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2-首辅死后被抄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朝复兴的主导者张居正,在他生前死后却经历了戏剧性的命运转变。

    得罪小皇帝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为多年勤政,积劳成疾而病逝。他死后,万历皇帝朱翊钧下诏罢朝数日致哀,赠其“上柱国”荣衔,赐谥“文忠公”,赐银千两,并命专人护定归葬江陵,简直是恩崇备至。然而,不久之后,朱翊钧却翻脸不认人,对张居正家大肆查抄,希图挖出巨金,并引出了一串冤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万历皇帝登基时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张居正是进士出身,学问很好,就被太后委任为小皇帝的老师。他对待自己的皇帝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日常起居,一举一动都要受到老师的监视督导。张居正时时刻刻都用圣贤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学生的行为,一言一行都要有帝王的风范。在这种严格的教导之下,万历皇帝对这位老师从心里既尊敬又畏惧,朝政大事全部交给张居正,自己则专心于读书学习。这样一般师生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本来可以传为美谈,但是事情总不能尽如人意。张居正实在对皇帝太严厉了。

    万历皇帝从小学习书法,而且字写得极好。常常写一些字幅送给身边的亲信大臣,张居正也是经常得到皇帝赐字的人。小皇帝把书法当做爱好,非常引以为自豪,但是没过两年,张居正就以书法只是末技为理由,劝皇帝不要过于沉醉其中,还强硬地撤去了皇帝每天必上的书法课。从这样的一件小事中.张居正的强硬、说一不二的作风已经伤了小皇帝的心。后来又有一次,小皇帝和身边的两个太监一起深夜醉酒,在宫中胡闹,结果第二日受到皇太后的严厉斥责,还由张居正做主,把皇帝身边陪他玩耍的太监全部调走了,他还逼着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布了一篇“罪己诏”,措辞十分严厉,让小皇帝觉得实在受不了。就在这样的一次次打击中,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感情慢慢从敬畏转变为怨恨。

    消灭阴影

    万历十年,一直左右着朝政的张居正死了,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信心十足,开始亲政了。但是不久万历皇帝就发现,张居正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阴影却仍影响着朝廷。万历皇帝仍旧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朝中到处是张居正一手栽培的官员。而且他逐渐发现,以前一直被他视为圣贤,也要求皇帝成为圣贤的张居正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神圣。张居正仪表非凡,为人极好修饰,一切享受都要最好的,而且张居正自己也喜好女色,也钟情于他口上一直批判着的房中秘术,张居正也有受贿的经历。这一切都让他头上神圣的光圈脱落了。皇帝开始觉得张居正对人对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标准,他要求别人节俭,自己却极尽奢侈,他要求别人不近女色,自己却贪图美色,凡此等等。而且,现在皇帝想亲政,他就必须要扫除张居正在朝中的影子,消灭他遗留下的影响力。

    于是,他首先向张居正的坚定支持者、帮助他与后宫沟通的总管太监冯保开了刀。当初,李太后对朱翊钧读书修行约束极严,处处监管,动辄罚跪、责打。其时,冯保作为太后的耳目,常常向太后打小报告汇报朱翊钧的毛病,太后则是每告必罚。为此,朱翊钧非常害怕冯保,有时还得讨好冯保,但他内心深处却埋下了对冯保仇恨的种子。如今他大权在握,立即抓住冯保的一些劣迹,将其贬到南京.并听信太监张诚的密告,从冯保家中搜出金银一百余万,珠宝无数。

    抄家风波

    尝到了整人、查抄甜头的朱翊钧又把矛头指向了死后的张居正。他想来个“一箭双雕”,一方面能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总揽朝纲;另一方面,还想从张居正家中在敛聚一大笔钱财。万历十一年三月,朱翊钧借有人攻击张居正为官时专横跋扈,以权谋私之际,下令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荣衔,又下令追夺他“文忠公”的谥号,并罢免了一批当年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朝臣。张居正的儿子也被贬为庶人。之后,他派人南下抄张居正家,害得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结果,仅查出黄金万两,白银十几万两。被派去办理这件事的太监觉得这个结果不好向皇上交待,遂把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抓来严加拷问。酷刑之下,张敬修乱咬一通,说还有三十万两银子藏在曾省吾等三人家里,结果这三家也成了这次抄家的牺牲品,都被查抄。张居正的一个儿子被逼自尽,另一个儿子两次自杀未遂,惨状令朝野惊悸。

    万历十二年八月,朱翊钧下诏书宣布张居正的所谓罪状,并把其弟、子、孙统统发配边地。至此,一场抄家闹剧才算收场。朱翊钧终于拂出了张居正在他心理上投下的阴影。只是张居正改革的一番心血也随着付之东流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