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见弗·康·伊斯托明(1847—1914)所著《晚年》一书。

    [2]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

    [3]自《新约全书·罗马人书》第十二章十九节,全句为:“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4]德国西部一个城市。

    [5]原文为意大利语。以下排正楷体者,原文均为俄语以外的外语,未注明语种者均为法语。

    [6]留利克——俄国建国者。

    [7]边沁(1748—1832)——英国伦理学家、法学家、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代表;穆勒(1806—187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

    [8]“列文”这个名字照俄文应译作“廖文”,但“列文”在中国已相当流行,本书就不再改动。

    [9]1普特等于16.38公斤。

    [10]本书中一律用“亩”表示“俄亩”,1俄亩等于1.09公顷。

    [11]原文为英语。

    [12]德国城市。

    [13]比利时城市。

    [14]意大利城市。

    [15]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著名歌剧《蝙蝠》中的歌词,原文是德文。

    [16]指《圣经》中改邪归正的女人抹大拉的马利亚,事见《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17]巴比伦是古代繁华城市,这里指奢侈堕落的都市。

    [18]法国南部著名游览和疗养地。

    [19]按古代传说,一种看人就能害人的有魔法的眼睛。

    [20]一种低级的舞蹈。

    [21]原文是英语。

    [22]挪亚事见《旧约全书·创世纪》。《创世纪》第六章中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

    [23]丁铎尔(1820—1893)——英国物理学家。

    [24]原文为英语。

    [25]橄榄枝代表和平,这里指给奥勃朗斯基夫妇调解成功一事。

    [26]《旧约全书·创世记》中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奴。

    [27]指资产阶级社会中模仿上流社会交际活动的妇女活动圈子。

    [28]瑞典著名歌星,当时在彼得堡和莫斯科演出,轰动一时。

    [29]塔列兰(1754—1838)——法国外交家,善于玩弄外交手腕而不重信义。

    [30]考尔巴哈(1804—1871)——德国画家。

    [31]雅各·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是德国著名童话作家。

    [32]指从前伦布里耶公爵夫人在巴黎举行的文人雅士的集会。

    [33]希腊神话中的文艺之神。

    [34]原文为英语。

    [35]指五分制中最低的分数。

    [36]大斋期指复活节前四十天,又称四旬斋。

    [37]谢肉节指大斋前的一星期。

    [38]俄文“蜜渍水果”和“混合肥料”两词近似,只差一个字母。

    [39]奥西安——传说中的三世纪盖尔(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地)的游唱诗人。他笔下的女人多半是悲剧性的,神秘的。

    [40]1沙绳等于2.134米。

    [41]歌德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主角,因失恋而自杀。

    [42]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的诗句。

    [43]本书的“里”一律指“俄里”,1俄里等于1.06公里。

    [44]这一句原文为德语。

    [45]原文为德语。

    [46]法国著名疗养地。

    [47]巴登和吉兴根都是德国温泉疗养地。

    [48]德国银币。

    [49]耶稣复活节后第五十天,通常适宜于植树。

    [50]原文为德语。

    [51]圣彼得节在俄历六月底。

    [52]德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的著名轻歌剧,当时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很流行。海伦,希腊神话中的美人,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在墨涅拉俄斯外出时,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走。

    [53]原文为拉丁语。

    [54]原文为英语。

    [55]原文为英语。

    [56]舒尔茨·特里奇(1803—1883)——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合作运动创办人。

    [57]拉萨尔(1825—1864)——德国哲学家,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58]法国亚尔萨斯的城市。

    [59]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60]穆勒(1773—1836)——英国庸俗经济学家,著有《政治经济学要义》。

    [61]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科学家。

    [62]牟罗兹(睦尔豪斯)——法国东部城市。

    [63]莫斯科一家巴黎式夜总会。

    [64]莫斯科的著名酒店。

    [65]莫斯科的著名酒店。

    [66]以色列大力士,见《旧约全书·士师记》第十四至第十六章。

    [67]俄国俗话:“相见看衣衫,相别看智慧。”

    [68]俄国谚语:“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69]原文为拉丁语。

    [70]原文为英语。

    [71]俄语“调动军队”和“离婚”、“拆散夫妻”是同一个词,这里是文字游戏。

    [72]指果戈理剧本《结婚》中的主人公,七等文官波德科列辛,他通过媒婆和朋友的撮合,答应同商人女儿结婚,但患得患失,内心充满恐惧,在举行婚礼前一刻跳窗潜逃。

    [73]俄俗,结婚时戴花冠预祝幸福。

    [74]丁托列托(1516—159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画家,名作有《天堂》、《圣马可的奇迹》、《最后的晚餐》等。

    [75]伊凡诺夫(1806—1858)——俄国画家,在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中,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自然色彩的复杂性。施特劳斯(1808—1874)——德国哲学家,认为耶稣是历史上的人物而不是神。雷农(1823—1892)——法国宗教史家,著有《耶稣传》。

    [76]彼拉多是古罗马巡抚,钉耶稣于十字架上,事见《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77]拉契尔——法国著名悲剧演员。

    [78]见《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十一章第二十五节。

    [79]见《旧约全书·箴言》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三节。

    [80]康米萨罗夫曾打落凶手手枪,救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命。

    [81]见《新约全书·哥林多前书》第七章第三十二节。

    [82]指宗教以外的教育。

    [83]原文为英语。

    [84]原文为英语。

    [85]德国作家歌德名著《浮士德》里的女主人公。

    [86]引用普希金作品《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的话。

    [87]原文是阿尔申,此处译作码,1阿尔申等于0.71米。

    [88]当时开设在莫斯科的一家法国书店。

    [89]原文为拉丁浯。

    [90]原文为英语。

    [91]丹纳(1828—1893)——法国文艺理论家、史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论智力》等。

    [92]这里指俄石,1俄石等于209.91升。

    [93]俄国作曲家A.M.瓦拉基列夫的音乐组曲《李尔王》中的一支插曲。

    [94]原文为德语。

    [95]瓦格纳(1813—1883)——德国著名作曲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浮士德序曲》,歌剧《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等。

    [96]原文为拉丁语。

    [97]原文是英语。

    [98]原文为英语。

    [99]原文为英语。

    [100]原文为英语。

    [101]原文为英语。

    [102]李斯基奇——当时塞尔维亚外交部长。

    [103]米兰——当时塞尔维亚亲王,后当塞尔维亚王。

    [104]见《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四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