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韩信的行为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汉太祖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同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项羽和刘邦在咸阳大选,这场大戏分文戏和武戏。在咸阳,俩人比文戏,项羽丢分。但是,古代的竞选最后是要拿刀枪说话,武戏就要开始了。

    楚汉相争,韩信该出场了。

    一提到韩信,就有八个字的定评,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因受辱而出名,而且是出大名,也是一种传奇。

    韩信,淮阴人,和刘邦一样,都是出身平民,也都是家贫出娇子,聪明懒惰,看不起庄稼活,不愿意做小生意,游手好闲。前面不是说刘邦蹭、晃、混嘛,韩信也一样,他和刘邦不同的地方是性格。刘邦豁达,咋咋呼呼,到处骗吃骗喝,刘邦的老爹经常对刘邦说,你看你的哥哥,劳动致富,村支书在大喇叭里都表扬了,你怎么办?刘邦听不进去,后来做了亭长,干脆名正言顺地吃派饭了。而韩信不一样,他性格内敛,平日很蔫,甚至有些腼腆和害羞,可怜价的,根本做不到为祸乡里,所以,也没人理他。

    韩信也蹭饭,他在老家新昌的时候,到新昌的亭长家里蹭饭,这个亭长和刘三的大哥一样,也有个刮羹的老婆。韩信到亭长那里混饭吃,蔫了巴唧,估计连个喜庆话都不会说,闷声闷气,自然讨不到嫂子的喜爱,人家肯定就要刮羹了。

    蹭不到饭怎么办?只能做饿晕状博同情分,向河边漂洗的大妈乞食。漂母也不是地主,更没有余粮,只能分他一点。

    韩信感动地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

    漂母说:“拉倒吧,你这么一个大小伙子,连口饭都混不上,我还能指望你报答。”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封了楚王回到家乡,寻访到漂母并重谢她。这便是韩信“乞食漂母”的故事。韩信是个知恩有报的人。

    韩信穷光光,到处晃,晃的时候腰里还挂一把破剑,带剑是贵族男子身份的标志,也是一种不愿意和一般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证明,相当于穿着件文化衫,上面写着“烦着呢,别惹我”。

    在一般人眼里,韩信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每天连饭辙都没有,成天不知道琢磨什么,估计是个喜欢做白日梦的家伙。但是你晃就晃吧,还偏偏佩把剑,晃得雄赳赳气昂昂,有人看不惯他这个样子,于是决定找茬儿修理他。

    淮阴有个卖肉的,这天拦住了韩信:“呔,姓韩的,你每天带把剑,以为你是谁呀?有胆你拿剑,我拿刀,咱们比试比试,没胆你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

    韩信看看卖肉的拿着的那把杀猪刀,再看看周围围上的一大群看热闹的,窘在那儿了。旁边的人就起哄,让韩信拔剑,韩信突然好像有了决定,快步上前,上前干什么,开打?没有。哧溜一下,利利索索从那哥们胯下钻过去了。这便是韩信“受辱胯下”的典故。

    受辱胯下,这是韩信成名的招牌动作,也是韩信冠绝古今的行为艺术。后世评价很多,主流的说法是韩信胸怀远大,要留有为之身,不屑于与小流氓打架。这都是因为韩信后面有轰轰烈烈的事功,才有这么给面子的评价。

    屠中少年(就是那个卖肉的)评价韩信“中情怯耳”,我认为有一定道理。韩信在既有的平台上可以发挥才能,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但是自己内心是怯的。今天有的职业经理人也是这样,学问素质能力都很好,给他一个大公司,也能管理好,但是让他自己创业,反而缩手缩脚,思前想后,不敢行动。

    人可以潦倒,可以接受横来的侮辱,但内心澎湃的激情,不能压抑的才华,最终还是要迸发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