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谁动了我的安全气囊(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5.被连续撞击的头颅

    季警官说过,因为车祸现场没有视频监控,只有拿到当事人的笔录才能结案,可是由于我的失忆无法提供有用信息,所以找到货车司机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并没有把看到厢货这件事告知季警官,因为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问题,车祸发生后货车司机没有事故责任却驾车逃逸,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开的是黑车?

    正因为他开的是黑车,所以撞车之后他只能把车偷偷送至像大飞汽修厂这种私人修理厂整修。可是我的车明明有合法牌照,为什么也会去那里修车?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私心,整起车祸因我占道慢行引发,过多的追根问底探究真相,最终只能对我不利。所以,这几日当季警官打来电话询问我记忆恢复情况时,我总是含糊其辞,至于货车司机一事更是只字未提。

    不知道人心中藏了秘密是不是就容易疑神疑鬼,反正这两天我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尤其是在下班回家的途中。

    起先我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直到这天晚上我竟真的发现了那个跟踪我的人。

    其实之前上楼梯时,我就已经听到楼道里有脚步声紧随身后,而且始终跟我保持着一个楼层的距离,当我停下脚步掏钥匙开门时,楼下的脚步声也骤然停止。

    我心生警觉,索性佯装开门,接着屏息躲在楼道里窥视。

    果然,那人听到关门声以为我已进屋,便匆匆赶上楼来。我一探头恰巧与来者撞个正脸儿,抬眼看去,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开货车的青年!

    他跟踪我做什么?前几日在汽修厂的偶遇他一定认出了我,那时我叫他他开车就跑,现在却又偷偷跟踪我,到底为什么?难道他是怕我把见到他的事告诉警方从而查出他的车是黑车?

    对,一定是这样!

    一念至此,我长吁了口气,心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害怕他跟交警交代事故是因我而起呢?

    目的相同的两个人总是特别容易沟通,我热情地把青年迎进屋里,给他端水倒茶。对于我的殷勤,青年反倒显得很不适应,连连摆手说“不用”。我又拿了个苹果亲切地挨着他坐下,手中一边拿刀削皮,一边旁敲侧击道:“那天在汽修厂就想叫住你,没想到你今天自个儿跟着来了。”

    见我提到汽修厂,青年有些紧张:“那天你就认出我来了?”

    我笑着打趣:“主要还是先认出了车!”

    青年一愣,道:“我那种厢货挺常见的呀。”

    我说:“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青年说:“其实那天我也认出你了。”

    我“嗯”了一声,听他继续往下说:“你也经常在那家汽修厂修车,是吧?”

    本以为他会提车祸的事情,没想到却在这儿顾左右而言他,我心中略有不满,不耐烦地说:“你跟踪过来就是为了问这事儿?”

    “不,不,当然不是。”青年咽了口唾沫,接着道,“其实你那天喊我停车,我就知道你要找我做什么,可是像这种事儿怎么能当着外人的面儿说呢。”

    “所以你就假装没听见故意开车跑了?”

    青年点点头。

    我心中窃喜,以为他终于要谈正题了,催促道:“现在只有咱俩,还有什么好遮掩的?”

    青年沉思了一下,说:“那天在办公室里就听你和汽修厂老板在外面嚷嚷说修车没给更换安全气囊,其实我的问题和你差不多,我感觉我的车送修前……”

    我不耐烦地打断他:“等等,我让你说车祸的事儿,你却在这说些什么?得,你不好开口我来开口。”

    正要步入正题时,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我放下水果刀和削了一半的苹果,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一看,又是季警官的号码。

    我故意把手机拿给青年看,口中道:“瞧,又是交警的电话,不妨告诉你,因为车祸的事儿,交警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我这一直给你瞒着,否则交警早找你了。”

    说着,我站起身来,装模作样地走到一边接听电话。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听筒里传来季警官焦急的声音:“谢天谢地,你终于接电话了。”

    “怎么了?”

    “有重大发现!”

    “什么重大发现?”

    季警官喘着粗气说:“我刚刚拿到标致408车主的尸检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死者是头颅后侧某处遭受连续撞击致死的!”

    “什么意思?”我迷惑不解。

    季警官咽了口唾沫,往下说:“通常遭遇车祸死的人都是一击致命,而眼下这死者的致命伤则是因连续撞击造成的,所以我怀疑……”

    他话虽说了一半,意思却再明白不过,我忍不住接话道:“你怀疑标致408车主并非死于车祸?”

    “不错,一定是有人害怕担责,在车祸发生后将伤者丧心病狂地杀死,比如说抬起伤者的头颅猛烈撞击地面!”

    听到这句话时,不知为什么,我脑海里那些模糊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我瞪大眼睛去辨认。终于,我看到漆黑的夜里,冷冷的月光下,一个男人半蹲在地上,双手捧着另一个人的脑袋一下一下朝地上磕去!

    巨大的恐惧让我忍不住惊呼。

    话筒那头的季警官迫不及待地问:“怎么了?是不是想起什么来了?”

    是的,我是想起来了一些画面,那些失去已久的记忆正在我脑海中慢慢凸显。

    我说:“货车司机……”

    季警官抢着说:“不错,之前货车司机驾车逃逸,我以为他开的是黑车怕被警方查处,现在看来他很可能是杀人灭口畏罪潜逃!”

    我没有搭理他,自顾自地往下说:“那个货车司机曾经也想杀我灭口,我记得他手里握着刀。”

    季警官一愣:“还有这事儿?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如此说来,你这不也很危险吗?既然这起交通事故已牵扯到人命案,那就属于刑事案件了。按规定需要交警大队这边打转案申请递交给刑警大队,然后刑警大队审批认定为刑事案后才能立案调查。至于像你这种人身受到威胁寻求警方保护的,则需要在刑事立案后由负责此案的刑警根据案件性质以及当事人受危险的程度继续向上面打申请保护报告。报告审查通过后再转交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根据警力情况进行排班定点保护……”

    说到这儿,他大喘了口气,接着道:“话说回来,我以前在刑警队干过,深知他们办事繁琐,这一套流程走完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不过幸好那货车司机还没有找到你,有的是时间……”

    我实在耐不下性子听季警官啰嗦,打断道:“没有时间了!”

    季警官奇道:“怎么了?”

    我说:“我见到那个货车司机了!”

    “在哪里?”

    “我家!”

    “什么?”

    我又说了一遍:“他现在就在我家!”

    “你家?那你现在在哪里?”

    我说:“我现在就站在他对面!”

    等我说完这句话,转过身来的时候,就看那青年果真面无表情地站在我面前,在他右手中赫然握着一把水果刀,一瞬间,同样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似曾相识!

    我知道他要动手了,我不等他动手,抢先把手机递了过去。

    青年愣了一下,我说:“警察要你听电话!”

    青年脸上闪过一丝惊骇:“找我?”然后迟疑着伸手去接手机。

    就在他接过手机靠在耳边准备说话的一刹那,我突然抄起桌上的暖水瓶朝他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

    先是瓶胆破碎的声音,紧接着是滚烫的热水扑溅而出,青年撕心裂肺的嚎叫响彻整栋楼层,然后见他双手捂脸满地打滚。

    那把水果刀就掉落在他身旁,被我用脚踢开,至于我的手机则摔成两半落在稍远的位置。

    有时候我挺佩服诺基亚手机的,质量真是坚如磐石,就拿眼下这手机来说吧,壳子都摔得粉碎,只要电池的正负极还藕断丝连,就仍然可以通话。

    就听季警官声嘶力竭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听筒里传出,他在呼喊我的名字,他不停地高呼坚持坚持,他马上就到!

    6.武二郎变成了镇关西

    货车青年被捕的时候,季警官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我和一般的交警有什么不同?”

    我说:“你是警官,他们是警员。”

    对于这样的回答,季警官不是很满意,他告诉我,这只是表面现象,要我透过表面看本质,往深了说。

    我说不出来,摇了摇头。

    季警官不计较我的无知,亲自点拨:“我和一般交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不一般。”

    说到这儿,他看了我一眼,继续自我表扬:“通常交警办案只会把案件当作一般的交通事故来处理,他们不会发散思维换位思考。而我不同,我是干刑警出身的,深知现在的犯罪分子奸诈狡猾,他们常常把谋杀伪装成意外事故借此掩人耳目。所以每当我办理交通事故案时,都会换一个角度去想,这可不可能又是一桩谋杀呢?”

    接着,他又顿了一下,然后理论结合实际,开始就案论案:“拿眼下这起案子来说,最初我们认定这只是一起普通的肇事逃逸案件,后来通过法医鉴定发现死者也许并非死于车祸。这样一来交通事故逃逸演变成了肇事一方杀人灭口。我本以为案情真相确实如此,但你的一句话却让我觉得这其中另有隐情!”

    我愣了一下:“我的一句话?哪句话?”

    季警官道:“你说货车司机杀人灭口之后,也曾持刀妄图对你行凶。”

    “是啊!”

    “你仔细想想,哪个司机开车会随身带刀?”

    他这么一说,我也不由起了疑心。

    季警官接着道:“按照常理,像当时那种情况,货车司机是不是应该先下车查看伤者伤势再做决定?可他却直接带刀下车,莫非他自始至终就想置对方于死地?”

    我惊骇得说不出话来,不可否认季警官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自己内心深处仍然不愿相信那一晚的险恶。

    我说:“货车司机并没有拿刀杀人啊!”

    “这个自然,用刀杀人会被一眼识破,再说凶器上也会留下线索,更容易暴露凶徒身份,反而不如把伤者脑袋撞地致死做得隐蔽。”

    季警官咽了口唾沫,权当歇嘴,继续往下分析:“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车祸那晚你伤势严重,又被安全带卡在座位上动弹不了,可以说全无反抗之力,货车司机要杀你灭口完全可以像杀标致408车主那样照葫芦画瓢,又何必亮出刀子呢?”

    平心而论,季警官推理案件颇有一套,但有时候又太钻牛角尖,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过于吹毛求疵,则显得很不合时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