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英雄不愧武灵王(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武灵王退位的原因,我们前面已说过,主要是想集中精力开疆拓土,征胡伐秦。除此之外,他可能还有一个考虑。赵武灵王是一个亲历亲为的君主,哪里有战争,他就奔向哪里,可是战场毕竟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地方,谁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万一有一天,他战死沙场,那么他所宠爱的孟姚怎么办呢?孤儿寡母的,就不会遭到旧太子的反攻倒算吗?尽早把太子赵何扶上王位,这才是万全之策。

    即便赵武灵王把所能拥有的一切都赐给心爱的女人,人的命运仍然不是凡人所有左右。不久后,王后孟姚被死神召唤而去,以赵武灵王的英明神武,能战胜人世间的敌人,却无法与死神一较高低。孟姚之死对赵武灵王是一大打击,同时,当爱已成往事时,因母亲而得宠的赵何渐渐被父亲冷落了。

    当年赵武灵王废除长子赵章的继承人资格,并无别的原因,只是移情别恋的结果。如今,梦中情人已仙逝,他忽然觉得对长子赵章有一种愧疚之意,打算给予补偿。公元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赵武灵王灭中山后,他把代郡的一块土地封给长子赵章,称为“安阳君”。

    可是,迟来的补偿已经无法消弭长子赵章心中的怨气。这时的赵章已经长大成人,年龄二十来岁。如果说当年他被废掉太子资格时仍然年少无知,那么现今的他已是耿耿于怀,心怀怨恨,对父亲不满,对坐在王座上的弟弟更是仇视。这种扭曲的心灵,使得他生活放纵而奢侈,毫无节制。由于时代风尚的影响,他也豢养了一大帮食客,势力不可小视。

    赵武灵王把赵章封为安阳君,这无疑使他更为嚣张、不可一世。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英明的赵武灵王又犯了一个大错,他派了一个人去辅佐赵章,这个人名叫田不礼。田不礼的为人如同其名,是个不讲礼义的人,为人残忍好杀。此人到了代郡后,不仅没有约束赵章,反倒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于是乎赵章的封地安阳,几乎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对于安阳小朝廷的存在,赵武灵王并没有在意。事实上,他已经把内政的事完全交付给了肥义,自己一心扑在军事建设上,常年不在都城,而是在各地的骑兵营中训练军队。他自以为虽然逊位,可是兵权在手,没有什么事是控制不住的。

    可是有一个人却惴惴不安,这个人是赵国大臣李兑。他对相国肥义说:“公子赵章强壮有力且心志高傲,党羽众多,野心很大。辅佐他的田不礼是一个残忍好杀又骄横的人,这两个人凑在一起,一定会策划阴谋,抱着侥幸之心铤而走险。小人一旦有了野心,往往考虑问题很轻率,智谋也很肤浅,只看到利益而完全忽视祸害,加上相互怂恿,必然会惹祸上身。根据我的观察,公子赵章与田不礼不久就会作乱。您作为相国,责任重大,权势也很大,一定会成为叛乱者的首要目标,第一个成为受害者。聪明的人要防患于未然,倘若没有这种智慧,如何来治理国家呢?依我所见,您最好称病在家,不要外出,以观其变,把政事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不要成为众矢之的,不要成为通往祸害的阶梯啊。”李兑与肥义是好朋友,所以他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一番话。可是肥义不为所动,因为赵武灵王这么信任他,他怎么能不尽死以报答呢?他回答说:

    “我不能这样做。主父(即赵武灵王)把年少的赵王托付给我,并嘱咐我说:‘不要改变法令,不要改变想法,一心一意坚守岗位,直到去世为止。’我当时就向主父许诺,定当竭心尽力。如今我倘若因为害怕田不礼发难而忘了自己的许诺,那就是背叛。既然接受了任命,若不能圆满完成,那就有负王恩。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我已经有言在先,要实现自己的承诺,就不能顾及个人安危。忠贞之臣面对危难时,才能看得出其气节所在;大祸临头时,才能昭显他的忠诚。您给了我忠告,可是我有诺言在先,终不敢把承诺丢弃。”

    听到这里,李兑明白了肥义的心意。他对肥义这个人十分了解,决定了的事不会更改。肥义在赵肃侯时便是朝廷重臣,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时又身居高位三十年,沐三世王恩,这份恩典是其他任何一个大臣都没有的,所以他宁可死,也不愿背弃朝廷。

    话已至此,李兑不能再劝了,他只好洒泪而说:“好吧,您尽力而为吧。我只能在今年见到您了。”言外之意,过了今年就看不到了,为什么呢,阴阳相隔了。这话说得很重,非至交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明白地说,你活不过今年了。说完告别的话后,李兑转身离去。可是他确信叛乱一定会发生,他可不想死于非命,于是便秘密与赵氏家族长老赵成联合,两人暗中做准备,以防备赵章、田不礼发动政变。

    从肥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其实是认同李兑的看法,即赵章与田无礼很有可能作乱。既然如此,他何不把这件事报告给赵武灵王呢?显然他并不愿意挑拔赵武灵王与赵章的父子关系,况且赵章的作乱只是一种猜测,并非已成事实,就算说了,赵武灵王也未必会相信。

    可是对赵章与田无礼,肥义又不能不防。怎么防呢?过几天后,肥义找来了亲信信期,对他说:“公子赵章与田不礼这两人非常令人担忧。他们嘴上也仁义道德,实质上却阴险毒恶,既不是孝子,也不是忠臣。奸臣在朝,是国家的祸患;谗臣在宫中,是主公的蠹虫。这种人贪婪且野心很大,在朝中蒙蔽主公,在外则残暴害人。万一哪一天矫诏擅权,灾难就要降临国家了。我心里十分担心,日思夜想,废寝忘食,对这群盗贼不可不防啊。所以我跟你说,从今天开始,假如有谁传主父之令欲召见大王,那就得先见我,我先亲自前往,以防万一,没有发现异常后,大王才能前往。一旦有什么变故,你要做好准备,保护大王。”

    此时的赵惠文王名义上是赵王,实际上年少不更事,赵武灵王仍是实际的统治者。肥义料想赵章因被废掉太子位,对弟弟赵何继位一事耿耿于怀,倘若他发动叛乱,目标一定是对准赵惠文王。如果赵章是明着作乱,也不足为惧,因为他的党徒绝不是朝廷军的对手。可是肥义担心的是,赵章会使用阴招。由于赵武灵王长期在外主持军务,赵章很可能假传赵武灵王的旨意召见赵惠文王,这是干掉赵惠文王最好的机会。因此肥义下定决心,只要接到主父的传令,他要先去探个虚实,只有确认这不是赵章的阴谋诡计,才会让赵惠文王前往。如果一旦有变,那么保护赵惠文王的重任,就要交给信期了。这位忠心耿耿的国相可谓是用心良苦。听到这里,信期十分感动地说:“好的,我记住您说的话了。”

    偏偏在这个问题上,一向英明的赵武灵王没能发现问题的尖锐性与严重性。他不仅没有及时对赵章与田无礼的野心发出警告,反而还要增加赵章的权势,这终于使得赵章有恃无恐,铤而走险。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召集各地官员前往国都邯郸城。此时赵惠文王十三四岁,这个年龄与赵武灵王登基时差不多,主父认为是时候让小国王亲自处理朝政了。文武大臣上朝了,赵惠文王坐在王座上,赵武灵王没有露面,他躲在帷幕之后,观察诸大臣与宗亲贵族的表现。尽管赵武灵王已逊位多年,但国人知道有主父,不知有小国王,现在得让小国王亲政,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

    可是在朝廷之上,他却看了一张颓废的脸。这是废太子赵章的脸,只见他脸色苍白,垂头丧气。这一切被赵武灵王看在眼中。这位父亲心里又涌出愧疚之意,当年如果没有废掉太子,现在坐在王位上的人应该是赵章,赵何只能在阶下称臣。作为长子,赵章的年龄比赵何大了十来岁,而且是韩王后的嫡子,如今却只能卑躬屈膝,向自己的弟弟称臣,这是何等的委曲啊。

    自从惠后孟姚去世后,赵武灵王一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长子,想方设法要补偿他。正是这种父爱蒙蔽了他的判断力,对赵章显露无遗的嚣张视而不见。看到赵章在朝廷之上的沮丧,赵武灵王动了一个念头。他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

    唉,赵武灵王可谓是英雄一世,糊涂一时。自古以来,为了权力你斗我争的事情还少吗?春秋时代多少弑君、弑父的故事,多少兄弟相残的故事?一个国家立两个王,怎么可能相安无事呢?这个想法一出,遭到了众臣的一致反对,一向果断的赵武灵王在这件事情上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可是赵章也没想当个小王,他要夺回本来属于他的王位。只要他发动政变,把弟弟赵惠文王杀了,到时生米煮成熟饭,父亲也只能认了这样的结果。他加紧了政变夺权的步伐,只要时机一出现,便立即动手。赵国政坛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惜的是,赵武灵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开疆拓土之上,对国内的风云变色竟然没有察觉。

    该来的,终究会来的。

    赵武灵王对赵章阴谋未能察觉,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做父亲的总自以为很了解儿子,其实不然。他不仅没有发现赵章已是剑拔弩张,还自以为聪明地把两个儿子唤到一起,到沙丘(河北巨鹿东南)去游玩,目的可能是想增进他们兄弟俩的感情。可是这么一来,却给了赵章有了动手的机会。

    如果赵惠文王总是待在都城邯郸,赵章是难以动手的,毕竟他那点党徒与政府军相比,实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在沙丘这个地方,他就有了优势了。于是赵章与田不礼精心策划叛乱的阴谋,他们把自己的党徒秘密调往沙丘,准备了两个方案:第一,以赵武灵王的名义反布假诏令,召赵惠文王前来,只要他一来,就当场诛杀;第二,倘若赵惠文王没来,就发动武装政变,包围其行宫,以武力解决。在赵章的计划中,他的政变对象只是弟弟赵惠文王,并没想过对父亲赵武灵王下毒手,因为他想要称王,就必须得到父亲的承认与授权。当时赵武灵王的行宫与赵惠文王的行宫并不在同一处,这就给了赵章一个良机。

    在田无礼的协助下,赵章的政变行动开始了。他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赵惠文王的行宫,假传赵武灵王的命令,召赵惠文王前往。忠心不二的肥义对这个命令很怀疑,他阻止赵惠文王前往,打算先亲自跑一趟,打探情况的虚实。这位赵国的相国早就下了决心,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年少的君主,可是当他入了虎穴后,等待他的是一把把亮晶晶的戈戟。赵惠文王没有来!赵章气急败坏了,他立即杀死肥义,然后集合所有党徒,杀向赵惠文王的行宫。

    肥义死了。可是在临行前,他已经密嘱其亲信信期,在他未返回之前,一定要加强戒备。如果他回不来的,就表明赵章等人发动政变了,保护赵王的事情,就要拜托信期了。信期焦急地等待着,可是肥义没有回来,反倒是一群暴徒开始涌向行宫,试图冲进来杀死赵惠文王。信期马上命令自己的军队保卫行宫,保卫赵王。

    战斗打响了,双方打得你来我往,难解难分。赵章的党徒多次对行宫发起进攻,但都被信期的军队挡在宫墙之外。可是这里毕竟不是在国都,倘若没有援军,信期也不一定能顶得住叛乱者的狂攻滥打。

    在这紧急关头,一支强大的政府军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赵章也感到纳闷了。沙丘距离国都邯郸大约有一百公里,按道理说,就算有人快马跑回通风报信,政府军也不可能来得这么快啊。这支军队又是谁带来的呢?率领这支军队前来的人,便是李兑与赵成。前面说过,李兑早就看出赵章有谋反之心,他曾劝肥义急流勇退,以避开祸乱,但肥义不肯,他就找到赵氏元老赵成,两人联合起来,并监视赵章与田无礼的一举一动。当赵武灵王召赵惠文王及安阳君赵章游沙丘时,李兑与赵成便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赵章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作乱。事实正如李兑料想的那样,赵章果然杀肥义,围赵王行宫。接到密报的李兑与赵成立即调动沙丘周围四邑的军队,赶往增援赵惠文王。

    在政府军的强大增援下,赵章的叛乱部队终于抵挡不住了。这位安阳君慌了手脚,唯一可以救他性命的人,只有赵武灵王了,于是他与田无礼仓皇逃到赵武灵王的行宫里。关于此中的细节,史书上根本没有记录,只是简单地写“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赵武灵王接纳了赵章,或者是被赵章的谎言所欺骗,或者是不忍心看着长子被诛杀。

    赵武灵王显然仍然认为自己是赵国真正的统治者,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其实他已经无法左右政局了。这一切是他自己制成的。他让赵惠文王亲自处理政事,并且文武百官都来朝见,实际上已是宣布自己淡出权力核心。虽然他仍然掌握着兵权,可是在沙丘这个小地方,他只有一小队的卫队,如何来保护叛乱者赵章呢?

    在行宫解围后,惊魂未定的赵惠文王对前来救驾的李兑、赵成两人十分感激。他当即提拔赵成为宰相,并封他为“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总揽司法大权。这样,国家权力落入赵成、李兑两人之手。赵惠文王还年轻,对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不知要如何处理,而他的老师肥义又已被叛军杀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听赵成、李兑两人的意见。赵成、李兑坚持认为一定要斩草除根,对于叛逆这样的大罪,决不能宽恕赦免赵章。赵惠文王同意了,让赵成与李兑率领军队包围赵武灵王的行宫,惩罚叛逆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