天她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实属难得的幸运,是应该匍匐于地感激涕零的浩荡皇恩。

    她裴玄静,还远未到可以恃才骄纵的地步!

    裴玄静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没想到一个无意中的小小冒犯,竟然招致这样的后果。

    所以皇帝既不斥责她,也不惩罚她。因为他看出了裴玄静的骄傲,便决定从根本上击溃她的信心。他所要的,是彻彻底底的服从,违逆者只有死路一条。对裴玄静用不着下狠手,只要给她点颜色看看,让她学乖就行了。

    在宋若华的面前,裴玄静如坐针毡。

    宋若华关心地问:“炼师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妥?”但她那洞若观火的目光,越发使裴玄静感到窘迫:“我……我该走了。”

    “这……”宋若华显得有些为难,“那么这个锦盒怎么办,是留在我这里,还是炼师带走?”

    裴玄静尚未回答,有人在门口应道:“是什么好东西,也让我看看吧?”

    宋若华的脸色一变,注视着从门外翩然而入者,断然回绝:“不行。”

    “不行就算了。可是大姐,你总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说话间,宋若茵已经大步走到案前,眼睛滴溜溜地在裴玄静身上直打转。她又高又瘦,颇有点居高临下的气势。

    宋若华干巴巴地说:“这是我的三妹若茵。”

    裴玄静与宋若茵见礼。宋若茵笑道:“我还以为女神探怎么个三头六臂呢,原来这么年轻,看起来比我家小妹若伦还小一些。可是呢,长得又比我们几姐妹都美貌,难怪圣上都那么上心思。大姐,你说是不是?”

    “三妹。”宋若华的脸色更差了,“裴炼师要回去了。”

    “这么急就要走?到我那里去坐坐吧。”宋若茵亲热地说,“我与炼师一见如故,还望炼师赏光。”

    “若茵,休得无礼。”

    “无礼?大姐此话差矣,若茵怎么无礼了?”宋若茵将柳眉一竖,看起来还挺凶的。

    宋若华叹了口气,干脆不理她了。

    裴玄静向宋若华告辞。自从宋若茵突然冒出来,宋若华整个人都变得没精打采的,连敷衍裴玄静都顾不上了。反而是宋若茵兴冲冲地主动要送裴玄静。

    临出门前,宋若华将写着离合诗的纸叠好交给裴玄静,低声道:“破案既为炼师之责,若华不便代为保管。”裴玄静将纸揣入怀中。

    来到院中央的柿子树下,宋若茵突然压低声音对裴玄静说:“烦请炼师务必到我房中去一趟,若茵有事相求。”

    裴玄静哪里还有心情应付她,又不便拒绝,只得勉强跟着宋若茵穿过月洞门,来到西侧跨院。宋若茵单独住了这个小跨院。庭中同样种满了柿子树,就连房里的格局也相似,四壁全都是从顶及地的木架,但架上的东西却大相径庭。

    宋若华的房中摆满了字画。而宋若茵的房中摆放的却是五花八门的织锦、绸缎、各色瓷器、玉雕,还有许多裴玄静见所未见,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珍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