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一副棺材体现的国家道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汉太祖高皇帝四年(公元前203年)

    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

    ……

    八月,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

    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四方归心焉。

    ……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项羽这时“自知少助”,而且军粮匮乏,韩信对“三分天下”也没兴趣,率领大军压过来了,项羽没办法了,向刘邦提出要和谈,划鸿沟为界,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项羽还把刘太公、吕后送还汉营。

    一看霸王服软了,刘邦也打烦了,就要答应这个条件。张良、陈平等一起摇头:“NO,NO,NO!我们已经有了一多半江山,而且诸侯皆附,项羽兵疲食尽,这是彻底消灭他的最好时机,我们如果不乘胜追击,那就是养虎遗患,就成了可怜毒蛇的农夫了。”

    我们发现,刘邦自己的主意一般都不怎么高明,但是身边有高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刘邦一悟,对呀,不能放虎归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刘邦问左右:“咱接着打?”

    大伙一起点头:“接着打!”

    “好,咱就接着打。不过——”

    刘邦说的一句话,传达下去以后,让汉军全体官兵感动得个个泪流满面,人人奋勇争先。

    刘邦说了什么话呢?

    刘邦说:“现在咱们有条件了,以后军士不幸战死牺牲的,由后勤部门为他们‘衣衾棺敛’,穿好衣服,每人打口棺材,然后移到他们的家乡掩埋。”

    就这一条政策,史书给了四个字的评价:“四方归心!”

    我的母亲曾参加过王震所部解放山西中阳县的战斗。她曾给我讲过:攻城前,军队要求地方为攻城敢死队准备几百口棺材。我母亲当时是地方干部,当时地方上就竭尽一切办法,把老百姓的门板都拆了,钉了几百口棺材。总攻之前,领导做动员,说第一批敢死队员牺牲了,保证有棺材,言外之意,后来的就不保证了,结果是很多人争做敢死队员。不经过战争的人,是不可能对一副棺材的价值有真正了解的。

    “死了没人埋”,这在我的家乡是一句最恶毒的诅咒。天下动乱,战争频仍,人命贱如草芥。两军对垒,对于小兵来说,不能没有必死之心。这战不死,下战亦死,谁敢期望活到和平的那一天。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死后能够带副棺材入土,已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奖赏,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所以,刘邦能提供这样的福利待遇,肯定就会有四方归心的效果。宁做太平犬,不为离乱人,这是中国人多少年拿无数生命换来的共识。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其实百姓最明白。

    抚恤军人及家属,是国家的基本道德,比尊重人权还要迫切。不尊重人权的政权有很多,但不优抚军人的政权很快就会垮掉。《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体现了这种国家道德。刘邦在这个时候,也体现出了一种国家道德,非常了不起,这就说明他绝非草莽,而是真正的领袖。

    突然想起凤凰台《冷暖人间》讲过一位山西义士王艾甫的故事:1996年的一天,他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四本发黄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记载了八百六十六名解放军阵亡将士的基本情况,里面还夹带着八十四份“阵亡通知书”,籍贯涉及湖北、山西、河北等十个省区。十年来,他为送这八十四份迟到了几十年的死亡通知书,见识了不少官吏的恶劣嘴脸,也和烈士亲属一起感受了世态炎凉。这八十四份通知书也在拷问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基本道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