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力-成熟还需处世不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成熟之人当知藏巧于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胜利面前,头脑千万不要被惊喜冲昏。身居高位,更应善“藏巧”,切莫锋芒毕露,这样做,不但伤人,更会伤己。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而且,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在某些时候,由于多种原因,利与弊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自己、对手和周围环境,掂量自己的利和弊。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里说的伏藏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另一种,是更高明的——“藏巧”。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除掉了韩信。此时,刘邦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他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意思。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一向感谢陈平,一面自责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刘邦果然高兴,对萧何的疑虑顿减。

    同年秋天,黥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此间他曾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密探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知道后,就劝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间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刘邦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的藏巧更胜一筹。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不解,他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大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求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一笑了之,但也如了王翦的愿。

    王翦带领军队先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以示忠心,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藏巧是明哲保身的一技妙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才算得上是成熟立世之人。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实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半多于全部,隐藏胜于尽显。

    2.笑对挫折与失败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人的声音穿越千年依然掷地有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笑对挫折和失败呢?

    “战场上无长胜之将,生活中无长胜英雄。”失败和挫折随时会光临你的居所,打你个措手不及。是放弃、是坚持、是反抗、全在一念间。成熟的人会选择后者,他们认为只要具有了积极的态度,那么所有的打击都只能让你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美国的杰出作家拉马斯·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一书的手稿,曾被女仆误作为引火的废纸烧毁了。几年辛劳,付诸东流。一时间,卡莱尔不免捶胸顿足起来。没多久,他那了不起的心理承受力,对灭顶之灾释然一笑的乐观胸襟,使他跨越了危机,突破了人生的败局重新振作起来。后来,他重新一字一句地写完了这本书。而且比原著更精彩与完善,该书一经出版,立刻风靡世界,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笑对人生的人,比起在曲折前悲悲戚戚的人;始终坚信前景美好的人,较之心头常常密布阴云的人,更能得到成功的垂青。

    1914年12月的一天晚上,爱迪生在新泽西州某市的一家工厂失火,大火将爱迪生近100万美元的设备和大部分研究成果烧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这位67岁的发明家在他的希望与理想化为灰烬之后,来到现场。大家都用同情和怜悯的眼光看着他,而他却镇定自若地对众人说:“灾难也有好处,它把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正是这种积极而超凡脱俗的乐观心态,使这位大发明家在事业上步步为营。

    马克·吐温被评论家们称为美国最爱开玩笑的人。另外,他还是美国最深刻的哲学家之一。他从小就领略到生活的种种悲剧: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他年轻时相继死去;他的4个孩子,在他还活在人世的时候,一个个先他而去。他饱尝了生活的苦楚,可他坚信,如果我们以欢笑为止痛剂来减轻失败的苦痛,我们也能得到乐趣。我们可以适当地使自己处于超然的地位,来观赏我们自身痛苦的情景。

    在沉重的打击面前,需要有泰然处之的积极而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战胜沮丧,化悲痛为力量、化坎坷崎岖为康庄大道。你可能一时丢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毁了一次机会。但是,精神绝不能失望毁灭。冷静达观,愉快坦然,是成熟的催化剂,是另辟蹊径、迎接胜利的法宝。

    失败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幸,但是失败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不幸,主要是因为人们把它当成是一种不幸。成熟乐观的人不会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失败,只有不会积极乐观的人。

    在仔细分析过100名杰出人士之后,我们发现他们都曾被迫经历过暂时的困难、失败与挫折,而且这些困难与挫折可能是常人永远不知道以及将来也永远不会知道的。

    英年早逝的威尔逊总统就是一个饱受诽谤与失望的受害者,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但是威尔逊的名字最终却排在了真正伟大人物名单的前列。

    林肯逝世时并不知道他的“失败”为地球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哥伦布死时是名被套上铁链的囚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失败”意味着一个国度的发现。这个国家曾由林肯和威尔逊用他们的“失败”来领导过。

    不要随便使用“失败”这个字眼。

    一位能干的经理不可能挑选那些没经过考验是否忠诚可靠、坚毅以及具备其他必备的品质的人充当其助手。

    重大的责任以及所有随之而来的报酬,总是落在那些不愿把暂时性的挫折当做永久性失败的人的身上。

    失败经常使一个人处于一种必须发挥其超常能力的境地。许多人已经从失败中获得了胜利,破釜沉舟的人只有背水一战。

    恺撒早有征服英国的愿望,他悄悄地派遣坐满士兵的军舰驶入大不列颠岛,卸下部队与补给晶,然后下令烧毁所有船只。他把士兵召集到身边,说:“现在不是胜利就是死亡,我们别无选择。”

    他们胜利了!当人们决心取胜时通常都能如愿以偿。

    烧掉你身后退路的桥梁,你的表现一定会更好,因为你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

    正流行全美的“13俱乐部运动”,也是因为其创始人在一次惊人的失望之后发起的。这个震惊使他的头脑更为开放,对这个时代的需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这一发现则创造了这一时代最有影响的运动。

    世上从没有真正的失败。看似失败通常不过是暂时的挫折,请你用积极的思维心态去面对失败和挫折,才能突破人生的败局,从而获得成功。

    3.处变不惊转危为安

    不要饥不择食,不要病急乱投医。那样只会让你的情况更糟糕,处变不惊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长期磨砺的结果。它引导人们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诸葛亮的“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曹植的“七步诗”使自己得以保命。处变不惊是一种成熟,它引导人们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美国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一个地区名为“富丽哩”,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的出租情况可说是惨不忍睹。每一座豪华的大厦里几乎都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丝忙碌的气息。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租赁市场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处变不惊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惨淡的地区。萧条的景象反而给了他一个奇特的想法,而正是这个奇特的想法促使他获得成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这位经理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他是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楼的,公司以取消抵押品赎取权获得了这座大楼。他开始担任这项工作时,这座大楼只租出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把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为什么短短时间内情况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记者采访他时,他这样说道:

    “我准确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我要使这些房间能100%地租出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我要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就必须做到这几点:

    ①要选择称心的房客。

    ②要激发吸引力:给客户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办公室。

    ③租金一定要比他们现在所付的房租低5%。

    ④如果房客按为期一年的租约付给我们同样的月租,我就对他现在的租约负责。

    ⑤除此之外,我要免费为房客装饰房间。我要雇用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师和内装工,根据房客的个人喜好来改造装饰每一间办公室,使他们真正满意。

    我通过推理得到下列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还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但这种情况总不会比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的情况更糟。而我们的境况应该更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会准时如数地缴付房租。

    第二,出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的习惯。在大多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很短的周期内得到新的租金。

    第三,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满期的那一年年末退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也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股票价值。事实证明,装修后的效果十分不错。每一个新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金钱。有一个房客在房屋改建工作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这位经理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9/10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但是,就在周围,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位经理的处变不惊,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楼忠福也属于后一种人,他作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能够处变不惊,常常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差错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楼忠福在解决困难时就总能抓住关键性的向题并设法解决,一旦最困难的部分被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987年东阳三建刚进驻宁波不久,已经顺利完成了一些工程,可就在这时,一股逆流威胁到东阳三建在宁波的生存。

    1987年8月28日,《宁波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市住宅开发公司技术处副处长吴银澜向十多个建筑单位的有关人员索贿现金及实物,终于东窗事发,被抓了起来。据其交代的受贿款项中,也有三建公司的一笔。

    三建公司宁波施工队的一名副队长,曾经根据吴银澜的“启发”,送去了2000元人民币。尽管楼忠福对此做了严肃处理,撤了那个副队长的职,但是东阳三建的声誉还是受到了损害。在宁波,有些同志不是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是对整个企业以一盆脏水泼之,甚至仅仅因为这2000元钱就十分愚蠢地要将整个东阳三建逼出当地市场。

    “三建”在宁波的声誉刚刚建立起来,怎么能因这件事就放弃宁波市场,楼忠福十分焦虑。但他很冷静,他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他牢牢地把握整件事情的中心问题后,他开始行动了。

    当时,楼忠福已得知清退文件即将下达,而东阳三建公司和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460万元的工程项目意向已定,合同未签。他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对“三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地接下工程,而且越大越好,越大越有利。拿不到新工程,不用别人清退,自己就得打道回府;拿到新工程,就要履行合同,就可以继续在宁波施工。

    楼忠福当机立断,请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同志来东阳。他的诚恳态度打动了这家公司的经理,楼忠福领着这位经理参观了“三建”的建筑精品,也不回避宁波事件,承认公司在管理上还有某种欠缺。

    楼忠福的诚恳与“三建”的实力终于打动了对方,宁波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代表,在离开东阳三建之前,与楼忠福签订了这份合同。楼忠福长吐了一口气。很可能对方回宁波时,清退的文件随之就会下达,但他已经抢了先,他可以凭借这份合同继续在宁波干下去。

    后来,有18个外地施工单位被列入从宁波建筑市场清退的名单,但是“三建”却没有被赶出宁波,楼忠福以自己的智慧,使他的队伍绝处逢生。

    由此可见,处变不惊的冷静态度、善于抓重点的非凡能力,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能身处不利而陈脚不乱,并紧接着付诸实践,他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4.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尼采自诩为“太阳”,所以他疯了。吴王夫差轻视勾践,终被亡国。“胜不骄,败不馁”是祖训,更是真理,保持一颗成熟的平常之心,是在沙涛汹涌的人生大海上能指引你正确航行的人生之舵。

    到1980年为止,松下集团已经变成资本达两兆亿日元的大企业。山下就任总经理后对集团进行了第四次决算:销售额为二兆一百五十二亿五千八百万日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6.2%。当时日本产业界销售额达二兆亿日元的只有三家,即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新日铁。而松下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突破2兆指标。利润为一千三百六十二亿二千五百万日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16.8%,扣除税款利润达七百三十一亿四千七百万日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1.6%,增长达两位数字。

    可是,作为总经理的山下并没有流露出自己的喜悦,而是说:“销售额超过二兆日元,也不能心安理得。销售额增加的同时,必须充实新内容。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正是从这一年起,山下开始整顿公司体制,着手进行从家用电器制造到电子综合产业的改革。

    “从销售额上看,菲利浦是三兆八千亿日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五兆亿日元。不仅销售规模,就是在利润率上,我们的纯利润率是4%,而GE的6%远远高于我们。因此,松下最终目标是要赶上GE!”

    山下引导部下,不要陶醉于眼前的好成绩,要鼓起新的干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人背后议论说:“山下欲望太大了!”然而,人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会出现“陷阱”的危险,这是山下铭刻在心里的警告。他说:“人在失败的时候,反而能产生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反省自己的错误,弄清楚问题的症结。与其说失败可怕,莫如说是在其相反的时候,顺境更危险。一旦被提拔、晋升,官架子就摆起来了,失败也就孕育其中。从我的经验看,被提升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出现问题的。”

    在人生得意或者某件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的时候,不要那么兴致勃勃,而要努力保持谨慎、冷静的态度;而在失意、落魄的时候,决不伤心气馁,乱了自己的方寸。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历任四届英国首相的格莱斯顿在70岁时还在学习新的语言。

    俾斯麦死时83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他70岁以后才完成的。

    16世纪意大利的画家提香一直作画到86岁他死为止。

    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时说:“我们知道的是无,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

    让自己成长,不断成长,永不停息。以过去伟大的人当模范。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其他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著名律师威廉斯指出:“我认为‘成功’或者‘胜利’这个词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能力——包括你的体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论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感到满足,我认为你便是个成功者了。”

    如果说成功就是把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那么,成功是没有止境的,成功后不要停留在顶端,而要像快乐的机器人那样,在成功之后向更大的成功迈进。

    如果有谁将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即使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绝不能自满。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归宿。也不允许昨天的成功影响今天的工作。生活在不断地奔跑,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事业。

    这是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能够接受任何挑战了。

    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他们想带的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谈。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考题时,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沮丧的神情。

    教授俯视着他面前这些焦急的面孔,严肃地说道:“完成5道题目的请举手!”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的请举手!”

    仍然没有人举手。

    “完成3道题的请举手!”

    “两道题的!”

    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么一道题呢?有没有人完成了一道题?”

    整个教室仍然沉默。教授放下了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微笑道。

    “我只想要告诉你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学习,但关于这个学科仍然有很多的东西是你们还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

    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将通过这次测验,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也还只是刚刚开始。”

    5.尽量少谈“得意”事

    祥林嫂在乡人面前每每哭诉丧子之痛,都会让人避之不及。同样的道理,得意之事谈得多了,也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或让人在心中窃笑你的轻浮和不成熟,中国人自古倡导含蓄,不露富,这个“富”,不仅指财富,也指一切得意之事。

    “我是我们单位的红人;”“我是我们公司的顶梁柱;”“我一个人赚得,比你一年赚得都多;”“我家房子盖得是全城最好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表现自己的能力。其实,这并不好。很多时候,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很“了不起”,相反会认为你是不成熟、喜好卖弄。与人交往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事。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香港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薪水数万港元。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面对亲朋好友时,她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她的这种行为偶然被女儿发觉了,女儿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别人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合情合理。当我们在谈及自己时,要防止过分突出,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貌美,乙相貌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许多男士频频邀请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辞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也很聪明,于是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那天晚上过得也十分愉快。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方式,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她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却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纶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纶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并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的面子表现出了自己的谦虚和大度。无论这位对手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实在令人敬佩。

    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之一。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成熟的人却懂得把握方式和程度。

    在别人未谈得意事情之前,自己不要抢先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因此,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自己再说,这时不良的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总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他会对对方说:“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会更好。

    6.坦然面对别人的攻击

    诸葛亮当年想诱使司马懿出战,便命人送了一套妇人的衣冠给他,司马懿本就老谋深算,自然知道诸葛亮的用意。于是,他笑道:“丞相弄错了吧,竟然送套妇人的衣服给我。”面对诸葛亮的人身攻击,司马懿识大体,不中“奸”计,让诸葛亮也佩服不已。倘若当年司马懿在愤怒之下贸然出兵,大概历史就要被重写了。

    人人都有可能遭到别人突如其来的攻击。而且位居高层的人更容易受到这种攻击,所谓:位子越高,攻击越多越猛。面对别人的攻击,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难为情。成熟冷静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寻找解决方法。

    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报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开刀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

    患者排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他理解病人的急切心情,因此,面对病人的错怪,能够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效果好多了。

    一位作家刚发表一篇小说,获得了赞誉之声。另一位作家却不以为然,跑去问他:“这本书还不赖,是谁替你写的?”他答道:“哦,谢谢你的称赞;不过,是谁替你把它读完了?”幽默的回敬,对“揭短”者是一种有效的应付之道。

    他人有时会开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这时,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冲淡这尴尬的处境,活跃气氛。这也是成熟应变的技巧之一。

    自嘲运用得好,也可以使交谈增添许多风采。如果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流障碍。自嘲要审时度势,不能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意味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不过是当事者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在应付“揭短”时,尤其要注意:

    1.尽量不要认为他人别有用心。

    如果我们神经过敏,对别人的每一句话都琢磨一番潜台词、话外音,那就是自寻烦恼。因为在许多场合,对方往往是脱口而出或即兴联想的玩笑话,根本没想到会伤害你。

    2.不可反唇相讥。

    有人听不得半句“重话”,动辄连珠炮似的反讥,常因此挑起唇枪舌剑,使朋友间良好的关系破裂。一般说来,开玩笑的人若是得到严肃的回报,脸上常挂不住。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玩笑失去一个朋友,甚至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印象。

    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万状,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机智地改变处境,以至失态,那就显得有些“小器”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暂时把“揭短”抛置一边,寻找别的话题,转移别人的视线等,主为上策。

    一位巴黎的剧作家邀请小仲马看他的新剧本的演出。演出进行时,小仲马不断回头,嘴里嘟哝着:“一个,两个,三个!”

    “您在干什么?”剧作者纳闷地问。

    “我在替您数打瞌睡的人。”

    过了些日子,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上演了。上次请小仲马看戏的那位剧作者又和小仲马坐在了一起。演出开始之后:他也不断回头去找,找了半天,居然也找到一个打瞌睡的人。那位朋友欣喜若狂,连忙说:“亲爱的,您的《茶花女》上演,也有人打瞌睡。”

    小仲马听了毫不介意,幽默地说:“您不认识这个人吗?他是上次看您的戏时睡着了,至今尚未醒来的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曾遭受到许多政治评论家的攻击和批评,其中以亨利·门肯的批评最为严厉。

    有一次在华盛顿里迪罗俱乐部的大会上,政治人物云集,当然,新闻记者更是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轮到罗斯福演讲时,他清了清喉咙,对着在座的亨利·门肯笑了笑,说了开场白:“各位先生女士,我的朋友亨利……”

    接下来的演讲内容让全场观众哗然,尤其是新闻记者,彼此面面相觑,十分惊讶。

    罗斯福大肆谩骂美国的新闻界,指出新闻界的记者都十分无知、没有常识,并且愚蠢而自大。在场记者觉得罗斯福简直莫名其妙,怎么好好地骂起人来了,但是再听下去就渐渐地回过味来了。

    原来罗斯福所讲的内容是亨利·门肯写的一篇文章《美国新闻界》,这时全场所有的焦点都对准了满脸通红的亨利。

    本来要根据亨利抨击的重点提出问题的记者,这时对他的评论内容起了怀疑,因为他对于记者的评论如此的离谱,那么对于罗斯福的政策抨击还能相信吗?

    会后,罗斯福被人推着轮椅离开时,还特别到亨利面前微笑致意,表示出政治家的气度。

    原本会遭受各界质询的罗斯福,很轻松地渡过了这一关。

    当遭受到攻击时,想办法找到对方的弱点,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压力是很有效的防身术。

    英国作家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被搬上舞台后,首演就获得了很大成功。演出中,观众不断鼓掌喝彩。剧终时,许多人不肯离去,纷纷要求剧作家与大家见面。

    萧伯纳为了不辜负观众的热情,只得走上舞台,同演员一起向观众谢幕。不料,萧伯纳刚刚来到台上,突然有个人怪喊起来:“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也不要看!收回去吧,停演吧!”

    虽然这喊声与整个演出过程中的气氛极不协调,但它出现得太突然了,许多人一时怔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而更多的人则为萧伯纳捏了一把汗,想看看他如何处理这种局面。谁知萧伯纳听到喊声,脸上笑容依旧,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是不是有点儿寡不敌众?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让我们一起来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呢?”

    萧伯纳这样的知名作家,面对一个无名观众的当面污辱,既保持了沉着冷静、不失风度,又没有一味退让,使其得逞,而是以退为进礼貌的外在表现,和幽默辛辣的语言,给予巧妙的回击。这一来,观众的情绪被萧伯纳巧妙的回答感染,又爆发出一阵更热烈的掌声,使那个恶语伤人的家伙无比的狼狈。

    无端诽谤和造谣中伤在美国总统的竞选中是常有的事。1800年,约翰·亚当斯在竞选总统时,就有个共和党人煞有介事地指控他曾委派竞选伙伴平尼克将军到英国去挑选四个美女做情妇,两个给平尼克,两个留给总统自己。这种桃色新闻对于一个政坛要人来说其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然而亚当斯却没有急于申辩和澄清,他大笑着说道:“假如这是真的话,那平尼克将军一定是瞒过了我,全都独吞了!”周围的人听了,无不捧腹而笑。

    当别人确实侵犯到你,你当然有权利生气。如果对方是陌生人,你可以大吼大嚷、漫天叫骂,然后一走了之,祈祷彼此再也不要碰面。但是,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朋友或家人呢?

    你仍然有权力生气,但别忘了强烈抨击,只会告诉对方:“在我眼中,你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能者、不折不扣的坏蛋。”然而,当你平静而清楚地告诉他:他的某些行为(而非他的人格、本性)激怒了你,你希望此类情况不要再发生,而且你依然会把他当朋友,这样,惭愧和道歉的就会是对方了。

    当然,改变自己和宽恕别人的确不容易,但这可以使我们变得成熟。敌意和怒气会给我们的心灵与肉体带来同样沉重的负担,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去避免它吗?

    7.把精神放在90%的好事上面

    世上没有不幸的事,而只有不肯快乐的心。快乐的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不快乐的人到哪里都是不快乐的。扔掉10%的腿,你还拥有90%健康身躯,那丢掉的,已经一去不复返的10%,实在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耗费精力。

    “两个女人一条腿”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们一个叫艾美,是美国姑娘;另一个叫希茜,是英国姑娘。她们聪明、美貌,但都是残疾。

    艾美出生时两腿没有腓骨。一岁时,她的父母做出了勇敢但备受争议的决定:截去艾美的膝盖以下部位。艾美一直在父母怀抱和轮椅中生活。后来,她装上了假肢,凭着惊人的毅力,她现在能跑,能跳舞和滑冰。她经常在女子学校和残疾人会议上演讲,还做模特,频频成为时装杂志的封面女郎。

    与艾美不同的是,希茜并非天生残疾。她曾参加英国《每日镜报》的“梦幻女郎”选美,一举夺冠。19岁那年她赴南斯拉夫旅游,决定侨居异国。当地内战期间,她帮助设立难民营,并用做模特赚来的钱设立希茜基金,帮助因战争致残的儿童和孤儿。1993年8月,在伦敦她被一辆警车撞倒,肋骨断裂,还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被这一生活的不幸击垮。她后来奔走于车臣、柬埔寨之间,像戴安娜王妃一样呼吁禁雷,为残疾人争取权益。

    也许是一种缘分,希茜和艾美在一次会见国际著名假肢专家时相识。她们现在情同姐妹。

    她们虽然肢体不全,但并不觉得这是多了不得的人生憾事,反而觉得这种奇特的人生体验,给了她们坚韧的意志和生命力。她们现在使用着假肢,行动自如。在坐飞机经过海关检测时,金属腿常引发警报器铃声大作。只有在这时,才显出两位大美人的腿与众不同。

    只要不掀开遮盖着膝盖的裙子,几乎没有人能看出两位美女套着假肢。她们常受到人们的赞叹:“你的腿形长得真美,看这曲线,看这脚踝,看这脚趾甲涂得多鲜红!”

    艾美说:“我虽然截去双腿,但我和世界上任何女性没有什么不同。我爱打扮,希望自己更有女人味。”

    她们几乎忘了自己是残疾人。她们没有时间去自怨自艾,人生在她们眼里仍是那么美好。她们有做不完的事情和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是好的,10%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或者永不快乐,那就把精神头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吧。

    在法国里昂的一次宴会上,人们对一幅是表现古希腊神话还是历史的油画发生了争论。主人眼看争论越来越激烈,就转身找他的一个仆人来解释这张画。使客人们大为惊讶的是:这仆人的说明是那样清晰明了,那样深具说服力。辩论马上就平息了下来。

    “先生,您是在什么学校毕业的?”一位客人对这仆人很尊敬地问。

    “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先生,”这年轻人回答,“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益最大的学校是苦难。”

    他为这苦难的课程付出的学费是很有益的,尽管当时他只是一个贫穷低微的仆人,但是不久,他终于以其智慧震惊了整个欧洲。他就是那个时代法国最伟大的天才——法国哲学家和作家卢梭。

    在伦敦的一个马厩中,住着一个穷孩子,名叫法拉弟。他是以在街上出租报纸为生的。后来,他又在印刷厂和书店当了7年工人。他是在装订图书的时候,对科学产生兴趣才开始做起简单实验来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听了戴维先生的化学讲座。回来以后,法拉弟鼓足了勇气,把自己的心得笔记寄给了这位大科学家。

    过了不久的一个晚上,戴维先生的马车停在了法拉弟那寒舍的门口,一个仆人递给他一张请柬,请他参加第二天的讲座。当法拉弟拿到戴维先生的请柬时,他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戴维先生的鼓励下,法拉弟做了许多出色的试验工作。没有多久,这个早年命运不佳的孩子,就被邀请在科学家面前讲演了。

    法拉弟终于被指派为皇家学院教授,这成了当时科学界的一个奇迹。当人们问戴维先生,什么是他的最大发现时,他回答说:“法拉弟。”

    黑人道格勒斯在生活中比一无所有者还要贫困,他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在他出生以前,他就被许下抵债了。即使要达到最穷的白人孩子的起点,他都要走一段很长的距离。道格勒斯没有机会学习,没有老师,农场主也不允许奴隶们学会读和写。但是,每当主人不注意,他就从废报纸、药单、日历上学文字,从不间断。

    他的这种精神至今使成千上万的白人孩子感到惭愧。道格勒斯21岁才逃离农场,到北方的纽约当搬运工,并参加反奴隶制运动。后来,他在纽约办过报纸,在华盛顿编过《新时代》杂志,而且终于成为哥伦比亚地区联邦法官和美国的第一个黑人议员。

    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都没有被不幸和苦难压垮,因为他们成熟,因为他们把精神都放在了90%的好事上面。

    8.利而不露品自高

    做人成熟,就不要太露锋芒,正如那句俗话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太露锋芒很有可能招致“毁灭”,而盖其锋芒方可图日后更大发展。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慢慢开始衰败。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夹起自己的尾巴,掩饰起自己的才华吧。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层层选拔,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跑了一半时,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他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瑕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人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滥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汉高祖刘邦杀,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即位。刘备病危时当着诸葛亮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可能没有杀诸葛亮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制”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光养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

    你不露才华,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但锋芒过露却又易招人陷害。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深藏你的拿手绝技,你才可永为人师。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法宝,在重要事情上尤其如此。

    “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锋芒毕露可能会招致自身毁灭,所以,做人要灵活不该出头别出头。

    有句俗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无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很容易得罪他人,得罪他人便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成为自己成功的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招惹他人的妒忌,他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年轻人往往会狂妄自大,树敌太多,与他人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至影响到他人。这也是遭人妒忌的最大原因。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毕露对于年轻人,弊大于利。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自己的角,时间久了别人也必将去折你的角。

    9.遇强则迂,遇弱则攻

    月盈月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月不可能总盈,也不可能总亏。遇强则迂,遇弱则攻,是成熟的选择,也是生存的需要。

    遇事硬顶不是成熟之人的办事策略,“遇强则迂,遇弱则攻”才是上策。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必须当机立断,决不可拖泥带水。

    要仔细分清形势是否很不利,慎之又慎地做出是否撤离的决定。

    撤离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手段,是为保存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行动。假如形势并非很危险,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就绝不要轻言撤退。所以做出这种决定必须要慎之又慎。

    武则天年方十四时便已美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被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做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眼看着不行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非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情况不妙时,必须当机立断,主动撤退,否则,可能血本无归。

    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不忘确保李家江山的长久万代,要让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一天,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何等冰雪聪明,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惟有丢弃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唐太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于心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但也不便多问。他借机溜了出来,径直去了媚娘处。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雨已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她的聪明之处在于能识别“风紧”还是“风松”,在危难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并能果断地“退”,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风松”了,又再回来,后来时机一成熟,武则天果断地由退转进,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遇强则迂,遇弱则改的精明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绝对的强,也没有绝对的弱,一切都是相对的。惟有目标是根本,是你必须抓住的。

    10.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现实社会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困难没有做下去的勇气。

    波德莱尔说过:“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

    保罗·迪克刚刚从祖父手中继承了美丽的“森林庄园”,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就将其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欲哭无泪,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他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

    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她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

    保罗在外祖母的劝说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他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家庭妇女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分装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一抢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又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保罗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绝境,要灵活地去发现机遇并把握机遇,世上没有绝境,只有内心的绝望。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前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他们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惟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着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传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同样坚毅的还有一名法国记者,他叫博迪,在年轻的时候,他因一场事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的器官中,惟一能动的只有左眼。可是,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下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他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准确,他们需要查辞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象他们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20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一根手指就可以建造一座大桥,一只眼睛就可以出一本书,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来。当挫折接连不断,当失败如影随形,当命运之门一扇接一扇地关闭,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总有一扇窗会为你打开。机会总是存在的,只要你心存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