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东西双雄(1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席话,深深打动了孟尝君。终日呼朋唤友,这不是他的理想,他招罗这么多食客,是为了能大展身手,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不想自己在齐国没得到重用,反倒是秦国人热情来邀请他了。他决意要到秦国去,闯出一片天地。这个决心下得有些草率,因为他跟苏秦、张仪、公孙衍这些政客不同,他身份是齐国公子,而齐国与秦国之间一直是明争暗斗。他的那些宾客们纷纷反对这个草率的决定,但孟尝君一点也听不进去。门下食客的劝告,孟尝君可以不听,但苏代的一番话,却令他不得不三思而行。

    苏代是齐国最著名的谋士,他对孟尝君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您这么去了,要是回不来的话,岂不是让人所耻笑吗?”这话说到孟尝君心里去了,因为他颇好面子,沽名钓誉,万一让秦国人给扣留了,确实大没面子了。罢罢罢,还是算了,就这样孟尝君中止了他的计划。

    可是似乎是命运早已安排好似的,不久后,孟尝君还是前去秦国了。这一次,并不是他自己想去的,而是齐湣王派遣他前往。

    八鸡鸣狗盗之雄?

    公元前299年,秦国打败了楚国,并诱执楚怀王。由于秦昭王的泾阳君在齐国当人质,齐湣王对楚国的战败无动于衷,自始至终都没有出手相救。泾阳君的任务完成了,准备返回秦国,齐湣王派孟尝君护送他回国。

    齐湣王为什么要派孟尝君去秦国呢?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想说服秦昭王释放楚怀王。到了咸阳后,孟尝君拜会了秦昭王。秦昭王对孟尝君的大名早有耳闻,闻名不如见面,这位齐国公子的风采神韵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弟弟泾阳君的力荐,秦昭王打算把孟尝君留在秦国,让他担任秦国宰相。

    这时有人给秦昭王打小报告说:“孟尝君田文才华横溢,又是齐国公子,如果当上秦国宰相,可以想象他一定会先考虑齐国的利益,而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这么一来,秦国岂不是危险了吗?”

    秦昭王一听有道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秦昭王这个人,深得厚黑学的真髓,这点从他诱执楚怀王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既然孟尝君是个人才,又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囚禁起来,不许他回齐国,或者更简单的一个办法,把他杀了省事。

    这里我们不禁要感慨一下,秦国曾经是一个很讲义气的国家,可是自从商鞅、张仪这些人到来后,弃道义如粪土,成为一个崇尚强权、蔑视公理的野蛮国度。商鞅曾经诱执魏国的公子卬,张仪多次忽悠楚怀王,到了秦昭王时,更加变本加厉,不仅用下三滥手段诱执楚怀王,连作为齐国使者的孟尝君都要算计。

    可是孟尝君不是楚怀王那样的傻帽儿,他门下食客三千,朋友遍天下,自然耳目众多,很快便得悉秦昭王的阴谋。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羊入狼穴,如何逃生呢?只要秦昭王命令一下,一支武装小分队就足以把孟尝君这个使节团一网打尽了,所以必须要阻止秦昭王签署这个命令。

    能改变君王意志的人不多,可是君王作为男人,总有一个弱点容易被击破,这个弱点就是他所迷恋的女人。孟尝君决定从秦昭王的爱妾身上入手,收买她以达到目的。

    孟尝君派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宾客去见秦昭王的爱妾,请求她在秦王面前多说几句好话,让齐国使团能顺利离开秦国。这位王妃倒没有拒绝,但提出一个条件:“我希望能得到一件狐白裘衣。”

    王妃怎么提出要一件狐白裘衣呢?原来孟尝君出使秦国时,送给秦昭王一件厚礼,是一件狐白裘衣。这件裘衣可不一般,皮质纯白,做工精细,华丽而高贵,价值千金,堪称天下无双。当时王妃一看到这件狐白裘衣时,就喜欢得不得了,要是能穿在身上多好哇。可是秦昭王并没有把裘衣送给爱妾,可能是想到后宫佳丽太多,大家争着想要,不好分配,干脆就藏在王宫的仓库里。爱妾得不到裘衣,心里自然不愉快,如今孟尝君既然找上门了,有求于自己,正好可以向他索取一件狐裘。

    这下子孟尝君犯难了,要知道此裘衣是稀世珍品,要到哪儿再弄一件呢?他想不出办法,就把门客随从都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要怎么办?这些门客面面相觑,想不出办法。正当孟尝君要绝望之时,有个门客举手了,“我来试试吧。”

    孟尝君往发出声音处一望,这个门客原来是个街头小混混儿儿,专干偷鸡摸狗之事,经常在半夜三更天翻墙到别人家“借”东西,练就一身猎狗般敏捷的身手。“我趁夜半三更时,翻墙入秦宫,从仓库里把狐白裘衣偷出来。”此话一说,大伙儿都跷起大拇指,此计大妙哇。

    果然,入夜后,此人翻墙进了王宫。他有一大本领,会学狗叫声,王宫卫队听得有动静,想去查看时,他便狗叫几声。卫队士兵一听,原来是只野狗跑进来了,用不着担心了。就这样,他潜入到仓库中,把狐白裘衣给偷回来了。

    裘衣到手后,孟尝君赶紧差人送给秦王爱妾。爱妾一看,果真是自己最喜欢的狐白裘衣呀,看来孟尝君公子果真言而有信。于是她就在秦昭王面前向孟尝君求情,昭王拥爱妾在怀,心情大悦,也懒得去管什么孟尝君了,发了张通行证,准许齐国使团离开。

    拿到通行证后,孟尝君一刻也不敢停留,赶紧备了马车,飞驰离开咸阳城,一个劲儿地向东飞奔。他很清楚,秦王只是一时犯糊涂,才会准许他离开,一旦清醒了,必定会收回成命,到时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逃不出秦王的魔爪了。事实证明孟尝君的担心是对的,很快,秦昭王就后悔了,他派出快骑前去追赶孟尝君一行人。

    我们必须说,孟尝君是个非常心细的人。他一边逃,一边还不忘另一件事,把通行证上的名字给改了,改了个张三李四之类的名字。这样每经过一个关口时,就不会雁过留痕了,不会引起注意。就这样,这一行人赶到了函谷关。

    过了函谷关,就出了秦国的地界了。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函谷关口时,已经是后半夜了,关口大门紧闭。由于函谷关是东来西往的交通要道,既是军事要冲之地,同时也有很多商人出入。到了晚上时,函谷关就会关闭大门,禁止通行。什么时间才开门呢?天亮之前就得开门,因为商人们往往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得进关或出关去打点生意。可是当时又没有时钟手表或手机,黑灯瞎火的,怎么知道是几点呢?于是这里便立了一个规矩,雄鸡鸣叫时,就是打开关门的时候。

    可是孟尝君这一行人来得不是时候,离鸡鸣时间还早呢。怎么办,大家又是心急如焚,待在这里,总是不踏实,只有出了函谷关才算安全。这时又有一个门客勇敢地站出来说:“让我来试试吧。”他又有什么本领呢?会学鸡叫!您还别说,这学起来可真像,他这么一叫,附近的公鸡听到了,也争着啼叫起来。睡眼惺忪的士兵一听,条件反射了,还以为马上要天亮了,便与往常一样,把关门打开了。孟尝君递上通行证,证上的名字已经改过了,因此守关士兵没有任何怀疑,让他们顺利出了关。

    孟尝君等人出关后不久,秦国的追兵就到了,可是已经迟了。就这样,这群狼狈不堪的逃亡者总算成功地脱离虎穴,安心地踏上归国的旅程。

    这次死里逃生的惊险经历,主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狗盗之徒,成功偷得狐白裘衣;另一个是鸡鸣之徒,诱骗秦国人提早打开城门。这两人都是孟尝君门下食客,当初孟尝君出使秦国时,在挑选随行人员时,把两人都挑选进来。可是其他门客十分不服气,认为这两人就是街头小混混儿儿,没什么本领,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两人。可不料街头小混混儿儿也有自己的本事,在关键时刻,成为齐国使团的大救星。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孟尝君的这些食客,真是五花八门。尽管门客们对孟尝君的用人之明十分钦佩,不过在有识之士看来,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一千年后,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对他的评价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很明显带有鄙夷之意。可是我们必须说,孟尝君并非徒有虚名,在接下来的伐秦之役中,他的表现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出使任务,却差一点让孟尝君丢了性命。当时舆论的矛头直指齐湣王。苏代就曾经说过,秦是虎狼之国,不讲道义,你想想,这些年秦国干了多少不干不净的事呢?齐湣王却把孟尝君派到秦国去,有何居心呢?显然,齐湣王面对舆论的压力,内心也惶恐不安,为了表示自己与孟尝君绝无过节,他任命这位名满天下的公子为齐国宰相,主持政务。可以说,孟尝君也因祸而得福,终于有机会在政坛上大展身手了。

    我们说过,孟尝君这个人特好面子,他名闻天下,可偏偏在秦国遭到羞辱,还差一点送了命。此仇不报,非君子也。担任齐相后,孟尝君发愤图强,筹划报仇雪恨,打算进攻秦国。在这几年里,齐国在外交上的成就可圈可点,与魏、韩两国关系不错,孟尝君派人前往魏、韩两国,说服魏襄王与韩襄王,联手对付秦国。

    自从秦武王攻略宜阳(前307年),秦国与魏、韩两国的关系恶化了。公元前306年,秦国派樗里疾与甘茂攻魏,后因甘茂半途逃亡而罢兵。公元前303年,秦再度攻魏,取蒲阪、晋阳、封陵数城;同年,秦攻韩,取武遂。在秦国的武力压迫下,魏、韩倒向齐国并不出人意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