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没有书本描写的那么大阵势),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
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
金圣叹在评论《水浒传》时说:“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同时塑造出了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曾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着《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有很多经典节目也都是取材自《水浒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