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明清时,鸱吻改叫吻兽,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屋脊装饰,大多是那时的产物。吻兽因在屋脊上的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称,踞于正脊两端的,形体最大,叫“正吻”或“大吻”;重脊上的叫“重兽”;戗脊上的叫“戗兽”;围脊转折处的叫“合角吻兽”。此外在重兽和戗兽的前边,还常常排有一队禽兽,呈前趋之势,俗称“走兽”。它们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在这些走兽的前面,往往有一个骑着似凤非凤、似鸡非鸡的人领队,称作“仙人”。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屋脊装饰的规格和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故宫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建筑规模最宏伟,正吻的尺寸也最大。每个正吻由13块琉璃构件拼成,宽、高均为7尺7寸(这里指的是营造尺),重量达7300多斤,值银180多两。字戗脊上的走兽也最多,达10个。乾清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走兽为9个。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东西六宫是妃嫔的居所,小兽为5个。至于配殿,按等级递减。有的仅1个。除太和殿外,所有建筑上的走兽均为奇数,而且是减后不减前,如此用7件,则减掉行什、斗牛、獬豸。
吻兽,最初是作为迷信之物而出现的,但它并非没有实用价值。正吻是正脊与重脊相结合的关节,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走兽下面皆有很长的钉子,有固定脊瓦、防止下滑的作用。我国古代许多建筑屡经地震而巍然不动,不能不说有吻兽的一份功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