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英国史-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6 世纪初,欧洲大地狂飙突进,一场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西欧天主教世界,人们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阐释基督教。英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但谁也不会想到,英国的宗教改革居然是由国王的婚姻问题引发的。

    (一)国王与教会的矛盾

    1509 年亨利七世去世后,他的次子亨利继承王位,称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生于1491 年6 月,他早年潜心攻读拉丁文、法文与意大利文,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他健壮勇猛,弓马娴熟,不失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国王。

    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亚瑟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亨利七世为了拉拢西班牙共同对付法国,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他决定让凯瑟琳再嫁给他的次子亨利。

    亨利八世在1509 年4 月即位后只能根据父亲的安排,娶比自己大5 岁的嫂子凯瑟琳为妻。他们的婚姻早期还算美满,凯瑟琳仪表端庄,妩媚动人,亨利八世对其非常迷恋,夫妻的感情还算不错,但凯瑟琳王后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即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当时世人都认为弟娶兄嫂不吉利,因为《圣经》的“利未记”中说得很清楚:人若娶兄弟之妻,这本是污秽之事,……他们二人必无子女。亨利八世也开始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于是对王后逐渐冷落。这时宫廷侍女安妮· 博林闯入了他的视野,安妮· 博林虽然相貌平平,并未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她有着聪慧的头脑、活泼的性格和迷人的法国风度,这些都让亨利八世非常着迷。亨利八世被博林深深地迷住了,心里哪还会有凯瑟琳的位置。但聪明的博林不愿只做国王的情妇,她向亨利提出如果他不与王后离婚,与她正式结婚,她将不愿再与他来往。亨利八世思前想后,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出于未来王位继承人的考虑,答应了安妮· 博林的要求。

    1526 年,亨利八世以凯瑟琳不能再生育为由向教皇正式提出了离婚要求。因为亨利七世与凯瑟琳结婚是经过当时的教皇特许的,婚姻的解除也须经过教皇的允许。按理说,这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凯瑟琳有一个已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侄子——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这使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这时的罗马刚刚遇到了西班牙和德国人的劫掠,教皇克力门七世实际上受到查理五世的控制。迫于查理五世的压力,他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野心勃勃的亨利八世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原则,决心撇开教皇自行其是。

    1533 年,亨利与博林秘密举行婚礼,行使了属于教皇的“权力”随之,他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英格兰“教皇”

    当然,国王的离婚事件不过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一个导火索,宗教改革的发生还有着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原因。16 世纪初的英国教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在英国宗教改革前夕,仅就天主教会的大小修道院就达八百多所,其所占有的地产超过英格兰全部土地的四分之一,其年收入竟然大大地超过英王王室的年总收入。

    教会掌握如此多的地产与财富,使当时正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不到足够的土地与资金,工商业者与乡绅强烈要求瓜分教产。

    英国教会此时威信的下降也是宗教改革发生的重要原因。英国的高级教士时常干预世俗生活,高级教士们一般都是在政治、外交、司法等领域取得成就后才被授予圣职。他们进入教会后,并不辞去原有的职务。所以,英国教会的重要人物大多又是朝廷的重臣。这些高级教士热衷名利,而对自己分内的宗教事务置之不理。另一方面,与欧洲大陆相比,英国教士素质较差,下层教士中大部分人目不识丁。这些问题使英国教会戒律废弛,迷信盛行,威信严重下降。

    而当时的英国王权正迅速强大,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巩固,在此基础上,亨利八世要求改变英国的宗教现状,因为英国教会作为罗马教会的一部分并未绝对地成为王权的工具,教会土地和财产对于亨利八世来讲更是极大的诱惑。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发生宗教改革已经不可避免了。

    (二)宗教改革的举措

    亨利八世为获得更多的舆论支持,把离婚是否合法这个问题从宗教法庭撤回,派信使分送欧洲各大学去研究表决。那时大学已经受人文主义的洗礼,几乎异口同声地称亨利八世有理,谴责教皇不该违反近亲不得通婚这一重要法律。

    为使他和博林的婚姻合法化,1532 年,亨利八世又通过国会颁布了“上诉法”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贡俸,禁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禁止英国的教士和教民在遗嘱与婚姻案件等方面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了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同时规定英国的神职人员由英国国王任命,亨利八世就此任命忠于他的亲信克莱默为坎特伯雷大主教。1533 年5 月,克莱默在凯瑟琳缺席的情况下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正式无效,承认亨利八世和博林的婚姻为合法婚姻。6 月1 日,安妮· 博林加冕为王后,至此,亨利八世的离婚案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但安妮· 博林的好运并不长,她并未如愿以偿地给亨利八世生下一个王子,只生下又一公主,名为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王。此后,她逐渐被亨利八世冷落,1536 年5 月2 日,她被逮捕,并以通奸罪处以死刑。

    被亨利八世的狂妄所激怒的教皇于1533 年发布诏书,判决他的离婚无效,并以开除亨利八世教籍相威胁。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法令,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宣布英国国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教会,只服从国王的权威。1534 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明文宣告“国王为英格兰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并宣布与罗马教皇断绝一切来往,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此后的英国教会称英国国教会,又被翻译为安立甘教或圣公教,属于欧洲三大新教之一,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不再接受罗马教廷的领导,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天主教的重要教义与仪式。

    随后,亨利八世又开始着手没收修道院的土地,以此进一步削弱教会实力。1536 年2 月,议会通过一个解散小修道院的法案,规定凡是在12 人以下,年收入不到200 英镑的修道院一律查封解散。1539 年春,议会又通过了解散一切修道院的法案,1540 年3 月,英格兰最后一个修道院被解散,修道院制度至此结束。到1539 年底,一共有550 所修道院被查禁,转归王室支配的修道院土地的年收入值13.2 万英镑,是当时王室收入的三倍以上。亨利八世把这些土地的一部分收归国有,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一部分出卖给富裕的商人和乡绅,由此产生了一批因土地投机而获利的新贵。

    亨利八世主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桎梏,形成了英国自己的民族教会,借此英国的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扫清了道路。但这次宗教改革因还保留天主教的教义而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围绕教义与教规出现了新教与旧教的矛盾纷争,导致此后一百多年里英国因宗教问题始终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之中。

    亨利八世的婚姻

    亨利八世先后娶了6 位妻子,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在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 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 博林的妹妹玛丽· 博林。而安妮· 博林不愿像妹妹一样只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亨利八世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最后亨利八世与教会决裂,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其为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妇及私生子,后世的考古学家很多都怀疑他是死于梅毒。

    安妮·博林有着怎样的最终命运?

    俗话说“母凭子贵”安妮想要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得生下一名王子。但这个希望最终落空,亨利八世对她失去了耐心,在他的授意下,大臣托马斯· 克伦威尔罗织了一堆罪名,包括叛国罪、通奸罪甚至乱伦罪,虽然子虚乌有,但博林最终在伦敦塔被砍了头,她贵为王后只有短短三年时间。

    英国宗教改革主要受当时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 路德思想的影响,但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有很多英国学者提出宗教改革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威克里夫(Wycliffe)威克里夫是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他写了著名论著《论神圣的所有权》和《论市民法上的所有权》提出了一系列宗教改革的主张,他主张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根据,在人和上帝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否定罗马教会和教士的中介作用。他还反对教会拥有世俗权力和财产,反对教阶制度,认为英国作为独立实体不应臣服于教皇,反过来为防止教会腐化堕落,王权应对教会实行监督,主张英国建立民族的廉俭教会。由于他对英国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被后人誉为“宗教改革的晨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