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二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八症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胡椒科直立亚灌木植物光轴苎药Piper boehmeriae folium Wall.var.tonkinense C.DC.的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等地。

    【异名】小麻疙瘩、大肠风、石条花、苎叶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散寒:用于风湿痹证,既可浸酒服,并用药酒擦患处;亦可煎水外洗,并与猪筒骨煲汤服。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可单用水煎服,或与泽兰、红花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浸酒服,或以药酒擦患处。解毒止痛:用于毒蛇咬伤,可单用研粉酒送服,并用药粉调酒外擦伤口周围;用于牙痛,可浸酒涂牙龈处。此外,单用研粉冲服,还治胃寒痛。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5g;研粉,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十大功劳叶见《本草再新》。为小檗科常绿灌木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或华南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Thunb.)DC.的叶。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功劳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退热: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可与麦冬、知母、沙参、川贝、白及、旱莲草等同用。补肝肾,强腰膝: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耳鸣,可与熟地、杜仲、牛膝、续断等同用。泻火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单用煎水顿服,或与黄荆叶同用;用于目赤肿痛,可煮沸过滤,高压消毒滴眼;用于痈肿疮疡,常研末调敷。燥湿止带:用于赤白带下,可与白英、仙鹤草各30g,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感冒发热、急性结膜炎、带下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具有抗菌、抗癌作用。

    十大功劳根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或华南十大功劳M.japonica(Thunb.)DC.的根。

    【异名】土黄连、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刺黄连、茨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及湿热黄疸,胁肋疼痛。治疗湿热泻痢,可单用研粉冲服,或与地锦各等量,水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可与金钱草、栀子、茵陈等同煎服。泻火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可与黄荆、路边荆等同用;用于疮肿,水火烫伤,可单用研粉,茶油调敷患处;用于咽喉肿痛,可与射干各等量,煎水含咽。此外,与紫珠、百部、白及、龙骨、牡蛎等药同用,又治肺痨咳嗽,咳痰带血。

    现代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疖、痈、烧烫伤、湿疹、感冒发热、急性咽喉炎、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小檗碱、异防己碱等。

    丁香见《雷公炮炙论》。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花蕾。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海南、广东亦有栽培。

    【异名】公丁香、雄丁香、丁子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吐、呃逆。治呕吐,常与半夏等量同用;治呃逆,常与柿蒂、生姜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脾胃虚寒吐泻者,常配伍白术、砂仁、白豆蔻等。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膝酸软、阴冷、阳痿,常与附子、肉桂、巴戟天等同用。此外,本品浸于70%乙醇中外搽,还可治疗体癣,足癣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体癣、手足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酒浸外擦。

    【现代研究】含丁香油(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等)、齐墩果酸、鞣质、脂肪油等。可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腹部气胀,减轻恶心呕吐。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伤寒沙门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流感病毒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丁香蓼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柳叶菜科1年生草本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的全草。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异名】水丁香、丁子蓼、喇叭草、水杨柳。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大肠、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桑白皮等配伍;用于咽喉肿痛,可单用水煎加冰糖口服,或调醋含漱;用于痈疽肿痛,取鲜草合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或与地马蜂根水煎加红糖服;用于湿热黄疸,可与栀子、田基黄、金钱草等同用;用于淋证,水肿,可单用,或与车前草等同用;用于带下色黄臭秽,可配伍鸡冠花等。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血之多种出血证及跌打肿痛,单用,或配方使用。治跌打损伤及创伤出血,可与苏木、红花水煎,对黄酒服。

    现代常用于疖、痈、蜂窝织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妇女带下症、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没食子酸等。对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良好抑菌作用。

    丁葵草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豆科多年生或1年生矮小、秃净草本植物丁癸草Zornia diphylla Pers.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浙江等地。

    【异名】人字草、二叶人字草、丁贵草、苍蝇翼、铺地锦、乌蝇翼草、乌龙草。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痛,疮痈肿毒,毒蛇咬伤,乳痈,痔疮等。治感冒,可配伍柳叶菊、银花藤等;治咽喉肿痛,可单用调醋揉烂含咽;治疮痈及蛇咬伤,可取鲜品绞汁服,并以渣外敷;治乳痈初起,可以干品30~60g,与鲮鱼1条水煎顿服;治痔疮,可与银花、苦楝皮等煎水熏洗、坐浴30分钟。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可单味水煎服或配伍。治泻痢,可配伍算盘子根、十大功劳、仙鹤草等;治黄疸,可配伍车前草、茵陈、虎杖等;治淋证,可配伍萹蓄、车前草等。消积除疳:用于小儿疳积,可与瘦猪肉饨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喉头炎、病毒性肝炎、胃肠炎、乳腺炎、黄疸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香豆精等。

    七叶莲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五加科常绿藤状灌木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或常绿小乔木植物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Wight etArn.)Harms的茎或叶。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等地。

    【异名】小叶鸭脚木、汉桃叶、七叶烂、七叶藤、七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浸酒服,或与威灵仙、八角枫同用;亦可与大风艾、红龙船花叶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活血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单用煎服,或用鲜叶捣烂,调酒炒热外敷;亦可与酒糟共捣烂,煨暖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含有机酸、生物碱、苷类(强心苷、皂苷)、蛋白质、氨基酸、树脂、酚性物质等。所含有机酸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本品醇提注射液、水煎醇提注射液亦有同样效果,并对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气管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离体蛙心有强心苷样作用。

    八仙草见《滇南本草》。为茜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拉拉藤Caliumaparine L.或粗叶拉拉藤Galiumasperifolium Wall.的全草。前者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后者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异名】猪殃殃、拉拉藤、锯锯藤、小茜草、细茜草、活血草、血见愁、锯子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肾、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疮疖痈肿,痢疾,肠痈腹痛,毒蛇咬伤。治疮疖痈肿,可以鲜品适量,加甜酒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地丁等同用;治痢疾,肠痈,可单味煎汤内服,或配伍红藤、大黄等;治毒蛇咬伤,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并煎汁内服。活血止痛: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痛经、经闭,可单味煎水服;用于跌打损伤,以鲜品与酢浆草共捣烂外敷,并配伍马兰根,水酒各半煎服。利尿通淋:用于水肿、淋证,常配伍滑石、金钱草、车前草、海金沙等。

    现代常用于毛囊炎,急、慢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中耳炎,泌尿系感染,乳腺炎初起,乳腺癌,下颌腺癌,甲状腺肿瘤,子宫颈癌,慢性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槲皮素半乳糖苷等黄酮苷、车叶草苷、鞣质等。车叶草苷有降低家兔血压作用。

    八角莲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Woods.的根茎及根。分布于我国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

    【异名】鬼臼、一把伞、八角金盘、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角莲。

    【性味归经】苦、辛,凉。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均可捣烂敷患处,或研末,醋调外用,或与重楼、半边莲等同用。祛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水煎对酒服。化痰散结:用于痰热咳嗽,可与黄芩、矮地茶、百部等同用;用于瘿瘤,瘰疬,可与海藻、昆布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痈、疖、蛇咬伤、带状疱疹、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肿瘤等。治乳腺癌,可配伍八月札、王不留行等;治淋巴肉瘤,鼻咽癌,常配伍夏枯草、昆布、黄药子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或浸醋、酒涂搽;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黄苠苷、金丝桃苷等。有抗癌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八楞木见《饮片新参》。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Thunb.)DC.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及中南各地。

    【异名】八楞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水煎服,或与威灵仙、独活等同用。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泡酒服。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麻风病。治麻风病,常与青竹标、炒米柴、毛桐各等量,煎水常洗。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风毛藤内酯等。

    八角枫根见《简易草药》。为八角枫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或瓜木Alangium platanifolium Harms的根、须根或根皮。前者分布于长江及珠江流域;后者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福建、台湾及长江流域。

    【异名】白金条、白龙须、白筋条、八角梧桐、八角王、八角金盘。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毒。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瘫痪,单用泡酒服,或与祛风湿药同用。散瘀止痛:用于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可配伍牛膝、杜仲、算盘子根、刺五加等,泡酒服,或煎服。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须根,1.5~3g,根,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过量易致麻痹痿软、呼吸抑制等,故剂量必须严格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至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弱无力、疲倦感觉为度。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糖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强心苷与树脂等。八角枫支根醇提取液能加强催眠药的作用。煎剂或总生物碱均可兴奋呼吸,但当剂量加大时则呼吸停止。对正常实验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长期应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八角茴香见《本草品汇精要》。为八角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果实。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异名】大茴香、八角、五香八角、舶茴香、八角大茴。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可与小茴香、乳香、荔枝核等同用。理气和胃:用于胃寒呕吐,脘腹胀痛,可配伍木香、生姜等。

    现代常用于小肠疝气、睾丸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治消化不良,常配伍焦山楂、枳壳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性燥,易伤阴血,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树脂等。挥发油中含茴香脑80%以上及少量茴香醛、茴香酮、黄樟醚等,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部疼痛,并能增加呼吸道分泌而用于祛痰。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霍乱弧菌及真菌等。

    人尿见《名医别录》。为健康人的小便。一般以10岁以下男性儿童的小便为佳。

    【异名】童便、童子小便。

    【性味归经】咸,寒。归心、肺、膀胱、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退热: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单用人尿与蜂蜜和服,或配伍滋阴退热汤药共煎服;用于阴虚久咳上气,可与沙参、生地、麦冬同用。化瘀止血:用于虚劳咯血、吐血、衄血,可用人尿与姜汁,或韭汁和匀,徐徐饮服,或对人陈醋、白糖炖温服用;用于产后血晕,跌打损伤而有瘀血内阻者,可用人尿对酒服,或与红花、泽兰、苏木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结核病发热、肺结核咯血、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急性白血病齿衄、非外伤性鼻出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新鲜尿温饮,30~50mL;或对人汤剂中。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阳,故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成分常因饮食及排尿时间的影响而变动较大。一般含尿素、尿酸、肌酐、氨、马尿酸、尿蓝母、氯化钠、钾、磷酸和微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氨基酸、激素及尿激酶等。

    人参见《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野生者名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野山参5~6月采挖;园参栽培6年以上者,在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

    【异名】山参、园参、吉林参、高丽参、别直参、红参、白参、糖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大补元气:用于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大吐泻后元气虚极所致气短神疲、脉微欲绝,常单味浓煎服,即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脱兼见肢冷、自汗等亡阳之象者,常与附子同用,即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补益脾气:用于脾气不足,生化无力所致倦怠少食、四肢乏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常与白术、茯苓、炙甘草同用,即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虚兼寒者,常配伍白术、干姜、炙甘草,即理中丸(《伤寒论》);脾虚有湿,大便溏泄者,常配伍茯苓、白术、山药等,如参苓自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气下陷、久泄脱肛者,常与黄芪、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肺定喘:用于肺气不足所致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微及肺肾两亏、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者,常配伍胡桃肉、蛤蚧等,如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口渴多汗、气短脉弱,常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用于消渴,常配伍花粉、生地、知母等。安神益智:用于心脾两亏、心神失养所致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疲劳乏力,常配伍黄芪、白术、龙眼肉、酸枣仁等,如归脾汤(《济生方》)。此外,还有益气生血、壮阳等功效,用于血虚,阳痿及体虚外感等。治血虚,常配伍熟地、当归等;治阳痿,常配伍鹿茸、紫河车等;治体虚外感,常配伍羌活、柴胡等,如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现代常用于心源性、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硬化症,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二尖瓣缺损,各种精神病和神经衰弱,糖尿病,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症,溃疡病,急性病毒性肝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各型阳痿,胃癌,肠癌,低蛋白血症,贫血,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脑病,肺结核,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急救用15~30g);研末吞服,1~2g。

    【使用注意】本品人煎剂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对人其他药汤内饮服。因补气作用较强,故不宜用于实证,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证。反藜芦、恶皂荚,故不能与上药同用。服人参时,不可同时服用萝卜、茶叶等食物。人参价格昂贵,一般补益剂中,多以党参代用,但虚脱危证,仍以人参为宜。

    【现代研究】含人参皂苷15种以上,还含挥发油,此外尚含人参酸、胡萝卜甾醇、多种糖类和人参三糖氨基酸、有机酸、胆碱、胆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人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增强条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减少疲劳。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增强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能提高动物对低温或高温的耐受力。有促进性腺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男女性腺功能。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作用特点与强心苷相似,其酒精浸液的作用强于水浸液,但过量使用有中毒反应。动物实验证明少量人参又能使末梢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对代谢亦有影响,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又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若已形成高胆固醇症时,能使血清胆固醇降低。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能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的合成。有抗利尿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相似。有抗过敏作用,能减弱由于马血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对过敏性水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与其抗组胺有关。能刺激造血器官,使造血功能旺盛。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人中白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铲取年久的尿壶、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即是。

    【异名】人尿白、尿白碱、溺白垽、白秋霜、秋白霜、尿干子。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心、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可配伍冰片、青黛、儿茶、黄柏等,研末吹喉或敷患处。祛瘀止血:用于血热兼有瘀滞所致咯血、衄血,可与大蓟、小蓟、侧柏叶、藕节炭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上消化道出血、非外伤性鼻出血及跌打闪挫等。治跌伤闪挫可单用,研极细末,每服1.5g,好酒调下。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冲服,3~6g。外用:适量,研粉吹喉;或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阳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主含磷酸钙、尿酸钙等。

    人中黄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异名】甘草黄、甘中黄。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丹毒,常与银花、山栀子、蒲公英等同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用加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知母、黄连等同煎服。凉血化斑:用于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水牛角、生地黄、丹皮等同用;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可与茜草、侧柏叶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蜂窝织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布包);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忌服。

    人乳汁见《名医别录》。为健康哺乳期妇女的乳汁。

    【异名】奶汁、人乳。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心、肺、胃、肝经。

    【功效应用】补血滋阴:用于气血不足,虚劳赢瘦,可与人参、茯苓末为丸服;用于阴亏血虚之消渴,可与生地、天花粉、黄连、生地、藕汁等同用。养肝明目:用于肝虚有热所致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取新鲜乳汁点眼。此外,与等份桐油和匀外涂,可治臁胫生疮。

    现代常用于营养不良、糖尿病、夜盲症、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电光性眼炎等。治电光性眼炎,可直接滴人两眼外眦部球结膜上,每隔5~15分钟1次,每侧2~3滴。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新鲜乳汁乘热饮。外用:适量,点眼。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等。

    人参叶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叶。

    【异名】参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生津:用于热病伤津,暑热烦渴,消渴等。治热病伤津,可单用,或与石膏、知母、粳米等同用,亦可配伍芦根、知母、麦冬等;治消渴,常配伍天花粉、天门冬、麦门冬、黄芪等。清燥润肺:用于肺燥干咳,单用,或与知母、贝母、桑叶等同用。此外,饮酒过度而致头昏、烦渴、呕吐者,可与葛根、橘皮、白蔻仁等同用;虚火牙痛者,可与生地、麦门冬、生牛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隐性糖尿病、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现代研究】含多种人参皂苷、黄酮类山柰酚、三叶豆苷、人参黄酮苷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参见“人参”条。

    人参须见《本经逢原》。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的细支根及须根。

    【异名】参须。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亏所致呕逆、口渴、咳嗽吐血,功近人参而力薄,用于轻症可代人参。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现代研究】本品所含成分及药理作用与人参相似,参见该条。

    人指甲见《本草衍义》。为健康人的指甲。

    【异名】手爪甲、煅指甲。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用于衄血,可用煅指甲末吹鼻中;用于尿血,可与血余炭等分为末,水酒送服。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手足抽搐,可与天南星、独活、朱砂调酒服。利咽散结: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娥,可与牛黄、乌梅、硼砂等为丸含服。明目退翳:用于目生翳障,研极细末点眼。此外,本品煅后与冰片共研细末吹耳内,可治脓耳。

    现代常用于鼻出血、血尿、破伤风、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2.5g。外用:适量,研末点眼、搐鼻或吹耳。

    【现代研究】主含角蛋白。

    入地金牛见《本草求原》。为芸香科木质藤本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根、根皮或茎皮。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异名】两面针、双面针、双面刺、上山虎。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单用根皮煎服,泡酒服,或配伍威灵仙、伸筋草、络石藤等。活血止痛:用于气血瘀滞所致多种疼痛。治脘腹疼痛,可肌内注射人地金牛注射液,或配伍乌药、延胡索等;治跌打肿痛,单用煎服,或浸酒服,亦可以根皮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治腰腿痛,可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频直流感应电疗机离子导人;治牙齿疼痛,可煎水含漱,或以乙醇浸泡1周后,用棉签蘸药水点涂痛处。消肿利咽:用于喉痹咽痛,取根、茎皮研粉,加人琥珀粉,调匀吹喉。此外,以根研末撒,或调敷,可治疗水火烫伤及蛇伤;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敷,可治疗对口疮。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扭、挫伤痛,神经痛,溃疡病,胆道和肠道蛔虫病引起的疼痛,龋齿牙痛,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部脓肿,淋巴结炎,口腔溃疡,尾蚴型稻田皮炎等。亦常做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剂。

    【用法用量】煎服:根,10~15g;根皮,4.5~10g。或研末服,1~1.5g。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则会引起头晕、眼花、呕吐、腹痛等。禁与酸类食物同服。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木质素、香豆精、甾醇等。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癌及抑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用。

    九龙藤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豆科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inpioni(Benth.)的茎或根。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异名】龙须藤、过岗龙、猪蹄叉、黄开口、燕子尾、五花血藤、乌郎藤、夜合草。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单用鲜根浸酒服,或用干根水煎服;亦常与千斤拔、半枫荷根、五指毛桃等配伍。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之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可单用水煎调酒服,或以鲜根皮与鲜桃树根皮、鲜竹叶椒叶、鲜鹅不食草共捣烂,酒调敷患处;用于心、胃气痛,可单用其根,水煎服,或与两面针同用。补脾健胃:用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可单用其根水煎服,或与人字草同煎当茶饮;亦可研末,与猪肝、鸡肝蒸服。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营养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浸酒。

    【现代研究】含龙藤苷、黄酮、没食子酸等。

    九里香见《岭南采药录》。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的茎叶。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千里香、过山香、七里香。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小毒。归心、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跌打肿痛,可用鲜叶或根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或用鲜品与鲜地耳草、鲜山栀叶、鲜水茴香等共捣烂,酒炒敷患处;用于气滞血瘀之胃脘痛,可与煅瓦楞子,或两面针、海螵蛸、干姜、甘草共研粉,温开水送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龙须藤根、五色梅根浸酒服。解毒消肿:用于疮痈肿毒,蛇虫咬伤,可单用其叶或根,捣烂外敷。此外,本品煎汤擦洗患处,可治湿疹。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疖、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散剂;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挥发油等,具有局部麻醉,解痉和抗生育等作用。

    九香虫见《本草纲目》。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全体。分布于除东北、西北以外全国各地。

    【异名】打屁虫、屁巴虫、黑兜虫、屁板虫、蜣螂虫。

    【性味归经】咸,温。归脾、肝、肾经。

    【功效应用】理气止痛:用于肝胃气滞所致脘胁胀痛,可与香附、木香、延胡索、川楝子等同用;用于寒郁中焦所致脘腹冷痛,可与高良姜、橘皮、白术等配伍。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阳痿早泄,尿频,单味研末服,或浸酒服;亦可与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等同用。若属肾亏腰酸明显者,可与杜仲、续断、熟地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炎、性功能低下、老人尿频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0.6~1.2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等。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等均具较强的抗菌作用。

    九节菖蒲见《中药志》。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mica Fisch.的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地。

    【异名】节菖蒲、九节离、京菖蒲、小菖蒲。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心、肝、胃经。

    【功效应用】化痰开窍:用于痰浊蒙蔽心窍所致癫狂,惊痫,神志昏迷,常与远志、郁金、胆星、天竹黄等同用;治小儿高热惊风抽搐,可取鲜品捣汁加姜汁灌服。宁心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可与远志、龙骨等配伍。化湿和胃:用于湿浊中阻之脘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可与苍术、砂仁、橘皮等同用;兼食积不化者,可再加神曲、莱菔子、麦芽等;久泻不止者,可再加党参、苡米、莲子等。此外,鲜品捣烂外敷,又治痈疽疖肿。

    现代常用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烦躁汗多,滑精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棕榈酸、琥珀酸、β-谷甾醇、蔗糖等。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九里香根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的根。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地区。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腿酸痛,单用,或鲜品切碎和猪尾骨,酒水煎服。散瘀止痛:用于跌打伤痛,睾丸肿痛,阴疽,可以鲜品捣敷,并配合酒煎内服。杀虫止痒:用于湿疮疥癣,可单味煎水外洗或捣敷。此外,以消毒纱布条蘸本品浓缩煎液塞人宫颈内,可堕胎。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九头狮子草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Brem.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

    【异名】尖惊药、金钗草、蛇舌草、四面青、九节篱、晕病药、肺痨草、小青草、竹叶青。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清热: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痨咯血,单用水煎服,或用鲜草捣烂取汁服。治肺痨咯血,还可用鲜草与鲜酢浆草同煎服。凉肝定惊:用于肝热目赤,小儿惊风,均单用煎服。治小儿高热惊抽,亦可用本品鲜草与鲜聚花过路黄各9~15g,同捣烂,酌加凉开水擂汁服,或与白风藤、钩藤、防风同煎,加麝香、朱砂服。散瘀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乳痈,聤耳,跌打损伤等。治咽喉肿痛,可单用煎服,或研末水冲服;治痈疮,乳痈,可单用本品鲜草,捣烂,调冬蜜外敷;治聤耳,单用本品鲜草,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滴耳;治跌打损伤,可单用捣汁对酒服,或以甜酒、清水各半煎服,药渣捣烂外敷。此外,与车前草同用,又治尿淋涩痛。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中耳炎、扁桃体炎、跌打损伤、急性乳腺炎、疖、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液熏洗。

    【现代研究】含3,5-吡啶二酰胺、豆甾醇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具抑制作用。

    刀豆见《救荒本草》。为豆科1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的种子。主产于江苏、湖北、安徽、四川、广西等地。

    【异名】刀豆子、挟剑豆、大刀豆、马刀豆、刀鞘豆、大弋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降气止呃:用于中焦虚寒所致呃逆,呕吐,单用,或配伍丁香、柿蒂、吴茱萸、干姜等。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可以刀豆2粒,包于猪腰子内烧熟食;或取子7枚烧存性,研粉拌糯米饭吃。此外,研末冲服可治小儿疝气;与甘草、冰糖共煎,可治顿咳。

    现代常用于神经性呃逆、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服:3~6g。

    【使用注意】胃阴不足呃逆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刀豆球朊约20%,并含尿素酶、刀豆氨酸、蛋白质、淀粉、脂肪等。

    了哥王见《岭南采药录》。为瑞香科半常绿小灌木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的茎叶。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异名】南岭荛花、九信菜、鸡子麻、大黄头树、消山药、铺银草、雀儿麻、鸡断肠、小叶金腰带。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乳痈,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可以鲜品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消痰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瘰疬结核,可与食盐共捣烂敷患处,或配伍夏枯草、玄参、昆布等。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鲜品捣烂敷患处。此外,与接骨草共煎加酒服,可治鹤膝风。

    现代常用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风湿性关节炎、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捣敷或绞汁外涂。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入汤剂需久煎(4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否则易引起剧烈呕吐、腹泻等。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水煎剂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等。

    了哥王根见《岭南采药录》。为瑞香科半常绿小灌木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的根或根皮。

    【异名】毒除根、地棉根、地谷根、定元根、鱼胆根、七麻根、别南根、大救驾。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黏稠,单用根皮水煎服,或与黄芩、瓜蒌、前胡等同用。清热解毒:用于疮痈,乳痈,痄腮,咽喉肿痛等。治疮痈、乳痈,可单用捣烂敷患处;治痄腮,可与金银花、石蟾蜍等研末水调敷患处;治咽喉肿痛,可单用水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常与鸡肉炖服。利水消肿:用于水肿鼓胀,小便不利,常与大枣、红糖等共捣为丸服,或水煎服。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可单用根白皮煎服,并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淋巴结核、肾炎、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症、坐骨神经痛、麻风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根,10~30g;根皮,6~15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人汤剂需久煎(4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否则易引起剧烈呕吐,腹痛等。孕妇及素体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荛花酚、牛蒡酚、罗汉松树脂酚和冷杉树脂酚等木质素类物质,还含西瑞香素、羟基芫花素、南荛苷、β-谷甾醇等。根皮对皮肤有刺激。其所含树脂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西瑞香素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羟基芫花素具有祛痰、止咳作用;南荛苷对狗有利尿作用;β-谷甾醇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等有抑制作用。水煎剂有抗癌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