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那些事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绝对个性的入世

    都说伟大人物降生之时,总会有一些异兆。或者是母亲梦见什么龙啊熊啊的,或者一道白光钻入腹中,然后这个幼小的伟大人物,就奉不知道哪路神仙的旨意,开始了设计好的度厄度难之路。但是,翻遍各种研究资料后,我们不得不得出了这个结论:胡雪岩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出生了。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徽州绩溪县湖里村一户普通农民家里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这个农民叫胡鹿泉。按照辈分,他给这个新出生的男孩取名胡光墉,字雪岩。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胡鹿泉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了。因为那个社会虽然有字的人很多,但庄稼人要了没用,也记不住那么多名字,基本上随便取个狗蛋啊、狗剩啊什么的凑合着用。事实上,胡鹿泉的确读过几年书,那年月一个村子里识字的人实在少得可怜,所以他也算是位有文化的乡里名士。胡鹿泉家里有几亩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要说徽州绩溪县,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异常贫瘠,秋天收上来的粮食还不如春天种下去的种子数量多。但是,人是不会眼睁睁饿死的。封建社会靠种地为生不假,但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逼得徽州人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生存之道。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至少得出去干点什么伺候饱五脏庙呀。

    有句话叫“土贫地荒,非盗即商”,所以出去可以当强盗,当绿林好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么念几句,吃饱没问题,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呢,朱元璋那小子,不就是光着脑袋那么从凤阳起来的吗!当然,这是胆大的人干的事情,因为干这营生,刀口舔血,脑袋是系在裤腰带上的。胆小的呢,就要老老实实地出去吃苦受累,务工赚外汇,渐渐做大。

    徽州人选择了后者——经商,结果一不小心经营出来个徽州商业帝国来!这点,也只有晋商能够媲美了。如果再看看晋商家乡那些贫瘠的黄土地大风沙,我们也只能把托尔斯泰老先生那句名言改一下来感慨了:“矬人各有各的矬法,但是牛人却是相似的。”

    胡雪岩出生的时候,徽州人已经保持外出务工的传统很多年了,其实这个时候再叫“外出务工”也不太合适了,因为经过几代人的打拼,徽州人在外已经很有些势力了!

    但是,这些“势力”与胡雪岩无关。胡雪岩出生不久,他父亲就病逝了,留下孤儿寡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加之生在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绩溪,其生活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胡雪岩小时候没受过什么教育,主要工作是放牛。这个活不丢人,刘邦、朱元璋都干过。

    关于胡雪岩童年的记载很少,大概的说明就是父亲早早去世了,他吃苦耐劳、努力上进、志向远大,并且为人耿直。其实如果我们去看名人传记,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名人的童年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以上的特点,究其原因,自然是很明白的。

    但凡一个人名声鹊起,大都是三四十岁时的事情,在此之前,谁会料到此子能发达呢?谁有工夫把一个小屁孩的童年都记下来呢?更不用说他幼时家贫了。但是等到此君出了名,那就另当别论了。出名者大致都要立传,立传的目的是要名垂青史,估计除了卢梭那种理性的疯子以外,很少有人能将自己童年的窘迫或者糗事说出来。

    但是传还是要立的,童年还是要写的,无米下炊可是要难死巧妇的。可是难不倒我们文人,在文人手里,凡事都是可以杜撰的,而且杜撰是有模式的,考研英语都有模式,写传为何不能有呢?

    我们在研究分析之后,还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真理:普通人各有各的普通,牛人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具体说来,具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童年丧父,都是母亲一把手拉扯大。关于这点很多人可能不信。很多牛人都是有个完美的家庭的,如果您这样说那就是抬杠了。我不是说那些人不牛,但是相对于某一种类的牛人,准确地说是单亲家庭培养出来的牛人,多数都是父亲早逝,由母亲拉扯大的。比如孔子啊、孟子啊、海瑞啊等很多牛人。这可能跟男性的天生弱点以及母性那独有的光辉有关系。但即使有些能耐住寂寞的父亲把孩子拉扯大,也少有成为牛人的。比如郭靖跟着母亲过,成了大侠,杨康跟着“父亲”过,最后没出息。具体深入的讨论,此处就不多展开了。我们只能粗略地得出结论:母亲可以既当爹又当娘,而且可以当得很好;父亲却不行。

    (2)单亲家庭出来的牛人都是母慈子孝、家教极严类型的。这样的家庭背景培养出来的牛人往往最能立得久远。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了,“老妇还可以唾其面”。

    (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伟大的母亲即使再累再辛苦,也会让孩子接受孔孟之道。必要的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孟母,先是三迁,然后是“子不学,断机杼”。

    (4)牛人成名之后就其童年包括幼年的吃苦的事情,屁大的事都会被翻出来,并且会作为千古学习的榜样。没成名的就算了,即使自己雇人记载了,也不会有人看。但是往往多数牛人小的时候饭都吃不起,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杜撰一下。

    总之,名人传记的童年生活基本都是胡雪岩这个样子啦!如果需要什么解释的话,就再次记住“牛人总是相似的”这句话吧。

    但是,关于胡雪岩的童年生活,倒确实有一件事情不是杜撰的,因为胡雪岩在回忆母亲的时候,多次提到过这件让他终生记忆的事情。

    由于家境贫寒,胡雪岩在家没上过学,后来的墨水都是当学徒的时候喝的。但是胡雪岩的母亲是极开明的,而且她虔诚向佛,她经常向幼小的胡雪岩讲一个骑白龙上天的故事:绩溪北面30公里有一座大獒山,山前有一潭名叫白龙潭,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刘的老叟隐居于此,吃斋念佛,终有一天乘潭中白龙飞天而去。胡母经常用这个故事鼓励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努力向上,总有骑上白龙的一天。”

    “努力向上,飞龙在天”就这样深深印在胡雪岩的脑海里了,有志向,有努力,飞龙在天就不是梦想!

    更别忘了,徽州绩溪县,尽管土地贫瘠,倒也算是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一条登源河由东向西绕村而过。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像民国时期著名的胡适先生,明季三尚书,还有当今的胡主席,都是出生于此。

    跟10岁的孩子说:我们全家靠你了

    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按照学历来看,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学结业水平——小学毕业都算不上。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胡雪岩8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接济家里。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挺好,让很多孩子可以去上学,而不是在田地里放牛。

    不过牛人就是牛人,放牛都会表现得跟一般人不一样。话说有一天,胡雪岩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不知道是玩什么游戏,反正把一个小孩子玩得掉进了山沟里。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这时候胡雪岩发挥出了牛人的天性,只见他沉着冷静,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注意,是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处理问题的成熟,远远超出同龄儿童的水平。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七岁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能,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就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这叫做“才能反动论”。

    一个人三岁到七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能。胡雪岩从小就品德高尚,是个“三好学生”。正像邻居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后再去学,不必着急。胡雪岩成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乡村,这其实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学到一些东西。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将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贯坚持的家风。

    胡家的长子胡光鉴出生以后,父亲胡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让胡鹿泉伤心欲绝。胡雪岩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这使得家境更加穷困。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活重压之下,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雪岩10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把胡雪岩叫到床边,嘱咐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他这是告诉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就靠你了。能对10岁孩童说这话,而且不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可见胡父真不是一般人啊。可惜胡家有家训在先,不然胡鹿泉当个大官,凭这眼光多多提拔几个政府官员,慈禧老太婆或许就不用逃到西安去了。

    父亲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胡雪岩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在那个年代,一个寡妇抚养照顾好几个孩子,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胡雪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着胡雪岩走到最后,她活得比胡雪岩还要久。

    胡雪岩的母亲在当时是毫无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里面连她的资料都没有。但是我们从后人有意无意留存下来的胡雪岩的故事里面却可以找到一个很明显的脉络,在这当中,他的母亲金太夫人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里,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寡妇,为什么能够把儿子教得如此出色?我们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亲,而这也正是中国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中国的母亲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导而已。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弹钢琴,也没有教他学美术,她教给胡雪岩的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础。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跟他讲:到私塾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胡雪岩从小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除了言传之外,胡雪岩的母亲更加注重身教。面对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亲早早离世,使得孤儿寡母无人照顾。现在的单亲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样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样是单亲家庭,胡雪岩的母亲把他教得这么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另外,母亲跟左邻右舍也都相处融洽。她凭的是什么?因为她与人为善,只要是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老要求别人。金太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用无穷。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激他的母亲,对母亲始终十分孝顺。

    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实践,为胡雪岩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雪岩不但听父母的话,而且自己会去想,父亲为什么这样交代我,母亲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他如果像一般人一样,只怪自己命苦——为什么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长在这样闭塞的乡村,然后就自暴自弃,那还有什么成就可言?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人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不管先天条件怎么样,最后成功与否,完全要看后天怎么努力,怎么去走出自己的路来。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才会造就一个人。同样与胡雪岩在胡里村长大的伙伴,最后发展却不一样,这就是每个人不同努力的结果。

    家道衰落和父亲的去世,让胡雪岩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家里入不敷出,胡雪岩8岁就开始给人帮工,因为年龄小,当地又没有什么就业机会,他只好替人家放牛,以此赚钱补贴家用。到胡雪岩12岁的时候,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面对。胡雪岩的第一次机会是什么?他是怎么去面对的?又是怎么得以走出家门,逐步进入钱庄的呢?

    收了小费,不去买糖,而是贿赂老板娘

    我们从上文中已经知道,徽州人有外出经商的传统,其实还有一首更为形象的民谣来吟唱这种传统:“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胡雪岩也不例外,12岁的他便被丢出绩溪,到了翕县大阜镇一家粮店当伙计。说是丢出去,其实是没办法的事。12岁、独子、寡母、孝与慈、远方、未知、沉默……所有的一切换来的是雪岩鼻子的酸,母亲眼角的泪。

    亲情呀,让人惆怅的温暖,人生一辈子的港湾与慰藉!

    暂别惆怅,走向未来,温暖的港湾永远出不了勇敢的水手!

    由于胡雪岩的吃苦耐劳,不到半年,他便被来自金华的蒋姓商人看中,介绍他到金华的一家火腿行当学徒。那时候,金华火腿还没有现在这么有名,待遇也没有现在好,“五险一金”更是想都别想。

    旧时的学徒生活十分艰辛,有些还需要签生死状,言外之意就是徒弟死了与师傅无干。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闹出人命的不和谐事件,还是先来描述一下普通学徒需要做的事情吧!

    一、不要期望八小时工作制度,学徒的工作时间是没有限度的。

    二、不要抱怨BOSS不给笑脸,既为学徒,就要习惯冷屁股,因为你是菜鸟,菜鸟就是受欺负的。

    三、不要指望跟大伙儿一起吃工作餐,你是负责寄盒饭和收拾饭后残局的,只有等别人吃完了之后才能下筷子,如果饭被吃光了怎么办?挨饿!

    四、睡觉睡地板,夏天待遇好点,凉台是你的!

    五、除了本职工作外,台前接待也是你的,客人来了,端茶倒水,记住笑脸,要笑脸!学会露出八颗牙齿!

    六、晚上最后一个睡觉,负责锁门;早晨第一个起床,负责开门,此外,顺便把所有人的夜壶倒了!

    七、学徒期为三年。

    八、没有工钱。

    一条条看完,我们发现旧时的学徒吃的苦和黑砖窑中的民工差不多,但是,那是在古代学徒的普遍现象,现在谁还那样做就是丧尽天良,禽兽不如!

    其实,学徒工的职责说白了就是把所有脏活累活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干完干好,所以,学徒工首先要能吃苦,不能吃苦的学徒工根本坚持不了三年!但是作为一个好的学徒工,光会吃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穷人的孩子基本都能吃苦,但是为什么三年之后有人会升迁,有人就被一个“鱼头”摆回家了呢?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一下这个“摆鱼头”的行内潜规则!

    商店雇佣店员,一般是一年为期,每年除夕要吃“分岁酒”,意思就是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而吃完“分岁酒”,店员最为提心吊胆的时刻也就到了,因为老板会根据你一年的表现,比如请假次数、迟到早退次数、背后说老板坏话次数、上开心网被老板抓到次数、工作业绩亮红灯次数等决定裁撤掉谁,继续录用谁。没有办法,公司内部必须保持有活力的血液来同外部竞争,因为通用公司都申请破产了,世界上哪还有保险的事情呀!

    在裁员这件事情上,中国的古人很有智慧,也很含蓄。“分岁酒”吃到最后,老板娘会端一条鱼上来,这条鱼可不是一般的鱼,鱼头朝向谁,对不起,谁就要下课另谋高就了。如果鱼头对着BOSS自己,那么皆大欢喜,没有人被解雇,这就是所谓的“摆鱼头”。

    胡雪岩从来没有担心过鱼头会朝向自己,因为胡雪岩不但能吃苦,而且会动脑子!

    首先,胡雪岩能吃苦,他什么杂活都干。每天早早起床后就替师傅师兄们倒夜壶、倒洗脚水,然后扫地、买早点,接着就到店面帮着擦桌抹凳。而且他各项工作达标合格率都是100%。

    但是除了吃苦,胡雪岩还会动脑子,因为他深知那句话:伙计不动脑,永远是伙计!

    每天开店后,如果有客户来办理事务,胡雪岩就立于一旁,见机做事。有时帮客人拿外套,遇到老人还扶进扶出。胡雪岩的做法自然会博得客人们的认可,碰到客户心情好,还可以得几个小费。只因他长得伶俐,嘴快且甜,加上店里上至老板下至年长的伙计都喜欢他,所以对他收些小费也不刻意去管教,因此胡雪岩平日里虽然没有工钱,但如此也有些收入。

    如果我们私收了客户的红包,我们会怎么样,消丫的费去?KTV、欢乐谷、簋街……

    胡雪岩没有这么做,收到客人小费后,把大部分交给母亲,留下一小部分存着。存到了一定的数目之后,他也不像平常孩童去买零食解馋,而是时不时上街去买些瓜子糖果之类的小吃孝敬那些年长的伙计,逢年过节,送给老板娘的东西更不会少。虽是些针头线脑或者头饰之类便宜的东西,可这些出自一个小孩之手,就显得可贵了。

    胡雪岩的这些举动更增加了大家对他的怜爱,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知道小胡人品好人缘也好。许多大伙计也乐得常常教他一些行内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何况在那个技术知识不轻易外传的年代,这些知识就为他从蓝领到白领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普通人和牛人的差别,从小时候和小事情就能发现。

    但是,牛人和普通人最主要的差别还不是在于小事情,而是在于大眼光!

    虽然鱼头从来没有朝向自己,但是胡雪岩并不满足,因为他从行内来来往往的客人的谈话中已经得知,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而胡雪岩的心也很大,迫切要装进去些精彩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胡雪岩会朝着窗外的月亮发呆,甚至叹息,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他也会向其他的小伙计讲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向往,但是其他人会报以惊诧的眼神,显然,相对于衣食无忧的火腿行,外面的世界太遥远了,遥远就是陌生,陌生就是冒险,冒险就可能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呢?很多人想到失败就恐惧地停止了,其实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再站起来而已!

    遥想当年十四五岁的胡雪岩对月长叹,周围是不解、惊诧甚至瞌睡连天。呜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