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人生没有疑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看不懂的故事

    生活中有许多不可能的事,却变成了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的事,却永远是虚幻。

    ——伯恩斯

    格林教授每天都要给临睡前的孙子讲个故事,但《家教周刊》上的一篇叫做《三个猎人》的故事,却让格林教授讲不下去了。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三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三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走了,一只兔子没中弹,倒下了。

    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朝前走,来到一幢没门没窗没屋顶也没有墙壁的屋子跟前,叫出屋主人,问:“我们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个锅?”

    “我有三个锅,两个打碎了,另一个掉了底。”

    “太好了!我们正要借掉了底的。”三个猎人听了特别高兴!他们用掉了底的锅,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个饱。

    格林教授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有琢磨出这个故事是啥意思,于是给《家教周刊》写了封信,指出这篇故事让人瞠目结舌的逻辑性错误:其一,中了弹的兔子怎么能逃走,没中弹的兔子又如何会倒下?其二,既然兔子逃走了,猎人如何能将它提起煮着吃?其三,没底的锅怎么能煮熟逃走的兔子,且美美地吃了个饱?

    格林教授的信刊出之后,多家报刊加以转载,格林教授也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来信当然都是支持格林教授的观点,格林教授深受鼓舞,对幼儿读物成人也看不懂的现象,又一连发表了多篇批评文章。

    一年以后,格林教授的家里来了位客人。客人与格林教授一见如故,言谈甚洽。谈到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因为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之后却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到州储蓄所去做了储蓄员;劣迹斑斑、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分子却做了警察局局长等等现象,两人更是唏嘘不已、再三叹惜。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醉眼朦胧中客人突然举杯问教授:“你还记得《三个猎人》的故事吗?你现在能读懂《三个猎人》了吗?”格林教授愣了愣,默然无语。客人止住谈兴,端起酒杯,咂了咂嘴,又终于放下。良久,教授又喊:“喝酒、喝酒。”两人便再次举起酒杯,边喝边叹,边叹边喝。突然,格林教授眼睛一亮,“哎哟”一声,端起酒杯顿了顿,说:“最简单的真理往往最难发现。《三个猎人》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会成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却会成为可能……”

    让感觉跟着跑:任何疑问都可找到答案,不要对我们一时不清楚的事情就持怀疑态度,许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一时所能认识清楚的,有些事情需要时间的考验,只要我们抱着一颗认真的心,就能找到答案。

    逆境时刻的力量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难关,相信眼前的力量,它能治愈伤痛,丰富生活并散发关爱。

    ——斐列

    鲍比在一次曲棍球赛中受伤,他一被撞倒就发现自己全身动弹不得,颈部受伤了,断了两根颈骨,情况危急。

    鲍比的母亲娜塔丽,永远无法忘记医师当时的宣判。“诊断结果,”医师说,“并不乐观, 我很抱歉,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伤害。”

    “所以只能这样了吗?”娜塔丽心想,她整个人都呆掉了,“你不是对面临人生最低潮是何种光景感到好奇吗?如今这就是了。我该怎么办呢?”

    后来,娜塔丽对一个朋友诉说了自己是如何从绝望的幽谷中找到希望的曙光的。

    “在鲍比的手术开始进行,且朋友们陆续抵达后,我的心情开始转换。”娜塔丽说,“我开始想起学过的有关思想的事,如果我把这个事件当成是儿子的一场悲剧,那么情况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就会是那样,可是如果我相信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他都会平安渡过,那么他就会没事。”

    娜塔丽说:“头两天鲍比有14个小时在手术室里,其间有媒体的采访和社区居民的关心及纷纷组成的祈祷会,我简直是受宠若惊,竟有超过600人去教堂为鲍比的健康祈祷。

    “我告诉新闻媒体,鲍比会没事的,他是无法被摧毁的。其实我做梦也没想到,在这种忧心如焚的情况下还有办法和媒体打交道。很明显,这都是因为我们处于当下的关系,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吗?在当下的世界,理解、关爱和来自社区芳邻、朋友的支持随手可得,我们知道并不需要为任何事操心。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慈悲的上帝,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感觉好温暖。

    “医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过有哪个患者像鲍比一样拥有这么多的访客。一位朋友说,这些探亲的人潮能带动平静、关爱、理解的正面情绪,而那些在医院工作的人员需围绕其中,自然会被这股积极的力量所吸引。”

    “我们很清楚,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进鲍比的房里,我们只想让他和周遭的人感染到关爱和健康的态度,而如果我们活在当下就能办得到。

    “这其中让我永远难忘怀的一刻,就是鲍比第一次可以移动他的食指和姆指的时候。这表示他能做出‘V’的手势了,只是医生们仍不看好鲍比的病情,而我们却为任何一点能唤起希望的动作雀跃不已。后来医生们离开了,鲍比说:‘上帝可比他们清楚多了,我只希望自己能快快乐乐的,不管结果会怎样。’我向他保证,不论最后如何,他一定可以快乐地过日子,这种感觉一直留在鲍比心里,我想这才是鲍比真正在乎的。

    “几乎是眨眼之间,鲍比便振作起来,只要他一想起自己有多好,情况就会如他所愿,而先前他已挣扎了3天,鲍比那天一直在讲话,生气勃勃,到深夜才睡。”

    那也是娜塔丽知道儿子会没事的一刻。

    “自那时起我便提醒鲍比,如果在最低潮的时候都能保持这处愉悦心境,那么还有什么情况下会做不到呢?”

    让感觉跟着跑:要知道智慧会在最适当的时机给你最适当的意念,而这是你的理性分析思考万万不及的。如果你信任内在的心灵健康,就会平安无事。只要一陷入低潮,人们就应该相互提醒,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内在的智慧。

    可悲的老印第安人

    财富并不体现智慧,它只是一种外在的标榜,真正拥有财富的人是那些生活快乐的人。

    ——赫拉拉

    多年以前,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奥尼尔。奥尼尔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发财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奥尼尔想使它成为乡里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叨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

    每天奥尼尔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也想让人人都看到他。他是一位友好的老伙计,驾车通过镇上时他得不停地左顾右盼地与碰到的熟人寒暄,前后左右不停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熟人打招呼。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一个人,他本人也从未有过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的事。原因很简单:在他那辆气派非凡的汽车前面,有两匹马拉着汽车。

    他的机械师说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只是奥尼尔从没学会用钥匙插进去启动点火。在汽车里面有100匹马车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奥尼尔就只用汽车外面那两匹马。他犯了许多人都犯的这种的错误,他们只看到外面的两匹马的力量,看不到里面的100匹马的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

    让感觉跟着跑:一个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在临死之前发现他的宅地上有一座油井或金矿。一个人如果永远没有发现蕴藏在他体内的无穷无尽的财富,那才是最大的不幸。你要更充分地利用你的潜能,发现和开采藏在你体内的“金矿”和“油田”。

    放松生命

    不要做“工作狂”,你要追求的是生活的快乐与满足,事业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但不是全部。

    ——布莱克

    农夫米勒辛勤劳作了一天,傍晚时愉快地躺在大树下面,听着树林中传来的隐隐的鸟鸣,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田垄,怡然自得地哼着小曲。

    这时,适逢有一个人经过,见到米勒,与他攀谈起来。

    这人问:“你怎么现在就停下来了?天还很亮呢!”

    “那我应该做什么?”

    “你可以去山上再多砍些柴呀!”

    “多砍柴做什么?”

    “明天拿到集市上卖了它。”

    “然后呢?”

    “然后你就有了一点钱,你可以拿它买一点小商品,拿去卖,赚更多的钱。你把这些钱攒起来就可以做稍大一点的买卖,拿了更多的钱,可以回乡里来,再多买几块地,租给别人去种,那时你就可以不用劳动,坐收租金了。”

    “那又怎样呢?”

    “傻瓜,那样你就可以休息一下,不必辛辛苦苦了嘛!”

    “那么你以为现在我在干什么?”

    让感觉跟着跑:同农夫米勒的态度一样,我们可以在吃过午饭后,到小花园里散一散步;花一个小时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用一上午时间去参观一个艺术展,和子女一起去效游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很平凡,却可以为你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使你享受到生活的甜美,不致成为工作的奴隶。

    逆境是祝福

    并不是每一种不幸都是灾难,逆境通常是一种祝福,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去迎接未来的斗争。

    ——尼克

    基里奥虽然是希腊的一个奴隶,但很有艺术天才。当他正从事一组雕塑的创作时,希腊颁布了一条法律:奴隶搞艺术创作要判死刑。

    怎么办?基里奥把他的整个身心、灵魂和生命都投进到这雕塑上了。

    基里奥拉丝——基里奥的姐姐,和基里奥一样,感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鼓励弟弟说:“到我们房子下面的地窖去,我给你点灯,给你粮食,继续工作吧,上帝会保佑我们的。”

    在地窖里,基里奥在姐姐的保护下,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他那光荣而危险的工作。

    不久,在希腊的雅典举行了一个艺术展览会,由政府显要兼艺术家波力克主持,希腊当时最著名的雕塑家菲狄亚斯、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其他有名的大人物都参加了。大师们的作品都在那儿,但是,有一组雕塑,比其余所有的作品都漂亮得多,它好像是阿波罗神自己的作品。这组大理石雕塑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艺术家们同声赞叹,心服口服,没有一点妒意。

    “这雕塑是谁的作品?”没有人说话。

    传令官又重复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人回答。

    “怪了,难道这是一个奴隶的作品吗?”

    在一阵剧烈的骚动中,一个衣发散乱的美丽少女被拖了出来。她紧闭着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神情。

    官员们喊着:“这姑娘知道这组雕塑,我们肯定这一点,但是她不肯说出雕塑者的名字。”

    人们问基里奥拉丝,但是她不说话。人们告诉她,她这样的行为是要被惩处的,但是她还是不说话。

    “那么,”波力克说,“法律是强制的,我是执法大臣,把她关进地牢去!”

    这时,一个留着长发、面容憔悴,然而眼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年轻人冲到了波力克面前:“放了她吧,我是雕塑者。那组雕塑是我的作品,是一个奴隶双手的劳动成果。”

    人们鼓噪起来,他们呼喊着:“下地牢!下地牢!该死的奴隶!”但是,波力克站了起来:“不!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保护那组雕塑!是阿波罗神用这组雕塑告诉我们,在希腊,有比一条不公正的法律更崇高的东西。法律最祟高的目标就是保护和发展美好的事物。雅典之所以能闻名世界,那就是因为她对不朽艺术的贡献。不应该让这位年轻人下地牢,而应该让他站在我的身边!”

    终于,在人们的面前,波力克的助手阿土巴莎把手中标志胜利的橄榄冠戴到了基里奥头上,而且,在许多人的拍手赞同声中,阿士巴莎亲吻了基里奥那勇敢而深情的姐姐。

    让感觉跟着跑:事实上,我们最困难的经历应该用来锻炼我们的品格并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在力量,以便在将来可以自由应付困难环境并激励他人也这么做,我们超越了痛苦,超越了环境,体现和阐述了的价值,美化和鼓舞了生活。

    快乐存于内心

    快乐取决于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抱着愉快的心情,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快乐起来。

    ——休谟

    有一天,道格认为,自己对上司已经忍无可忍:“只要再临时分派我去做事,我就会让他知道,老子我不干了!”他忿恨不平地说。

    果然,老板又叫他取消隔日原订行程,改飞佛罗里达州处理一项紧急任务。

    “我真是受够了你的命令!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笨蛋吗?”就这样,道格在老板的办公室发怒后掉头离去,结果车子才开了不到两个街口,就被警察拦下来开罚单,在每小时速限35英里的地方,他竟把油门加速到50英里。

    当时道格坐在车里,刹那间,他明白自己的情绪已完全失控,同时陷入了不健康的思考状态中。一如以往,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他做出了极其冲动的决定。所有想要离职的念头一时间全涌上心头。天哪!我做了什么?他自问,这真的是我要的吗?还是我反应过度呢?突然,他领悟到自己正处于“暂时失控”的状态,以致产生不理智的思考。

    因此,当警察把罚单递给他时,道格竟对警察表示,谢谢他及时把自己唤醒。那个警察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人收一张罚单还向他道谢呢?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道格顿悟,自己始终想的是“外在一切”如何毁掉他的生活,才会开车超速,而这种反应,说穿了,不过是这种想法下所产生的结果。他更明白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太自我了,才使他如此情绪化。记忆和顿悟如潮水侵蚀他的心,他这才发现,过去这些年来,他一直是用这种思考模式过日子,和家人、上司、情人相处如是,对工作的态度亦然。反正都是“他们的错”,道格能做的,就是远离这些负面的影响因素。再一次,他又面临是否回到当下的选择——此时此刻他因超速被开了第二张罚单。

    最后道格回到办公室向老板道歉:“真的很抱歉刚才对你说那些话,我太失控了,你放心,我明天会上佛罗里达州。”说完这些,对于明日的行程他真的觉得好多了,甚至还在心里暗下决定,这个周末该去好好打场高尔夫球。天哪!我多幸运有这份工作,让我可以暂离冰冷的寒冬,飞到温暖的佛罗里达。想着想着,道格竟吹着口哨出去了。

    就在回程的班机上,道格一想到他真的很爱这份工作,特别是了解除了愤怒,心理的确存有快乐之源时,不禁有份满足感徐徐上升。“嘿!差一点就辞职不干了,真高兴我没这么做。我真好奇,我的生活的多少部分被我给糟蹋掉了。”他轻叹,“我想,如果我换副新眼镜,草坪一定看起来更绿!”

    让感觉跟着跑:由于超速罚单的提醒和内在意念的转变,道格重新寻得生活中的责任。他了解快乐之源始终存于内心,而那些会“迫使道格生气”的“事物”,基实正是自己内心世界制造的产品。当我们明白思考之力能创造自身情绪时,就不会放弃找寻快乐。

    心的力量

    快乐常赐予那些善良的人,他们从不要求生活给予些什么,而他们给予他人的却那么多。

    ——伊凡

    那是个炎热、晴朗的夏日。修道院派修女奥丽斯去给山下一位老渔翁捎个口信,但渔翁不在家。

    在返回山上的途中,她来到一处可眺望大海的地方。她从没见过海水像今天这样湛蓝,船帆像今天这样洁白。痴迷的她向地平线方向眺望了很久。就在她将要离开时,她忽然发现距海滩1英里远的礁石上躺着一个人。

    奥丽斯急忙来到海滩,鞋也没脱就趟进海水,向那人走去。到跟前时,她看出那是个16岁左右的男孩,长着金黄头发,又高又瘦。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头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她听了听他的心脏,他还活着。于是她坐在他身边,帮他洗净伤口。

    他是那样年轻,皮肤像婴儿一样光滑。她想背他上岸,但他太重。怎么办呢?渔翁家里空无一人,修道院又太远,她不可能在海潮涌来之前去修道院喊来帮手。

    最后她脱下身上的黑袍,垫在男孩的头下。她又听了听他的心脏,想唤醒他,却做不到。她便开始祈祷上苍。海水逐渐涨了上来,她已打算和男孩一块儿死了。就在这时,男孩发出一阵咕哝声,片刻后他苏醒了,向四处望了望,坐了起来。

    “你得赶快向岸上游去,”奥丽斯说,“海潮就要来了。如果你呆在这儿,会被淹死。如果你现在游,还能赶到岸上。”

    他挣扎着站了起来。

    “你必须游。”奥丽斯又说了一遍。

    “我——我的头一定被礁石撞伤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

    “我路过这儿,看见了你,当时水还不深。”

    “你——你不会游泳?”

    “嗯,不会。”

    “你本可独自上岸的,却一直呆在这儿救护我?你不知道海水会淹上来吗?”

    “我老了,日子不长了,你还那样年轻,你母亲……”

    男孩跪下来向岸上望去,仿佛在目测距离。

    “把你的鞋子脱下好吗?”男孩说。

    她看着他,仿佛不明白。

    他解释说,他必须这样才能使两个人都上岸。他是个游泳好手,但如果她穿戴太重……

    她立刻照他说的办了。

    在两个人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游上了岸。

    让感觉跟着跑:生命的价值,是语言所无力描述的。自己的微薄之力,却奉献了一份最伟大的礼物。享受人生的美好吧。当明天你看见旭日在海面照耀时,你就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上就会少一人欣赏这瑰丽的旭日!”

    斯帕那的日子

    金钱并不能成为快乐的保证,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快乐的话,你永远不会得到幸福。

    ——休斯敦

    在德国的时候,丽贝卡的房东是西班牙人斯帕那。分别已经三年多了,今天丽贝卡仍然时时想念着他。

    严格地说,他并不是房东,只是管理员——明斯特大学公寓的管理员,负责公寓的日常管理。就因为这,他一家五口就住在全楼唯一一套四室一厅中,楼里的房客也众口一词地唤他“房东”。

    斯帕那矮而壮实,一头短短的亚麻色头发,有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开朗天性,说话嗓门很大。

    斯帕那来德国打工已有很长时间了,三个孩子都生在德国,德语说得比西班牙语都好,斯帕那对这一点很无奈,双手一摊说:“看来回不去了。”是的,回不去了,孩子们都上了学,斯帕那夫妇也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

    斯帕那一直说自己是穷人。他的口头禅是:“我的上帝,没钱。”即使在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好日子里,比如他的生日、圣诞节、复活节、元旦等,也要说上好几遍。

    上帝好像和斯帕那较上了劲,并不因他的唠叨就给他一点惊喜让他中彩票什么的;他也不因上帝毫无反应就停止唠叨。

    唠叨归唠叨,斯帕那却不敢也不愿在行动上怠慢:公寓管理员的活很轻松,无非是打扫清洁、侍弄花园之类,斯帕那全让给了妻子,自己另找了工作,每天定时上下班。即使这样,斯帕那还是穷,他们全家整年地呆在明斯特,甚至连回西班牙老家的计划也年复一年地拖了下来,只能羡慕地看着别人去外地或外国度假。

    但斯帕那并不因为穷就放弃享受生活。

    初夏的一天,丽贝卡发现他在花园的水池边挖坑,就问他干什么。他一脸诡秘地笑着说:“别问,你会有个惊喜。”他这样回答每个人,他妻子也这样回答,弄得全楼的住户都在猜,竟然有想象力丰富的法国人杰克怀疑他搞到了中世纪的藏宝图在探宝,一时间,楼里充满了猜测的神秘和兴奋。

    三天后,水池边出现了一个长三米多、宽两米多的沙坑,里面铺满黄澄澄的沙子。谁也不知道斯帕那挖它派什么用场,斯帕那不作任何说明,仍以诡秘的笑作答。众房客都很泄气,杰克耸着肩说:“做些莫明其妙的事,是西班牙人的爱好。”

    惊喜却真的有。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斯帕那穿着沙滩装躺在那个大沙坑里,耳朵里塞着WALKMAN耳塞在看书,玫瑰花丛边有张小桌子,放了可乐和饼干,斯帕那太太还穿了泳衣,少了防晒油,虽然德国北部夏日的阳光只能算温暖,远不能说是热烈。

    楼里一下轰动了,人们纷纷探出头来。丽贝卡那位终日在实验室里打理时光的先生也动了心:“看不出这笨头笨脑的斯帕那,鬼主意还挺多。不过,阳光这么好,我们也出去坐坐吧。”

    斯帕那提醒了楼里众人,阳光很好,不要辜负了它。大家纷纷走进花园,或坐或躺在草地上,惬意地沐浴着阳光看书谈天。连几乎从不进花园的日本教授小岛先生也参加进来,还拿了日本清酒和糖果请大家。

    英国学生爱德华问斯帕那感觉怎么样,他得意地说:“我想在加勒比也就是这样吧。”

    大家哄地笑了起来。杰克说:“如果是一样的话,你何必还要老想着去加勒比晒太阳呢?”

    斯帕那叹口气:“去加勒比度假是我一生唯一的梦想,还不知道上帝让不让我实现它。可是不管怎样,不能因为穷就不好好地享受生活。”

    是的,不能因为穷就不好好地享受生活。斯帕那虽然是穷人,可他的生活快乐而幸福,我们总能听见他们全家的大笑声。周末,他们一家会驾车去森林里散步,骑自行车。节日里,斯帕那太太会烤了香喷喷的大蛋糕请房客们分享;逢到大减价,他们就全家出动,抢购回一大批新东西,也不忘给家乡的亲人捎几件……

    他感动了大家,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的日子是快乐而幸福的,连大家眼中的教授小岛先生也经常说:“要过上斯帕那的日子才算……”

    让感觉跟着跑:上帝不给你钱没办法,可上帝给了你日子,一天24小时,一年有春夏秋冬,有风雨雷电,有花有草,和富人一样。不好好享受它们就对不起上帝,也对不起自己。

    购买时光

    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拥有的一生的时光,我们的时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卓西斯

    因为报名参加德国人贝尔教授主讲的企业管理培训,所以延顿这周末不能像往常那样睡懒觉,早早起床,赶车去听课。可是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10分钟。

    他知道法国人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心里很过意不去,悄悄进去在最后面找了个位置坐下。延顿听旁边的人说,贝尔教授在法国、德国等国际著名大企业做过高层领导,他讲一口流利但发音有些生硬的英语,但课讲得非常好,既有理论深度又很生动。据说他到国外讲课、做咨询是按小时收费,每小时费用高达100多美元。此次来伦敦做为期3天的讲课和咨询,主办单位要付2 000英镑。

    下课时,贝尔先生走下讲台,来到延顿身边,微笑着问他:“听得懂吧?前边的课我先讲了企业战略管理的三大部分,然后再展开,结合案例讲。你没听到的可以现在问。”

    延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以为他不会注意到他来晚了,“对不起,路上塞车,晚了一会儿。”

    “啊,没关系,没关系,您不用向我道歉。真的,我的时间已经被您购买了,由您支配,您是完全的时间拥有者,我要尽可能地为你们服务。” 贝尔先生习惯地打着手势说。

    延顿看着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您在我们英国当老师,我敢说你会是最受欢迎的人。”

    “是吗?我在柏林长大,在法国读大学,我们自己选专业、选课、选讲师,选课前我们可以试听所要选的讲师的课,选定后付足一学期的学费、教材费,什么时候去听课、什么时候走,或者根本不去,老师一律不管,他只管讲好课,哪怕只有一个人来,他也必须认真地讲,因为他已经被购买了。他要全力讲好,服务好,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被买。我到过你们的一些大学,我很奇怪你们每次上课都点名签到,有的学生不来上课还要托病或者让别的同学代他签到。我不能理解,因为大学不是义务教育,你们是付费来学习的,老师讲课已经被你们购买了,你们来晚了或者不来,受损失的是你们自己。就像到商店付钱买东西把东西拿回家,难道还要向商店和销售者道歉?”

    延顿看着他脸上的疑惑,刹那间明白了自己读了十几年书、工作了十年都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道理:其实我们一生不过是一个不断购买和不断销售的过程。看起来我们购买和销售的物品很多,但是一切物品归根结底最终都可以算为“占有时光”,我们购买别人的时光,销售自己的时光。

    让感觉跟着跑:生命就是一个渐渐消失的量化指标,每一次报晓的雄鸡长鸣,我们的财富就减少了一点,许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因素”。珍惜生命,因为它就像流水,流去了便永不复返了。

    独特的寒冷学校

    人的意志是需要磨炼的,否则它就会像温室中的花,一到恶劣的天气中便会立即枯萎。

    ——欧尔文

    阳光幼稚园的毕业典礼正在进行,一百名孩童整齐地排着队,他们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背后,等待老师公布又一批勇敢者的名单。这些五六岁的孩子在寒冷漫长的冬季,没穿过一次衬衫。

    和德国其它幼稚因一样,阳光幼稚园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他必定会变得体格健壮、意志坚强。这所幼稚园里的孩子年龄都在三至六岁,无论严寒酷暑,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他们都只穿着蓝色运动短裤,白色运功鞋。

    “赤体教育”在德国目前尚未完全普及。一些母亲承认,她们的亲朋好友觉得这所幼稚园的奉劝不可思议,对孩子有点过于苛刻。但尽管如此,这项教育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德意志民族历来注重培养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性格。

    赤体教育最早出现在柏林。柏林幼稚园负责人鲁道夫感到,德国经济在飞速发展,而孩子们则过于养尊处优。 他的儿子库奥,现任小羊羔幼稚园负责人说:“对孩子来说,最糟的是父母的过分呵护。这在一个发达国家实所难免。家中安装空调,食物结构也改变不少。”据他介绍,起初,为了改变种状况,学校增加了劳动课,如抹泥、垒砖等,但效果不太明显,于是他产生了让学生赤体锻练的念头。

    父母们的反应是:噢,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我的孩子怕不行。但最终我们还是实施了这项计划。

    和阳光幼稚园一样,他们并不硬逼着孩子们扒掉衬衫。但孩子们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和赤体的快感与自由感,都那么去做了。

    冬天,阳光幼稚园的孩子,在母亲的劝导下偶尔会穿件T恤衫。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寒冷的教室做美术拼贴,她只穿了件薄短裤,因为不怕冷,她已连续两年受到校方嘉奖。她羞怯地说,她不怕冷的秘密在于每天早上的“马拉松”。    每天早晨,这里的孩子都要光着身子,呼喊着“战斗!”沿着街区长跑,以此来增强御寒能力。

    “有时,她身上起满了鸡皮疙瘩,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阻止她。”那位女孩的母亲叙述说,“令我们父母自豪的是,这一切全出于她自己的意志。

    阳光幼稚园的一位家长33岁,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已从这儿毕业,另一个仍在这儿。她回顾了她儿子当时的表现:“当时,我心疼得不得了,他一会儿喊冷,一会儿嚷哭,一会儿又发烧。但到了第三年,他变得非常健壮。有时我感到天气实在太冷,就好心劝他加衣服,可他却充耳不闻。”

    让感觉跟着跑:让你的孩子经过艰苦的锻炼变得坚强,这是你对他最大的爱心,也是对他的最大帮助。不要认为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爱他们,真正的爱是让你的孩子成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