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魏天安年间,朝廷法律规定:凡贪污十匹布帛的,一律处以死刑。可尽管如此,朝中的皇亲国戚和王公爵侯,他们自恃身份显贵,依然暗地里目无法纪地贪污受贿。
孝文帝拓跋宏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明君,他对朝中这股腐败之气深恶痛绝,决心严加整治。
一日早朝,孝文帝命人在大殿中央放了好多一尺半高的铁桶,个个状如水罐,外面绘有彩漆。殿下站列两厢的王公大臣们看着这些奇怪的家伙,都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要做什么。
孝文帝见众大臣个个面露疑惑之色,就说:“众爱卿,今日朕赐尔等每人一个铁桶,只可作便溺之器,不可挪作他用。违旨不遵者,从严论处。”
众大臣虽然对孝文帝这番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都一齐跪谢,叩首伏地高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他们一个个领了铁桶,下殿回府。
当时的习俗,茅厕都在户外。时值入梅时节,一连几天阴雨绵绵,那些王公大臣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辈,既然皇上赐给专门便溺的铁桶,他们自然就懒得外出,躲在屋里往铁桶里屙屎撒尿,省去了如厕之苦。
但由于铁桶比较高,如厕无法像以往蹲着进行,那些王公大臣们于是干脆就坐在铁桶上,倒也舒适自在。看看自己如厕的架势,简直状如骑马,尤其是擦屁股动作,简直酷似催马扬鞭的姿势。于是,有人给这种铁桶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它“马桶”。
且说孝文帝,在给众大臣发铁桶的同时,早已暗中派人下去逐个查访他们的施政情况,对一些贪官污吏贪赃受贿的实情了如指掌,收集到了许多翔实的证据。
三个月后的一天早朝,孝文帝问众大臣:“朕赐给你们的铁桶,如今尚好?”
众大臣纷纷跪倒在地,看他们那战战兢兢的样子,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好半天,有个老臣吞吞吐吐地回答说:“回禀陛下,御赐铁桶早已朽烂,不……不能用了。”
孝文帝顿时面起怒色:“铁桶乃上等好铁所制,坚固耐久,怎么连一百天都没到就坏了呢?如此糟蹋朕之所赐,实乃对朕不恭不敬啊!”
众大臣一听皇上这怪罪之意,更是吓得惶恐不安。
孝文帝正要发作,只见文班大臣列队中闪出个赵郡王拓跋干,他抢在孝文帝开口前慌忙禀奏:“陛下有所不知,那铁桶虽由上等好铁所制,然作便溺之器,盛纳屎尿污秽之物,日久天长,势必经不起腐臭败坏之气侵蚀,所以才遭腐损坏。”
武班大臣列队中的汝阴王拓跋天赐见有人先开了口,便也壮着胆子出班奏道:“陛下,赵郡王所言极是。想这天气酷热,桶中废弃秽物发酵,起沫变酸,致使铁桶很快腐烂败坏,非我等不恭不敬也!”
于是,文武百官皆啧啧称是。
不料,孝文帝听罢竟龙颜大怒,正色道:“你们明知腐败之气能损物坏器,致使坚固的铁桶腐烂而不能长久使用,为何还敢贪婪淫乱,不守法令,自行腐败之事呢?先帝留下的江山,即便是铁匠打出的铜墙铁壁,容纳了你们这些腐败之辈,还不就像那铁桶一样,不经百日便很快完蛋了吗?”
孝文帝的话句句掷地有声,朝中所有大臣都骇然无语。
紧接着,孝文帝又将拓跋干“开刀”,将他贪污受贿之罪一一如数举出。孝文帝句句实言,事事确凿,拓跋干无话可说,只好认罪。孝文帝当场罢免拓跋干的官职,令他马上收拾家什,回家乡去做平民百姓,还将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个给惩办了。
打那以后,朝廷行贿受贿之风得到了遏制,经过数年励精图治,北魏朝廷与百姓个人生活都富足起来。
不久之后,有一天,刺史王肃对孝文帝建议说:“陛下,现在虽然没了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的人了,可是为了防微杜渐,永绝腐败后患,您不妨再赐群臣涂以防蚀油漆的木‘马桶’,一来以示陛下体恤之心,皇恩浩荡,二则便溺之事天天有之,而坐于防腐的木桶之上,防腐寓意如警钟长鸣,谁还敢贪污枉法呢?”
孝文帝听罢龙颜大悦,夸赞王肃说:“贤卿真乃我朝忠臣比干也!”
他于是命令工匠打造了很多涂以防蚀油漆的马桶,赐予群臣。
这一来,马桶成了宫内显贵的日常必备器物,由于它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所以后来很快就流传到了民间,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而到了今天,当各种材质的抽水马桶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你也许从未想到过,这马桶原先是为了防腐而打造的啊!
(徐智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