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东西双雄(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子壮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他是武王的亲弟弟,是秦惠王的嫡子,从血统上说,他最有资格成为秦王;其次,公子壮得到了惠文后与武王后的支持,惠王后就是秦惠王的王后,是公子壮的生母。

    可是公子壮却遭遇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此人便是公子稷。公子稷是秦惠王的庶子,当时他并没有在秦国,而是入质燕国。表面上看,公子稷的优势不如公子壮,可是他母亲芈八子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芈八子是楚国人,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人,嫁给秦惠王后成为王妃,深得惠王宠幸。芈八子也很有心计,依靠秦王的宠幸,她把自己的亲戚大量安插在秦国高层,构建了庞大的关系网。

    芈八子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魏冉,是她的同母异父弟弟;另一个叫芈戎,是她的同父异母弟弟。这个情况很有趣,她父亲有几个妻妾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可是她母亲也跟不同的男人生过几个孩子,这就显得比较开放了。事实上,我们在芈八子身上看到她母亲的影响,因为她也是一个性开放的女人,而这一点,显然成为她的政治资本,因而受到秦惠王的宠爱。这位性情不羁的女人,大概是战国时代最有特色的女子,她后来成为宣太后,不仅有很多风流韵事,还在外交场合脸不红心不跳地大谈自己的房事心得,堪称千古之奇。

    关于这位神奇女人的故事,后文再说,先来看看她的关系网。芈八子的两个弟弟,魏冉被封为穰侯,芈戎被封为华阳君。其中魏冉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他在秦惠王时就担任重要官职,参与处理国家大事。秦国另一名重要大臣向寿,也是她的外族亲戚。更重要的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芈八子争取到一个重要人物的支持,这个人便是樗里疾。

    在芈八子与魏冉的密谋下,从燕国秘密迎合公子稷,拥立为秦王,是为秦国著名的一代雄君秦昭王。与此同时,不甘示弱的惠文后、武王后也拥立公子壮为王,史称“季君”。秦国内乱由是爆发。

    果断而有魄力的宣太后(即芈八子)将自己的弟弟魏冉提拔为将军,守卫首都咸阳,这种先发制人的战略使她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同时,为了得到军方的支持,宣太后仍然留用名将樗里疾为宰相,樗里疾的立场是两大阵营胜败的一大关键。经过三年的血战,在魏冉的铁腕下,昭王的军队彻底打垮了季君的军队。中国的历史,成则王败则寇,秦国的这场内乱被称为“季君之乱”,由于失败,季君成为乱臣贼子。

    宣太后在镇压敌人上毫不留情,她颇为类似汉代的吕后,甚至比吕后更冷酷无情。在“季君之乱”中,在宣太后的指示下,魏冉尽诛公子壮(即季君)、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以及追随季君的大臣。这很明显是一个女人的报复,当年宣太后是惠文王妃,地位不及惠文王后,现在时来运转,她一定要把情敌置于死地。不仅如此,当年秦惠王其他妃子的儿子,她也一个不留,全部处死。从这点看,她确实比吕后做得还绝,吕后虽然残忍,却还没有把刘邦的其他儿子都处死。在她的政敌中,只有一个人免于一死,就是秦武王的王后,她被逐回自己的娘家魏国。

    此时秦昭王年龄尚幼,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威震秦国。三年的内乱令秦国无暇东顾,齐国趁此机会主导中原政局。在秦惠王、秦武王横扫中原的时代,天下诸侯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东方的齐国。东方诸侯看到了战胜秦国的希望,齐宣王看到了称霸天下的希望。

    五围猎楚国(上):垂沙之战

    公元前307年,以好勇尚武著称的秦武王在取得宜阳战役的伟大胜利后,与力士孟说比赛举鼎,一不小心腿骨折断而一命呜呼。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导致了长达三年之久的争夺王位之斗。秦国的内乱对东方诸侯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一心谋求对外扩张的齐宣王绝不可能浪费这样的机会。

    甘茂的叛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一向咄咄逼人的秦国真的遇到麻烦了。

    秦国的内乱影响到很多人的命运,有人欢喜有人愁,而甘茂就是属于“愁”的人。当年甘茂在秦武王的支持下,力排众议,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取得了宜阳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六万名韩国精锐武装,攻克坚固的堡垒宜阳城,甘茂由是声名大振。盛名之下,不免遭到嫉妒或中伤,当时反对宜阳之战的人中,包括地位很高、权力很大的樗里疾、公孙奭等人。不过在秦武王强有力臂膀的保护下,甘茂毫发未伤。可是秦武王的突然去世,令甘茂的处境开始变得不妙。

    秦昭王即位后,为了惩罚魏国的背叛,朝廷派遣樗里疾、甘茂两位名将出兵讨伐魏国,进攻皮氏(今山西河津)。甘茂在前线作战,背后却有人在暗地里整他。公孙奭与宣太后的亲戚向寿联手制造谣言,诽谤甘茂。甘茂得悉这个消息后,坐卧不安,秦武王死后,他就失去了靠山,作为一名客将(外籍将领),要想取悦新君主以及执掌大权的宣太后并不容易,特别是诽谤他的向寿,就是宣太后的亲戚。

    看来想在波谲云诡的政坛上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比在战场还要难呢。想到这里,明智的甘茂只能有一条出路:离开秦国。一旦这个念头确定了,那么去向也明确了。在当今天下,唯一可以同秦国抗衡的大国,只有齐国,因此齐国成了他的第一选择。他不辞而别,把军队扔在一旁,独自一人离开前线,直奔齐国去了。

    甘茂逃往齐国后,齐宣王收留了他,可是并没有重用他。为什么呢?

    以甘茂之才,就算担任齐国宰相也不为过,这点齐宣王心知肚明。可是在齐王看来,甘茂叛逃只是因为在秦国遭人陷害,被迫无奈之下才前来投奔的,这种人不一定靠得住。就这样,甘茂无所事事地闲居,还不时担心远在秦国的妻子儿女: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困顿呢?秦政府会因为他的叛逃而迁怒于他的家人吗?为此,甘茂寝食难安。

    过了不久,甘茂听说齐宣王将派苏代出使秦国,他便前去拜会苏代,对他说:“我在秦国得罪了权臣,因害怕而逃出来,无处容身,受困于此,可是我的妻子儿女却还在那里。听说先生您正要出使秦国,希望先生能在方便之余赈济他们。”

    作为谋士,苏代十分欣赏甘茂的才华,便满口答应了。到了秦国后,苏代见到秦昭王,便提起甘茂的事:“甘茂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他在秦国的时候,连续受到几任君主的重用。从殽山要塞东到鬼谷(秦国地名,非齐国之鬼谷),其间的地形险要,他都了若指掌。倘若他游说齐王,联合魏国与韩国,反过来对付秦国,那么对秦国是很不利的事情。”

    苏代所说的,句句是实话,秦昭王自然听得进去,他有点不安地问道:“那要怎么办好呢?”

    “大王不如以重金厚禄迎回甘茂,只要甘茂回来了,就把他软禁在鬼谷,终身都不让他出来。”

    秦昭王点点头,答了一个字:“好!”为了表示诚意,秦昭王善待甘茂家人,并派人与苏代一同到齐国,授予甘茂上卿的官位,同时还持相印要迎回甘茂,声称只要他返回秦国,就可以继续当左丞相。甘茂当然不可能上当受骗,因为陷害他的向寿,就是秦昭王打小玩大的伙伴,史书上称昭王与向寿“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两人是几乎形影不离的朋友。你想想,秦昭王会相信向寿的话呢,还是甘茂的话呢?

    我们不得不说,苏代这个人,够朋友,够义气,这点很像他的哥哥苏秦,帮人就帮到底。回到齐国后,苏代向齐宣王汇报出使的情况后,又说道:“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现在秦王授他上卿的官职,又用相印前来迎他回国。可是甘茂没有答应,因为他打心里感激大王的恩德,想为大王效力,便推辞了秦王的盛情邀请。秦国以上卿待甘茂,大王您打算怎么待他呢?”

    苏代这一番话,敲醒了齐宣王,如今不独是君择臣,也是臣择君的时代,你不挽留人才,可有很多国家想要呢。于是甘茂时来运转,齐宣王恭恭敬敬地献上“上卿”的头衔以挽留他。远在咸阳的秦昭王得知消息后,也免除了甘茂家人的赋税与徭役,摆出与齐国竞争人才的架势。

    在翻读战国史时,我时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落后的秦国会后来居上,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呢?必须说,历代秦王的胸襟是值得称赞的。甘茂逃往齐国,秦昭王并没有对其家人进行威胁恫吓、打击报复,相反却能更加优待。固然秦王可以杀其家人以解恨,可是除了解恨,还能得到什么呢?相反,免除甘茂家人的赋税及徭役,对秦国来说并没损失什么,但却有礼待天下贤士的架势,就冲着这点,岂能阻止东方诸国的能人异士争先恐后入秦呢?东方诸国源源不断地为秦国输送人才,这是秦国最终能战胜六国的原因所在。

    公元前305年,在宣太后与魏冉的铁腕之下,秦国政府平定了持续三年的“季君之乱”,可是三年的动乱令秦国的强势外交大受挫折。相反,此时对儒家“仁政”失去兴趣的齐宣王也大力发动外交攻势,此时齐国的谋臣不少,包括苏代、苏厉、甘茂等人,此外还有著名的公子孟尝君。

    为了达到合纵的目的,齐宣王向楚怀王抛出橄榄枝。当年楚怀王被张仪忽悠,与齐国断交,不仅断交,还派人到齐国咒骂齐王,摆出决裂的架势。可是与齐国绝交后,楚怀王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说实话,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时,齐宣王也不禁要生气。可是生气归生气,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对付秦国,齐宣王必须把楚国拉到自己的阵营。

    齐宣王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遣使送到楚国,这封信写道:“我听说楚国想要事奉秦国。如果这样的话,魏国与韩国势必会担心,到时肯定也得倒向秦国;魏、韩倒向秦国,燕、赵必然也要追随其后。魏、韩、燕、赵四个国家争先要事奉秦国,那么楚国在秦国人眼中,不过就是一个郡县罢了。大王何不与寡人结为联盟,齐心协力招揽魏、韩、燕、赵四国,六国合纵,共尊周室,到时可按兵息民,令行天下了。到时大王必定声名远扬,统率各路诸侯讨伐秦国,击破秦国是必然的。况且大王您曾被张仪忽悠欺骗,丧失汉中地,兵败蓝田,天下人莫不替大王深感痛惜与愤怒。现在听说楚国想事奉秦国,这件事请大王要深思熟虑。”

    看过齐宣王的信件后,楚怀王内心犹豫不决。事实上,楚怀王是比较偏向与秦国交好,因为秦昭王继位后,秦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宣太后与魏冉手中。前文说过,宣太后与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而且两人都是楚人,不但是楚人,还是属于楚国的王族“芈姓”。从这点看,楚怀王当然觉得秦国一下子变得可亲可近了。其实作为一名君王,楚怀王身上有很致命的弱点,他容易轻信人言,缺乏果敢精神,也没什么判断力,遇事时经常迟疑不决,这个弱点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究竟要倒向秦国还是倒向齐国呢?楚怀王让群臣发表议论。昭雎的意见是应该与齐国结盟,他认为楚国屡遭秦国人的欺骗与羞辱,所以“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要报仇雪恨,就得与齐国结盟。

    昭雎这么一说,楚怀王听了也觉得有理,就同意了,于是齐、楚两个大国合纵。齐、楚联合之后,深受秦国侵略之苦的韩国也加入,组成三国同盟。

    可是有一件事却是齐宣王始料不及的。他辛辛苦苦筹划的齐、楚合纵,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解散了,原因就是出在楚怀王身上。

    面对齐国所发动的外交攻势,一向以纵横外交闻名的秦国人很快还以颜色,秦国政府再次使出阴谋诡计,欲瓦解齐、楚联盟。为了达到目的,秦国政府三管齐下:第一,以重金贿赂楚怀王及楚国重臣;第二,秦、楚通婚,楚怀王娶秦女,秦昭王娶楚女;第三,秦国将其占有的上庸割还给楚国。

    楚怀王性格软弱,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很容易忘掉耻辱的人。以前张仪欺骗他,他咬牙切齿欲杀张仪而后快,可是当张仪送上门时,他又一次被忽悠了。楚国在战争中损失了许多人马与土地,可是秦国给点小恩小惠,他又把奇耻大辱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位楚国君主说穿了,就是一个缺少主见的人,在擅长权谋的秦国人眼中,几乎就是一个呆子、傻瓜。于是楚怀王又干了一件傻事,他傻乎乎地又一次与齐国断绝关系。他还停留在做梦的阶段,以为宣太后、魏冉执政下的秦国就是半个楚国,却忘了秦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他们的任何做法,都是有阴谋的。

    楚怀王的背信弃义,令齐宣王措手不及,完全打乱了齐国的既定战略。为了让楚怀王回心转意,齐宣王派遣甘茂为特使,出使楚国。可是这事被秦国人知道了,他们不仅出面阻挠,而且还派人对楚怀王说:“希望大王把甘茂交给秦国。”显然,秦国政府对甘茂十分提防,万一这位名将被齐宣王任命为战场总司令,那必定是秦军的劲敌。楚怀王虽然没有把甘茂交给秦国人,但也没有听从甘茂的劝告,他仍然因为“秦楚合婚而欢”而幻想着与秦国保持一种亲善的关系。

    后来史书这样评论:“楚之祸自此始。”因为楚怀王这个不慎重的决定,楚国无休止的大灾难开始了,这是楚国的悲剧,也是楚怀王的悲剧。

    楚国的退出并没有改变齐宣王合纵诸侯的决心。甘茂出使楚国未能完成使命,但他紧接着又游说魏国,成功地把魏国拉入合纵联盟。齐、楚、韩三国联盟变成了齐、魏、韩三国联盟,而齐宣王的进攻目标,对准了反反复复的楚国。不过在这个关节眼上,甘茂的突然去世令齐国在大展拳脚之前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将领,他是在出使途时,因病在魏国逝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