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守备严密,常常容易导致思想和意志麻痹;对平时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奇谋往往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和公开行动相矛盾。最公开的行动中常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解读“瞒天过海”的“瞒”并非此计的最终诉求,而只是达成“过海”目的所用的必要手段罢了。此计的原意是指瞒着“真龙天子”唐太宗,利用船造的房屋做掩饰,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渡海,攻打高丽,无形中化解了唐太宗渡海的恐惧。“天”指代对实施者有危险的所有对象,因此“瞒天过海”的引申意是用方法、计谋隐蔽真实的目的和意图,制造公开的假象,使对方失去警戒之心。寓言于明,寓真于假,避开麻烦,渡过难关,进而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隐瞒完全是为了实现某种善意的目的,因此绝对不可以使用恶劣的阴谋。它是计谋,而非小人的伎俩,更不能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做法相等同。“瞒天过海”的成功决定于它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是有鸿鹄大志之士的谋事之道,称得上妙计。
此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瞒”,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如军事、政治、商业及职场等不同领域。或将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藏匿于公之于众的政治主张中,或将具有实际意义的外交行动遮蔽于华丽的外交辞令里面,或通过繁琐的工作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
在战争中,“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意在利用人们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藏军队的集结和进攻企图,从而把握时机,实现预期结果。“瞒天过海”如果应用到商场,可以达到进退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然而,以假示真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拿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而是提醒商家,可以在战略部署和策略上多做文章,挤掉别人,抢占商机。生活中使用“瞒天过海”,则出发点也一定要合理、客观。总之,瞒天过海拒绝各种顽劣行径,否则使用者不仅得不到此计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还会反受其害。
当然,一旦有敌人使用瞒天过海之计,我们也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应对,以免自己陷入被动。首先,对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挖掘它的本质。所有的隐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完全可以透过敌人的异常表现,提高自己的警觉,并顺着身边的一切反常情况追寻可能隐匿在公开事物里的阴谋。凡事要尽可能“见微知著”,尤其不放过习以为常的人或事,才不会被表面的假象和敌人的假面具所误导,进而努力确定别人的真实意图,防备别人的蒙蔽。其次,要尽早地针对敌人的企图做出反应,制定有效的遏制对策。尤其当敌人的谋划和行动方向有所变化时,一定要及时做出完备的信息反馈。防微杜渐,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到在有利的时机给敌人以反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智慧典例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法西斯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就任日本第40任首相,同时兼任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东条英机上台后的战略意图是:加速南侵。他一方面促成了与德、意两国的同盟条约;一方面又抓紧筹划进攻美国珍珠港,希望通过集中打击这个美国最大的军事基地,让美国在军事上的地位很快趋于被动。
日本偷袭珍珠港
其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方针重点设立为集中对付德国法西斯,暂不希望与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发生战事。日本为成功实施偷袭珍珠港这一计划,充分利用了美国此时的战略心理,制造了各种与美国和平友好的假象:1941年8月7日,日本主动建议日美首脑在火奴鲁鲁直接会谈,以解决两国的争端。随后,日本内阁又很快于8月26日致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表达日本与美国一样渴望维持太平洋和平的意愿,并再次恳请美方能与日方会晤,以阐明双方见解,消除彼此的误会和猜疑。不仅如此,日本特使来栖还在11月4日被派往华盛顿,协助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与美国政府周旋。日方的“努力”很快见效,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日本天皇:“希望美国总统和日皇共同驱散天空的乌云。”
然而令美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日本的特遣部队、机动部队在这时其实已经离珍珠港所在地——瓦胡岛不远了。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41年12月8日,日军用183架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攻击机拉开了偷袭珍珠港的序幕,之后又有171架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轮番对珍珠港进行了猛烈轰炸。驻岛美军在心理上的毫无防备让他们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4艘主力舰有1艘遭到重创,其余3艘被炸伤;1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其他舰艇被炸沉或炸伤;240架飞机被炸毁;陆海军官兵死伤多达4 500余人,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日方在发动这次极具毁灭性的打击之前,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古人的“瞒天过海”之计,表面与美方努力达成友好和解,其实暗中做着各种充分的袭击准备,很好地麻痹了美方,并大大削弱了对方的还击力度。这是美国战争史上极为惨痛的一次经历,其所遭遇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受损失的总和还要多。
李嘉诚“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地产界有名的地产大王。他的成功并非一夜暴富,而是几十年卧薪尝胆,独树一帜,用胆量和智谋赢得的。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先后开发了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四家大型屋村。在1985年收购港灯时,他就看准了港灯地盘的潜在利益,使出了“瞒天过海”的战略。港灯的港岛南岸有一家发电厂,与之毗邻的是蚬壳石油公司油库,蚬壳另有一座油库在新界观塘茶果岭。港灯被收购后,李嘉诚很快便将电厂迁到南丫岛。他的运筹帷幄,给公司同时赚得了两处极其适宜发展大型屋村的地块,并最终获利100多亿港币。
丽港城、海怡半岛两大屋村同样如此,李嘉诚对它们的构想开始于1978年着手收购和记黄埔之时。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和精心策划,他的筹划在港灯被成功收购之后又顺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88年,李嘉诚终于将此项计划全面推出。坚持不懈的耐心不仅帮助他接连不断地打出了漂亮的胜仗,而且为他收获了诸多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
嘉湖山庄计划的推出,也历经10年之久。收购这块地盘的大股东华润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曾经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建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市,而此时的李嘉诚正在为收购和记黄埔殚精竭虑,因此他未能参与开发工作。主持开发计划的华润最终因为没有地产开发的经验和不懂得香港的商业秘诀,让这一庞大计划在港府的介入下过早夭折。众股东唉声叹气,李嘉诚则胸有成竹,不动声色,很是看好嘉湖山庄的前景。他开始一步步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经过10年马拉松式的吸股,终于在1988年控得了除华润外的49%股权。同年12月,李嘉诚与华润签订协议,保证让华润在此项开发计划中获利7.52亿港元,并立即付3/4即5.64亿港币给华润。如果以后楼宇售价超过了协议范围,其超额盈利由长江实业与华润共享,华润占51%。同时,长江实业接下了所有的发展及销售工作,并愿意承担所有风险,华润只需坐等收成即可。但李嘉诚深知,担风险者比坐享其成者的收入要高得多。工程完成后,仅是第一期楼盘,华润就已赢得协议范围中7.52亿港元的利润。以后六期,华润等于“额外”所得,而实际上长江实业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华润,无法估量。整个计划中,李嘉诚一箭三雕:不仅为公司创下巨额利润,而且挽救了华润,帮助它坐收了丰厚利益,同时还大大促进了与中资公司的良好关系,因为华润正是一家典型的国家外贸部驻港贸易集团公司。
李嘉诚不仅做事细心、有魄力,更有谋略。到1979年,长江实业拥有的地盘物业总面积虽然已经远远超过了置地,但实际价值却大为逊色。置地的优势,在于单位面积的价值高。而长江实业当时的市值仅为77.69亿港元,远远低于置地的市值(据估计置地市值是150亿港元)。李嘉诚扬长避短,决定大力发展土地资源较丰富、价格较低廉的地区,大规模地兴建大型屋村,以此来取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6月底,长江实业市值升至281.28亿港元,位居香港上市地产公司榜首,远远地超过了“地产巨子”置地,置地输得心服口服。在与置地的争霸过程中,李嘉诚避实击虚,迂回作战。不仅如此,在进行土地拍卖时,他更是抱着“不取此地,以后还有其他地”的想法,以实际是否能盈利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竞标,而非盲目跟风。所以每次竞标前,李嘉诚总是先洞察先机,再仔细研究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竞标的最高价格,高出此价,则果断退出。正因为心里有数,以利润而非竞争为基准指导行动,李嘉诚才能做到志在必得,出师必胜。
一言以蔽之,李嘉诚的经商窍门在于耐心等待,智勇双全,捕捉商机,长远考虑,不炫耀,不自大,不逞一时之气。不计后果,鲁莽行动,这绝不是李嘉诚的做事风格。李嘉诚的“瞒天过海”,最重要的就是心怀“全”念,定夺全局,不盲目出招,将有把握的战术隐藏在“静观其变”之中,用智慧和胆量的完美击败对手,成就大事业。
蔡锷“风流”为反袁
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军事家,1911年武昌起义后出任云南省都督,政绩颇多,因此备受群众爱戴。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之后,暂时还没有暴露企图称帝的野心,以致蔡锷此时还抱有为袁世凯效力的极大幻想。因此他写信给梁启超,希望调离云南,以施展自己尽忠尽国的远大抱负。而狡猾的袁世凯深知蔡锷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对他始终心存芥蒂,见蔡锷的念头正中他意,便于1913年9月发布命令将其调到北京,出任参政院参政,授衔昭威将军。袁世凯意在为蔡锷升官加薪,便可以趁机将其管控在身边,帮助他实现投靠帝国主义,复辟做皇帝的狂野用心,如果蔡锷不从,再将他杀掉也不迟。谨慎的袁世凯同时在蔡锷身边安置了众多密探,日夜监视和跟踪蔡锷,以防其图谋反袁。
不久,袁世凯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登基称帝一事,而蔡锷也早已识破了袁世凯的阴谋,多次悄悄乘火车到天津,与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秘密集会,商量如何共同抵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同时,为摆脱当时被袁世凯软禁北京的困境,蔡锷想尽各种办法对其进行蒙蔽,在他面前装聋作哑、装痴扮呆,甚至在被抄家之后虽然愤怒至极,表面上却还佯装无事,继续装聋作哑。为了成功骗过袁世凯,蔡锷又以得过肺病,如今又患上了咽喉病,健康状况欠佳为由,特请袁世凯批准休养一事。蔡锷还经常涉足花街柳巷,假装贪图女色,不思进取,腐朽堕落,让袁世凯产生此人“毫无出息”、“难成大器”的错觉,戒备心也就慢慢松懈下来。1915年夏天,蔡锷结识了年方16岁的歌女小凤仙,利用其制造家庭不和的舆论,甚至请袁世凯的亲信为自己找房子,声称要“金屋藏娇”。同时,他还经常公开和妻子吵架,让袁世凯最终相信了他的“昏然无能”。
小凤仙生于杭州邢姓没落的满族武官人家。虽然父母早逝,尝尽了人世间的凌辱之苦,但她生性善良、富有正义感。她看出了蔡锷想早日回云南举兵反袁,完成救国大业的远大抱负,便主动提出愿意冒杀头之险,帮助蔡将军逃离袁世凯的魔掌。1915年11月11日清晨,蔡锷穿上提前买好的华贵狐皮大衣,并以一个大大的口罩做伪装,与小凤仙一起出门。袁世凯指派的跟踪密探们,看到蔡锷的背影和行走姿态与往日没有什么异样,也没多在意。浓妆艳抹、锦衣绣裙的小凤仙,更是如贵妇人般挽着蔡锷走出八大胡同,乘着马车出入大栅栏等繁华场所,还不惜重金在商店和闹市里购买奢华之物,两个人说笑打逗,很是轻松,俨然一副闲情逸致的模样。后面跟踪盯梢的密探一看蔡将军又与小凤仙闲逛大街找乐去了,也就放松了警惕。时机一到,小凤仙便立即催促马车快马加鞭,来到了琉璃厂内的荣宝斋。在荣宝斋的密室里,蔡锷的战友戴戡迅速换上蔡锷的全身装扮,并和小凤仙一起走出荣宝斋,坐上等候在外的马车回到了八大胡同妓院里。这一计骗过了袁世凯手下所有的密探,直到第二天,他们才知道蔡锷已经成功逃离北京。
胜利出逃的蔡锷,经天津到达日本。为了让袁世凯以为他滞留在了日本,他让老同学将写好的明信片定期发送到北京,告知袁世凯自己在日本的所有行踪。与此同时,蔡锷已经香港、越南河内回到昆明,期间躲过了数次暗杀,历尽艰险,并联合了众多志士同仁。同年年底,蔡锷组织的护国反袁战争全面发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彻底破灭。
蔡锷利用“瞒天过海”的计谋成功骗过了狡猾的袁世凯,让袁世凯对他的人品及志气渐渐产生了怀疑,由此断定这是颗对他不会产生威胁的棋子,这为后来蔡锷的一步步反袁行动提供了便利。蔡锷的英勇和谋略为他荣立了再造民主共和的功勋,并被永载史册。
00曾国藩“藏口”成大事
中国历来就有“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的规诫,为人处世不能太过透明,要适当隐瞒自己的品性,否则就会将坏习惯暴露,殃及他人。
曾国藩在现代人眼里是一副作风严谨、不善言辞、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但早年的他巧言善变,喜好浮夸,举止疯狂,一点都不遮蔽自己的脾性。只是后来认识到刚愎自用,炫耀自己的“不善隐瞒”者,往往会被人抓到把柄,酿成苦果,他才下功夫改正过来。
曾国藩
青年时代的曾国藩直来直去,每日多语,与朋友切磋学问时也总是强言争辩。更有甚者,他还喜欢在暗处议论别人的长短。一次,窦兰泉来访,曾国藩在没有理解好友本意的情况就大发言辞,最后弄得二人不欢而散,更别说交流心得了。后来陈源兖母亲的寿庆也被曾国藩的不慎言辞弄得十分尴尬,大家不欢而散。曾国藩的言多、自负,经常引发与朋友间的矛盾。偶有不合,他就大发脾气。好友深知他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陈源兖敢直言。一天,陈源兖到曾家,彼此深谈了很久,曾国藩又口若悬河,大讲对别人的苛望之事。陈源兖见曾国藩依然我行我素,只好把话挑破,希望他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几天之后,曾国藩在家给父亲祝寿,期间又与朋友发生冲撞。客人走后,父亲与曾国藩谈起做人之道,希望他尤其注意说话及做事的分寸。曾国藩终于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立即起身前往朋友家中赔礼道歉。此后曾国藩的父亲更是以书信对他诚恳相劝。陈源兖的话和父亲的亲笔信让曾国藩很是触动,但不久曾国藩就旧戏重演。1843年春节后不久,曾国藩在文昌馆主持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团拜会,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竭力招待好旧日同窗,但他的怠慢和狂妄,又一次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此后,曾国藩在检讨自己的同时,却又慢慢向另一个极端走去,有意和朋友们越来越疏远。他认为距离反而会增加同学们对他的一分敬意,但效果也并不明显。曾国藩很是困惑,突然像“众叛亲离”一样,无所适从。幸好好友吴廷栋及时开导,让他打消消极的念头,亲力而为,善听劝言,严于律己,让朋友们重新接纳他。
一番努力之后,曾国藩渐渐懂得为人处世的真谛,慢慢成熟起来。他已经完全领悟到“瞒”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善瞒者,其过分外露的语言和行动多会伤到别人,而善瞒的人,往往多注意与他人交往时的分寸,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别人更愿意和你交流学问、切磋人生、共谋大事,这样的行为利人利己。悟透这个道理,曾国藩才闯过了人生的道道关卡,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