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安身立命的修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章主旨是说想要成就大业,须得其人;要得其人,必须先知其志向,故以“求人之志”为章名。“求”是觅求、寻找之意。志之于人,犹如信仰之于人生。人的一生随时在自觉不自觉地调整、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建设。这里的每一句格言都是对如何安身立命、经国济世语重心长的告诫,而且一正一反,既有危难时的慈航指迷,也有得志时的暮鼓晨钟。

    1. 无欲则刚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人性清净,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

    【王氏注】远声色,无患于己;纵骄奢,必伤其身。虚华所好,可以断除;贪爱生欲,可以禁绝,若不断除色欲,恐蔽塞自己。聪明人被虚名、欲色所染污,必不能正心、洁己。若除所好,心清志广,绝色欲,无污累。

    ■ 解读 ■

    重于外者拙于内,人的天性本来圆明,但多为欲念所蔽。人生在世,所嗜所欲而有害者,唯独酒色财气最为普遍。这四样东西,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完全禁绝这些欲求,也不现实,连孔圣人都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而,清心寡欲总还是能做到的。广厦千间,居之不过数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人生一世,本自清淡,所需甚少。只是犯了一个“贪”字,便导致了无穷无尽的悲剧。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很多时候我们进退维谷,烦恼丛生,这些都是欲望过多而造成的。苛求太多,必然不能事事满足。因此,在处世之中,除了主要的人生目标之外,我们要学会排除过多的欲念杂扰,淡然处世。在中国古人中庄子似乎是我们最合适的处世偶像。在纷繁的尘世中,他似乎总是一副淡然之态。这样的处世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妨从庄子的垂钓中找到一些哲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前往那里表达心意,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愿意把国内的政事托付于你,有劳你了!”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大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两位大夫说:“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像神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 职场活用 ■

    现代社会诸多的生理、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追求名利而忘我工作,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善于把握生活节奏、不注意锻炼造成的。大家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职位,怕丢了赖以生存的饭碗,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促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跟机器人一样,没有微笑、没有情感,只有拼命工作、不停地旋转,好像是到了一个极限值,可工作节奏的曲线还在单调上升,使忙碌的我们在“金钱”与“健康”的交换中,透支生命。因此,职场上,进取之余,我们要适度地端正对名利的态度。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的精神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很瞧不起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细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辞掉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一种处理名利态度的典范。

    ■ 管理活用 ■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敬畏权力。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权力滋生腐败。”为何能“滋生”?就是因为作为领导者,自身的欲求过多,终至名、利之前不能自制,结果给国家、社会或企业造成损失。我们要牢记权力代表的是一种重托和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从政者,要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树一方正气上来;企业管理者,要正直地为所有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可将私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

    华盛顿的“退隐”

    在美国,有这样一位被无数人景仰,并且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在孩提时代,华盛顿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生来就正直诚实,办事极为公道,他渴望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勇敢军人,报效国家和人民。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由此也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走入军界的机会。那一年,他16岁。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身边人的崇拜和信任。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人们希望有一个独揽大权的人物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从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回到家中,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华盛顿的辞职树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先例,让人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华盛顿的淡泊名利,将灵魂升华到一个高境界。

    2. 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原文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译文

    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是不必祭祷鬼神就可以消除自己过失的办法。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禳,犹祈禳而去之也。非至于无,抑恶至于无,损过可以无禳尔。

    【王氏注】心欲安静,当可戒其非为;身若无过,必以断除其恶。非理不行,非善不为;不行非理,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 解读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福祸无常,想要免除自身过错,必须压抑那些放僻邪侈的非理之为,减损妨国害民的不义之恶。每个人日日夜夜直至一生,都在进行着思想斗争。最强大的人不是打败别人的人,而是能战胜自己的人。如果我们都能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摒弃邪恶不良的念头,培养真善美的情思,达到使错误的、丑恶的思想渐至于无的境界,那么,任何灾祸不用去祈祷,都将自行消失。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当心禀纯善,不可为恶。所谓“为恶者,祸虽未至,福已远去;为善者,福虽未至,祸已远去。”此语虽然看似颇有因果轮回的味道,但所说的是真理。行恶过多,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他人的怨恨、报复,最后导致身败名裂,严重者甚至于违法丧生。

    恶有恶报:捐赠500亿买不回一条命

    2006年3月17日,雇凶杀人的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袁宝璟被押赴刑场以注射方式执行了死刑。与袁宝璟一起被执行死刑的还有其兄袁宝琦、堂兄袁宝森。

    袁宝璟曾是一个亿万富翁,据说,他死前拥有资产500多亿元。

    袁宝璟1962年2月16日出生在辽阳市一个贫穷家庭。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有时穷得连衣服都买不起。袁宝璟8岁时,因家里穷,被送到乡下亲戚家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由于聪明勤奋,1985年他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1992年扔掉“铁饭碗”,在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启动资金20万元。此后公司从“黑小麦”良种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有了雄厚资本后进军股市获得成功,证券界曾将袁宝璟戏称为“中国股票第一庄”。后来公司发展壮大,收购60多家企业,他被喻为“收购大王”,并获得了“商业奇才”“北京李嘉诚”等称号,让这位后来成为中国首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的年轻企业家无比光彩。

    袁宝璟正值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过去曾在建昊集团任过职的汪兴,因掌握袁宝璟曾雇凶杀人未遂的内幕,一次又一次向袁提出借100万元回辽阳单干,都没有获得结果。汪兴于是便开始打电话、写信,要以举报袁宝璟的违法犯罪事实相威胁。这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袁宝璟指使其兄袁宝琦,堂兄弟袁宝森、袁宝福将汪兴杀掉。

    事情败露后,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均被判处死刑。

    判袁宝璟死刑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为恶者必无善报。不为恶事,只是对人的最低要求,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制止别人作恶。作家龙应台在《生气,没有用吗?》一文中曾说:“你自己不做恶事才只尽了一半的责任。另一半的责任是,你不能姑息、容忍别人来破坏这个社会秩序!”

    ■ 职场活用 ■

    职场中竞争激烈,有时我们要讲究一些策略,但是讲究策略需要适度,不能发展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沃特的阴谋

    鲁迪·马蒂尼是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企业事务部的年轻律师,他的目标是成为公司合伙人。一次他和公司的新人沃特·奥利弗共进午餐时,沃特向他抱怨起部门主管,也就是公司三大合伙人之一的希伯·路易斯。希伯年轻时是律师界的新星,以勇于开拓闻名。但沃特对希伯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很不满意。他抱怨道:“我们就像停在死水里面的一艘船,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不仅如此,他还不允许其他人采取主动。”

    鲁迪意识到沃特是在对最近一次企业事务部全体会议的情况发表看法。沃特被要求对本部门的业务重点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会上他提出企业部应该专注于企业并购。听完沃特的报告,希伯说道:“对这一点,我不敢确定……我个人认为还是各司其职,各自完成手头的工作为好。”一听这话,大家都很泄气。

    鲁迪同意沃特的观点,希伯是个好人,但所有的观点到他那里就像遇到了黑洞,得不到任何确切的答复。他从来不给大家指明方向,不仅如此,还不断扼杀别人提出的任何建议。

    通常鲁迪不愿意引起任何风波,但是他还是对沃特的反应感到吃惊。沃特有理由感到失望,但是鲁迪一直以为沃特是那种精于企业政治且总是公开附和领导的人。鲁迪很高兴听到沃特和自己有同感,他也赞同希伯的领导风格对部门的发展不利的观点。

    “你觉得我们三个一起出去吃饭,当面和希伯谈这个问题怎么样?”沃特建议道,鲁迪有点犹豫,但似乎沃特态度很坚决并说他会安排一切。

    当鲁迪到达餐厅时,沃特和希伯已经到了。点菜后,希伯对鲁迪说:“沃特告诉我你对我的领导方式有意见,是这样吗?”

    鲁迪立刻当场愣住。他转过头,看见沃特正面无表情地坐在旁边。鲁迪应该怎么办?当面和沃特对质,说他设下圈套让自己钻?还是赶紧想法撤退?鲁迪决定还是设法自保最重要,他推脱说沃特一定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他解释说并不是不满希伯的领导,当时可能是为了一些小事烦恼,所以在午餐时抱怨了一下,之后自己就忘掉了。这次事件之后鲁迪才发现沃特总是蓄意破坏每个同事与希伯的关系。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沃特后来因为太热衷于玩弄权术而没有成为公司合伙人。鲁迪虽然成为了合伙人但是没有得到投票权,因为大家认为他没有表现出统领全局的能力。

    ■ 管理活用 ■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在讲究领导艺术的同时不玩弄权术,领导艺术不仅具有运用技能技巧的艺术性,而且具有符合规律的科学性。然而,玩弄权术则是一个人虚伪、贪婪、狡猾等龌龊心理诉诸于阴谋手段的结果。权术是获取和维护权力地位的技巧,是官场上的武器,用于官场争斗。会玩权术的人总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支持。官场上很多人花大部分时间玩弄权术,打击异己,借机发迹,以致官场腐败黑暗。

    李林甫的权术

    历来人们都把李林甫的“马料论”当成“官场箴言”来读,殊不知他并不是在给众人传授做官保官升官的经验,而是对不顺从他的官员疾言厉色的威胁。他之所以能够独断朝纲,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能想方设法使群臣噤声。

    李林甫在官场上混很有两手。一手对上,一手对下。先说对下。李林甫身为宰相,把持着选干部、用人才的大权。可他的眼光很独特,就是“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也就是说,他用干部不看德能功绩,只看是否忠心不二、死心塌地地站在他这条线上。对于正直之士、不与他同流合污的人,一概想办法铲除。李林甫的府上有一个月堂,每当要“排构大臣”的时候,李就住进去闭门不出,苦思冥想。用现在的话说大约就是“密谋策划”了。等到他喜滋滋地出来了,肯定就有大臣要家破人亡了。张九龄、李适之等正直之士,因此而遭逐甚至被诛。史称“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这样一来,连谏官也“无敢正言者”,一个个乖乖地做起了“持禄养资”的“仪仗马”了。

    再说对上。李林甫深知,要想一手遮天,必须举好皇上这把大伞,所以时刻留心揣摩皇上心思,哪里痒痒挠哪里。史称其“善刺上意”、“善养君欲”,其结果是皇上“深居燕适,沈蛊衽席”,也就是说不顾朝政繁忙,关起大门躲进后宫纵情享乐去了。李林甫又将宫中太监、御婢一一收买妥当,每有奏请之事,“刑余之人”都会向他透露皇上的态度,皇上的一举一动尽在其掌握之中。而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唐玄宗就更是离不开李林甫为他打理朝政了。

    两手搞定皇上和朝臣的李林甫,为自己获得了极大的权力空间。可叹的是,他既无道德文章,也无经世之才。史称其“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可见连作个“重要讲话”的能力都没有。一般来说,小人得志后的所思、所想、所行,都离不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李林甫自然也不例外。本来,唐朝对番将的使用是有节制的,功劳再大都“不为上将”,而由汉臣文官担任节度使,张嘉贞、王晙、张说等都是自节度使入相天子的。可李林甫对这些担当大任的儒臣们却深为忌惮,便进谗言说,夷狄未灭,原因就是文臣为将贪生怕死,不如重用番将。玄宗于是将安禄山、哥舒翰等擢为大将,把边地兵权拱手送给番将,终于酿成了十多年后几乎使李唐江山易帜的“安史之乱”。

    李林甫的权术确实让他获得了荣华富贵,但是“安史之乱”的历史罪名却要他承担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清什么是“领导艺术”,什么是“玩弄权术”,还要运用高明的领导艺术来战胜权术,特别是在官场上。玩弄权术只能败坏领导在群众中的形象,最多是一时或一段时间中得到某些利益,光耀一下,最终都会使领导的威信毁于一旦,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由于权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欺骗性,这就给人品正直的干部留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对于权术,我们不应该逃避,既要有斗争的勇气,同时也要讲究斗争的艺术,并坚定地相信,正义最终都能胜利,正直总是能战胜邪恶。玩弄权术者必自毁。

    3. 戒绝酒色,洁身自好

    原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译文

    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伤则害精。

    【王氏注】酒能乱性,色能败身。性乱,思虑不明;神损,行事不清。若能省酒、戒色,心神必然清爽、分明,然后无昏聋之过。

    ■ 解读 ■

    酒能乱人之心性,色能污人之身行。性乱神昏,则放荡无羁;身染污垢,则众人厌弃。故少喝酒,少刺激,心神才能清明无垢;减少色欲,人的身行才能纯洁无污。

    ■ 处世活用 ■

    《水浒传》上的燕青说:“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虽然这些大碗吃肉、大秤分金而对女色毫无兴趣的水浒英雄被现代的评论家讥为“非人”,但是“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之句确实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贪杯误事、好色丧生的事例比比皆是,必须警戒。

    燕青坐怀不乱

    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为人水性杨花。她见燕青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口舌利便,早已经看上了他。酒席之间,她用些话来嘲惹他。数杯酒后,一言半语,便来撩拨。燕青是个聪明伶俐的人,怎能不知晓李师师的意图!然而他却是好汉胸襟,怕误了哥哥大事,不敢承惹。李师师道:“久闻哥哥诸般乐艺,酒边闲听,愿闻也好。”燕青答道:“小人颇学的些本事,怎敢在娘子跟前卖弄?”李师师道:“我便先吹一曲,教哥哥听。”便唤丫鬟取箫来。锦袋内掣出那管凤箫,李师师接来,口中轻轻吹动,端的是穿云裂石之声。

    燕青听了,喝彩不已。李师师吹了一曲,递过箫来,与燕青道:“哥哥也吹一曲与我听。”燕青却要那婆娘欢喜,只得把出本事来,接过箫,便呜呜咽咽也吹一曲。李师师听了,不住声喝彩,说道:“哥哥原来恁地吹的好箫!”李师师取过阮来,拨个小小的曲儿,教燕青听。果然是玉佩齐鸣,黄莺对啭,余韵悠扬。燕青拜谢道:“小人也唱个曲儿伏侍娘子。”顿开喉咽便唱。端的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唱罢,又拜。李师师执盏擎杯,亲与燕青回酒,谢唱曲儿,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娆声嗽来惹。燕青紧紧地低了头,唯诺而已。数杯之后,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文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贱体虽有些花绣,怎敢在娘子根前揎衣裸体!”李师师说道:“锦体社家子弟,哪里去问揎衣裸体。”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得脱衣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欢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事来调他。燕青恐怕她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姐姐。”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

    施耐庵对此的评价是:“那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坏了大事。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虽说难脱礼教文人的习气,但燕青此时身负重任,若稍有闪失,梁山大业虽说未必无成功的可能性,但多一些曲折是不可避免的。

    ■ 职场活用 ■

    唐代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所谓 “荒于嬉”,就是事业荒废于嬉笑欢乐之中。玩物丧志,这是事业家、成功者们都懂的道理,过于追求生活安逸,沉洒于酒色犬马之中,事业就会被玩乐所累。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为人们消费、娱乐、享受甚至变坏提供了太多的方便。有志于事业的人,都会自觉抵制社会腐朽文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勇于改过的齐威王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

    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

    首先从治吏入手,齐威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那么,为什么左右瞒报实情,颠倒黑白,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一心为民办事,不善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们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于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们都说阿大夫是好官。

    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皆并烹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物质前提。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应有节奏,物质欲望和不良嗜好必须节制,娱乐不过度,饮酒不超量,上网不上瘾,一切都在自我控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驾驭生活。

    ■ 管理活用 ■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奋发有为,不可沉湎于酒色。明万历皇帝神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孟森在他的《明清史讲义》内称神宗晚期为“醉梦之期”,并说此期神宗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那么,神宗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怠的皇帝呢?又是什么东西让皇帝堕落得如此厉害呢?虽然,按照晚明的一位名士夏允彝的说法,神宗怠于临朝的原因,先是因为宠幸郑贵妃,后是因为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但是,也有学者以为,神宗怠于临朝,还有他身体虚弱的原因。当然,身体虚弱的背后,是酒色财气的过度沉湎。

    醉梦之朝的荒怠皇帝

    万历十七年(1589)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疏,疏中批评神宗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四箴”。对皇帝私生活这样干涉,使神宗非常恼怒。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置雒于仁,无疑是承认雒于仁的批评是确有其事,外面的臣民会信以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职为民。

    明末社会好酒成风。清初的学者张履祥记载了明代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习:“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无群饮之禁,至于今日,流滥已极……饮者率数升,能者无量……饮酒或终日夜。朝野上下,恒舞酣歌。”意思是说,明代后期对于酒不实行专卖制度,所以民间可以自己制造酒,又不禁止群饮,所以饮酒成风。喝酒少的能喝几升,多的无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神宗好酒的习性,不过是这种饮酒之风的体现罢了。神宗在17岁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这件事他倒是承认。

    至于说到好色,神宗虽然不及他的祖父,但却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父亲。万历十年(1582)三月,他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而且,神宗竟然还玩起同性恋的勾当,即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一点,神宗与当初荒唐的武宗有一点类似。至于贪财一事,神宗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矿监、税监,到各地四处搜刮。

    过度沉湎于酒色,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万历十四年(1586),24岁的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神宗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1602),神宗曾因为病情加剧,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从这些现象看来,神宗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神宗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

    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整个国家陷于半瘫痪状态。正如梁启超所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神宗的荒怠所造成的。所以,《明史》对于明神宗盖棺定论的表述是这样的:“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4. 远离是非,明哲保身

    原文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译文

    回避嫌疑,远离人心的怀疑,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于迹无嫌,于心无疑,事乃不误尔。

    【王氏注】知人所嫌,远者无危,识人所疑,避者无害,韩信不远高祖而亡。若是嫌而不避,疑而不远,必招祸患,为人要省嫌疑道理。

    ■ 解读 ■

    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日常行为尚且如此,更何况办大事呢?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三思而行,一是为了不节外生枝,干扰谋事;二是为了远祸消灾,避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冤枉状况。

    ■ 处世活用 ■

    做人要善于远离是非,避开对自己不利的影响,这就要先学会藏身。但是,身虽然藏住了,而你的心却还在名利场中、是非窝里,你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藏身呢?俗话说,藏身必先藏心。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曾国藩是一个很善于藏身的人。他城府颇深,又有心机,为官多年,从不与朝中权贵拉帮结派;但另一方面又与朝中那些掌握生杀大权的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道光朝依靠穆彰阿、咸丰朝依靠肃顺、同治朝依靠恭亲王奕等,而且形迹赫然。有意思的是穆彰阿、肃顺后来都不得好死,奕也受尽磨难,而曾国藩却官照升,银子照拿,宦海浮沉似乎与他无碍。

    曾国藩裁减湘军

    同治三年,曾国藩攻克了金陵,平定了太平天国,但他并没有受到嘉奖,朝廷只给曾国藩幕府中的李鸿章、左宗棠升了很高的宫,慈禧只给了曾国藩一个“一等毅勇侯”的封号。朝廷的举动充分说明了慈禧对曾国藩的不信任,认为曾国藩功高盖主,难免会拥兵谋反。

    这时胡林翼也来信对他说:“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这实际上就是很明白地问曾国藩敢不敢造反。彭玉麟、赵烈文、王闿运等人都先后来探曾国藩的底。

    曾国藩感觉到时局对自己极其不利。左宗棠乃一代枭雄,做师爷时便不甘居人下,如今同自己平起平坐,他岂能甘心在自己面前俯首称臣?他敢肯定,如若起事,第一个起兵讨伐他的人就是左宗棠。再说李鸿章,他若一帆风顺,李鸿章永远是他的学生;如若不顺,李鸿章必然反戈一击。拥兵造反,势必会失败,自己一世的英名将毁于一旦。但现在朝廷已经开始对自己起了疑心,怎么办?

    对于部下与幕僚们的试探,曾国藩丝毫不动声色,他什么也没有表示。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麻烦,曾国藩干脆亲笔写下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挂在金陵住地的中堂上,意在表明自己没有造反之心。

    后来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不是吴三桂,无意拥军自立,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位忠于清朝的卫士。”

    曾国藩主动裁减湘军,使清廷消除了对他的猜疑,从而保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曾国藩混迹官场多年,深知树大招风,官位越高的人就越是容易遭到猜忌,官位就越是不稳定的道理。与这样的人结交,一旦他倒台了,势必会牵连自己,于是在官场中他始终坚守中庸之道。为官数十年,历经三朝,朝中官员更迭频繁,曾经权倾一时的官员纷纷落马,而他岿然不动,加官晋爵,还赢了一个“忠臣”的美名。这与他善于避嫌是分不开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当然不会重复曾国藩的经历了,但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类似于“瓜田李下”这样的事还是大量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巧妙地避嫌,远离是非。做到了这一点,事业才能得以发展,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 职场活用 ■

    身在职场,懂得避嫌很重要。初入职场者,都想和同事搞好关系,然而职场中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我们提倡热心助人,广结善缘,然而帮忙有学问,助人有原则,无原则的“好心”不仅不能帮人,还可能会让别人误会。此时,我们要学会避嫌的艺术。

    差点被当成“三只手”

    小林应聘一家公司,经过严格面试后,销售部经理说:“明天上班,培训一周后跟小林出去跑客户,回去准备一下吧。”小林点头答应着出去了。又一个男孩进去了。

    张姝笑着问小林:“怎么样?”小林说:“明天来上班!”她说:“祝贺你!”她领小林到销售部办公区,“你先熟悉一下环境!”说完她回去了。

    销售部办公区有几个空位置,桌椅上有灰尘,地面有纸屑,看来这些空位置是给新人留的。想起明天要在这里上班了,小林对这几个空位置充满了感激之情,小林问旁边财务部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士,哪里有扫帚和抹布,她指了指外边墙角。小林找到工具开始扫地,擦桌子。销售经理从办公室出来,看见小林,冲小林笑着点点头。小林高兴地想,至少给他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收拾完那几个空位置,小林又觉得非空闲区的卫生状况也不好,桌面凌乱,地下有纸屑,有的抽屉还是半开的。她挨个儿打扫、整理。接近中午时,办公室里的人张罗着吃午饭,销售部经理一直没有回来。小林走到门口时和一个瘦高个子男孩碰个对面,他冷眼打量了小林一下,快速进去了。

    小林和张姝告别时,瘦高个子男孩嚷着:“哪个‘三只手’动小林的计划书了?还有小林的报销票据,怎么不见了!”他是销售部的一名员工,小林刚才收拾过他的桌面,整理过他的资料。他一嚷嚷,有的人就将目光投向小林。小林的脸一下红了,说不出话来。张姝转过脸冲瘦高男孩说:“是我!实在受不了你那猪圈一样肮脏的桌面!以后再不打扫干净罚款啊!”他的火气一下没了,缩着脑袋拎着饭盒走了。

    张姝对小林说:“他叫朱宇,外号叫猪,以后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要理他。”小林感激地点点头,不知说什么好。

    小林本是出于一片热心,帮未来的同事整理环境,却被别人误以为是“三只手”,实在冤枉。然而细想之下,朱宇的反应实属正常。职场之中,大家的利益冲突不少,敏感地带很多,不经允许不要擅入办公区,更不能随便动别人的办公用品,否则很有可能产生误会。

    ■ 管理活用 ■

    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商,由于身处高位,受人关注,尤其要注意避嫌。大到有关整体利益的决策,小到自己个人的形象,无不需要谨慎,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布莱尔与矮脚狗

    2003年4月,美国最负盛名的系列卡通片《辛普森一家》的制片人邀请英国首相布莱尔为其中名为“女王独白”的一集配音。布莱尔欣然接受邀请,抽出时间为该片录制了三段对白。在《辛普森一家》中,“布莱尔首相”露着龅牙,长一对招风耳。更有趣的是,当他在机场迎接辛普森一家时,身边总站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最喜欢的那种威尔士矮脚狗。出于保护自己形象的考虑,布莱尔拒绝让这一造型出现在剧中。由于布莱尔坚决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布莱尔被视为布什的坚定追随者,而此次在剧中,布莱尔与一只狗一同亮相,更不免让人联想起他是“美国的忠实走狗”。

    布莱尔表示,只有《辛普森一家》的编导删改他在剧中同一只狗一起出场的形象,他才同意在该剧中亮相。为此,该剧的编导不得不修改剧本。《辛普森一家》制片人阿尔·琼说:“为了不让首相被人看成走狗,我们只有切掉这一部分。”但是,尽管布莱尔怕被人看成是美国的走狗,事实上,他在伊战中对布什政府亦步亦趋,使他在政治漫画家笔下和黑客的鼠标下,变成了美国总统布什手里抱着的一条哈巴狗。而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曾这样讥讽布莱尔:“看看布莱尔像一只兔子(为取悦美国)东奔西跑的样子,我们(英国)成了一块殖民地……我们的领导人为什么要这样崇拜美国?”2004年7月6日在英国议会听证会上,一些政界人士批评布莱尔说:“英国绝不是美国的哈巴狗。”

    在多元社会中,形象作为一种特定符号,负载着一定容量的信息,通常社会依据这种信息来识别公共人物。因此,形象通常会被高度重视和保护。布莱尔为了维护公众形象,要求删改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无伤大雅的剧情,即是此例。

    5. 博学多闻,增长见识

    原文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译文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弗勉故也。

    【王氏注】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 解读 ■

    天地之间,事理无穷,要洞悉其中精微之处,离不开多闻、多见、多学、多问。广学多闻,不耻下问,是提高一个人素养的基本途径。现代人常说提高知名度,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呢?宣传可以起到一时功效,但真才实学才是最牢固的根基。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质地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的名声也不会传之四海,流芳千古。

    ■ 处世活用 ■

    《论语》中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意思是说:多听,保留有疑问的部分不要轻易议论,谨慎地表达自己确信有把握的部分,就可以减少错误,减少失言的怨尤;多看,保留有疑惑的部分不要轻易行动,谨慎地实行自己确信有把握的部分,就可以尽量避免轻举妄动导致失败的懊悔。孔子所言,可以说是处世至理。

    好学不倦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大力士,他的母亲颜徵在曾到尼山祈求能早生贵子,颜氏回家后不久,果然怀孕了。孔子出生以后,因曾到尼山祝祷,就取名丘字仲尼,以资纪念。相传孔子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缓缓下降说:“天生圣人,天降音乐。”而一向浑浊的黄河竟然变得清澈见底。

    孔子小时候常和哥哥孟皮到宗庙去看祭祀的情形,他最喜欢和朋友玩祭典的游戏,经常玩得不亦乐乎。母亲颜氏担心他太贪玩,于是开始教他认字。她仔细挑选出三百多个好学易记的字,打算让孔丘一个月学完,没想到他不到一天就学会了。孔丘还要求母亲多教他一点。母亲说:“你今天就好好温习这三百多字,明天我还要考你。”这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孔丘还想继续温习功课,请哥哥看他写的字对不对,但是天黑了没有灯光,于是就用手指头把字写在哥哥的手心上,写着写着兄弟俩就睡着了,但是抓住哥哥的那只手却没有松开。

    孔丘读书非常用功,颜氏把他送到外祖父那里学习。孔丘的外祖父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非常疼爱孔丘,对孔丘提出的问题都详细解答。他越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外祖父越是高兴,把自己几十年的学问都倾囊相授。孔子说自己十五岁立志向学,对学问有热烈的爱好。

    孔子少年时期,母亲为了使他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他成为一个懂礼义、有用的人,就一个人带着他到曲阜,织布赚钱,辛苦地抚养他长大,并且请表哥帮忙为他找一个好老师来教他。

    在当时只有贵族才能读书,可人们不承认孔子是贵族,认为他是平民,所以他想拜的老师——左太史不能教他,若教他则于法不合。孔子的母亲就带着他,于左太史家门口奉上丝帛求见,但左太史不肯见他们。他们就在门口等了一天,等的时候,有别的孩子来找孔子去挣干肉,因为孔子家很穷,他很孝顺,想减轻母亲的负担,去当吹鼓手可以赚一块肉来孝敬母亲,可是母亲不答应,一心一意要孔子努力读书,不让他去做那些事。母亲因为身体不舒服,孔子就先请母亲回家休息,他一个人在左太史家门口等,请求左太史教他读书。到了傍晚,左太史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决定破例收他当学生,并且要他在神明面前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求学。后来孔子遵守老师的教导,无论多么辛苦,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都努力把该学的东西学会。于是他跟老师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各种学问都学得很精通。

    孔子非常好学,只要是有不懂的地方,他都会去请教别人。他知道师襄子精通琴艺,就跟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几天,孔子所弹的琴声悠扬悦耳,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要领,可以学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这曲子的内涵呢!”过了不久,师襄子又说:“你已经了解这曲子的内涵了,可以弹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的胸襟和品格情操呢!”又过了不久,孔子说:“啊!我体会到了!作者志向高远,品格伟大,除了周文王,谁能作出这样的曲子呢!”师襄子很激动:“夫子真是圣人啊!我的老师传授我这首曲子时,就说这曲子叫《文王操》。你的琴艺实在是高超,博大精深啊!”

    孔子的学问越来越高,但他并不骄傲,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还曾经拜访、求教于周王室藏书室的史官——老子。所以他的学问无人能比,集各家之大成。

    因为孔子的学问很好,很多人来向他求教,他就有教无类,不分贵族、平民,只要有心向学就教,而且他自己的品德很好,能做学生的模范,对学生很有爱心。他有弟子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最有成就。孔子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老师,历代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传其学术的有孟子(“亚圣”)、颜回(“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等。

    正是由于他渊博的知识,孔子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尊崇的对象。为人处世,所谓行事周密、学识博雅,不是指市井琐谈,而是指经世致用之学。他们一旦启口,则妙趣横生;一旦行动,则豪气如虹。言行举措,总要适得其时。要使忠告发生作用,有时通过诙谐玩笑的方式比一本正经的教诲更有效果。

    ■ 职场活用 ■

    具备渊博的知识是职场人士取得成功必备的能力要素之一,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它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化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具备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合作能力。知识创新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创造性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力,还要有较高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勇气、胆识和执著的坚强意识等。知识经济的价值观是合作而非竞争,所以合作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人才。

    恰尔德的职业之路

    恰尔德是计算机应用科学专业出身,本科毕业后在一家通讯公司做宽带网络技术管理工作。因为他所在的公司是国有性质,单位里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让他这个新人自觉受到排斥,于是仅仅两个月他就离开了该公司。

    然后他进入企业管理咨询行业,三年内曾在两家公司任职,主要参与公司的企业管理、企业投资等方面的软件市场分析、项目流程技术支持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恰尔德积累了市场商务专业知识和经验。有IT背景的他开始对电子商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时正好碰到了一家保险公司电子商务部招聘,恰尔德得到了这个机会。经过近一年的实际电子商务工作,他对金融产品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和项目管理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可是问题也随着他专业水准的提高而出现——他开始发现公司的核心战略并不在电子商务之上,人员、资金和管理都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而且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鸡肋——他开始感觉学不到东西,也没有更多的发展晋升空间。公司让他担任项目组组长,其实只不过就是一个三人团队。

    他找领导谈过对公司未来电子商务开发的构想,领导曾信誓旦旦地说公司一定在将来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核心之一。他也相信公司会重视起这项工作,可是又一年过去了,状况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离开公司,他把自己的简历投出去,获得不少的面试机会,可是两个月过去了,他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新工作。

    从恰尔德的案例我们看到,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技术能力优势,但是如果在技术道路上走到底,肯定会在某个阶段遭遇瓶颈,而根据研究发现,这样的瓶颈一般发生在职业发展即将进入成熟增长期的时候。像恰尔德一样的所谓“内衣型白领”,需要未雨绸缪,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职业附加值,增加自己的职业通用能力竞争砝码。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这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它需要专业的信息和资源,并做理性的分析才能达到效果。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职业竞争力。

    ■ 管理活用 ■

    博学多闻具体到管理学上来说,就是谙熟管理之道。唯有如此,管理者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幻莫测,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博学多闻,见多识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在《管理的革命》一书中说:“疯狂的时代需要疯狂的管理,我们不能用正常的管理手段对待不正常的商业世界。”实践证明,企业家要追求市场的开拓,产品的创新,首先要追求管理知识的更新与创新,做到博学广闻。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才能引领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布诺·瓦列拉的邮票

    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建造一条通过巴拿马的水道。起初,他们信心十足,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快钱也花光了,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工程。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美国也急着想建造一条运河横穿美洲大陆,但不是在巴拿马,而是在尼加拉瓜。关于运河地点的问题,国会几经争论,到1902年春,议员们已经准备批准尼加拉瓜工程。布诺·瓦列拉是一名年轻的工程师,他认为,如果不继续承建巴拿马运河,将是一大损失。他决心单枪匹马地改变国会的意见,可是,他能采取什么好办法呢?他能拿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际,突然记起仅在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印有尼加拉瓜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莫莫通博是一座著名的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据说这是一座死火山,但邮政局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上面画出了一缕缭绕的烟环,形同活火山一样。布诺·瓦列拉匆匆跑遍了华盛顿,设法找到了90张这样的邮票。第二天早晨,国会每一位议员桌上都出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邮票和布诺·瓦列拉的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瓦列拉的举动对具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震动很大,他们改变了主意,决定投票赞成接过尚未过期的法国合同,建造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瓦列拉是用“晓以利害”的方法说服了国会议员。更聪明的是,瓦列拉使用的是尼加拉瓜官方的邮票作为证明,说服力则不言而喻了。

    知识、信息是无价之宝,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的一条信息,在有心人看来却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的键盘上跳动,它是不可能打出一篇优美的小说的,可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这些字母却能汇集出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剧本。这就是说,同样一堆字母,在不同的人手里,价值是不一样的。同理,一个博闻强识、见多识广的头脑,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如果再善于综合、整理、加工,那就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布诺·瓦列拉的例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启示颇多。一个博闻强识、见多识广的头脑,会通过一张小小的邮票而创造如此大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创业伊始,创业者凭个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份额。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知识、新技术大量应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这时,管理者必须从知识结构到经营理念进行全面更新。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领导企业走向更美好的前程。

    6. 言行清高乃修身之道

    原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译文

    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王氏注】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夸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之道。

    ■ 解读 ■

    所谓“微言”,即低调、少语,不狂妄,端正方直。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当讲操守。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德行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操守。自古“才”与“德”并重,形容一个人最好的词语就是“德才兼备”。因而,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走向失败。

    崔枢拒珠

    唐顺宗时,一位叫崔枢的举子到京城应考。考前他住在汴州的一家客栈里,和他同房居住的是一位生意人。这个生意人来自云贵,人称番人。一天,番人得病,卧床不起。崔枢待之如家人,又为之请医生,又为之喂食,一连侍候达半年之久。番人在病危时对崔枢说:“您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您不歧视我们番人,还像家人一样照顾我。我无以为报,只有一颗稀世珍珠,据说带在身上能避水火,请您收下。”崔枢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收藏珍珠干什么!”崔枢正推辞不受时,番人已经断气了。崔枢按照番人礼数将番人安葬,把那颗价值万贯的珍珠悄悄放进棺木中。其后,番人的妻子到汴州寻夫,探得崔枢安葬其夫,便疑心崔枢贪了其夫珍珠,于是将崔枢告到了官府。此时崔枢不在汴州,因科考落榜回到了亳州。官差追到亳州将崔枢逮捕。崔枢说:“倘若坟墓没有被盗,珍珠还在坟里。”掘开坟墓,珍珠果然在。汴州主帅王彦博欲聘崔枢为幕僚,崔枢说:“我不能沾珍珠的光。”第二年,他终于考中进士。

    明末顾炎武曾引《论语》中的两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即是要用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他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卷三)因此,他认为只有懂得羞恶廉耻而注重实学的人,才真正符合“圣人之道”。否则,就远离了“圣人之道”。所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宗旨和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崇尚致用学风的出发点。此语应当作为我们的处世铭言。

    ■ 职场活用 ■

    人类社会,语言永远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艺术。在职场,语言接触远远多于别的方式。其实,语言本质上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作为交流工具,它的准确性和实在性是首要特点。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真诚、谦虚便是最美的艺术。一个言语谦虚、实在的人自然会受到同事的喜爱。相反,甜言蜜语虽然可以让人感到舒服,但是总有矫揉造作之感。时间一长,会让人反感。谦虚的语言让人感到温和,实在的语言让人感到真诚。

    张越的访谈艺术

    张越以一档视角全新的平民访谈板块出现在《半边天》的栏目中,受访人员均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张越展现出平和稳重、言谈朴素直接、充满人性关爱的形象。张越说自己苦苦寻找的就是普通人的心声,最真实的、最质朴的就是最有价值的,不能冠冕堂皇、假模假式地架在高处,阔谈人生。现在的张越调动了她所有的人生经验做节目,她从咄咄逼人到学会倾听。所以,曾经伶牙俐齿、锋芒毕露的鹰派主持人不见了,那种抖着机灵的唇枪舌剑的风格也荡然无存了,但是睿智成熟、聪明智慧依然。

    张越就像是被访者的知心朋友,为他们分担忧愁。受访者就像找到了最佳的倾听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内心的惆怅说出来,让自己的朋友分担。她用“倾听”来作为自己把握节目的指挥棒,在不动声色的时候就已经牢牢地掌握了访谈的方向,可谓有“羚羊挂角”之妙。她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态度,使对方放松心情倾诉。不论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轻易流露自己情绪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潜移默化的气氛下使对方说出对人生的真实感受,而这些感受又完全是在节目策划之外的收获。

    张越在她的主页中写道:“很感谢你光临我的主页,其实了解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了解我那些嘉宾,因为他们跟你一样是生活中最生动、最真诚的‘个人’,他们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历程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所以,看节目吧!”在中央电视台的女主持人群体中,张越说她自己“确实就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主持人”。张越这样阐述自己的真实感觉:“其实这与我的成长过程有很大关系,我曾有过因为自己与别人样子不太一样,而被伤害的经历,所以我非常痛恨一元化的生活方式,我坚持每个人都有权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不妨害他人。我永远都不能忍受多数人欺负少数人,而且仅仅就因为那个人和他们不一样。”

    张越的访谈没有太多技巧层面的东西,但是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始终用谦和的言语来与嘉宾进行交流。在她温和的语气中采访对象都能感受到她的亲切与真诚,于是他们都愿意在她面前吐露心声。身在职场,如果我们言语多一分谦虚和真诚,那么在别人眼里就少了一分敌意。

    ■ 管理活用 ■

    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清、慎、勤三者缺一不可。“清”,是指明于义理之辨,绝其嗜欲之私,专心事君尽职;“慎”,即事事为民计身家,慎于事而熟思审处;“勤”,即视国事如家事,时时持未雨绸缪之思,怀痛痒相关之念。“清、慎、勤”三字合而观之,其旨意即视国如家,视民若子,如此则可操守清廉,持躬处事不敢不慎不勤。官场中人如果能深谙其道,尽心尽职做到“清、慎、勤”,就能得到上司赏识,被提拔重用,受到下属拥护爱戴。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这些话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就是人民群众期望多出好官的真实心理写照。

    林则徐治河

    道光四年(1824)年底,江南高家堰十三堡决口,洪泽湖水外注,山阴、宝应、高邮、甘泉、江都五州县及下游之泰州、兴化、盐城、阜宁等处都被水淹,造成“黄强淮弱,漕艘稽阻”,清廷为之震惊。由于南河总督张文浩治水不力,道光帝将其撤职,并于道光五年(1825)三月下特旨,命正在家乡为母守丧的林则徐“夺情”,奔赴南河督修堤工。林则徐清楚河工关系到朝廷漕运大计和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于是不顾身体多病,毅然接受了“夺情”的谕令,身着素服,头不用顶戴,于四月离家北上。

    为了明悉水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林则徐一到治河工地,便毫不停歇地出门查工。他由六堡之南逐段查勘到十三堡决口,又由十三堡南查到山吁厅的古沟,复由古沟北看工至堰、盱交界的风神庙,再由风神庙选北到高堰十四堡,最后折回六堡,前后十多天。通过亲自查勘险情,林则徐对怎样动工已是胸有成竹了。为了确保南北航道畅通,他一方面向两江总督提议试行海运,一方面抓紧督催堰工。在施工过程中,林则徐仍然一丝不苟,即使下雨天也坚持到现场查工,素服步行于泥泞之中,修堤的民工居然不知这是一位三品大员。因为林则徐实心任事,亲自督办,几个月之后,堰功告竣。没多久,因疳疾大作,林则徐又辞归老家。

    在归乡期间,以及后来任官湖北、湖南、江苏时,林则徐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林则徐最终以他干练的才能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拥护,并受到道光帝的赏识。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他被升任为东河河道总督。

    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修防事。林则徐抵任,恰逢隆冬,天寒地冻。为了让次年漕运畅通,他即刻督促运河两岸各厅汛插锨兴工,并令山东、河南两省黄河地段属吏防备黄河上游的积冰冲击堤岸。只下命令还不够,林则徐深知河工之弊端:以往管河官员多贪污河工款项,中饱私囊,置沿河百姓安危于不顾,尽管朝廷屡屡拨款,而成效甚微。为铲除之前弊端,林则徐下达命令后又亲赴运河各工段查验,以防属吏偷工减料。他不顾天气寒冷,走遍所属各厅汛,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查验过程中,林则徐细心体察,咨询研究河工形势和工程质量,对于办理工程不力的属吏严行纪律。通过实地考察和了解情况,林则徐绘全河形势于壁,孰夷孰险,一览而得,群吏不能以虚词进,风气为之一新。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像林则徐一样,要有良好的操守,秉公办事,一心为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因私利而利欲熏心,滋生腐败。

    7. 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困境

    原文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译文

    肃敬、节俭、谦逊、节制,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民,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王氏注】恭敬先行礼义,俭用自然常足;谨身不遭祸患,必无虚谬。恭、俭、谨、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可以保守终身无患。所以,智谋深广,立事成功;德高远虑,必无祸患。人若深谋远虑,所以事理皆合于道;随机应变,无有穷尽。

    ■ 解读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政治上的成就,虽然可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其道德的根基不深广,故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使孔子惋惜不已。至于商鞅和汉武帝时的桑弘羊,谋略有余,仁义不足。二人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还算不上真正的谋略之士。

    ■ 处世活用 ■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物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危生于安,亡生于存,乱生于治,因此学会深谋远虑才能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把祸患消弭在萌芽之际,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掌握主动权。与人交往,或者处理各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时候,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果断决策,不仅需要果断的作风,更需要对未来趋势有一个深入的把握,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情况。

    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赵国一心发愤图强,渴望迅速强大起来。当时的国君赵武灵王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曾经这样描述赵国的环境:“我们的东边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泰国、韩国。如果不快速强大起来,随时都有被别人消灭的危险。”这种有见地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

    有一位大臣向赵武灵王咨询富国强兵的良策,赵武灵王胸有成竹、踌躇满志地说:“古往今来,想要使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必须进行改革。你看我们穿的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胡人的短衣窄袖、皮靴就比我们灵活得多。”

    大臣立刻领会了赵武灵王的战略意图——学习胡人的风俗,改变穿着。接着,赵武灵王讲述了更长远的考虑,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样就能克服我方打仗时依赖步兵、用马拉车的劣势。如果完成这种转变,那么赵国就能完成一次变革,将来可以应对任何国家的挑战,不会遇到灾难。

    然而,赵武灵王对未来的设想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对,但是他力排众议,坚持进行战略转变。很快,赵国的势力壮大起来了。

    正是有了赵武灵王的深谋远虑,赵国才先后打败了临近的中山国,此后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成为当时的一方霸主。所以,善于做长远考虑,懂得深谋远虑,是我们宠辱不惊的诀窍。具体来说,处理学习、工作、交友、爱情等各种事务时,我们需要应对业务、财务、感情等多种挑战。想要使自己生活得从容些,必须做到深谋远虑,对将来的种种状况做好充分准备。许多时候,当我们真正面对困难时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挑战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无法转身、无能为力,只得任凭他人宰割。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才能避免困难来临时手忙脚乱。

    ■ 职场活用 ■

    一个熟悉商业、经验丰富的人,在商界必定有他的立足之地。企业家们最渴求的就是那些能吃苦、反应敏捷、思维清晰、意志坚定的人,因为这种人办起事来,总是十分沉稳,而且他们还力图求得完美、求得迅速、求得成功。一个初入职场的人,要学会深谋远虑,长远规划,随时随地做研究,要注意行业的门径,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可能看来微不足道,但也要加以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事业发展路途中的一切障碍,都可以一扫而尽,让你大踏步地前行。

    毛玠的计策

    董卓被诛后,他的旧部铤而走险,杀回长安。结果这回轮到王允暴尸街头了,朝政落到了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的手里。如此混乱的局面,对于国家和民族当然是大大的不幸,然而却给了争霸的关东诸侯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对他们也是一次考验,既考验他们对国家民族是否忠诚,也考验他们能不能抓住发展壮大自己的机遇。现在看来,曹操集团考试合格。曹操到了兖州后,他的谋士毛玠和他有过一番谈话。这番谈话,奠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曹操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础。

    毛玠首先为曹操分析了形势。他指出,当时的情况,是社会动乱、国本动摇、经济崩溃、灾难流行,可谓国不泰、民不安。这样下去,绝非长久之计。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局面。但是,那些有此条件的人,比如袁绍、刘表,虽然实力强大,却目光短浅,不知根本。根本是什么?一是正义,二是实力。实力当中,又首先是经济实力。因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饷,是打不了仗的。实际上,战争并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经济力量的较量。当然,战争也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较量。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了正义的旗帜,就师出有名,也就能克敌制胜,这就叫“兵义者胜”。有了经济的力量,就财大气粗,也就能进退自如,这就叫“守位以财”。总之,有了这两条,就进可攻、退可守。

    毛玠向曹操提出三项建议,即奉天子,修耕植,畜军资。“修耕植”是经济战略,“畜军资”是军事战略,而“奉天子”则是他深谋远虑的地方。在当时,皇帝不但是国家元首,而且是上天的嫡子,即“天子”,也是天下人的父亲,即“君父”。现在,上天的嫡子、天下人的父亲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割据一方的诸侯都不伸手救援,天下人是愤愤不平看不下去的。如果有人能够尊奉天子,无疑会大得人心。

    毛玠的长远规划,为曹操的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身处职场的人士来说,要能像毛玠一样,目光长远地合理规划,如此,则不难获得成功。

    ■ 管理活用 ■

    作为管理者,要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在规划、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眼光放长远一点,就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学会思考,而不要因循守旧。

    苛罗尼雅公司的规划

    苛罗尼雅公司是澳洲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公司。它设有3个事业部:蔗糖部、建筑与建筑材料部和矿业与化学品部。每个事业部下面又有若干分公司。

    在公司的3个事业部中,以赫伯特领导的矿业与化学品部的计划工作最为成功。计划工作的程序是自下而上。参与制订计划的人员包括该部所属的10家公司的经理,某些情况下这些分公司的厂长和业务经理也会一起参加。

    为了使各个分公司的步调能够一致起来,赫伯特总是把总公司对通货膨胀及其他各种经济因素的看法,及时告诉各分公司的经理,让他们把这些因素作为制订计划时的参考资料。各个分公司从每年的4月份(该公司会计年度开始的月份)开始制订自己的战略计划,在8月份之前制订完毕,并交给大部的经理。按公司规定,战略计划的时间为5年,其内容包括生产目标、投资计划等。部经理在收到这些计划之后,先进行挑选,再安排先后次序,最后是在这些计划的基础上制订出部一级的战略计划。部级的计划包括对各分公司未来5年的展望、主要的问题、所采用的战略,以及各种投资计划等内容。该计划还对投资报酬率和现值报酬率进行调整和修正。计划的说明书简明扼要,第1页仅包括一些重要的数据,如纳税前和纳税后的利润目标、投资报酬率和整个计划的总投资数额。第2页才包括一些比较详细的统计资料,包括各分公司的财务计划和大部的总财务计划。

    接着,各事业部要把自己的计划送到总公司的财务部,财务部于9月份将部级的计划送往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在此后的一个月中,总管理处与各部的经理会仔细研究和讨论他们的计划。对有些单位的扩建计划,总公司可能予以批准;对另一些单位的扩建计划,总公司可能不予以批准,而是让他们先集中力量去降低产品的成本。总公司也可能让某个分公司推行增产某种产品的计划。

    在每年的11月份之前,总公司会把各种指导性文件发到各大部,该文件详细地说明了哪些计划已被批准,以及总公司对各部有什么希望。在这个会计年度的最后几个月里,各部根据总公司发下来的指导性文件,重新制订自己的战略计划并编制预算。随后,总公司再根据这些计划制订出整个公司的总计划。总计划应对整个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做出详细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统计资料。

    正是这样一个严密的计划制订过程和监督执行过程,保证了苛罗尼雅公司在经营中很少发生失误,从而保持了公司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只有美好的设想是远远不够的。计划可以对你的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让你知道你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计划可以作为你实现设想过程的指南,可以为你大大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有了好的计划,你就有了好的开始。

    8. 慎重选择朋友

    原文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译文

    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是扶持颠仆危亡局面的办法。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闻誉而喜者,不可以得友直。

    【王氏注】父母生其身,师友长其智。有仁义、德行贤人,常要亲近正直、忠诚,多行敬爱,若有差错,必然劝谏、提说此;结交必择良友,若遇患难,递相扶持。

    ■ 解读 ■

    朋友对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品德志向往往可以通过他的择友、交友反映出来。命运、事业都与朋友直接相关。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高尚的道德力量。所以人们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论是在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后隐藏着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最难得的是交到真正的朋友。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结交真心朋友,遇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一筹莫展,后悔没有几个知己。成大事者深深懂得关系的价值,他们强调“以朋友为人生最大的财富”。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朋友是他们的依靠和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所在。现今社会,太大的压力使我们更需要友谊的滋润,拥有一些好朋友实在是人生旅途上最大的财富。

    悬崖危情

    田军和张华暑假一起去登山。当他们终于攀上了山顶四处眺望时,看见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微风徐徐,充满了诗情画意。对于终日忙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游和享受。两个人手舞足蹈,高兴得像小孩子。这时,张华不小心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能抓住的地方。一瞬间,田军就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下意识地一口咬住了张华的上衣,与此同时他也被惯性快速地带向岩边。仓促之间,田军抱住了一棵树。张华悬在空中,田军牙关紧咬,他们就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悬崖之间。田军不能张口呼救,一个小时之后,过往的游客才发现并救了他们。此时田军的牙齿和嘴唇早被鲜血染红了。事后,有人问田军怎么会只用牙齿就能咬住一个人而且能挺那么长时间,田军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张华肯定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这种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能够显示自己的本色,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真心与你交往,与你同甘共苦。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帮助你不断地进取,他们是你终生的骄傲。真正的友谊不仅能使人获得上进的勇气,还能使你感到生活的美好。友情不同于亲情和爱情,亲情是天然的、永恒的;爱情是后天的,但可以用家庭来巩固;友情则是无根而生,只有彼此的心灵相照。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能有几位相知的朋友,会减少许多寂寞,增添许多快乐,少走许多弯路。

    卡耐基的交友之道

    1. 不要挑剔、谴责或抱怨。

    2. 诚实真挚地欣赏他人。

    3. 唤起对方内心的热切渴望。

    4. 真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

    5. 微笑!

    6.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一种语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语言。

    7. 做一名好的倾听者。鼓励他人讲述自己。

    8. 多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9. 使他人感到自己重要而且要真诚地去做。

    卡耐基的交友信条始终充满着乐观和诚实的精神。在卡耐基看来,慎重交友的前提是自己真诚地付出。只有真心对待朋友,才会有真心的朋友出现。如果自己始终在使用一些伎俩,那么朋友自然也会使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敬。所以自我的坦率会降低不友善的概率,也会寻找到真正的朋友。好朋友是你一生的财富,而一个恶意的朋友会让你的事业彻底失败。所以在朋友的选择上,我们不妨多学习前辈的经验。

    ■ 职场活用 ■

    身在职场,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则认为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和互求互助。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然而,如何择友却是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慎重。

    我应该结交这样的人吗?

    下面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写下的对职场交友的困惑。

    单位同事莲是幼儿园教务主任,50岁,似乎很喜欢结交朋友,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请我们这些员工吃饭,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莲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她请我们吃饭是有目的的。她常说:“我们只要抱成团,就可以有福同享。”后来好几个年轻的同事都成了她的帮手。

    我不愿意和莲走得太近的原因是因为她的为人。据说在单位门口出租房屋开公司的春是她的同学,按说同学多年大家又分到同一个单位,关系应该不借,但是两人都非常好强,好像谁都不服谁。正在春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忽然被公安机关拘留了,据说是因为账目问题,传闻写匿名信的就是莲。看着莲的笑容,我总是觉得很害怕,生怕哪句话得罪了她,也会遇到类似的厄运。莲还负责幼儿园活动课教室安排,由于教室比较紧张,为了拉拢人心,照顾“身边人”,莲把安排教室变成了“特权”,关系好的安排的时间早,关系不好的几天也排不上。

    我想找领导聊聊,可是想想莲也没有对自己做什么不利的事,况且还不知道领导是不是跟莲一伙的;想找同龄人说一说,可他们都是莲的“帮手”,这样做无异于自投罗网。莲已经有好几次邀请我吃饭,还主动给我介绍男朋友,我该怎么做?

    莲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拉帮结派,牟取私利,可以称之为孟子所说的“小人”。其实小人遍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职场这种存在较大利益纷争的场所。认清他们的本质,调节对待他们的态度和策略,才能做到与小人“轻松共舞”。

    对待他们,我们不可采取迎合态度与其同流合污。作为初涉职场者,要胸襟宽阔有度量,能宽恕和关怀他们,尽量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对他们要尊重,不要把内心的不满表露出来。其次对付这类人的策略是小心为妙,敬而远之。既不要轻易招惹他们,也不要轻易信任他们。同时在办公室内建立好团结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在职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圈,获得同事的广泛支持。

    9. 宽恕容人是美德

    原文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译文

    亲近仁爱之道,切实专心力行,这是待人处世之道。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者,圣人之所独;中庸者,众人之所同也。

    【王氏注】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

    ■ 解读 ■

    宽恕容人,忠厚诚恳,既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伦理根源上讲,“宽恕”是孔孟“仁学”的具体运用;从现实意义上看,只有宽恕待人,方可息怒附众,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共处。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应当学会宽容。宽容,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的外在表现,它往往折射出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及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时重视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宽容,可谓人生的哲学。采用宽容的艺术,有助于我们从怨恨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禅师与椅子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夜里他在寺院散步,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个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责罚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因为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面对别人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或一句轻轻的话语,没有恶言相向,这是宽容;不因为一点小事而不被理解或失去信任,不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

    俗语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说,肚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 职场活用 ■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用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和小事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精于算计,但却时常闷闷不乐。在职场上,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经历。想一想,在同事中,过去有过误会和“有过节”的人,现在相处得如何?把过去的事情忘掉,事情好办得多;不忘掉,只往一条路上走,报复、拆台、争斗,只能走进一条死胡同,除了心理上得到一时满足,还能得到什么?

    巴布·胡佛的机械师

    巴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常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飞行。一天,他在圣迭戈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时,两具引擎突然熄火,十分危险。他依靠熟练的技术,操纵飞机着陆,没有人受伤,但是飞机严重损坏。

    在迫降之后,胡佛立刻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料,这架飞机里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以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因所犯的错误而正泪流满面。他造成了一架昂贵飞机的损失,还差一点使三个人失去了生命。

    你可以想象得到胡佛是何等恼怒。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那位机械师,相反,他用手臂抱住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自己相信他不会再犯这种错误,还要他第二天再为自己保养飞机。

    胡佛这种宽容的态度让机械师十分感动,从那以后,机械师的工作更加认真了,再也没有出现过差错。

    缺乏宽容是一切悲剧发生的缘由。唯有宽容可以改变这一切。容忍别人的缺点,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样,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 管理活用 ■

    作为主管,对待下属不能过分苛刻,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般地挑剔他们的工作。应该宽容圆通,多想一下他们的处境和他们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许多角色在不停地转换,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领导,但也许在某些场合你又不如他。此时你可能是服务者,但彼时就可能是被服务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最好要先那样对待别人。你想让下属服从你的领导,就应该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困难之处。

    齐桓公捐弃前嫌起用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师父,公子纠的师父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父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下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一并治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举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时他是公子纠的师父,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最终齐桓公问鼎天下,称霸诸侯。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冲撞、过节和恩怨,但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你作为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那么,你不是在给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10. 任用人才要知人善任

    原文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译文

    任命有特殊才能的人,使用多才多艺的人,这是成就事业的要领。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注】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 解读 ■

    德才兼备的人,本来就有通权达变的本领,遇事能应变处理,应该只给他们委任职责,不可随意支使。如果随意支使,就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主体作用。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应该因材而用。张注对“材”和“能”的确切含义给予了界定。明白了有的人才适合于策划创意,有的人才却适合于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方可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

    ■ 管理活用 ■

    美国学者库克曾提出一种称做“人才创造周期”的理论。他认为,人才的创造力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到达巅峰后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其创造力高峰期可维持3~5年。人才创造周期可分为摸索期、发展期、滞留期和下滑期四个阶段。库克认为,在衰退期到来之前适时变换工作岗位,便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用人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必备能力,管理者不仅要知人善任,而且要知人善免,只有把善任与善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充满生机,成为最终的大赢家。

    亚科卡的免职

    美国著名企业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亚科卡就曾两次被免职。第一次是在福特汽车公司,他已经升至总经理的位置,正春风得意,却被赶下了台。当时他伤心至极,期望继续连任,但公司的决策者认为,亚科卡在总经理的位置干得太久了,继续干下去弊多利少。第二次是在克莱斯勒公司。亚科卡1978年就职于克莱斯勒公司,仅用3年时间就把公司从破产边缘挽救出来,创造了光彩照人的业绩,从此名声大振。但到了1989年,即在相隔7年之后,公司再度出现亏损,进而陷入困境,亚科卡从福特公司带到克莱斯勒公司的几员干将也相继离去,员工对公司的管理产生不满,纷纷“跳槽”到其他企业,亚科卡回天无力,最终被赶下台。

    客观地说,亚科卡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些美国大企业,尤其是汽车龙头企业都出现过巨额亏损,但人们从他跌落的轨迹中不难发现,任期过长、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知人善免却不那么容易,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需要加以清理和克服。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不背离原则,不违法乱纪,即使下属能力差一些,总要给个位子,以便平衡各种矛盾。另外一些管理者受个人感情的羁绊,对一些资历深、任职久、感情深的下属、老乡和同学迁就照顾,宽容放纵,即使责任心退化、使命感弱化、进取心淡化,也拉不下脸来予以免职。

    在人才使用上,有的管理者热衷于论资排辈,一些有胆识、有魄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才,由于棱角分明,敢说敢干,往往被视为自高自大不予使用;而那些能力平平、善拉关系的人却受到重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一些企业停滞不前或濒临破产。要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封闭僵化的用人机制,着手建立一个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开放式流动体系。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才会努力进取,企业才会充满活力。

    11. 谗言止于智者

    原文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译文

    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注】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逞凶恶而强为;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俦绝邪恶之徒,远去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 解读 ■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利用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有一个:打倒政敌,害人利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语道破了谗言可畏之处。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要慎待谗言。谗言概括起来特征有三:一曰添油加醋原则,即抓住陷害对象的一点缺点,无限放大;二曰颠倒黑白原则,即用哈哈镜来照照陷害对象,混淆是非;三曰联想发挥原则,即充分展示想象才能,借题发挥。误信谗言小则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友谊,大则有可能丧身辱国。

    吴王信谗

    吴王夫差灭越之后,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次,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情。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程,还没建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言:“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为百姓打算,这是在欺骗大王啊!”然而吴王执迷不悟,后来竟然命伍子胥自尽,而让太宰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夫差因为听信谗言,终至亡国。而在我们周围存在许多爱进谗言之徒。有时,他们看到你直上青云时会逢迎拍马专拣好听的话讲;有时,他们看到你工作做得好,深得领导赏识,陷你于不利之地。欺骗、谎言、圈套从他们头脑中酝酿成形强加在你身上,此刻,他们看到你堕入困境则幸灾乐祸趁机打劫。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慎待谗言。

    陈轸妙语破谗言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投靠到秦惠文王门下,都受到重用。

    不久,张仪发现陈轸很有才干,担心日子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偏爱陈轸,便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坏话。

    一天,他对秦惠文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所作所为全是为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听说,陈轸还常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大王的臣子,他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和这种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先杀掉他。”

    秦惠文王很生气,马上召见陈轸。一见面,他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惠文王。但他很快明白,这里面有问题,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惠文王对张仪的话更加深信不疑,便强压住怒火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顿时明白了。他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惠文王一听,糊涂了。

    陈轸接着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一点的妾,得一时欢畅。这个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人们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要娶她为妻,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不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文王听陈轸这么一说,消除了疑虑,更加信任陈轸,给他提供更优厚的待遇。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流言,学会处理它们是取得成功的必然。现代社会中的各类组织,人与事越来越变得错综复杂,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脱身,置身于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几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谣中伤过,但我们必须相信,别人的嘴巴是长在别人的脸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让它去少听少传,更重要的是,手脚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动成果来对抗流言飞语是最有效的。

    ■ 职场活用 ■

    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领导身边,总有进谗之人。常见的情况是:一个新领导到新单位就职后,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会先行到新领导面前汇报工作,同时极尽亲近之能事,以表示亲热和忠诚,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去诋毁平常与自己工作有矛盾的人,特别是会在新领导面前搬弄原领导的不是。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最先靠拢新领导的所谓与你亲近表示忠诚的人,往往都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这种人都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小人,一旦新领导比较明智,不能满足他的愿望,那就有可能即刻翻脸不认人了,他马上又恢复了原来与旧领导或者同事不能好好相处的丑恶嘴脸。

    猫的谗言

    一棵高大的橡树上住着三种动物:老鹰住在树梢上筑巢,养育幼雏;猫住在树干中间,生下几只小猫;野猪一家,则藏身大树根处的洞里。

    原本它们互不侵犯、和谐相处,可是猫渐渐地想独占整棵大树,便想了一个坏主意。

    首先,它爬到老鹰那里说:“下面的野猪天天向上拱,迟早会把我们的大树拱倒,那时我们就成了它的盘中餐。”老鹰听了,就开始不安了起来。

    接着,猫又下树告诉野猪:“你要小心,老鹰正盯着你的孩子,你一旦出门,它就会动手。”野猪也被吓住了。

    从此,猫白天装做害怕呆在家里,夜里偷偷出去觅食;而老鹰和野猪却因为听信了猫的谗言,整日守在家中不敢外出觅食。结果,断了食物来源,老鹰和野猪两家坐吃山空,一个一个都饿死了。

    猫的阴谋终于得逞。

    其实管理者身边像寓言中的“猫”一样的人很多,作为管理者要注意识别。古人早就总结过谗言的危害:“谗言不可听,听了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妇听了离,兄弟听了别,朋友听了疏,亲戚听了绝。”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你正在气头上因为某个事情对过去总是与你友好相处的朋友,或者总是努力工作的某个人表示不满时,这时有人会趁机在你的面前尽力诉说这个人的坏话,而且极尽谗言之能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特别注意这样的谗言了。否则,轻则你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重则对你的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都会产生极大的负作用,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 凡事三思而后行

    原文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译文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促事变。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王氏注】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 解读 ■

    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客观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推古人之变迹,可验当今之存废。世事幽暗,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必须懂得揆情度理,首先应揣测事物的深浅、轻重,然后度量事物的长短、远近,揆其得失,度其可否,以此作为准则。也就是说,一要通达人情世故,二要明白事理常规,这样才会减少盲目性,掌握主动权,从而度时审势,胜券在握。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需要慎重,凡事应三思而行。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遭遇眼前的忧患。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说话必须考虑后果,做事必须考察不利的因素。讲话不宜求多,但必须考虑说话的主旨是什么;做事也不宜求多,但必须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明是非之因;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人必须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谨慎地为人处世,才能够使自己的一生不出现大的失误。

    鲍曼太太的母亲

    家住新奥尔良市的鲍曼太太有一位年老多病的母亲住在布鲁克林,由两名妇人负责照料她的起居。鲍曼太太后来发觉很难维持这样的开销,而一位时常在财务上资助她的叔父,也在这时打电话向她表示是否可以减少开支,如减少那两名看护妇人的费用,或缩减房屋的维修费等等。鲍曼太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请求让她好好想一下,等做了决定之后再回电话给他。鲍曼太太十分感激这位叔父长期的资助,也觉得应该想办法减轻这位叔父的负担。

    “我取来一些纸张,然后开始分析。”鲍曼太太描述道,“我先把母亲的收入列出来,如有价证券、叔父给她的补助等,然后再列出所有开支。没多久,我便发现母亲在衣、食方面的花费极少,但那栋拥有十一间房的住所,却得花一大笔钱来维持——光是每月的瓦斯费就得二三十块钱,再加上各种杂项开支和税金,还有保险费等,为数十分可观。当我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便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了——那房子必须解决掉。”“从另一方面来看,母亲的身体愈来愈坏,我担心再让她长途跋涉可能不太妥当。她一直希望能在那栋房子度过余生,我也愿意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于是,我去拜访一位医师朋友,请他给我一些意见。这位医师认识一名经营私人疗养院的妇人,地点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3分钟路程。这位妇人不但心地善良,人又能干,所收的费用也极合理,因此我决定把母亲送到她家去,让她来照顾。”

    这件事处理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理想。鲍曼太太的母亲受到极好的照顾,一直还以为她住在家里。鲍曼太太现在每天都能抽空去探望她,而不是每星期一次。她叔父的负担减轻了,她们的财务问题也获得解决。此次经验告诉鲍曼太太,假如把问题写下来,便能完整、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事实,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鲍曼太太的例子,很清楚地显示出:能否做好一件事,往往要看事前的分析。假如鲍曼太太没有好好去研究问题所在,也没有好好去组织要采取的步骤,而是草率地采取行动,则很可能既无法解决财务问题,又会严重影响到母亲的健康。这种把事实列在纸上,让解决方法自行显现出来的方式,在处理财务问题方面尤其有用。而如今,很少有人不会在财务方面碰到麻烦。

    ■ 职场活用 ■

    职场生存法则,很多人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有所成就。勤奋的确非常重要,但也要建立在正确的行动之上。如果决策都不正确,无论有多勤奋,也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在行动前,你必须做出判断,你得去研究渴望成功的领域,也要借助他人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会了解如何行动,才会达到目的。光有行动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得有好的决策。我们必须想清楚,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尽快达到目标。为此,你必须:三思而后行,要分析、拟订基本策略后再行动。

    霍华德夫妇

    家住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尼市的一对年轻夫妇霍华德先生和太太,像许多新婚夫妇一样,在蜜月后不久便发生财务问题。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霍华德先生必须进入海军服役,但他们的许多账单都还没有付清。霍华德先生和太太知道光是发愁没有用处,便坐下来盘算如何渡过难关。事实是这样的:他们几乎欠镇上每一家商店的钱。虽然每家欠得都不多,却也没有办法在入伍之前全部还清。为了保持良好的记录,他们细细考虑之后决定这么做——每个月向每家商店偿付一点钱。事实上,最困难的大概就是去面对那些商店老板,并向他们说明自己无法在入伍之前把债务还清。但出乎霍华德先生的意料,当他向第一家商店老板说明他的困难,但表示愿意每月逐渐付清款项的时候,老板的态度十分和蔼,使他不禁松了口气,以下的几家也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结果,这些债务后来都还清了,有家商店老板甚至在他退伍回家之后还特地来找他,对他遵守诺言表示感谢。

    若不是霍华德先生事前先坐下来仔细分析情况,他们很难作出适当的决定,并且付诸实施。事实证明,他们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我们之间有许多人常常没有像霍华德先生这么做,在行动之前从来不坐下来仔细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着我们。相反,我们常常为问题而辗转反侧,一再拖延作决定的时间;或是我们没有经过仔细研究,便在短时间内仓促作出决定。结果不但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问题恶化。霍华德先生的分析十分简单,稍微动动脑筋谁都能做出这样的分析,但是当事到临头的时候,又有几个人顾得上分析一下当前的情况呢?大部分人往往认为时间紧迫,就马上开始动手行动了。行动能力的确是成熟心灵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必须有知识和理解做基础,才能避免毫无价值的草率行为。

    ■ 管理活用 ■

    身在职场,作为管理者,三思而行尤为重要。时时事事都要三思而行,要用心去听、去看、去学,才能不草率行事,才能使管理具有活力,以不变应万变。三思而行的方法有许多,如剔除成见、全盘考虑、确定目标、重点思考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如何合理运用。

    新来的主管

    公司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最近新调来一位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默默地走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啊!分明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忽悠!”四个月过去,就在大家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分子一律革职,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来表现保守的他大相径庭,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太惑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庭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来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新主管以不动声色的暗中考察,剔出了公司中的“杂草”,可以说是三思而行的成功运用。要决定一件事情,毕竟不是很容易的。故事中的主管可以有时间来考察,但有的事情有时又不允许慢慢决定,而当机立断又容易出错,此时作为管理者就需要总览全局,三思而行,切不可轻率行事。

    13. 灵活通变可解死结

    原文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译文

    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有正、有变、有权、有经。方其正,有所不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用,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注】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政,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 解读 ■

    事物有正常不可变的义理法则和原则,但仍要设想到事物因时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以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同时引导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

    ■ 处世活用 ■

    做人不真诚,总是华而不实,朋友就会疏远你。时间久了你会被贴上骗子的标签,后果严重。事实就是这样,真诚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一项品质。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呆板,处世不懂得变通,同样会到处撞墙。因为开车需要拐弯,为人处世同样需要转动方向盘。

    灵活通变的王振滔

    奥康董事长王振滔说:“做企业一定要有思路。做企业的人,思维一定要敏锐,要活跃。”

    王振滔在初三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做点小生意,把稻谷磨成米卖。当时,别人100斤稻谷总是磨80斤米,而他却总是磨68斤米。“这样,不但磨出来的米非常光亮,糠的营养也比较好;所以,同样的东西,别人都来买我的。这让我当时就成了一个‘小老板’。”王振滔对自己的做法一直很自豪。

    2000年,奥康在意大利、荷兰等国设立分公司,并通过悉尼奥运会让全世界认识了奥康。

    2003年,奥康和意大利著名的制鞋企业GEOX公司合作,负责GEOX公司销往亚洲和欧美市场的产品和辅助设计,双方共享销售网络和资源,同时,奥康仍然使用自己的品牌。这样,奥康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借用了GEOX公司的渠道和技术。

    在生意人眼里,经商就要随机应变,不拘泥于俗套。盛大集团的陈天桥就是把人们认为玩物丧志的游戏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并一举冲上财富榜,成为商界传奇。

    中国儒家称之为“三达德”的“智、仁、勇”当中,智被列在首位。一个成功者,并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才能,但他必须要有智慧,而智慧并不是照搬书上的教条,而是灵活运用智谋。正如希望集团的陈育新所说:“精明不是耍手腕,它只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甚至是一种可以公开的东西。”

    ■ 职场活用 ■

    变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认真地去体味、揣摩过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都没有弄明白变通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都不知道怎样变通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画上灿烂的一笔。懂得变通,才可以使你在危难关头化险为夷,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踹门的推销员

    有位推销员跟某公司的老板约好了,坐了5个小时的车去向该老板推销公司的产品。到了目的地,老板的秘书把他拦住了,说老板有事出去了,今天没办法见面。

    推销员在来之前,仔细查看了这名老板的资料,发现他是一个江湖气很足的人,讲义气,不按规矩出牌。所以,当秘书拒绝他入内时,他马上就明白,这可能是老板有意试探他。

    这名推销员眼珠一转,抬起一脚就把门踹开了,老板果然坐在里面,见他踹门,站起来吼道:“你怎么这样?”推销员也生气瞪着眼,说:“我坐了5个小时的车来跟你谈生意,帮你挣钱,你却这么拒绝我,难道平时你就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客户吗?”老板听了哈哈大笑,随之变得友好起来,说:“不错,跟我对脾气。”两个人坐下促膝长谈,很快就谈妥了合同。

    佛家有言:“随机说法利众生。”如果一个人遇事不懂得变通,那就是一个呆子。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懂变通的活例子。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不懂变通就会变得迂腐不堪,如同没有生命的雕像和傀儡,为人处世就会不得要领,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来!

    ■ 管理活用 ■

    在企业内部,一旦决策层制定出战略目标,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把握实用原则和变通原则。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具体环境,再先进和优化的管理模式也必须与企业的具体环境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执行才能够在这个企业中达到最有效的结果。企业的目的是赢利,执行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可靠回报。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用,要适时变通。

    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商鞅颇得重。商鞅进行新法变革,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话,商鞅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声明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事小而赏重,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谁也没有干。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汉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杆搬了过去,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自此商鞅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然后便颁布了他变法的命令。

    但是新法在最初执行时并不那么顺利。反对者数以千计,尤其是高官显贵们,就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于是决定拿太子开刀,坚持要把太子绳之以法。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得罪太子,可是他却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但太子终究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于是商鞅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虚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商鞅变法果然见到了成效,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便使秦国的国力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

    可是,正当秦国兴盛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商鞅一下子便失去了靠山。惠文王一上台,公子虚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时,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商鞅这才知道什么是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结果被捕,不久被车裂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灭族。

    作为一个改革家,商鞅在政治上是成功者,秦国因其新法而强大。但他做人做事却缺少变通。我们在管理中有许多棘手的事情,有时候会让人找不到一点儿头绪,因而会走到“危机”的关头,但是要相信一句话,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及时转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时候只要换一种思路,变一个角度,就能把看来棘手的事情圆满解决。

    14. 慎言可避祸

    原文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译文

    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君子语默以时,出处以道;括囊而不见其美,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免咎。

    【王氏注】口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无灾咎。

    ■ 解读 ■

    《周易·坤卦》说:“扩囊,无咎,无誉。”意思是说:六四爻在上卦之下、下卦之上,象征着正人君子虽然品行端正,但不得中,况且阴柔过甚,靠近君主的位置是危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随境而处,方可免除祸患。此语意思颇丰,它告诫人们,在即将成功之时,不可得意忘形,到处夸耀,喜极失常。只有稳住阵脚,不露声色,才能胜券在握。生意场中是如此,政治斗争、军事外交又何尝不是如此。

    ■ 处世活用 ■

    人生世上,遇有不平之事,当挺身而出,直言相斥。但多数时候,并非事事皆可直言,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慎言”。唯有如此,相处之时才可以减少冲突,避免矛盾,有时甚至可以避祸。多言招祸,古不乏人,贺若弼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贺若弼之死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在北周时任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被害。贺若弼少年老成,善于骑马射箭,又能写诗作赋,故有很高的名声。北周齐王宇文宪很赏识他,征召他为记室。北周宣武帝即位后,让贺若弼跟随大将韦孝宽征伐陈朝,攻下数十城,贺若弼因功拜寿州刺史,进襄邑县公。隋朝建立后,准备剿灭陈朝,贺若弼上“平陈十策”,引起文帝的重视。伐陈战争开始时,文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军事长官)。贺若弼率大军渡过长江,歼灭了陈军主力。待兵临金陵时,隋将韩擒虎已攻克金陵,俘获陈后主,陈朝宣告灭亡。

    在灭陈战争中,晋王杨广是主帅,但贺若弼对杨广甚为藐视,往往不服从指挥。特别是在与陈军主力的决战中,不听号令,立功心切,在预定攻敌之前出兵决战,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对敌人的合围,虽击溃了敌军,但隋军损失惨重。杨广命人将贺若弼拘押,欲治其罪。隋文帝闻讯后,下令将贺若弼释放,并将他召到京师,赐其玉帛,又将陈后主的妹妹赐给他为妾,封其为上柱国、宋国公、右领军大将军,转升右武侯大将军。其兄其弟皆封郡公、将军。这引起杨广的极大不满,但杨广隐忍不发,贺若弼则对杨广更加不屑一顾。贺若弼认为自己对隋朝开国、一统华夏立有首功,“功名出朝臣之右”,理应担任宰相。后来,杨素升为宰相,贺若弼仍任原职,心中甚为不平,怨恨文帝,公开诽谤朝政,遂被削职拘禁,按律当斩,但文帝念其前功,恕其无罪,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然文帝对他心存顾忌,不再让他担任要职,只是待他仍很优厚。当文帝欲废黜太子杨勇,而新立杨广为太子时,贺若弼竭力反对,这更加深了杨广对他的仇恨。

    杨广夺嫡成功后,贺若弼前往东宫祝贺。杨广问道:“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可称良将,但如何评价他们的高下呢?”贺若弼答道:“三人皆非大将之才。”杨广问道:“谁是大将之才?”贺若弼道:“由殿下来评判。”贺若弼的意思是只有他一人堪称大将。等杨广即位后,贺若弼尤其被疏远和忌用。隋炀帝杨广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至此。为了显示国威,又北巡至榆林,建造可容坐千人的大帐篷。时贺若弼随驾北巡,认为太奢侈,并私下攻击隋炀帝登基以来的新政,被人告发,犯了隋炀帝的大忌。隋炀帝下令将其斩首,抄没家产,其妻子收为官奴婢,家人流放边塞。

    贺若弼父亲贺若敦被宇文护所忌而害之,临刑,对若弼叮嘱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忍。”后贺若弼平定江南,但他信口开河,屡屡冒犯隋炀帝,最终被处死。《贺若弼传》作者评论说:“贺若弼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陨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

    ■ 职场活用 ■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场即竞技场,同事关系远非朋友关系那样单纯。人事纠葛、利益纷争,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而微妙,因而管住和用好自己的嘴巴,乃职场第一要务。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即使在最亲密的朋友之间,能够严守秘密的也只有不到10%的人,那么众多的同事中能够严守秘密的比例该是多大呢?如果说被亲密的朋友泄密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无意,那么被名利场、是非窝里的同事泄露隐私,难道只存在无意的失误这一种可能吗?

    劳伦斯·萨默斯的失言

    2005年1月14日,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关于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多样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女子学理逊于男”的惊人见解——在顶级科研机构中,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女性比例很低,其原因更多的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个人选择和先天性别差异。

    萨默斯没有想到,几天后,学术讨论的内容被透露出去,他的发言非但没能抛砖引玉,反而引起校内外一片哗然,为自己招来了无数的“砖头”。

    尽管萨默斯事后一再道歉,但这一失言招致了哈佛大学教授们对其不满的总爆发。3月15日,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这是哈佛最早的学院,也是哈佛真正的核心),以218票对185票通过了对萨默斯的不信任决议,表示“对劳伦斯·萨默斯的领导能力失去信心。”

    为了哈佛的利益,萨默斯不得不在2005~2006年学年结束时黯然辞职。

    不少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向同事诉苦,倒也无可厚非,但为了表示对同事的信任,把本属个人隐私的一些东西毫无保留地掀个底朝天,就多有不妥了;如果再遇上一位嘴巴不紧或别有用心者,岂不正应了孔夫子两千多年前的那句预言:“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所以,职场上还是来得稳妥点好——对于形形色色的同事,必须知道应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和怎么说。

    ■ 管理活用 ■

    生意场上讲究拼闯,年轻的管理者往往因为活力四射,而显得特别勇猛。但是作为管理者还要听信一句老话,那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商场如战场,充满了变数和不可知性。尽管我们可以进行预案,但不是每一种情况都可以被考虑进去。所以适当的小心和谨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管理者身系全局。你的谨慎不光是对自己前途的负责,也是对团队全体员工的负责。许多优秀的管理者不但是一个大胆的投资家,更是一个谨慎的人。

    慎言的唐太宗

    领导者说之无心,而群众却能听出你话里的弦外之音。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慎言,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中国历史上唐太宗心忧天下黎民,将对百姓是否有利,看作是慎言语的标准。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每天坐朝,要想说出一句话,就要考虑这一句话是否对人民有益、对国家有益,朕实在不敢多说话啊。”

    掌管皇帝起居事务的杜正伦,为人忠诚正直,对国君的言行必定认真记录在《起居注》里,他向太宗进奏说:“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天理,那么这句错话便会千秋万代流传下去,损害陛下的道德形象,不单只是今天对国家、对百姓有害处,所以,臣也希望陛下说话谨慎。”

    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赐给杜正伦彩绸百段,奖励他的谏言。

    贞观八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言语是君子的关键,岂是随便的事情?一般百姓一句话说不好,就有人记住它,成为他的耻辱和累赘,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说话更不能有什么疏忽。国君信口开河危害特别大,难道会和百姓随口说话后果一样吗?我经常拿它作为警戒。隋炀帝初次驾临甘泉宫时,很满意宫里的泉水山石,却嫌没有萤火虫,下令说:‘捉一些放到宫里,晚上用来照明。’主管官署急忙派遣几千人去捕捉,送了五百车萤火虫到宫廷旁边。小事尚且是这样,何况那些大事呢?”

    魏征赞赏太宗:“君王处于天下最高之位,如果讲话失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天下人都会看见,确实是要像陛下这样兢兢业业、谨戒慎重的。”

    慎言就是要言语谨慎,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说话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切忌信口开河。慎言是古训,祖先们创造这个词的本意是要我们说话谨慎。它总是和“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明哲保身”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15. 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原文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依靠人民而不可动摇,有耿直气节而不可屈挠,这是忠良将相建功立业的办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是忠良将相保持善终的办法。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注】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 解读 ■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大丈夫可以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不随波逐流,不朝秦暮楚,梗植如松竹,坚定如磐石,此系大丈夫之风范,是成就事业的保障。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

    ■ 处世活用 ■

    魏晋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嵇康曾指出:“人无志,非人也。”志向,历来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古人是很崇尚立志的。三国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说过:“志当存高远。”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有志,就是有理想;无志,就是无理想。处世为人,不可无坚定的信念。

    然而,我们要真正领会“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中“高远”二字的真正含义。所谓“高远之志”,是指所立的“志”不是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贪图个人享乐,而是能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之志。历史上不乏身处高位之人,终因其所谓的“志”的不正而遗臭万年,南宋宰相贾似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贾似道的人生

    贾似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他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个专事吃喝嫖赌的浪荡子弟,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他残酷压榨人民,过着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他又向元统治者称臣请降,成了出卖朝廷、卖主求荣的罪人,最后落得个人人唾弃的可耻下场。

    咸淳六年(1270),蒙古兵围攻襄阳,南宋前线形势十分危急,贾似道却悠闲地躺在葛岭私宅中,过着极端荒淫的生活。他在住处建起楼阁亭榭,又治“养乐圃”,作“半闲堂”,还请道士在堂中供奉自己的塑像。他纳宫女叶氏和张淑芳以及许多美貌的妓女、尼姑为妾,日夜淫乐。贾似道又请来从前的赌友,关门赌博,不许别人偷看。他的一个侍妾的哥哥,来贾府探看妹子,正站在大门口想进去,被贾似道看见,立即将他捆起来投入火中。贾似道对身边的侍妾也极其残酷。有一名侍妾因见到西湖上两个游客,只赞了一声“多美的少年”,贾似道就醋劲大发,立刻叫人砍下了她的头。为了杀鸡儆猴,他还将这颗砍下的头装在盒子里,捧给其他侍妾观看,吓得那些可怜的妇女魂不附体。贾似道又经常与群妾一起,蹲在地上斗蟋蟀。他还写了《蟋蟀经》,描述他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他身边的狎客曾拍拍他的肩开玩笑说:“这是平章的军国重事吗?”贾似道还特别爱好奇玩珍宝,广为搜罗。他听说已故兵部尚书余阶有玉带殉葬,竟掘坟取来。谁要是有珍宝不肯送给他,他即诬加罪名,进行迫害。他所搜集到的大量古铜器、法书、名画、金玉珍宝,都交给廖莹中鉴定,并建多宝阁贮藏,每日登阁玩赏一次。贾似道在葛岭恣意淫乐,整月不上朝,如果有人提及边防之事,他便加以贬斥。有一天,度宗问他:“襄阳被围已三年,怎么办?”他撒谎道:“北兵已退,陛下从何处听得此言?”度宗告诉他是听一个宫女讲的,事后,他立即处死了那个宫女。自此,不管前线情况多么吃紧,谁也不敢透露半点真实消息。

    贾似道越来越专横,但他又怕舆论指责自己。特别是当时的太学生非常厉害,他们直接批评宰相、御史台,连皇帝也对他们没办法。曾有太学生上书指责贾似道,说他游山玩水,不管社会萧条;大吃大喝,不管物价飞涨。贾似道为了封闭舆论,施行权术,用官爵笼络当时的名士,又增加太学生餐钱,放宽科场恩例,以种种小利去诱惑和拉拢读书人。从此,言路断绝,贾似道作威作福,更加肆无忌惮。

    贾似道位至宰相,从庸俗的观点来说,其人生不可谓不成功。然而,他所谓的“志”不过是专图享受并为之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政治更为腐败,加速了南宋的灭亡,至今为人们所谴责、唾弃。鲁迅先生曾说过,把追求“威福、子女、玉帛”算作“最高理想”的人,说到底“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满足”。

    ■ 职场活用 ■

    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通常你哪里也去不了。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远大的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抱负、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在制订职业生涯计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订职业生涯计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志向与成功

    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一项持续30多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显示,志向远大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成功。

    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

    分析显示,即使孩子家境贫穷或能力不那么强,在小学毕业时如果志向远大,长大后从事专业技术职业的几率就大得多,哪怕实际从事的未必是他们当年梦想的职业。

    在11岁时便有专业技术职业抱负(兽医、律师、建筑师等)的孩子当中,50%的人42岁时在从事这类职业;在没有类似职业抱负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仅为29%。无论男孩女孩,无论其家长从事体力还是专业技术工作,这种差别都十分明显。

    研究依据的短文来自英国1958年启动的全国儿童发展研究。该大型研究计划跟踪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全程,为英国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变化提供数据。1969年,当这些孩子11岁时,学校要求他们参加了一项关于业余爱好、喜欢的科目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的调查。

    他们还被要求写一篇短文,想象自己25岁时的情景,包括生活状况、兴趣爱好、家庭和工作等。

    负责分析这些短文的简·埃利奥特说:“11岁时的理想与长大后的职业之间绝对有某种明显的联系。”在接受调查的孩子中,抱负的分布并不平均。志向最远大的是来自中产阶层的较为聪明的孩子,而且多为男孩。埃利奥特说,即使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远大理想仍然能预示未来事业状况。人们常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职场之上,我们应当志存高远。

    ■ 管理活用 ■

    成功之士没有一个不是志向远大,且信心十足的人。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那么别人自然不会对他有信心。一个缺乏志向的人,别人也很难在他那里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身为管理者,自信心和志向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不光关系到自己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它更关系到下属的前途和志向。如果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信念,那么团队就会显得没有方向感。而管理者也无法将下属团结在一起。成功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你的下属和员工感到你十足的信心和远大的志向,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希望和保障。

    富尔顿的信念

    富尔顿·罗伯特,1765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开斯特县。21岁时,他到英国的伦敦画画谋生。在一次社交会上,富尔顿结识了蒸汽机发明家瓦特,两人遂成为莫逆之交。富尔顿当时意识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变化。他当时想,如果能将它用在轮船上就好了。在法国时,他见到了美国驻法国公使利文斯顿。他自信十足地向这位大使介绍自己的设想,并声称这一成果将改变世界。利文斯顿决定资助富尔顿进行发明轮船的研究,而且将富尔顿招为自己的女婿。

    富尔顿经过9年时间的研制,到1803年,终于制造出了由他自己设计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他在法国的塞纳河上进行试航,一举成功。但乐极生悲,当天晚上那艘船就不幸被暴风雨所摧毁。但是富尔顿没有气馁,因为他看到了希望,于是立即投入第二次改建工作。1804年,改建后的轮船再次在塞纳河上航行成功。但富尔顿还是不甚满意,他认为还可造得更好一些,因此决心再建造一艘性能更理想的蒸汽轮船。1805年,他得到瓦特的支持,在英国瓦特·博尔顿工厂购买了瓦特新设计的功率更大的蒸汽机,把它带回美国。1807年8月,一艘新造的铁壳轮船出现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这艘船长45米、宽4米,被命名为“克莱蒙特号”。8月17日,“克莱蒙特号”起航,坐在船上的40位乘客和好奇的观众,不断地对它进行冷嘲热讽。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声,“克莱蒙特号”缓缓离岸,驶向江心。一位观众大声喊叫起来:“啊,上帝,那玩意儿真开动啦!”

    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江面上行走这样巨大的怪物,它大声轰鸣着驶来,高高的烟囱里冒出黑烟,轮子推动江水发出哗哗的响声。经过32小时的逆水航行,“克莱蒙特号”完成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距离为240千米的航程。要走完这段漫长的航程,即使是最好的帆船,一路顺风也得走48个小时。“克莱蒙特号”顺水回航时仅用了30个小时,它的平均时速达到5.6千米/时,从此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帷幕。不久,富尔顿取得了在哈德逊河上航行的独占权,并开办了船运公司,成为美国有名的富翁。

    如果富尔顿当时缺乏信心,那么美国大使不可能给予他资助。如果在初次失败后,他便丧失了远大的志向,那么不会有改良的蒸汽机轮船,更不会有后来的轮船公司。别人对富尔顿的支持正是基于他那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远大志向,以及他的饱满的自信心。这份自信支持了他十几年来从一个画家最终成为一个发明家和富翁。管理者如果信心十足,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成功,也是员工的福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