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死了一天以后才抛尸,也许是独居,房东来开门,怕惹祸上身,抛尸。我认为毁尸挺正常的,终归是怕被人认出来,警察找上门受牵连。”
“抛尸的有可能是死者的毒友,吸了毒,胆大包天。”
“吸毒的经常疯疯癫癫,胆大妄为,不能按常人眼光看待。案件始发地与抛尸地可能相距很远,抛尸者也是吸毒的,有可能长时间开车游荡,一直开到108国道那里抛尸。”
“吸了毒连路都走不直,他还开车大老远去抛尸?”
“抛尸的也许毒瘾没那么深,也许吸的是冰毒,兴奋得很,长时间开车也不累。”
还有人猜:“也许死者是个毒贩?或者有其他案底,警方有她的档案和指纹。抛尸的人是同伙,怕引火上身。”
由于吸毒是高消费,吸毒人员染上毒瘾之后,大多数无心工作,经济窘迫,租住在远郊便宜房子的可能性不小。因此尸体发现地附近的村镇和房产项目住户是本案目前的调查重点。
“我认为死者很可能是卖淫的,死在店内或者嫖客家里,老板或是嫖客抛的尸。毁容也就好理解了,不想被人认出来,担心招来警察。人又不是他杀的,分尸什么的夸张了一点,没必要搞得这么大。”
这个推测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女性吸毒人员靠卖淫养吸的很多,因此案发地附近地区的夜店、洗头店、按摩店等“鸡窝”加入排查重点。
二中队长夏彦把一周工作向大队长金如松汇报。关于8·12女尸案,由于迟迟无法确定死者身份没有进展。
这段时间不知是经济情况不好还是天气太热,各类刑事案件频发,刑警队疲于奔命,每个人都累得跟狗似的(流浪狗)。金如松自己也几乎快一个月没怎么休息过了。
夏彦辖区前面还有一个超市投毒案没破和一个一死一重伤的伤害案主犯没抓到,正焦头烂额之际,又多一个女尸案,简直要昏掉。
看着手下眼圈发黑、愁眉不展的模样,金如松也不好说责备的话,都是一起打拼的兄弟,还是要以鼓励为主。
金如松把女尸案的案情再详细了解了一遍,着重问夏彦法医对死因如何判断?夏彦复述法医的初步结论,死者系瘾君子,死于吸毒过量的可能性最大。
金如松想了想,说:“夏彦,那个超市投毒案影响比较大,你们先着重破那个。这个女尸案先放放,等市局最终尸检报告出来再说。如果只是吸毒死亡抛尸的话,这个案子就简单了。”
此简单非彼简单。金如松不是说女尸案简单案子好破,而是吸毒死亡不是故意杀人,如果没有抛尸的话,连刑事案件都算不上。至于抛尸案,在内部也算不上什么重大案件。对于重大刑事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警方的处理态度是不同的。
听大队长这么一说,夏彦松了一口气。大队长想的和他差不多,这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案子如果确系吸毒过量致死,夏彦就准备听领导的,先拖着。
我们的公安机关讲究“命案必破”。命案是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和在爆炸、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活动中八类致人死亡的案件。警察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都命案必破?上级要求命案必破,于是下头发现命案就很紧张,因为破案率要算在一年的工作业绩内。尤其命案,破了当然高兴,不然麻烦多多,影响一大堆考核指标。
如果女尸案被确定为吸毒过量导致的意外死亡,这种命案就不属于“命案必破”的命案,算抛尸案。
如果抛尸人并没有对尸体实施损毁、猥亵、肢解、鞭打或其他侮辱尸体的手段,只是因为不懂法、胆小怕事将尸体抛弃荒野,教育一下关几天就可以放人了。
这个案子中的抛尸者破坏死者面容和指纹,应该会判侮辱尸体罪。不过这种暴毙的瘾君子,自弃人弃,一般就归到意外死亡里。抛尸案,能破当然好,不能破也没太大问题。警力有限,刀要用在刀刃上,上头也能理解。尸体在殡仪馆停放一段时间,没人认领的话将按照程序自动处理。
3.沮丧的小武
一周后,市局鉴定中心的病理和毒化鉴定报告下来。8·12女尸案死者血液内海洛因代谢物吗啡及单乙酰吗啡衍生物是正常致死量的一点五倍,同时还检出少量甲基苯甲胺(冰毒)代谢物和安定成分。病理分析符合海洛因中毒症状,同意分局技术处关于8·12女尸案死者死因“符合因注射海洛因过量导致呼吸衰竭猝死”的判断。
既然死因确定为吸毒过量、意外死亡,8·12女尸案的重要性下降,金如松同意二中队把人手安排在更急迫、更棘手的案子上。
夏彦把专案组的人手抽离之后,女尸案专案组名存实亡。中队只留小武和老崔继续跟踪,要求争取确认女尸身份。老崔还在休假中,案子暂时由小武一人负责。
一个人办案虽然很吃力,小武还是挺兴奋的。他大四开始就一直在局里实习,但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些跑腿的事。女尸案算是工作以来自己第一个“负责”的案子,还是一个“命案”,责任重大啊!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哈哈,我是专案组组长了!”
小武哼着歌,干劲十足。
网上资料已经查过,近期登记的失踪人口中,特点和女尸接近的一一比对下来,全部排除。女尸的资料已经发给北京其他区县,河北方面也联系过,暂时都没有反馈。悬赏的认尸启示发出去快两个星期了,有些报案,但经过比对后都排除了。
小武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好。由于死者是瘾君子,夏彦让小武去查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看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在案吸毒人员?
小武把网上大致符合死者年龄31~33岁,身高1米68~1米75左右条件的在案吸毒人员罗列出来,全国范围有1356人,北京有53人,河北有27人。小武逐一打电话去确认,别说外地了,北京的就有百分之七十联系不上。怎么办?如果自己按地址一个个去找、去核实,那要核实到什么时候?外地的怎么办?万一死者不在案怎么办?毕竟在案的吸毒人员是冰山一角。怎么办?必须缩小搜索范围。之前,女尸的照片和资料已经发到网上,尚无反馈。但是一张划破、腐烂、被蛆啃掉大半的脸谁认得出来?!最好能有脸部复原的照片对照,小武想请局里的嫌犯画像师王丹来给尸体画像。
王丹白了小武一眼,对他说:“尸体我就不去看了。你告诉我,死者脸型是什么样的?”
小武回想了一下:“应该是鹅蛋脸。”王丹用铅笔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鹅蛋,问:“什么发型?”小武不知道怎么回答,女尸好像是半长的头发,但是发现时乱糟糟地黏在一起,哪还有发型?王丹接着问:“她的眉毛粗还是细?眼睛大还是小?”
小武回答不了。尸体他只扫了几眼,没敢细看。尸检照片上看脸部一塌糊涂,根本分不出眉目。
“那鼻子什么模样,能想起来吗?高鼻梁还是蒜头鼻?”
“……”
王丹把笔一丢,叉起双手:“帅哥,你不告诉我她长什么样,我怎么画?”小武赶紧赔笑:“王老师,我是俗人,看不出来。我们队长说你是神人,你去一看就能想象出她的本来面貌。”
“你别乱拍马屁,画像师是根据目击者提供的信息画像。你就告诉我一张鹅蛋脸,我怎么画?就这张鹅蛋脸,我画好了,你拿去?”小武继续赔笑,乞求道:“王老师,你就行行好,随便画一个。”
“随便画一个?万一画反了影响侦破怎么办?”
“您老行行好,去看看吧,也许你一看就有了。”面对小武的乞求,王丹叹了口气:“你先让法医把脸缝起来,我再去看,能画再给你画。”女尸的脸已经被蛆吃掉不少,不知道法医还能不能缝起来?估计够呛。请嫌犯画像师给毁容的死尸复原面容,小武本来就是抱着侥幸心理,现在看来这条路行不通。
虽然爱莫能助,王丹还是给小武指了另一条路:“你可以去找做颅骨复原的试试看。”
所谓“颅骨复原”,是单凭一个光溜溜的颅骨(甚至部分)就可以分析出人种、性别、年龄,然后根据解剖关系和该颅骨数据构建面部模型,填上肌肉、五官,补上皮肤,最后添加眉毛、发须复原出一个人的原始面貌。
这个技术小武听说过,但是不知道国内哪家机构可以做?谢过王丹,小武回头去找法医赵拙文咨询。
法医赵拙文给了一个让人惊喜的回答:“有啊,北京公安大学和医科大法医系都有人在做。”
“那可好了,一个颅骨人家就能复原,我们这女尸肌肉什么的都在,做起来应该很容易。”公安大学是小武母校,应该好办事。
赵拙文泼出一瓢冷水;“你别想得那么简单,这个技术不成熟。他们搞这个的先得建一个数据库,各个人种、民族、地域、生活习惯、年龄、环境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貌,你想这个数据库多复杂,需要多大工作量?就算有了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数据来套,你想人的长相千差万别,这具女尸的眼珠被蛆吃光了,该选什么类型的眼珠安上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武想想也对,万一复原出一个眉眼和死者差别很大的面孔,按图索骥,对侦破方向产生误导,那还不如没有。
可是现在不是没办法吗,既无人报案,也无失踪登记。也许可以多做几个五官的组合,其中可能会有一个接近死者面孔。
面对一具毁容的死尸,小武想拿颅骨复原技术死马当活马医。当夏彦听小武说要开介绍信去医科大做颅骨复原,他问:“那些吸毒人员你都调查过了?”
“我已经联系过一遍,大都联系不上。”夏彦皱起眉头:“联系不上?”
“有的电话停机,有的搬家,有的家里说早就离家出走,很久不联系了,也有已经死掉的。”
“你怎么联系的?”小武报告:“按照名录一个个打电话,电话联系不上的我还和他们辖区派出所联系过。”
“结果呢?”
“派出所说很多人的电话都停机了,他们也联系不上。”夏彦腾地一下火就上来了。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娇气、懒,不喜欢做费劲的基础调查工作,总想投机取巧,异想天开。看看监控上上网,破案有这么简单吗?这种新进刑警往往干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找各种借口跳槽换岗位。每年刑警队都会流失不少人,小武这样的性格就是典型。
小武也听出领导的语气很不好,不明就里,心中有点忐忑:“夏队,我想通过颅骨复原技术来还原女尸面貌,然后找起人来会比较靠谱。”
“靠谱?”夏彦破口大骂,“你能做点靠谱的事吗?这脸都烂成这样了,靠他们坐在办公室内捏捏橡皮泥就能复原?万一做得牛头不对马嘴,抓错人怎么办?”
小武还想辩解:“夏队,我是想请他们多做几个组合,也许能撞上一个。”“撞一个?扯淡!刑警是靠撞大运破案的吗?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哪个老师教的你?打打电话就算调查过了,你……”夏彦对着小武劈头盖脸一番训斥。小武虽然心里不大服气,但是夏彦毕竟是领导,不敢顶撞。再说让他去核对吸毒人员,他只打电话确实说不过去。其实中队长夏彦也不是因循守旧的人,他只是讨厌手下工作不认真、不踏实,特别是新入职的警员,身上的学生气还未脱去,眼高手低,不好好操练几年根本不能用。
中国刑警工作量超负荷,收入少得可怜,还经常有生命危险。拼死拼活干下来,家人往往还不理解。如果不是信念和热爱,没有人能长期坚持。
夏彦最近压力特大、烦心事多,小武算是撞在枪口上了。他命令小武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把53个符合条件的在案北京吸毒人员调查完毕。这次可不是打打电话就行的调查,电话联系不上的必须一个个上门去核实人还在不在。
这下可苦了小武。小武是北京人,独生子,家在西城区。从他家到单位,搭公交的话,单程要接近两个小时。说实在的,除非是某些特别肥的部门,没人愿意被分到这么远的郊县。在刑警队,根本就没有闲的时候,小武正式上班后几乎都住在单位宿舍。
北京那么大,交通状况全国闻名,从郊区往城里走,越走越堵。找一个人往往路上就要花半天时间。每天一睁眼就开始跑,半夜还守在人家门口问情况。
这样没日没夜地跑了七天。
北京53名吸毒人员中,最终电话和家访一共联系到37人(活着)、死亡4人,还有12人联系不上,其中7人搬离原址,不知所终;还有5人仅仅电话联系过,还来不及上门了解情况。
小武硬着头皮去向夏彦报告,出乎意料,今天夏彦的态度很平和,也许是超市投毒案破了的缘故,夏彦这两天心情好一点。
中队长知道这么短时间凭一个人的力量要把这么分散的吸毒人员查清楚是不可能的,小武能跑成这个样子也算及格,他没有再责怪小武。自觉进展太慢,小武大着胆子问队长是不是可以请缉毒队的人帮帮忙。夏彦说暂时不必,这周继续把没找到的人找到,河北的调查对象也查一遍,然后等老崔上班后听听他的意见再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