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政治斗争中的江湖规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年)

    秦王欲为应侯(范雎)必报其仇,闻魏齐在平原君所,乃为好言诱平原君至秦而执之。遣使谓赵王曰:“不得齐首,吾不出王弟于关!”魏齐穷,抵虞卿,虞卿弃相印,与魏齐偕亡。至魏,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意难见之,魏齐怒,自杀。赵王卒取其首以与秦,秦乃归平原君。

    当年范雎尚在魏国做官时,和须贾一起出使齐国,齐王看不起正使须贾,和副使范雎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就广泛的国际问题达成了共识。会谈结束时,齐王还向范雎赠送了礼物。

    作为正使的须贾忌恨交加,回来添油加醋地报告给魏相魏齐。魏齐是一个暴虐的官渣,他下令痛打范雎,并让人把范雎用席子裹起来,放在厕所让人“溺之”。

    范雎后来跑到秦国,协助秦王除去外戚。秦王为了报答范雎的功劳,听说魏齐在赵国平原君那里,就公然绑架平原君做人质,索要魏齐。由此可见,当时并没有什么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列国间处理很多问题就和黑社会一样,什么手段都可以用。流氓手段十分管用,谁还听圣人在那儿唠叨仁义道德。

    后来,这位须贾又代表魏国出使秦国,范雎隐瞒了自己是秦国相国的身份,穿着布衣到宾馆看望须贾。须贾原来以为他已经死了,突然在秦国看到他不免大惊,不知是心有歉疚还是福至心灵,须贾送了范雎一件“绨袍”(丝织的高档品)给范雎。

    范雎和须贾叙旧,范雎问须贾的使命是什么,须贾说要来见一见在秦国最有权势的相国张禄,范雎说那好办,我驾车送你去他府上,于是范雎亲自驾着马车把须贾送到相府。范雎来到相府,就皇而堂之地进去了,须贾在门口等了半天,也不见范雎出来,详细问了门子,才知道刚才给自己驾车的就是秦王宠信的相国应侯张禄(范雎在秦改名张禄)。

    须贾的一件“绨袍”救了自己性命,以秦国的威势以及范雎在秦国的权势,杀一个魏国的使者绝对是小菜一碟。范雎让须贾返回魏国,并通牒魏王,让魏国把魏相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且屠大梁!”范雎此时,可谓意气风发之至。

    魏国这时已经不能保护自己相国的个人安全了,魏齐只好跑到赵国平原君手下做门客。所以,这一次,秦国把平原君诱到秦国扣留,非要把魏齐抓到,以泄范雎心头之恨。

    如果按黑社会的规矩,魏齐应该好汉做事好汉当,孤身赴秦,换回平原君,那么他还可以赢得我们的尊敬。但是像他这种当官得意的时候作威作福、喜爱虐待他人的浑蛋,真的遇到麻烦事了,一般肯定会选择做缩头乌龟。魏齐又逃跑到赵国相国虞卿府上,虞卿知道赵王惧怕秦王,而且还有平原君做了人质,所以没法说服赵王保护魏齐,于是他竟然放弃相印,和魏齐一起跑到魏国的信陵君那里了。

    《资治通鉴》中说:“信陵君意难见之,魏齐怒,自杀。”记叙得比较简单,在《史记》里,是这样写的:“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也?’(看来信陵君留不留魏齐,主要是考虑买不买虞卿的面子,魏齐则不足道也。)时(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蹑屩(juē)檐簦(dēng),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

    侯嬴对信陵君的批评,道出了一种超越庙堂规则的江湖规矩,虞卿能舍弃自身偌大的利益去救人,作为标榜养士的信陵君来说,不能在这种行为面前自甘落后。至于魏齐值不值得救助,至于由此给自己惹来多大麻烦,都不能再作功利的考虑了。

    四大公子养士,已经有了品牌效应,所养之士中,有逃避国家制裁的,有回避私仇的,大家来寻求庇护,你要罩不住人家,就别打“养士”的旗号。这就和现在著名的大公司和著名的商品品牌一样,不能做任何砸牌子的事,不管多少理由,不管要遭受多大的经济损失。

    魏齐在无所藏身的情况下,自杀了,而且是“怒而自刭”,他生谁的气呢?信陵君?赵孝成王?这种人,只会迁怒于人,不会自省于己,是典型的儒家所说的“小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