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强大者慑服弱小者,要善于利用威吓、警告的方法去诱导。适当的威严和强硬可以得到较广泛的响应和拥护,在危急紧要时刻使用果敢的手段才能使人敬服。
解读“指桑骂槐”,原意是指着桑树骂槐树,后来引申为一种骂人的艺术:成为甲通过骂丙,教训乙的旁敲侧击术战略。
在环境、身份、礼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下,骂人者想骂某人,但又不便于直接骂,于是另外找个对象来骂,让被骂者得到警戒,明明感觉到在挨骂,却因为没有被指名道姓,找不到回击的把柄,即便咬牙切齿也无法站出来还击,有苦难言。因此,此计可成功地避免正面冲突。
作为一种计谋,指桑骂槐在军事上是一种用“杀鸡儆猴”的手段严肃法纪、树立威信的策略。顽皮的猴子,经常不服调教,训猴人便当其面杀鸡,用鲜血淋漓的下场来恐吓它,这样猴子便乖乖地驯服了。
在面对众多下属的时候,为了统一组织内部的意志与行动,以防兵不服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事件发生,或在面对弱小之敌时,为了不用直接的武力就可使其降服,并有效瓦解其反抗,智慧的指挥者也常常暗中找借口对相关人士实施警告,或采用较为强硬的态度对其加以诱迫。即间接训诫部下或威迫弱者,以使他人充分敬服。这是一种轻松统御众人的心理战略。
“指桑骂槐”之计,就是要达到敲山震虎、警戒逞威的效果。即用敲击山梁的办法来显示威风,进而威慑老虎。而这里的敲山只是一种摆出来的架势,意在向老虎展示自己的威力及强硬态度,好让其意识到对手也是很强大,难以对付的,因此不可小觑。如果不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顺从或降服,就会有悲惨的下场。
当然,如果担心被对方施以“指桑骂槐”之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对策加以应对。
一、仔细观察、分析,探清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被假象所迷惑。尤其是当我们处于弱者地位时,弄清对方的虚实就更重要。如果对方表面上虚张声势,实则色厉内荏,我们被其虚假的强硬所吓倒,就很容易吃亏、上当,失去难得的机会。相反,如果对方确有很强的实力,我们却低估了他们的力量,不能做到知难而退,最后就只会自投罗网,追悔莫及。
二、联合其他力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自己一时无法与强大的敌人对抗,而又希望摆脱困境时,积极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联合众小以抗一强。众多弱小者联合起来进攻,会形成“猛虎惧群狼”之势。团结力量大。决不要做离群的孤雁,最后的哀鸣只能证明它的凄惨与无助。
三、适时地救助“桑”树,让恶势一方的企图无法得逞。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劈竹子的时候,头几节劈起来非常困难。不过只要将其劈开,竹子无论多粗多长,都会“迎刃而解”。
“指桑骂槐”有时候就会产生这种破竹之势。尽管我们暂时不是“桑”,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住对方“骂槐”的势头,最终也将难逃厄运。所以,在“槐”树被骂时,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千方百计地给予支援,帮它顶住对方的压力,避免产生更大的突破口。这样,敌人指桑骂槐的阴谋无法继续,我们也就较为安全了。
智慧典例
郭威杀爱将以慑军
“指桑骂槐”用在治军上,就是杀鸡给猴看,杀人给人看。目的是给其警觉,让其乖乖就范。有时在“士难诛尽”、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这种处理一人来警戒众人的方式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郭威
五代十国时,后汉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沆瀣一气,发动了著名的“三镇之乱”。后汉朝廷派大将郭威统兵征伐。郭威出征前,特意向老太师冯道请教治军之策,冯道说:“李守贞是员老将,他所依靠的是官卒同心。如果你能重赏将士,必能胜于他,并将其制服。”郭威听后连连称是。
出兵后,郭威很快进抵李守贞盘踞的河中城(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外,断绝了其与外界的联系,试图用长期围困的方法,逼迫李守贞降服。遵照冯道的教诲,郭威对部下有功即赏,将士受伤患病即刻探望,犯了错误也不加追罚。时间一长,郭威果然赢得了军心,但也因此助长了姑息养奸之风。
李守贞陷入重围后,数次欲向西突围,以便与赵思绾取得联系,但都被郭威击退,一筹莫展。一天,李守贞在听到将士们议论郭威治军的事情时,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派一批精明的将士扮作河中城百姓,潜出城外,在郭威驻军营地附近开了几家酒店,这些酒店不仅价格低廉,还可以随意赊欠。于是,郭威的士卒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到酒店喝酒,一喝便是酩酊大醉,将领们对此也不加约束。
李守贞见妙计奏效,便悄悄地派出部将王继勋,率领千余精兵乘夜色潜入河西后汉军营,发起突然袭击。后汉军没有丝毫戒备,连巡逻骑兵此时都喝得不省人事。
突然,郭威从梦中惊醒,慌忙遣将增援。将士们却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畏缩不前。危急中,裨将李韬舍命冲出。这时,众将士才大喊一声,憋足气,跟了上去。最后,王继勋因兵力太少,功亏一篑,无奈退回了河中城。
这一次突击,为郭威敲响了警钟。他痛感军纪松弛的巨大危险,于是立即下令:“除了犒赏宴饮,所有将士不得私自饮酒。违者军法论处。”
谁知,军令刚刚颁布的第二天清早,郭威的爱将李审就率先违令饮酒。郭威又气又恨,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命人将李审拖出营门,斩首示众,以正军法。众将士见郭威斩杀爱将李审,甚是惶恐,赶紧收起放纵之心,使得军纪得以维护。
不久,郭威向河中城发起猛攻,一举平定了李守贞,随后又镇压了赵思绾和王景崇之军,“三镇之乱”终于结束了。
不难看出,郭威的“指桑骂槐”甚是及时,如果当初他碍于情面,继续姑息养奸,那最终高唱凯歌的就会是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人了。
LG火拼中国市场
在经商中,使用“指桑骂槐”之计,对于强大的一方来说,可以通过警戒来震慑弱小的一方;对力量弱小的一方来说,也同样可以采取强硬、果断的措施对强者施压,获得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LG就是用后者成功占领中国市场,与格兰仕平分天下的。
2003年,某权威机构发布了9~10月对全国25个城市287家商场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9月,LG微波炉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号称“世界炉王”的格兰仕,高达39.7%,居销量榜首。
不容置疑,LG正以韩国人特有的韧劲暗中蚕食着格兰仕创下的势力范围。而LG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在中国市场上同格兰仕相抗衡,是因为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跟进低价策略。
低价策略曾一度是格兰仕遏制竞争对手进入微波炉市场的杀手锏,这一策略导致中国成为世界上微波炉价格最低的国家。据格兰仕副总经理俞尧昌称,现在的微波炉市场已经到了每台仅赚一元几角的地步,而这并非耸人听闻。
2003年,LG在天津建起了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使得其生产能力达到了1 200万台。产品成本大幅下降,让LG拥有了与格兰仕正面竞争的资本。而且,退一步讲,由于LG具有多元化的产品格局,有空调器、洗衣机、电视、冰箱等产品进行支撑,在微波炉领域与格兰仕死打价格战时,整体利润依然较好。这样一来,格兰仕在低端微波炉市场就不会占到太大的便宜。
LG采取的第二个战略是比拼高端市场。
从2002年下半年以来,格兰仕就宣布将重点经营高端微波炉。2003年,主推的6款光波数码微波炉,价格均在700~1 000元之间。而同年,其高端微波炉已占到全部产品的50%。LG死死咬住高端市场不放,又全面推出了网络大厨、早餐宝贝等高端新品。
LG从生产到研发的本土化,让格兰仕失去了不少地缘优势。国内市场上的LG微波炉均出自天津的微波炉研发中心。该中心会定期从销售部门和售后部门取得第一手的市场资料,然后根据自身研发能力,合理确定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进而全面攻占国内市场。
第三个战略是战火蔓延海外。
格兰仕方面的数据显示,其微波炉内销与出口比例为7∶3,总体出口量位居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二名。而LG在全球设有韩国、英国、巴西、印度、中国共五个微波炉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2 000万台。
LG中国生产基地产能占到总体的一半以上,内销与出口比例也恰恰是7∶3。中国现在是LG最大的海外生产及出口基地。有业内人士在分析格兰仕与LG现象时称,这种贴身的竞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价格战向技术战术转变,本身就说明这并不是一场低层次的竞争。
LG微波炉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只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而到了2002年,平均已达到33%。2003年,已经与格兰仕平起平坐。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案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LG采取的这些措施,首先都是从学习对手开始的。LG先后两次巧妙地运用了“指桑骂槐”之计:第一次是以低价策略打进市场,排挤格兰仕;第二次是同格兰仕在高端市场展开拼抢,巩固地缘优势。这一暗一明,很好地展现了“指桑骂槐”在现代商战中的应用:威慑强者,实现自我。
晏子“羞辱”楚王
“指桑骂槐”之“骂”,必须骂得巧妙,骂得镇定。既不暴露自己的虚弱之点,更不能让自己实际要骂的对象抓住反击的把柄。一定要“骂”得高明,“骂”出水平,让实际被“骂”者心悦诚服,让刁难你的人哑口无言,此计才算用得成功。
春秋末期,齐国宰相晏子个头长得很小。
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能言善辩的晏子要来,便想趁机羞辱他一番。
于是,楚王先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小门,打算让晏子从小门进城。
晏子一见,立即回击:“出使狗国,才从狗洞进城。我今天到贵国来,可不希望对贵国有什么不敬。”楚王一听没了辙,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进去。
随后,在晏子拜见楚王时,楚王故意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不但不请晏子入座,还拖着长腔问晏子:“你们齐国难道再没有别人了吗?怎么把你给派来了呢?”
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的都城临淄,有的是人。百姓要是把衣袖举起来,能把太阳遮住;大伙要是每人挥手洒把汗,就能汇成一条河。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不过,我们在对外派使臣时有个惯例,凡是去有德有才之人做国王的国家,就派有德有才的人去出使;凡是缺德少才的人做国王的国家,就同样派没德没才的人出使。我晏婴在齐国是个既无德又没才的人,因此齐王才会派我到贵国来当使臣。”
楚王听了,羞得无地自容,只得让晏子坐下。
晏子刚落座,便有人被捆绑着押了上来。楚王故意大声问道:“此人是谁?”
押解的人回答说:“这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以为这下肯定能把晏子难住,便冲着晏子说道:“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窃吧?”
晏子回道:“我听人说,橘子树长在江南时是橘子。可是一旦移栽到北方,就变成了枳子。橘子叶和枳子叶虽然长得一样,但所结的果子味道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江南和江北的水土不同!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不盗,可到了贵国,却变成了盗贼。大概是你们楚国的水土不好,让他变质了吧!”
楚王见难不住晏子,只好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咎由自取啊!”
聪明的晏子在面对楚王的刁难与羞辱时,不慌不忙,智慧回击,让楚王自取其辱,没有台阶可下,可谓是“指桑骂槐”之计的绝妙运用!
王嘉廉的归顺法
职场中,运用“指桑骂槐”的谋略,以“警戒”的方法进行诱导,用适当的语言和措施“施压”,可以使员工拥护你、顺服你。国际联合电脑公司的总裁王嘉廉,就曾利用特殊的“指桑骂槐”之策,让其员工对其尊重而归顺,从而帮助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王嘉廉
美国华人企业家、“国际联合电脑公司”主席王嘉廉,深受广大雇员的爱戴和信任。1976年,他所主持的电脑公司初创时,连同职员在内只有4个人。仅仅十几年之后,该公司就已经成为在全世界27个国家拥有近8 000名雇员的跨国大公司,跃居世界电脑软件市场的二把手,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企业。
王嘉廉的成功,除了他本人具有极好的电脑设计才能及对工作极其负责外,最重要的还有,他对下属的关心和体贴,为公司职员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用毫无压力的愉快心境工作。
为了让职员毫无后顾之忧,在设计新行政大楼时,王嘉廉提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托儿所中心,为员工的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便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除此之外,国际联合电脑公司在职员的福利待遇方面也毫不吝啬。不但为员工免费供应早餐、饮料,还提供了免费的室内、室外运动场,拥有一流的健身设备。此外,还有家庭医疗保险和托儿费津贴。在美国所有私人企业中,王嘉廉先生创办的国际联合电脑公司的职员福利是最好的。
在王嘉廉看来,公司是属于全体职员的,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全体职员的共同努力,是他们所有人的智慧结晶。因此,他总是尽可能地从各方各面去关心和体贴他们,并且给予他们最充分的信任,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他们放手去干。
如此以往,职员们始终都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与责任感,认真负责,为公司出主意,想办法,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同公司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王嘉廉在企业管理上,也与那些家族式企业不同。公司的大部分决策,并不是由王嘉廉本人做出的,而是通过完整的系统,由一班能干而忠诚的职员直接做出的。他说,“联合电脑公司”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业服务机构,各地的职员要直接与客户接触和交易。因此,只有他们最了解市场信息,最了解客户需要,也必须由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决策。
王嘉廉经营企业的成功秘诀就是:要搞好一个企业,首先要关心职员,把他们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体贴、信任他们,给他们充分的权利放手去干。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群策群力,获取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