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方面岳飞是非常简朴的。以他当时的权势和地位完全可以过一种非常奢侈的生活,他的俸禄比丞相还要高,每年有巨额的奖金不说,皇上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但这些钱他都没有用来享受,甚至妻子李娃穿一件丝绸衣服,他都不满。在饮食这块,岳飞喜欢吃素食,最多添点猪肉,再多一个荤菜都不允许。
当时岳飞已经封为郡国公了,食邑六千户。如果他想积财的话,甚至可以成为一个陶朱公。但岳飞并没有,他把钱用在军事上,用在将士们的身上。他懂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自己虽然封侯富贵,但千千万万的士兵们,他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当时的几大节度使都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连会打仗的韩世忠和吴玠也不例外,他们认为自己出生入死打胜仗,自然应该好好享受,只有岳飞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宋朝官僚阶级非常喜欢享受,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吴玠等人家中无一不是妻妾满堂,吃饭喝酒时都有歌伎做伴。吴玠也是一个会打仗的人,可惜这个人不是死于疆场,而是死在女人的床上,纵欲过度而死,实在可叹。韩世忠虽然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抗金英雄,但私生活方面也不是那么完美,他妻妾众多不说,竟然占有自己部将的妻子,最后逼得部将自杀。
在当时,所有将领中恐怕只有岳飞一个人始终能自我约束,始终遵循着一夫一妻,与李娃相亲相爱。
后人把岳飞看成是神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当然这在有些人眼中可能有些愚蠢,因为他心中只有国家,没有私心私利,这让一般人无法理解。自古以来,像岳飞这样的人非常罕见。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威猛无敌的人有很多,比如项羽,但项羽烧杀抢掠,军纪根本无法跟岳飞比。会用兵的大元帅也有,比如韩信、霍去病、徐达、常遇春等人,但这些人都没有岳飞这种赤胆忠心。至于说与士兵同甘共苦,很多人更做不到,岳飞几乎是集一切优秀的军事统帅的优点于一身。
绍兴七年,高宗升岳飞为正二品的太尉,武将做到太尉的分上差不多到顶了,再往上就是丞相了,虽然武将也可以做,但主要还是文官担任。这一年发生最大的事情还是朝廷高层人事的变动,秦桧自归来后贩卖投降政策,后来这项买卖破产,高宗冷落了他。直到这一年,秦桧才重新冒出头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秦桧能出头呢?原来右丞相张俊为了排挤左丞相赵鼎,故意拉拢秦桧。排挤走赵鼎之后,秦桧当上了枢密使,地位仅次于张俊。张俊这时候还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大奸臣,直到引进秦桧后,他才一步步沦为祸国大奸臣。
秦桧就像一包毒药一样,一旦他在朝廷中得势,毒性就会慢慢散发出来,毒害整个朝廷,甚至是整个国家。
也是在这一年,宋徽宗死了,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大家心里也不知道是啥滋味,各人的想法都不同。高宗则是松了半口气,心想如果连钦宗一起死了才好,这样也就不用背负迎回二圣的心理压力。
三月,丞相张俊一手导演了迁都建康的“壮举”。迁都建康后,宋高宗单独召见了岳飞。
高宗也看出岳飞是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对他说:“没有爱卿,朕今日也不能迁都建康。爱卿是朕的社稷重臣,我大宋中兴之事就寄托在爱卿的身上了,除了张俊和韩世忠之外,其他所有人的军队都归你节制。”
高宗为何突然这么开明大方?真实的原因是岳飞的北伐让他尝到了好处,现在不仅不用担心金兵,还可以迁回建康,让他风风光光地做皇帝。而与岳飞交往这么长时间,他也发现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有二心的人,虽然之前他怀疑猜忌岳飞,但真正跟岳飞见面交流之后,他凭着直觉,非常相信这个人不可能会背叛自己。不过这种直觉也会改变,尤其是当岳飞不在面前,而奸臣又不停在耳边吹风的时候。
岳飞没想到高宗终于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感激涕零。
高宗说:“也就是,全国的军队中,除了岳家军,你还可以节制大约二十万人。”
宋高宗这个决定确实出乎众人甚至是后人的意料,这与他后来杀死岳飞形成巨大的反差,简直让人无法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恰恰证明了与功臣之间的关系非常难处,好的时候可以荣华富贵,权倾一时,不好的时候则是性命堪忧。
也就是说,岳飞一个人掌握的兵力可以达到全国的七分之五,这在整个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皇帝把这么重的兵权交给一个武将,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这个武将非常出色,同时人品又是一流的。
宋高宗之所以同意岳飞北伐可能跟刘豫有很大的关系,金兵几次南侵都铩羽而归,知道南宋有个岳飞,自己又打不过,所以金兵实际上已经没有灭宋的想法了。倒是刘豫非常迫切想要灭掉宋朝,他知道,宋朝不灭,自己迟早没有好下场。刘豫希望烧起战火,让金兵不得不参与其中。为了对付宋高宗,刘豫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找人挖宋高宗的丑闻秽迹,然后张榜昭告天下。
高宗好歹也是一个皇帝,居然被昔日的叛臣如此羞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争一口气。冲动之下,将兵权交给岳飞,想让岳飞为自己雪耻,灭掉刘豫。所以也可以说,交兵权给岳飞应该是高宗的冲动之举,而不是理智的选择,这也就难免埋下隐患。
高宗这个决定是私下里单独对岳飞说的,其他人还不知道。张俊和秦桧知道之后,立即表示反对。为什么反对?其实理由很简单,他们不想让岳飞大权在握。张俊希望这个手握重兵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岳飞。张俊本领没有,权力欲倒是很大。
张俊和秦桧来到高宗的寝宫里,带着哭腔说:“皇上,您怎么做作出这么鲁莽的决定啊!岳飞已经功高震主了,你把这么重的兵权交给一个武将,难道你忘了祖训,武将不能不防啊!”
秦桧:“是啊,皇上,这岳飞能征善战,天下兵马几乎都在他手中,就算他攻下了伪齐政权,到头来,他要造反还不是易如反掌,您怎么能放心将天下的兵马都集中到他一人的手中?”
张俊:“陛下,这等于是引火烧身啊,向来兵权应该分散开来,或者交给自己信任的人。”
两人这么一说,终于把宋高宗说动了,宋高宗连发了三份诏书,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收回成命,但意思很明显,岳飞能看得出来。岳飞搞不懂皇上为什么突然变卦,他是性情中人,心想高宗既然不信任自己,那自己还做这个统帅干吗,于是写了一封辞呈,请求解甲归田。
岳飞不等高宗同意,就径直离开军队,来到庐山母亲墓前,为母亲守孝,顺便去东林寺听闻佛法。
看到岳飞擅自离职,张俊大怒,对高宗说:“岳飞刚开始一心想兼并其他军队,现在居然不经过同意就离开军队上庐山,分明是在要挟皇上。”
秦桧:“是啊,这个岳飞目无军纪目无皇上,简直该杀。”
张俊说道:“杀不杀他无所谓,反正他现在没有军权了,不如皇上将这支大军交给微臣,微臣一样可以领导北伐,消灭敌人的。”
张俊贪权贪得有些急躁,这番话也引起了高宗的警惕。高宗说道:“岳飞不过一个粗人,何必跟他斤斤计较,找个借口劝他回来就是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