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情和义气就是资本
很多时候,交情不是为了功利,不是为了直接的商业动机而有意为之的。可能是在十分无心的时候,你就做了让别人感激终身的一件事情。
日本商业界流传着这样两则故事。
某大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在市镇某地段征地建房。所有的人都搬了,独有一位老太太很执拗,坚决不愿搬出居住了一辈子的小屋。公司经理三番五次上门,老太太都没答应他们的要求。最后公司无奈,只得通知她到公司签一份合同,以完成手续,证明公司与她无租借关系。
老太太穿着木屐,冒着小雨到了公司。一进公司门,秘书小姐就热情地帮她换上拖鞋,拿出干净的抹布帮她揩雨。
活了一辈子,老太太没有这样让人服侍过。所以等进了经理办公室,老太太已经改变了心思,答应迁出自己的小屋,让公司建房。
另外一件事,讲的是一个驻德国的日本公司。
每次德国公司代表去日本考察,都是这个日本公司的秘书小姐代订机票。时间一长,这位代表发现每次从德国去日本,自己的机票总是靠左侧窗户,而每次从日本回来,自己的机票则总是靠右侧窗户。
这位代表就问这位秘书小姐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订票规律。秘书小姐嫣然一笑说:“因为你每次去日本,富士山总在你的左侧,每次从日本回来,富士山总在你的右侧。我很乐意让你每次都能饱览我国名山的秀丽。”
这位代表非常感动,认为一个公司有这样一位秘书小姐,公司的管理必然不差。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公司,与日本公司开始了长期合作。
所以,交情的回报经常是悄无声息的。在你不经意中,原来认为很棘手的事情突然如水雾一般挥发了。可能到很久以后你才知道,是很久以前的一颗情义种子开花结果了。
交情和义气是行商生财的资本。只要肯用心、多播种,必然会有收获。在商业上,如果缺了交情和义气,就犹如满盘的围棋子缺了一口气,摆得再多也是死棋。
人情需要不断地积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必须先爱人。每个生意人都应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这些人情的“债权”,就如同一个人为防急用,须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
中国人最讲究量入为出,为了应付某种急需,一般人即使省吃俭用也要在银行里存一笔钱。因为有了这样一笔储蓄,心里就踏实,就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拿出来抵挡一阵。同样的道理,要想找人办事,你就应该在人情账户上先进行储蓄,有了这种人情储蓄,找人办事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军阀混战时期,有一个人,想在东北谋一个职位,曾经请了个有权有势的商人,帮他推荐,张作霖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过了几天,还迟迟不见任书,那个人急得团团转。
刚好,他遇到了一位故交,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个人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谁知那位顾问却像拨浪鼓似地一个劲地摇头,推却道:“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事,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害。”
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那人一脸的失望与忧伤,竟也为朋友想出条主意:“我想到一计,张大帅近来很高兴玩麻将,对麻将情有独钟,我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只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张大帅赢得满意,玩得开心。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盛情邀请张作霖吃饭。茶余饭后,拉出麻将桌准备交锋。
所有的事情都照那位顾问的计划而行。这天,张作霖的牌可顺了,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那人真不愧是打麻将的老手,张作霖手中的牌,他摸得透透的。在玩牌过程中,他故意多次输给了张作霖。张大帅玩得十分高兴。
打过牌后,张作霖同那位顾问边抽烟边聊,顾问有意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张作霖扔掉烟头,莞尔一笑:“你过奖了,全凭运气。”那位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这次到咱们这儿来,是想找一个差事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
张作霖猛然醒悟,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有一个商人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就成全了他吧。”
后来,没过多久,那个人就到东北做官去了。
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人人都喜欢投其所好的特点,自然能够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与之交往也会轻松自如很多。只要他高兴了,事情就好办了。
如果你的人情账户上没有什么储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账户上千万不能出现负数,一旦出现了负数,人情债欠得太多,找到别人办事的时候,人家也就会有想法,一次两次无偿帮助你,还可能觉得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会不乐意了。只有平时主动帮助别人,把人情做足,充实你的人情账户,你的人情账户上的储蓄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够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因为还有利息!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平时对人情的储蓄,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顺水推舟,巧送人情
要想获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舍;本来是无大功绩,只是顺水推舟,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这是为人处事高手所为。因为,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问题,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则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获得人心。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好感与支持。关键是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急公好义的好名声。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被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仙(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至5港元。
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其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并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李嘉诚毫不犹豫挂帅救业。在他的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就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业界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能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能独霸一个行业的。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倒悬,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实际上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伏笔。不仅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而言,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过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可以名利双收,“甘蔗可以两头甜”。
以真情真心打动贵人
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商场无情,人们之间总是充满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斗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类毕竟是人类,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只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会获得出人意外的惊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亚丽曾是某工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每月只能发300元,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不足400元,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在城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自食其力的劳动。
李亚丽和丈夫一商量,借了400块钱,再加上家里仅有的100块钱,租了一个菜摊,准备卖菜。
夫妻俩说干就干,亚丽跑上跑下,抱着批来的蔬菜,就像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账,赚了12块多,李亚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位置太偏,人们购菜都不愿跑那么远,于是菜市场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时候,一天连一斤菜也卖不出去,亚丽决定第二天就收摊,不再卖菜了。
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个黑黑的中年人,偶尔踱到这里,买了五斤西红柿让亚丽包装好,他待会儿再来拿。可是李亚丽守着摊什么也没卖,一连等了五天,这个人才终于来了,亚丽赶忙喊上他,给他西红柿,可一看,西红柿全坏了,于是李亚丽拿出口袋里仅有的5元钱,去外边买了五斤西红柿,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李亚丽和空空的菜摊,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地问:“这几天你一直在等我?”
李亚丽慢慢点了点头。
中年人略略思索,麻利地掏出笔,刷刷地在纸片上写着,然后递给李亚丽说:“我是附近工厂的伙食长,每天都到城里买菜,往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我厂送菜吧!”
李亚丽惊喜地接过纸片。
从此,李亚丽每天就按时给工厂送菜,从而摆脱了家中的困境,生活慢慢好起来。
任何一件事情坚持久了都会有一个结果,而且往往是好结果,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做事情需要的恰恰是坚持的精神,所以古人云:“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有些贵人站得比你高,感化他只要听他的意见,顺从他的智慧;有些贵人站得比你低,感化他就得放下面子用诚心;还有很多贵人,特别是地位比你低的贵人,他很有个性,你请他来帮你,他会很牛气,坐如磐石,不为你言语所动。但真正做大生意的人,懂得利用贵人的长处而不在乎贵人的短处,他会再而三的恳求对方出山为其创造价值。刘备得以三分天下,没有三顾茅庐的诚心难以请到诸葛亮这位贵人。同样,在现在社会中经商求财,如果看到才华横溢的贵人,不能屈身恳求,那你就做不了大事。
戴维·史华兹出身寒微,15岁就辍学自谋生路,但他有很强的进取心,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而且不露声色地执行着自己心中的计划。
18岁那年,史华兹进入斯特拉根服装公司做业务员。这是一家著名的时装公司,史华兹在这里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斯特拉根时装公司干了一年后,史华兹决定创办一家服装公司,开拓自己的事业。
史华兹和一个朋友合伙,用7500美元开办起一家小小的服装公司。公司虽小,但它是属于自己的,这对于史华兹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开端。
史华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这家名叫约兰奴真的服装公司,在他的出色经营下,公司发展得很快,生意相当不错。
不久后,史华兹又不满足了,他认为,老是做与别人一样的衣服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能设计出别人没有的新产品,才能在服装业中出人头地。
然而,这样的设计师到哪儿去找呢?
一天,他出外办事,发现一位少妇身上的蓝色时装十分新颖别致,竟不知不觉地紧跟在她后面。
少妇以为他心怀不轨,便转身大声骂他耍流氓。史华兹这才醒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唐突了,连忙向少妇道歉和解释。
少妇心中疑团解开,转怒为笑,并告诉史华兹这套衣服是他丈夫杜敏夫设计的。于是,史华兹心里就有了聘请杜敏夫的念头。
经过一番调查得知,杜敏夫果然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他精于设计,曾在三家服装公司干过。他最近一次离开服装公司的原因非常简单:当他提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案时,不懂设计的店主不仅不予嘉许,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蛮不讲理地训斥了他一顿。自尊心极强的杜敏夫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干脆一走了之。
史华兹从小就自谋生计,饱受世态炎凉,对杜敏夫的遭遇很是同情,当即决定聘用他。
然而,当史华兹登门拜访时,杜敏夫却闭门不见,令史华兹十分难堪。
但史华兹知道,一般有才华的人难免会义气用事,只有用诚心才能去感化他。所以他并不气馁,接二连三地走访杜敏夫的家,几次三番地要求接见。他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终于使杜敏夫为之动容,接受了史华兹的聘请。
杜敏夫果然身手不凡,他建议采用当时最新的衣料——人造丝来制作服装,并且设计出了好几种颇受欢迎的款式。
史华兹是第一个采用人造丝来做衣料的人。由于造价低,而且抢先别人一步,尽占风光,约兰奴真服装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服装行业中的“大哥大”。
不用说,杜敏夫就是史华兹的贵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忙,史华兹公司的发展就要大打折扣。当然,史华兹是有“心机”的,他面对拒绝毫不气馁,敢于放下面子,以堂堂老板的身份几次三番的请求接见,这也是感情投资的一种表现方式。
人要想做大生意赚大钱,就务必放下面子敢于求才为自己所用,如果这一点“心机”都没有,贵人是不会出现在你面前帮你扶你,孤单一人、光杆司令一个也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说做大生意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局限性,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如果只凭自己的能力,会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贵人的力量,就可以无所不能。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借他人的力量赚钱,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帮人帮到底,人情要做足
人与人交往,能达到莫逆之交,或可以深交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深交,与他们之间的情谊是要用人情来维系的。如果同他们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但你要是以为好心都有好报,做完了人情必能换来交情,就未免太过迂腐了。有人为朋友两肋插刀,最后却落得骂名或倾家荡产、反目成仇的事并不少见。
当然,做人情做出祸事来的,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的事,随时可能发生。所以,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自己的尽可能不要做,有弊的少做。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做完;二是要做充分。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儿们,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人,谁都不愿意结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别人办某种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的态度也会让对方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比方说你买了一本好书,朋友来借,你先说:“我刚买的,还没看完呢,你想看就先拿去吧。”
其实前面的废话又何必说呢?最后的结果是借给人家了,你不说也是借,说了还是借,与其说些废话还不如痛痛快快借给他。书总是你的嘛,还回来你尽可以看一辈子,何不把人情做圆满呢?
应牢记:人情要做足。人情做足了自然会赢得朋友的万分感激,让对方记挂你一辈子。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货物清点账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外出做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衣衫褴褛、双眼深陷,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小伙子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年轻人略带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腔。“是的”,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他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位陌生人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信,原来写信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青年。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经营发展得异常迅速。
很多人把维克多的发迹简单地归功于“运气”好,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我却更愿意将维克多连锁店的发展归功于他善于做人情,并且懂得人情要做足的道理。
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朋友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杀伤力更大。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在袁术手下为官,做一个小县的县令。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士兵们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为好。
周瑜听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就登门借粮。两人寒暄一阵,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听后哈哈大笑:“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你好了。”
周瑜及手下一听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鲁肃可谓送了周瑜一个大人情。
鲁肃做足了人情,和周瑜成了好朋友。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自己大展鸿图的机会。
做足人情,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欠了朋友的人情,还的时候,要还足,甚至还更多。你的人情大于他的,他就得记着新的人情,朋友之间的账,永远也算不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算不清的账,无疑成了与朋友之间联系的一种纽带。
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用人情维系的,所以在做人情方面,你一定要看得开,决定去做的人情,一定要做足,做足人情并非自己“自作多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是“放长线钓大鱼”。人情做足了,才具有杀伤力,才能把想办的事办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