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这次南侵被粉碎之后,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高宗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内剿匪的问题上,这是岳飞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趁着大好机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到北方去,让金兵从此无立足之地,更别说南侵了。
但是高宗能同意吗?答案是明显的。高宗深谙权术,他知道张俊是牵制岳飞的一颗很好的棋子,升任张俊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以及天下兵马大都督,换句话说,张俊成了全国兵马大元帅,所有的大将节度使都要听他调遣。这个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在国内的匪徒中,以活跃在湖南和湖北的匪首杨么势力最大。高宗听信张俊的话,让王燮去剿匪,此人跟张俊是一样的货色,打金兵不行,剿匪也不行,接连被杨么击败。高宗一怒之下,让韩世忠收编了王燮的部队。
当然,剿匪的重任又落在了岳飞身上。杨么是一个很厉害的人,除了岳飞,估计也没几个人能降服他,他的手下有六万人马,岳飞觉得硬拼不如智取,他用计收买了杨么的部下,令其发生内讧,然后让乡民引路,杀杨么一个措手不及。杨么被围困之后,岳飞又劝降杨么的部将,说只要他们归顺,不但不死,反而可以赏官职。
这一招让贼众不攻自破,不少叛军纷纷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靠岳飞。杨么大势已去,岳飞没有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就灭掉了这个悍匪。
接下来是如何处置这些叛军,包括叛军的家属在内,总计至少有二十万人。有的人,譬如牛皋,主张狠狠杀一批,杀一批来树立军威。岳飞却不同意,岳飞跟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同样会打仗,但岳飞打仗绝不嗜杀,打仗的目的是保家卫国。
岳飞对牛皋说:“这些叛贼很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或为生计或被胁迫,做贼未必是他们的本意。现在他们既已投降,理当宽恕,我们以此彰显皇上仁慈,这样其他的贼众或许就会被感化,不再与朝廷为敌。再说了,杀降不祥,这是古训。”
事实也确实如岳飞所料,平定杨么叛乱之后,这一带再也没有出现过叛乱的盗贼。
平定这场叛乱之后,岳家军增长到十万人,那些叛乱的人仰慕岳飞的高风亮节,虽是叛贼出身,但也愿意忠心耿耿跟着岳飞报效国家,还有很多壮丁主动请求加入岳家军。军队的增长会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粮草和军饷的供给。
岳飞战功赫赫,朝廷当然不能不发军饷,但光靠朝廷的军饷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岳飞下令开垦荒地,或士兵自己在闲时种田,或雇请农民种田,或者做其他一些营生,尽可能地解决军队的开支问题,甚至可以为当地的一些无业游民解决吃饭问题。
岳家军实力大增,成为宋朝最有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高宗下令将岳家军由以前的十将制改为三十大将制,每个大将至少统领三千人,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岳飞这时候确实风光不下韩信,而最后的结局也跟韩信差不多,不同的是岳飞完全是被冤枉。
此时,岳飞手下人才济济,大将中岳飞最为倚重张宪,其次是王贵、牛皋、杨再兴、汤怀、洪先、徐庆、董先、张保、罗延庆、王万等人。
这次平叛有功,岳飞获得了检校少保的头衔。
天下总算可以太平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岳飞却丝毫没闲着,而是积极为北伐作准备。
这段时间虽然没有战事,岳飞却不幸感染了眼疾,他是北方人,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感染眼疾之后,岳飞担心会延误北伐大事,请求先辞去军务,养好病再说。估计岳飞作出这个决定,除了有眼疾的因素外,更有可能是他感觉到高宗对自己的猜忌,想以此举向高宗表白,自己视功名为粪土,并无个人野心。
高宗当然不允,虽然高宗不想北伐,但是也懂得以战求和的道理。如果没有岳飞保卫江山,金兵随时可能会欺负上门。
冬天来临,岳飞眼疾终于有所好转。
张俊虽然没什么本领,却是个好大喜功之人。这时候他还是一个主战派,竭力主张高宗收复一些地方,韩世忠也一再请示让自己出战。
高宗应允之后,韩世忠在江苏宿迁打败伪齐兵,进攻淮阳城。后来金兵支援部队赶到,韩世忠无奈撤退。韩世忠请求张俊分拨一些兵力给自己,张俊断然拒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