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岚桥对纳兰骨说道:“既然陆公子都承认了,那就给他解开迷药吧。”
纳兰骨点头,徐岚桥赶紧取出一个药瓶,倒了几枚药塞到陆铭的嘴里,用茶给他送了下去。只过了一会儿,陆铭就觉得身上已经恢复了劲,不由得赞叹说道:“徐姑娘,你这药可真神奇,两种酒单独的喝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是混在一起,那就会醉倒,并且身上全身无力,佩服佩服!果然博学多才。”
徐岚桥歉意的笑笑说:“陆大哥,得罪了,还请见谅。”
“那你先恢复你的本来样子,我们先看看,最后确定这一点。”
当下陆铭便把人皮面具取了下来,恢复了本尊。顿时把两个女子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人世间居然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人皮面具,能够把人如此逼真的改变。
陆铭收起了人皮面具,瞧着二女,微笑说道:“你们费劲巴力要查清楚我跟叶知秋之间的身份区别,到底要干嘛?不会纯粹是为了好奇吧?”
纳兰骨说道:“我娘一直想让我嫁给叶知秋,他说叶知秋人很好,现在又当了内阁阁老,都察院都御史,配我们家当然配得上。还说晚上要找媒说亲呢,而且还说我跟叶知秋一直都很好的,以前是她错怪了叶知秋。”
“我必须要告诉她,她看到的全都是你,而不是叶知秋。我娘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只要她发现叶知秋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另外一个人,她就会放弃这个打算的。所以我要你跟我一起去见我娘,把你变身的秘密告诉他,让她知道她误会了。至于你要不要娶我?那你自己看着办。”
陆铭一把搂住了她的腰说道:“我当然要娶你,我说了,我爹的案子平反之后,我就会考虑这件事。不过我爹的丧期还没有满三年,我还必须要守孝。但是我可以先订婚,这一点没有问题,我可以先托媒说亲,把婚事定下来,等到我守孝三年满了之后再成亲。”
纳兰骨非常高兴,婚姻大事终于说定了,用力点了点头。随后她看见低着头的徐岚桥,对陆铭说道:“今天的主要目的还不是一个,徐姑娘你也要帮她,她也喜欢你,你应该知道,我也知道你喜欢她的。你那天易容成叶知秋之后亲口告诉她的,实际上不是叶知秋说的,是你自己说的,我相信你是说出你的心声。”
徐岚桥又羞又喜,却只能支愣耳朵等着陆铭的回答。
陆铭点头说道:“没错,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徐姑娘愿意嫁给我,我当然愿意娶姑娘的。”
徐岚桥又羞又喜,把头垂得更低了。
纳兰骨用手肘捅了她一下,说道:“还不赶紧表个态?到底愿不愿意呀?摇头不算点头算。”
陆铭紧张的盯着徐岚桥,可是徐岚桥半天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纳兰骨都有些着急了,忙说道:“我说徐姑娘,你表个态呀,同意还是不同意?”
徐岚桥终于抬起头,羞答答的瞟了陆铭一眼。又垂下头低声说道:“我不摇头,就是点头了呀!”
纳兰骨嘻嘻的笑了起来,陆铭也笑了,伸手过去拉住了徐岚桥的手。另一手则仍然抱着纳兰骨的腰,说道:“我陆铭能够得到你们两个美女的垂青,真是三生有幸。明儿个我就托媒说亲,先把婚事定下来。”
徐岚桥说道:“皇上那边还没说定呢!要不要先跟皇上解释一下,我担心皇上非要封我为什么德妃,那我只有一死了之。”
陆铭说道:“放心,我去找皇上,反正他还没有册封你,我求他把你还给我,他应该会答应的。因为他是说要封你为德妃,无非就是想报答你当年替他治病,照顾他和他妻子的恩情。如果这种册封反而成为一种伤害的话,我相信他会纠正过来的。”
徐岚桥兴奋的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可是吴小丫怎么办?你不是跟她也有三生的约定吗?”
陆铭说道:“她的事情比较棘手。不过我会处理好的,放心。”
徐岚桥和纳兰骨实际上心里都有一个想法,想问一下陆铭,将来怎么安排她们两个,谁是妻谁是妾,这个是天壤之别。可是谁也问不出这话,还是最后由陆铭自己定吧。
陆铭说道:“咱们已经把话说开了,今天算是咱们一家人正式一起吃个团圆饭,好好喝一顿。”
二女高兴的答应了,重新落座,开怀畅饮。
陆铭喝两杯甚至三杯,她们俩喝一杯。即是这样,也把二女喝的眼睛迷离,陆铭眼看喝的差不多了,夜也深了,对纳兰骨说道:“我相信那所谓案子也是你编出来的吧!不然有什么心思喝酒啊?到底怎么回事啊?”
纳兰骨嘻嘻一笑,说:“我跟皇上说有个案子,案情重大,我需要都察院都御史叶知秋帮忙破案。因为涉及重大机密,不能够叫陆铭,也不能告诉其他人,他就答应了,把高公公叫来,按照我的要求写了圣旨。实际上所有的案子是我编的,反正皇上现在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这些?一切都交给我来处理了。”
陆铭说道:“行,既然没有案件侦破,那我们就好好睡一觉,明天回京城吧。今晚你们两位谁侍寝呢?”
徐岚桥顿时羞红了脸,说道:“还没过门呢!这话从何说起?”
纳兰骨也是板着脸叉着腰说道:“别以为我们喝醉了就敢欺负我们。你要敢上我们的床,信不信我绣春刀把你咔嚓了?”
陆铭赶紧用手捂着下体,说道:“不不,那样你们俩不守活寡了?”
二女又羞又喜,狠狠白了他一眼,纳兰谷说道:“赶紧回你屋里去睡,我跟徐姑娘我们俩睡一屋。”
陆铭当然只是开个玩笑,起身叮嘱她们好生休息,便出门走了,到隔壁睡觉去了。
纳兰骨跟徐岚桥上床之后,还是嘀咕着说了好半天的话,憧憬未来,才相拥着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他们回到京城,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景泰帝驾崩了,而他的贴身太监金英也自尽殉葬了。英宗皇帝下旨,把景泰帝所有的嫔妃,凡是没有子女的全部处死,替景泰帝殉葬,除了两个人之外,这两个人就是汪皇后和德妃吴小丫。
而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离开京城的那天晚上,回来时已经物是人非。陆铭打听汪皇后现在在哪?没有人知道。陆铭求见皇上,可是皇上一下子因为景泰帝驾崩心中伤感,罢朝三日,以示哀悼,所以三天之内谁也见不着他。他正在后宫哭泣,怀念他的皇弟弟景泰帝,不过是不是这样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因为皇帝罢朝不理,但是朝政朝天发生的事还是需要及时处置的,按照惯例,需内阁首辅来处置的。但是徐珵远没有这个威信,朝中大臣没有几个服他的,最主要是因为当年他在对敌的两军阵前临阵脱逃,所以被朝廷文武大臣所耻笑。
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居然有一天他爬到了内阁首辅的高位之上。虽然他坐上了这个位置,可是谁也不服他,他根本指挥不动。在内阁里头他又是一言堂,根本不听其他大臣的意见,一个人说了算,更是激得内阁和朝廷重臣众多人的不满。弹劾他的奏折羽片一般往宫里飞,但是由于英宗皇帝决定罢朝三日不理朝政,以示哀悼,所以这些奏折都没有送到他的手里去。
朝廷里便乱成了一锅粥,皇上躲在皇宫里不理朝政,所以也没人出来管。到第三天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内阁首辅徐珵召集内阁会议,商方对于谦的处置问题。于谦打入了锦衣卫天牢,一直还没有拟定罪名进行处置的。
徐珵召集内阁和重要权臣会议,讨论他提出的建议,将于谦以谋反罪凌迟处死。这个建议遭到了群臣众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厉害的是石亨和曹吉祥,双方针锋相对,各有一帮子人,吵得天翻地覆。
但是徐珵利用了他内阁首辅的便利条件,直接写了奏折密报送进了皇宫,禀报皇上说内阁和大臣们一起提议处死于谦。事实上他说的话只不过是他和他的一帮党羽的意见而已,大多数大臣并不是这个意见,而是要求释放于谦,并让他官复原职。但皇上不知道徐珵还在奏折中加了一句要命的话,说不杀于谦,皇上的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顺,这句话说到了英宗皇帝的心坎里。
徐珵之所以要极力杀掉于谦,主要目的当然是报复于谦,而英宗皇上对于谦实际上也是心诚恼怒的,虽然于谦率领军民抗击蒙古,保住了京城,保住了大明江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