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才华翻蕴藉每于朴素见风流
这副对子很能道出吴征镒的品格。
当时和我们一起拍曲子的,不止是中文系、历史系的师生,也有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教授许宝就是一个。许家是昆曲世家,许先生唱得很讲究。我的“刺虎”就是他教的。生物系教授崔芝兰(女,一辈子研究蝌蚪的尾巴)几乎是每“期”必到,而且多半是唱“西楼记”。
西南联大的理工学院的教授兼能文事——对文艺有兴趣,而且修养极高的,不乏其人。华罗庚先生善写散曲体的诗,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次我在一家裱画店里看到一幅不大的银红蜡笺的单条,写的是极其秀雅流丽的文徵明体的小楷。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走进去看了半天,一边感叹:现在能写这种文徵明体的小字的人,不多了。看了看落款,却是:赵九章!赵九章是地球物理专家,后来是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真没想到,他还如此精于书法!
联大的学生也是如此。理工学院的学生大都看文学书。闻一多先生讲《古代神话》、罗膺中先生讲《杜诗》,大教室里里外外站了很多人听。他们很多是工学院的学生,他们从工学院所在的拓东路,穿过一座昆明城,跑到“昆中北院”来,就为了听两节课!
有人问我:西南联大的学风有些什么特点,这不好回答,但有一点可以提一提:博、雅。
解放以后,我们的学制,在中学就把学生分为文科、理科。这办法不一定好。
听说清华大学现在开了文学课,好!
载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北京晚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