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儿:我靠什么征服世界-记忆倒带 奥弗涅唯一一座不灭的活火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辛酸童年:徜徉在墓园里的小女孩】

    北纬42毅度,东经2毅,在直线距离我们11739.17公里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巴黎,埃菲尔铁塔骄傲地挺直了身躯,让身处巴黎的每个人可以在城市里的任何角落都能够看得到它的面容,古老的巴黎圣母院,经过400年的岁月洗礼,依旧如从前一样庄严而肃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也不改其皇宫的奢华,还是那样灿烂夺目。

    一切,如往日模样。

    时间静静地流淌,放眼望去,偌大的法国巴黎,到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古老味道四散弥漫着。然而,如果你身处繁华都市的首都巴黎,却只看到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那么你也只看到了这座城市一半的面容,而非全部。

    巴黎,有着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两面性,除却那些历史悠久的古迹,巴黎还是一个走在潮流前沿的时尚宠儿。古老与时尚交错,陈旧与新潮撞击,如此碰撞出来的火花,弥漫着一种专属于巴黎的独一无二的味道。徜徉在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时装店和化妆品店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恍惚之中,感觉自己走进的是购物的天堂。在这里,购物不单单是买东西,而是一种感觉、一种享受。

    当然,在众多的时尚品牌中,香奈儿无疑已经成为时尚的代表,成为了法国的标志。

    那些带着双C标志的精品店面,大大小小有无数家,它们隐藏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浓郁的巴黎情调附带着时尚的色彩,总是会让那些爱逛街的人们怦然心动。如果你经过香奈儿的店,却依旧不为之所动,也许只是因为你还消费不起这样的奢侈品牌,也就只好匆匆而过,无须留恋。然而,当你真正拥有过香奈儿产品之后,你便会觉得它不只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精神。香奈儿的内在精神要远远大于它华丽的外表。就如同它的创始人——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一样,那种无形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可以横扫万物。

    世间万物的神奇总是能让人瞠目结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一个引领着全球时尚潮流的品牌,它的创始人会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如同牧羊女一般的女子。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普通女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与信念,造就传奇,演绎传奇。或许吧,造就传奇的人本身就是传奇所在,不然怎能够与命运的乖张相抗衡呢!

    然而,传奇的开始,却是充满了悲哀的滋味。提及可可·香奈儿童年那段不完整的悲惨时光,总是会让人有些微微的心疼。尽管可可·香奈儿自己并不愿回忆这段岁月,甚至是刻意地去回避,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改变不了,所以不必怨恨,也不必哀伤。或许,我们能做的,是学着去乐观地感谢那段经历,如果不是如此,也就不会有神话一般存在的可可·香奈儿。

    童年岁月是可可·香奈儿一生最不愿提及的时光,她极力去回避,去隐藏。如果一个人的童年是幸福的,那么每每回忆,嘴角都会扬起笑容,眼里充满着幸福的亮光。而可可·香奈儿的童年是悲惨的,是不幸的,所以她努力想摆脱这段噩梦一般的童年。而一切的不幸,从可可·香奈儿未出生开始,便渲染上了悲剧的色彩。这也注定了她的童年是悲伤的。

    1789年,法国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度在3年内分崩离析。法兰西共和国,一个偌大的国家,正在经历着史诗般的巨大转变。也就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第三年,可可·香奈儿的曾祖父约瑟夫·香奈儿出生了。如同所有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般,可可·香奈儿的曾祖父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既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的木匠。想要改变现状,唯有依靠婚姻,尽管约瑟夫婚后依旧过着普通农夫一样的平凡生活。也许,约瑟夫·香奈儿是爱着他的妻子的,可是事实上,他的这份爱并不纯粹。但至少,可可·香奈儿的曾祖父也因为这份婚姻而摆脱了自己的劳工身份,甚至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酒馆。

    187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对于依靠种植业生活的普通劳动人民来说,这场自然灾害使得他们本就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无奈之余,可可·香奈儿的祖父亨利·阿德里安选择与兄弟一起离开家乡,到一个新鲜而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

    很快,亨利·阿德里安如自己所愿,找到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而山区劳动人民的自强不息和乐观冒险的精神也让农场主情窦初开的女儿芳心暗许。于是,一对年轻人就这样坠入了爱河。

    血液里流淌的基因是那般的强大,代代相传,让人感叹家族的遗传是如此神奇。如果可可·香奈儿的父亲能够遗传香奈儿曾祖父与祖父那样的安稳与甘愿平庸,或许,可可·香奈儿人生的起始便不会那样悲伤。

    可以说,可可·香奈儿的父亲是一个“风一样的男子”。他不愿在一个地方驻足停留过久,也不愿在一个女人身上安分守己,他就像风一样,喜欢无拘无束,喜欢自由自在,而且处处留情。显然,这样的男人是富有魅力的,那张能够花言巧语的嘴不知道哄骗了多少无知少女,而在那些懵懂无知的少女中,就包括了可可·香奈儿的母亲——珍妮。

    玩弄引诱女人的男人,从未想过对谁负责。如果双方都不曾认真,或许也就没那么可悲。可悲的是,本就是一段不认真的感情里,女人就这样陷入了爱情之中,痴迷于那个玩弄自己感情的男人,无法自拔。

    1880年,可可·香奈儿的母亲珍妮遇见了她的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就这样被情场高手所俘虏。当激情退去,新鲜感不复存在,等待珍妮的就只有无情的抛弃。于是,16岁的花季少女珍妮,也为这段玩笑一般的爱情付出了惨痛代价——她怀孕了。

    无法掩盖的事实终究还是会暴露,日渐圆润的肚子已经不能让珍妮坐以待毙地默默等待下去,执着的珍妮渴望得到阿尔伯特的爱恋,她渴望能够与阿尔伯特共同经营一个温馨的家。于是,一个从未走出过家乡的姑娘,就这样带着身孕,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寻找心中思念已久的那个男人。

    此时的阿尔伯特是承认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的,但他却依旧不愿给珍妮一段婚姻、一个家庭。无奈,被爱冲昏头脑的珍妮只能卑微下去,她做出了退让:可以暂时不结婚,但要与阿尔伯特同居一室,并生下肚子里的这个孩子。

    背负着旁人异样的眼光,顶着家里给的巨大压力,17岁的珍妮就这样无名无分地追随着阿尔伯特,从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1883年的盛夏,太阳发出炙热耀眼的光芒,仿佛要拼尽自己的全力灼烧掉世间万物一般,以展示它的强大。八月,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可可·香奈儿出生了。一切,预示着伟大即将降临,也预示着悲剧即将开始。

    那个风一样的父亲阿尔伯特即便是孩子出生,也没有在珍妮的身边陪伴左右,而虚弱的产妇也未能去市政厅给刚刚坠地的婴儿登记。没有父母在身边,可可·香奈儿的出生显得那么随意,那么卑微。就连跟随一个人一生的名字,都因为粗心而被弄错了。工作人员错误地将可可·香奈儿的姓氏“Chanel”拼写成了“Chasnel”。直到后来,她的名字才被更正过来。

    每一个诞生的小生命,都如同坠落人间的天使,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生生不息,也充满着希望与光明。弱小的生命,需要被疼爱,被照顾。然而可可·香奈儿的出生,却没能被人视若珍宝,反而是被人忽略了。

    母亲珍妮依旧对自己心爱的男子充满希望,而那个男子也依旧如风一般,以寻求自由为借口,四处漂泊,四处留情。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个循环,一个改变不了的循环。生活,也就在这样的循环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转眼之间,可可·香奈儿已经可以不用人时时刻刻地左右照顾了,而与此同时,幼小的可可·香奈儿又迎来了自己的弟弟与妹妹们。香奈儿一家几口,过着艰辛困苦的生活。可是生活的不易,并没有让可可·香奈儿的父亲甘心于现状,安稳生活,即便是自己已经有了妻子与四个孩子,但是,浪子终究还是浪子。

    或许,有些人不明白为何珍妮会对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如此痴情。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爱情,才能懂得珍妮内心的真切的想法。即使是身边有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自己如此长途跋涉,执着的珍妮依旧会抛开一切,去寻找那个不负责任的登徒子。

    母亲去苦苦寻找父亲,可可·香奈儿与兄弟姐妹只能托付给亲戚照顾,寄人篱下的日子总是不好过的。年幼的孩子,渴望父亲的慈祥,母亲的疼爱,他们不需要什么锦衣玉食,也不需要豪宅金钱,只要自己的父母在身边陪伴。可是这些,可可·香奈儿都不曾拥有。陪伴她的,只有心中的不平和奥弗涅的墓地。

    是的,墓地。人们印象里阴气逼人、甚至是有些荒凉恐怖的墓地成了可可·香奈儿的王国。小小年纪的可可·香奈儿并不害怕墓地的阴森与恐怖,而是爱上了独自在墓地的时光。她将自己扮作统治国家的女王,而那些沉睡在墓地里的灵魂便是香奈儿王国的子民。偶尔,可可·香奈儿也会将自己已经有些破旧的布娃娃带到墓地,让它们静静地坐在墓碑旁边,让它们欣赏自己女王的气场,倾听自己与“灵魂”的交谈。

    多年以后,可可·香奈儿将自己童年时在墓地里的想象演变成了现实。她真的拥有了自己的香奈儿王国,在以双C为标志的王国中,她就是主宰一切的女王,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那个可可·香奈儿创造的王国依旧不曾衰败,而忠诚于王国的子民,遍布大千世界的各个角落。

    也许,那个在墓地里的小女孩已经经历过太多的心酸与不易,才让她如此坚强。那些沉睡的灵魂与破旧的娃娃是童年可可·香奈儿唯一的寄托,她的整个世界就是奥弗涅村的墓地。现实的生活该是怎样的残酷与痛苦啊,让一个年幼的女孩享受独自在墓地里幻想时光。

    慢慢地,可可·香奈儿开始沉醉于自己在墓地里当女王的美好时光,也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国王的现状。除了沉寂在墓地里的亡灵和不会说话的布娃娃,可可·香奈儿还会从家里偷偷拿出鲜花和其他王国里所需要的东西。

    那一片荒芜阴冷的墓地,成了可可·香奈儿最喜爱的驻足点,那一片孤寂荒漠的坟冢,成了可可·香奈儿童年的载体,诉说着她童年时光中最快乐的片段。

    在可可·香奈儿家人的眼中,这个小女孩太不可思议了,大家认为她是一个异类,一个坏孩子。

    有时候,不同于常人才能更加辉煌与传奇,可可·香奈儿就是如此。

    隐约中,或许我们能够理解,为何小小年纪的可可·香奈儿能够享受墓地王国。而一座没有爱的村子——奥弗涅,成为了可可·香奈儿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地方。在奥弗涅,可可·香奈儿看到了苦苦痴迷、苦苦追寻爱人的母亲,也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艰苦生活。那个小村落,记载着一个人最难忘的童年时光,而对于可可·香奈儿来说,那却是一段永远不愿回忆的悲苦岁月,尽管也有着她刹那间的欢愉。

    或许,命中注定,这样的女子,要经历刻骨铭心的不幸时光,才能成就未来卓越的名望。我们在庆幸可可·香奈儿带给我们美丽与时尚的同时,却也因为她的不幸命运的起始而感到心酸。

    好坏交错、悲喜交加,这才是生活的真谛。而生活带给可可·香奈儿的痛苦,还远远不止这些。

    【生活变故:母亲去世时,她死过一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抹无边无尽的黑色成了时尚界的新宠,与那些色彩艳丽的服饰相比,黑色赋予了它们神秘和经久不衰的资本。当诸多的色彩凋落在时代的浪潮中,唯有黑色,能够屹立不倒,始终如一。

    黑色,它是如此的包容可以覆盖住纸张上的杂乱,也可以遮掩住衣服上的脏痕,然而黑色,也会带给人漫无边际的孤寂与失落的痛苦。

    对于童年时候的可可·香奈儿而言,生活就是一片黑色,望不见前方光亮的坦途,也摸不到希望之门。想要寻找到一个释放自己的出口,可是眼前的一切都在打压着她幼小的心灵。

    骨子里,她有着香奈儿家族的执着,或者说这不是执着,而是执拗。

    尽管可可·香奈儿已经有了自己的墓地王国,可是她还是想找寻到一个没有痛苦、任自己释放的地方。小小的可可·香奈儿太缺少爱了,她需要父亲的爱,需要母亲的关怀,需要安稳的生活,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这些她都需要,或者她也都不需要,只要她自己,她需要用自己的强大与坚强来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童年的可可·香奈儿充满了神秘,让人好奇,也让人猜不透。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想要读懂她的童年时光,却依旧是在觉得接近正确答案的时候,又给予了自己否定。因为人们觉得,她是灵魂不羁的女子,不该这般的平庸。

    灵魂不羁,可可·香奈儿在生活的路上踽踽独行,苦苦挣扎。

    日子依旧如此,母亲珍妮也依旧如此,几年如一日地荒芜着自己的青春,只为了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不谙世事的少女,如果能够占卜到未来的命运,会知道,她选择的这个男人日后会成为她的魔影,将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悬崖。

    而对于这段男人滥情、女人卑微的爱情,我们充满了叹惋与怜惜。该怎么形容这样的爱情呢?是可怜,还是可悲,抑或是可恨?为什么这样一个根本不值得付出的男人会让珍妮如此痴迷?为什么明明已经儿女成群却依旧唤不回浪子的那颗心?是珍妮不够好?还是阿尔伯特的心太过于冷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就在于此,只要我们不是爱情里的男女,就无法体会这样的心境该有多么的噬人心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珍妮都没有见到阿尔伯特。这样的爱情与生活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不正常,但珍妮却依旧坚守着。很快,一年过去了,久久不见丈夫归来的珍妮开始按捺不住,坐立不安。各种各样不安的想法开始涌上心头:他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和这个家?他在外面是不是又有了别的女人?那个女人是不是比自己还要漂亮?心里受着相思的折磨,人也就如同秋日的花朵,日渐衰败。憔悴不堪的珍妮终究还是抵不过心中的不安与思念,无视家人的劝说与年幼的孩子,毅然踏上了寻找丈夫的路。

    贫穷的年代,家里面每多一张吃饭的嘴,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一次,珍妮的亲戚们不再愿意帮助她照顾年幼的孩子了。不得已,珍妮只好带上两对儿女,与她一同穿越半个法兰西共和国,去寻觅阿尔伯特的身影。

    此时的珍妮,对那个男人还充满着幻想。因为阿尔伯特在写给她的信中,为她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自己与兄弟共同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酒馆,如同香奈儿的曾祖父一样。他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不算大,赚钱也不算多,但是安稳。能够安稳,对于珍妮而言,就是最好的未来。

    然而当现实摆在眼前,一切的美好幻想如同镜子碎裂一般,支离破碎,满是伤痕。珍妮不得不承认,阿尔伯特在对自己说谎,而且那谎言荒谬至极,因为他只是小酒馆里一个打杂帮忙的小工,一个跑堂的伙计,何谈经营酒馆,何谈改变窘迫的生活!

    一个人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珍妮不顾家人的劝说,与阿尔伯特厮守终身,也不顾家人的劝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阿尔伯特,一次又一次地追寻着他。这是珍妮自己做出的选择,而现在,眼前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早已经说明当初的这个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多么的可笑!可事已至此,珍妮也只能将苦水咽下去,她没有颜面回到家乡投靠亲戚,只能继续着往日奔波忙碌的日子,为的只是能解决温饱。毕竟,生活再怎么不幸,还是要活下去。

    如果人生不幸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人们总是祈祷着自己能够起死回生。珍妮也是如此,在希望与幻想中过着这难熬的日子。然而这一次她似乎伤得太重,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人难免对生活失去希望。

    长久的心力交瘁使得珍妮比同龄的女人显得苍老许多,岁月在她心里留下的伤疤已经逐渐显示出它的力量,额角开始悄无声息地爬上了皱纹,一双手粗糙不已,那没有营养滋润的头发也显得如此地枯燥无光泽,而最可悲的是珍妮的双眼,一双明眸没有了少女的清纯和简单,取而代之的是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无奈,令人徒增哀怜。

    生活如此不堪,倘若能够得到心爱人的关心与体贴,或许珍妮的日子还能够好过一些,至少她的心里会得到一丝的安慰。但命运似乎在刻意折磨着这个不幸的女人。憔悴让珍妮彻彻底底失去了阿尔伯特对她的注意与吸引。如果说从前的珍妮没有得到过阿尔伯特的爱,但至少对于这个女人,阿尔伯特还是有些感觉的。而现在,没有了亮丽的容貌,没有了健康的身体,阿尔伯特开始厌倦珍妮了。没有了感情作为基础,冷漠的阿尔伯特对珍妮的身体健康状况不闻不问,甚至对她拳脚相加,丝毫不念往日的情分,也不在意她为自己传宗接代,为香奈儿家族诞下了一群儿女。

    生活的艰苦与身体的每况愈下,再加上阿尔伯特的暴行,一切的一切让珍妮开始承受不住了,时常被疾病折磨的她开始大病小病接连不断。不久之后,珍妮已经不能如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只能卧床休养。1894年的严冬,珍妮更是患上了支气管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没有条件就医,也没有条件增加营养,珍妮就这样奄奄一息,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摆脱这个自然规律。就算是拥有无尽财富的人也不能改变,纵是拥有一切也终有绝尘而去的那一天。世间俗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能够拥有的只有活着的这个过程。

    人世间,唯有疾病与衰老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摆脱不了,因为这是最常态的生命。美好易逝,只有衰老和病痛喜欢与人为伍,自然界的规律向来如此,令人无限感伤。

    疾病与贫穷,使珍妮心力交瘁,雪上加霜。珍妮的生命走到了尽头。1895年的2月份,严寒已经慢慢退去,春的气息渐渐浓重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眼前。可是珍妮却在卧病的阁楼里,香消玉殒,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香奈儿。

    对于有些人,生是一种希望;对于有些人,死是最好的解脱。人活时,被七情六欲所牵绊,珍妮这短暂的三十一年,近一半的时间是为阿尔伯特而活,她渴望这个男人带给她重生。可与他为伴的十五年,在一起的日子少得可怜,得到的爱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身累的话,或许休息一下便可以拥有勃勃生机,可是心累呢?当你无法改变别人也无法改变事实的时候又该怎么办?或许,结束这种痛苦才是最佳的选择。于珍妮,死亡便是解脱。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做一个亡灵,至少,再没有痛苦。

    生老病死,人类摆脱不掉的起始与结局,这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不能更改的命题。变幻莫测的世间,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一个街角转过去,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你也永远不会知道,风平浪静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狂风暴雨。或许是惊喜,或许是噩耗,而到底是惊,是喜,或许只是我们的转瞬之间。

    就这样,可可·香奈儿的母亲珍妮与世长辞了,三十一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如此一生,何其悲凉。生命的逝去,悄然斩断了她所有的牵绊。或许该庆幸,如果生命这样的痛苦不堪,便无须留恋,因为结束痛苦,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拯救。

    已故的人得到了解脱,活着的人还要承受痛苦。失去了母亲,可可·香奈儿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她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

    在可可·香奈儿的记忆中,母亲珍妮的形象始终是模糊的,是孱弱的。可这并不代表她不爱自己的母亲。追随着母亲的灵魂,可可·香奈儿的心也如同死过了一次一样。多年后,当可可·香奈儿回忆母亲珍妮离世的情景,仅仅两句话便让人震惊于香奈儿对母亲珍妮的爱:我的一切都在这一天被夺走了。那时,我就已经死过了一次。

    没有冗长的哀悼词,没有连成串的眼泪,简单的两句话却带着巨大的力量,震撼人心。从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人想摆脱生老病死的折磨,有人利用宗教信仰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有人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方,却没有人成功。因为自然界的力量是那么强大,从来没有人可以战胜大自然神秘的力量。或许内心当中,可可·香奈儿在懊恼自己的弱小,她不能让母亲摆脱疾病,不能让母亲陪伴自己。于是,对于珍妮的病痛与衰老,可可·香奈儿更加痛心,更加悲伤。

    她是非常爱着自己的母亲珍妮的。

    诀别母亲,独自在黑暗中矗立,可可·香奈儿的心中备感凄凉。静谧的夜,仿佛在黑暗中透露着神秘的色彩。侵吞一切的夜,能将人的哀思悄悄掩藏。已是2月份的光景,气温已经变得温暖,沉积的白雪也已经融化。强劲的风吹动着草木发出瑟瑟的声音,忽远忽近地飘进耳中,那是永别的味道。

    没有了母亲,可可·香奈儿只能将目光转向了那位自己叫他父亲、但却从来不曾给予自己父爱的男人——阿尔伯特。她祈求阿尔伯特能够带自己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然而那位风一样的男子只顾自己去美国寻找所谓的自由与快乐,不顾年幼的孩子失去母亲,将可可·香奈儿与姐姐如同不要的物品一样丢弃在了孤儿院门口,两个幼小的弟弟妹妹则被留给了同村的陌生人抚养。

    对于自己祈求父亲留下的那一刻,可可·香奈儿始终不曾忘记。父亲阿尔伯特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谁都油嘴滑舌,不曾说过一句真话。如同当初对母亲许下的美好诺言一样,父亲也给可可·香奈儿许下了诺言:等自己在美国混出了名堂,赚了大钱之后,便回来接可可·香奈儿。

    可是,阿尔伯特这一走,便杳无音信。

    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等待组成的。彼时的可可·香奈儿,等待的是父亲阿尔伯特不会实现的诺言,那个带她一起去美国生活的诺言。

    也许可可·香奈儿不愿意相信自己在失去母亲之后,又遭到了父亲的抛弃。于是,父亲临别的那一番许诺成了可可·香奈儿等待的动力,尽管她心中清楚地知道,这只不过是父亲摆脱自己的说辞,只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诺言。

    成年后的可可·香奈儿对于父亲当时的做法有着自己的理解:“父亲有了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他又组成了一个家庭。我认为一个40多岁的男人在这方面很难做到忠贞不贰。他何必担心他的儿女呢?他还有其他孩子。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的。”

    似乎,红颜薄命成了世间不变的定律,这样一位聪慧勇敢的少女,也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悲剧。

    与那些潇洒豪爽的男人相比,可可·香奈儿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与那些出生在王室的贵族小姐相比,她也只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子。而唯一让她与众不同的,便是那清纯精致的素颜和卓越的才华天赋。上天赋予她别人没有的才情,是对她的恩赐,也是对她的惩罚。

    或许,有些女子会出生在富足家庭,备受宠爱,从此享受荣华富贵;或许,有些女子,会安排嫁给上流社会的王室贵族,此后也可以衣食无忧。只是这些,都不是属于可可·香奈儿的。上天赐予她斐然的才情,却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安稳平静的生活。

    现在,就连唯一的那个摇摇欲坠的家也没有了。就这样,可可·香奈儿成了一个孤儿,从此在世间她只能依靠自己,为自己而活。

    黑色的生活,黑色的童年,就连奥巴辛孤儿院里统一的衣服,都是黑色的。每日准时准点的祷告与严苛的纪律成为奥巴辛的标签。修女们像是不能说话的木偶,无声无息地吃饭,无声无息地祷告,无声无息地做着该做的事情,丝毫不越格。阴森的教堂潮湿而晦暗,那些石板与墙壁像是结了冰一样,阵阵寒意让人毛骨悚然。仅有的几扇窗也并不那么明亮,阳光透过画有几何粗线条的玻璃折射进来,能汲取的温暖楚楚可怜。高高的院墙阻挡了奥巴辛与外界的来往,处在高山上,就像是孤立无援的求救者。而高墙之外,放眼望去,满目尽是高大的树木森林,望不到远方,也看不到希望。

    刚刚失去母亲的可可·香奈儿就在这里过着枯燥乏味的日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再也不用为温饱而苦恼,也不用担心哪一晚会没有自己睡觉的地方。

    如果,可可·香奈儿的时光能够静止在这一时刻该有多好;如果,故事能就这样的结束该有多好;如果,她不曾经历那些凄苦断肠的世事该有多好。可如果就是如果,人世间最不切实际的就是如果。

    而那个名字叫作奥巴辛的孤儿院,就这样成了可可·香奈儿的港湾,给予了她父母没能给的安稳。黑暗中,摒弃了那些往日的心酸与不幸,未来的日子还是一个未知数。

    漫漫长路,人生的旅途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涉足。可仅仅是一个童年,可可·香奈儿走得太不容易。星移斗转中,她看尽了人间冷暖。一年又一年的寒来暑往,有着她憧憬的美好,有着她希望的目光,也有她失望的泪水。颠沛流离,让她身心俱疲。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之后,只想简单地拥有一份如水的心境与安宁。无论你拥有怎样多的钱财,无论你是怎样的身份地位,到头来,那些身外之物都会成为过去,唯有心中的那份安宁,才是永远的精神故乡。

    正是如此,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太多事情的可可·香奈儿,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看透了许多事情,也看淡了许多事情。她不喜欢被人抛弃,更厌恶那些虚伪的人与话。骨子里,她想与这些人划清界限,想与自己的悲惨过去划清界限。因为不想自己再重蹈过去的痛苦,过那种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日子。

    是的,是曾经,现在的一切都有属于自己的曾经。曾经寂寥的孤儿院,如今却成了唯一可以给可可·香奈儿温暖的地方;曾经那个自己口中的“家”,如今却早已经不复存在。或许,它根本就没有完整地存在过。

    【精神依托:在童话世界里寻找自己】

    生活是多么的残酷,它可以让一个曾经温馨的家庭因为柴米油盐的琐碎而破裂,也可以让往日活泼开朗的少年因为现实的压力而郁郁寡欢。生活让人们饱尝辛酸,而辛酸过后,人们逐渐学会了去伪装,将自己严严实实的掩藏在面具之后。有些时候,我们明明自己的心里很难过,却还要假装微笑,明明自己的心已经疲惫不堪,却还要装作朝气蓬勃的样子。而如此伪装,也仅仅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而已。

    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庭,没有了兄弟姐妹,可可·香奈儿在孤儿院的日子显得有些寂寥,寂寥中又隐隐约约夹杂着一丝丝的悲凉。群居的人类,是需要陪伴的。不然日久天长,便会被形单影只的落寞而封锁。好在此时的可可·香奈儿有着一个亲密的朋友为伴。不是默不作声的布娃娃,也不是墓地里的亡魂,可可·香奈儿的朋友,是一个同她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她的姑姑艾德里安。艾德里安的陪伴给了可可·香奈儿真实存在的温暖与亲情。

    与其说艾德里安与可可·香奈儿是姑侄,倒不如说她们更像是感情深厚的姐妹。可可·香奈儿的祖父有18个孩子之多,姑姑艾德里安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她仅仅比可可·香奈儿大2岁而已。

    对于这个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姑姑,可可·香奈儿将她视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年纪相仿的两个小姑娘,在一起总是无话不谈。但是,这两个小姑娘却是性格极为相反的两个人。

    姑姑艾德里安是一个大方而且亲切的姑娘,温婉的她总是那么让人容易接触。相比之下,可可·香奈儿就显得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而难以接近,甚至显得不那么友好。也许,这是可可·香奈儿一种独特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吧,只因不想让别人窥探到自己的脆弱。也许,对于可可·香奈儿这样的孩子来说,由于姑姑艾德里安这样平易近人的伙伴,才会让她在孤儿院的日子里,不那么形单影只,艾德里安,也成为了可可·香奈儿唯一从内心里喜欢和在乎的人。

    难得可可·香奈儿还能够拥有知心的朋友,因为童年的遭遇让可可·香奈儿几近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没有爱的日子让她只能依靠自己,倔强的她发誓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怜悯与同情。

    生活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谁都不会那么的坚强,也许嘴上淡然地说着没关系,内心却在承受着不知怎样的煎熬痛楚。即便是一个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有那么一个点,深埋于心,一旦触碰,所有的坚强伪装都会土崩瓦解,碎片满地。脆弱的内心,如此不堪一击。

    于是,聪明的人们学会了寻找精神的寄托,他们享受在它的面前完完全全展现自己,如同一张白纸。在它的面前,不论是谁,也不必装模作样。

    他们,仅仅是自己而已。

    这是属于可可·香奈儿的路,命运早已经将它铺就好,只等可可·香奈儿一步步去经历。命运的悲惨、生活的残酷,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可可·香奈儿的考验,唯有经受住磨难的摧残,才能成就来日的辉煌。

    这是不可选择的,人活于世,身不由己最无奈。

    世间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他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出身。那些生活在孤儿院和修道院的孩子都是贫苦的百姓之子。若是家境尚可维持,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种教条严苛的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人们会从心底里怜惜这样的孩子,他们像是被禁锢住的顽皮精灵,若不是沦落到这样的地方,他们的命运会像他们的心灵那样美好。

    这是一个无从知晓的答案。人生啊,还是现实一些吧!经历的都需要经历,面对的都需要面对。无论坎坷磨难,无论光明坦荡,不过都是几十载,匆匆而过。而当你步入老年之后,就会经常回忆起曾经的岁月,那个时候的你,会看透很多事情,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都一并成了永远的回忆。

    驻足回望,那是很久以后的事,而眼前,可可·香奈儿沉浸在一个人的童话世界里。

    虽然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奥巴辛孤儿院,但是在节假日里,可可·香奈儿还是有机会到姑妈露易丝的家里做客的。在姑妈露易丝家中的储藏室里,可可·香奈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个储藏室里有着各种各样色彩艳丽、花花绿绿的画报和许许多多的书籍。仿佛发现了巨大的宝藏一样,可可·香奈儿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一间不起眼的储藏室,激发了可可·香奈儿的想象力,也开启了她的理想之门。

    五彩斑斓的世界与现实的灰暗是那么的不同,就像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王国,让可可·香奈儿心中的狂躁与愤怒得到了解脱。此时此刻,阅读丰富多彩的书籍成为了可可·香奈儿一种精神的寄托。

    毕竟去姑妈家的日子是少数,更多的时候,可可·香奈儿还是被幽禁般的被困在奥巴辛孤儿院。没有书和画报的无聊日子该怎么打发?聪慧的可可·香奈儿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她会在姑妈家里把刊登在每期报纸上的连载小说用剪刀剪下来,然后按照出版的顺序装订成书,带回孤儿院。

    时光匆匆,倏然划过,这段时间,可可·香奈儿的生活可谓是从未有过的安宁顺和,她不用为生活发愁,也无过多的烦忧,她可以尽情地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

    悠悠时光下,一份难得的宁静让人暂时忘却了过去的烦恼与未来的担忧。安静地坐在阁楼里,轻轻地翻看那些自己整理的小说,此时此刻,可可·香奈儿就像是一个拥有了心爱玩具的孩子一般,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那些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正在经历着痛彻心扉的爱情,可可·香奈儿也像主人公一样深入其中难以自拔。抬头望一望窗外,少女可可·香奈儿的心早已经跟随故事里的人物飞向了远方,飞向了梦中。梦里,没有现实的烦恼与忧愁,充满了激情与梦想。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可可·香奈儿愿意沉浸在这样的美好梦境之中。有些时候,可可·香奈儿还会将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最好的朋友艾德里安听,或者是奥巴辛里自己的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演绎,再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次与同学的交谈,可可·香奈儿都充满了激情与生趣。周围的人们开始感到惊讶,惊讶这个侃侃而谈的可可·香奈儿的变化,她不再是从前孤僻冷漠的样子了,眼前谈论小说的可可·香奈儿,更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演说家。

    小说让可可·香奈儿爱不释手,久而久之,沉浸在书籍里的可可·香奈儿的情感也发生了转变,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现在的文化意识和智慧都不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得来的……我从这些小说中知道了我们该如何生活,它们造就了我的多愁善感和傲气。我从来都是一个自学的人,我独自领悟出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生活使我接触到一些在我的时代最为优雅和最有天分的人物时,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等,我并没有自觉愚蠢,也没有感到拘束。”

    或许对于老师的循循善诱,生活与经历本身给予我们的知识与道理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正值花季年龄的可可·香奈儿不止一次地幻想自己的王子是什么模样,是风度翩翩还是幽默风趣,抑或是高大威猛……他会穿着笔挺的西装,绅士一样等待自己的出现,而自己就是幻想世界里的女主角,等待着男主人公的到来。他会温柔地伸出双手,牵着自己,带自己离开这个灰暗而又压抑的生活。去向那未知的远方,从此过上童话世界里的幸福生活,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流离,彼此相依伴,执手到白头。

    像是高崖的瀑布般,一路奔腾,一路跌宕,高潮起落。年少时都是激情澎湃的清水,怀着一颗渴望不被束缚的心,想要到那悬崖下去看一看,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多彩的世界,这般奇妙地吸引着人。

    或许,无论是怎样的世界,怎样一番景象,都好过现在所处的环境吧!可可·香奈儿不愿再过那种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日子,不愿意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尽管这些孤儿院都能够给予,但是过分的压制和教条,没有爱的日子,再加上遗传了父亲的那种不安分因子,都让此时的可可·香奈儿无比地渴望自由自在,渴望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初春三月,雨淅淅沥沥,连绵不停,那是上天对草木花朵的恩泽,似有似无的嫩绿覆盖了严冬的荒芜。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香奈儿越发想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个束缚自己的奥巴辛,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希望与童话。

    而岁月这个无情的东西,总是将人的希望慢慢磨灭,只留下一具残破的躯体垂死挣扎着。有的人忍受不了这种煎熬,慢慢地放弃当初纯真的梦想,成为曾经自己最厌恶的那类人。当然他们保全了自己,走着平稳的仕途。在别人看来实在是风光无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心中的苦闷,不得已而为之,那也是一种痛苦。世间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悲欢离合,生命却是匆匆数十载,稍纵即逝。或许当弥留的那一刻,才能清楚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知道多久之前,那些最珍贵的东西已经丢了,却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何那样选择。

    可是,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儿,在小说的童话世界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能够有梦想去追寻,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现在时过境迁,幼年的格格不入渐渐消失了,可可·香奈儿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梦想并敢于去尝试、去拼搏的少女。

    她就像是一个另类,她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初衷。那个不幸的生命出场,已经是她最不愿回忆的过去,不幸的童年足以成为可可·香奈儿生命中无法触及的痛。未来,她要深埋那些不愉快的过往,成为真正的女王,主宰她的国度。

    也许真的,梦想是用残酷现实支撑着的,所以这个世界少了幻想万万不可。而幻想是用来破灭的,童话总会在现实面前破灭,而成熟的人们却永远不甘心绝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