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全集-路径依赖:亦正亦邪的博弈策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要么是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速优化,要么是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想要摆脱变得十分困难。这种路径依赖现象提醒我们,我们的初始选择至关重要,这个关键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

    路径依赖,是天使也是魔鬼

    “路径依赖”这个名词,是由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诺思提出的,它的含义是:在经济生活中也有一种惯性,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下。

    一个有关历史的细节,或许可以让我们看清路径依赖的伟力。这个细节,就是屁股决定铁轨的宽度。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这个标准哪来的呢?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其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

    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

    路径依赖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要么是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速优化,要么是顺着原来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想要完全摆脱变得十分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路径依赖本身只是表述了一种现象,它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关键在于你的初始选择正确与否。

    成功的地方有更多的成功

    研究路径依赖,对于我们个人的一个重要启迪在于,尽量把起点选择成功机会比较多的地方。

    这一策略是有其博弈论基础的。博弈论中有一个由路径依赖引申出来的词,叫ESS策略,即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是指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而且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比不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或ESS。换句话讲,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由于种群的其余部分也是由个体组成,而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各自的成就,因而能够持续存在的必将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不可能与之比拟。

    在环境的一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短暂的进化上的不稳定阶段,甚至可能出现波动。但是一种ESS一旦确立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所以,我们与其相信出淤泥而不染,倒不如相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才是符合进化规律的。也正因如此,舜出生于一个父兄凶顽的家庭却成为大圣人是值得推敲的。把舜的家庭看成一个种群,如果一个所谓的圣人在那样的环境中,而他的行为准则和其他人相左,那他的策略就是非ESS策略,他在种群中将不占优势。这样的历史如果是真的,那么在它之前,必然发生过促使ESS策略发生变化的事件。

    ESS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很广,具体在我们挑选成功的起点之上,就是应该在竞争最大的地方、成功最多的地方寻找成功。

    一个年轻人怀揣着在北京挣来的十几万元钱回到家乡,想用这笔钱在家乡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开一家饭店。

    一个朋友帮这位年轻人选择了一个地方:有条街,做生意的门店很多。有做服装的,有卖五金配件的,就是没一家饭店。恰巧有一家门店要转让,朋友认为很适合开饭店。因为如果在这里开饭店,有充足的客源,竞争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可是年轻人在整个市区调查一番后,反而选择了一条中心街,那里的饭店一家挨一家。

    年轻人这样选择有他的理由。他曾在北京中关村打过工,中关村尽管寸土寸金,但生产计算机或生产计算机配件产品的厂家或经销商地区总部的首选,大多是那里。因为已经形成区位优势,汇聚众多计算机企业,中关村成了计算机的代名词,对消费者自然有着强大的磁力。而开饭店也是这样,越是饭店集中的地方,客流量也会越多,生意相对越好做,只要有“真料”,必然能够被顾客认可,饭店也就越容易做好。后来的发展正如年轻人所料,他在中心街所开的饭店,生意蒸蒸日上,同时,他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每天早上让服务员整齐划一地集合在饭店门口训练,成了这条街上的一道风景。

    而被他的朋友相中的那一家门面,被另一个商家相中后挂上“好再来”的招牌,但开张不到一个月便贴出了转让的告示。

    路径依赖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它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关键在于我们的初始选择。而如何选择成功的起点呢?有人如同故事中那个年轻人的朋友一样,错误地以为竞争越少的地方越容易成功,其实,真正懂得ESS博弈策略的人都明白,守在成功最多的地方更易成功。

    共同知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人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惯例的共同知识。这些共同知识能提供给博弈的参与者一些确定的信息,因而它也就能起到节省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交易费用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定型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因此,对于另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现实生活中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保险单、提单等都是格式合同。在进行一项交易时,只要交易双方签了字就产生了法律效力,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一项交易活动。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种标准契约和格式合同,在每次交易活动之前,各交易方均要找律师起草每份合同,并就各种合同的每项条款进行谈判、协商和讨价还价,那么所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

    没有共同知识的博弈,会给整个社会无端增加许多交易成本。

    著名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有一个《知县见巡抚》的著名段子,说的就是一个因为缺少共同知识而产生的笑话。

    光绪年间,浙江杭州有个茶叶铺,字号叫“大发”。掌柜钱如命深通生财之道,十几年的工夫就开了好几个分号,还在安徽买了座茶山,坐庄收茶,大发财源。可就是一样,钱掌柜斗大的字不认识两麻袋,是一个大文盲。钱如命的钱越赚越多,觉得当官比做买卖好,又赚钱,又威风。

    当时做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科举及第,凭学问本事考中;另一种是捐班,花钱可以买官。钱如命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于是就花八千两银子买了个实缺知县,走马上任。

    钱如命做了一年多知县,八千两银子的本儿早已不知翻了几番,官瘾也就越来越大,想弄个知府做做。于是他带着大批银两到省城,托人给巡抚送了一份厚礼,另加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巡抚一看礼物不轻,当时就派人传唤。钱如命换了身新官衣来到衙门,见了巡抚,行完礼,落了座,差人献茶。

    在当时,官场上为客人献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一杯茶,也绝对不能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那就是告诉你应该走啦。这时客人会识趣地赶快告辞。因此端茶是一种送客的暗示,这实际上也是官场上的一种共同知识,无须交代。像巡抚这样的官,只要一端起茶碗,底下的差人马上就喊“送客”,你有多重要的事情没谈也得告辞。这个官场规矩叫“端茶送客”。

    可是钱如命是茶叶铺掌柜出身,不懂这一套,他心想:他是巡抚,我是知县,应当主动客气。坐了一会儿,他双手捧起茶碗对巡抚说:“大帅,您喝茶!”巡抚听了心里一愣:怎么,你跑到我这儿“端茶送客”来啦?你打算把我轰哪儿去呀!钱如命看巡抚没言语,又奉承了一句:“大帅,您这茶叶真不错,我一尝就知道是地道的西湖龙井!”巡抚心里不高兴,脸上可没露出来。倒不是这位巡抚大人宽宏大量,实在是看在那银票的分上,要不然早就翻脸了!

    事实上在生活交际中,共同知识起着一种不可或缺的作用,只不过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了解到,共同知识对于生活于社会上的人们,具有如何重大的意义。

    在社会上无处不在的这类共同知识,当然并不仅限于端茶代表送客这样表层的东西,像某些习俗、同业行规、银行信用的使用等这些都是共同知识。

    除了这些显性的惯例,还有一些隐性的,但是心照不宣的惯例,同样在支配着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著名作家吴思将其称为“潜规则”。

    而不论是显性的惯例,还是潜在的规则,这些共同知识均可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量掌握。

    打破惯性思维,不做经验的奴隶

    依据路径依赖理论,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支配下,你终将沦为经验的奴隶。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因为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九个人在煎熬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然而老天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八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然而,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奇怪之余,他依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海水时发现,这里由于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通常我们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对此我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也就是路径依赖。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故事中的船员根本没有做任何尝试就认定那里的海水是不能喝的。可是他们临死都不知道那海水其实是清甜可口的泉水。

    类似屁股决定铁轨的路径依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路径依赖已经成为人类同自己的内心进行博弈时的一大障碍。

    思维定式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支配我们的常态生活时,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但是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围炉夜话》指出:“为人循矩度,而不是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在人生博弈中,为了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我们必须打破惯性思维,不要做经验的奴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