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归-216输掉的光辉帝国(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358年5月,新的大汉王朝在北方的大地上崛起,结束了北方长期混乱的局面,在汉朝皇帝唐一明的治理下,境内各族百姓和睦相处,相互通婚,使得长期分裂和敌对的许多民族第一次得到融合,他们也都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汉人!

    六月初一,汉朝都城洛阳的皇宫内,早朝如期举行。

    “陛下,一个月来,国内局势基本趋于稳定,自大分裂以来,北方第一次得到统一,远离了战乱,远离的战火,百姓都其乐融融,交相称赞陛下雄才大略。”丞相王猛站在百官之首,朗声说道。

    唐一明端坐在龙椅上,头戴龙冠,身穿皇袍,显得极其威严。他听了以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几十年了,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在这几十年中丧生,如今北方一统,天下稍微安定了一些,但是大家不要就此懈怠了。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何况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一统天下,各位大臣们都应当尽心尽力,共同繁荣我朝,朕相信,几年后,我朝必然能够平灭南方的晋朝。”

    兵部尚书谢艾道:“陛下,如今北方虽然完全统一,但是民心还不够稳定,塞外广袤的草原上还有着柔然、匈奴两大民族。自从陛下将鲜卑人全部迁往长城一带,柔然便在广袤的草原上蠢蠢欲动,而匈奴人又在西域北方若隐若现,似有攻击我朝之意。臣以为,陛下可招募民夫,修缮残破的长城,以防止柔然南下入侵。”

    侍中魏举道:“陛下,臣以为此法可行。如今我朝刚刚结束战事,士兵疲惫,北方还没有得到恢复,我朝应当固守一两年,然后等到北方安定之时,便可大举北上,消灭柔然。”

    “修长城?那不是要我和秦始皇一样了吗?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唐一明的心中缓缓想道。

    他目视群臣,看到站在大殿最末尾的慕容恪,便问道:“慕容先生,你有什么意见?”

    慕容恪自从跟随唐一明来到洛阳后,便终日伴随其左右,每日上朝的时候唐一明也让他在大殿上听着,虽然没有给与他任何官职,对他却胜似自己的臣子一般。在慕容氏的处理上,唐一明也遵照了慕容恪的意见,将所有的慕容氏全部降为了庶民,安置在洛阳城中,赏赐给他们田亩,让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群臣突然全部向后看去,目光中有的充满了敌意,有的充满了疑惑,有的充满的妒忌。

    慕容恪能够感受到那诸多的目光,他神情自若,十分的镇定,向边上走了两步,出班拜道:“启禀陛下,在下不过是一介布衣,陛下让在下在此聆听国家大事,已经是对在下最大的荣宠了。在下又怎么敢妄论国事呢?”

    “此言差矣,如今慕容先生已经是汉朝境内的人,汉朝的兴衰荣辱,自然和慕容先生有关。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慕容先生这样大才的人来说,自然更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王猛反驳道。

    唐一明听了便呵呵地笑了起来,并且说道:“慕容先生,丞相说的句句有理,朕恳请慕容先生一言!”

    慕容恪急忙道:“陛下……在下以为,修建长城劳民伤财,费时费力,在此时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塞外虽然有着广袤的草原,但是柔然未必就敢犯边,如今北方一统,汉朝也日益强大,在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柔然必须要考虑考虑后果。不过,在下以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如今陛下已经将塞外的游牧民族全部迁徙到了冀州、幽州、并州和中原一带,这给与了柔然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柔然现在还不够强大,如果此时进攻的话,只需几万兵马,便可一举而平定。”

    “哈哈哈!说的好,朕也正是这个意见。丞相,你以为如何?”唐一明问道。

    王猛回答道:“启禀陛下,臣和慕容先生意见一致。现在陛下一统北方,虽然民心尚未真正的稳定,但是谁也不会再愿意去经受战乱之苦。臣以为,驻守幽州一带的苻坚、吕光、赵乾、金勇便可领着胜利之师四路齐进,北击柔然,必然能够取得莫大的胜利。”

    “嗯,那就照丞相的意思,让苻坚、吕光、赵乾、金勇四人各带兵马两万,北击柔然。另外,命令在西域的刘三所部,出兵攻打匈奴,只要消灭了这两个势力,我们大汉才能真正的永绝边患。魏举,草拟圣旨吧!”唐一明道。

    “臣,遵旨!”魏举答道。

    “对了,朕还有一事要和诸位提一提。如今大汉朝内有才之人极为少,朕想开科举,选拔人才,不问出身门第,都可以来参加科举,分为武举和文举,并将科举定位国策,每三年举行一次,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科举?”众臣都是一脸的茫然。

    于是,唐一明便将科举制度详细地和众位大臣说明了一番,众人听后,都立刻明白了过来,纷纷高声呼道:“陛下圣明!”

    唐一明摆摆手,对丞相王猛说道:“文举的事就交给你去做了,三年大考一次,由朝廷出题,将考题秘密地颁发到地方,张贴皇榜,公开选拔人才。今年是第一年,科举制度可以放宽一些,按照百分制,凡是考试在八十五分以上的,便可以全部选拔出来,召集到京师里来,然后再由朕亲自出题,从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

    “臣遵旨,必定会将此事办好。”王猛答道。

    唐一明呵呵笑道:“嗯,武举的事情就交给兵部尚书来做,选拔命各州郡选拔精壮男子,先行考校一番武艺,然后再选拔入京,由你亲自选拔,之后朕再从中选拔出来一些人才,充塞各军之中。”

    谢艾答道:“臣遵旨!”

    “好了,那就退朝吧。”唐一明站了起来,高声说道。

    一个月后,汉朝的大军出了塞外,分兵四路,直取柔然,刘三的西域军团则出兵五万攻打匈奴,正式开始了扫灭蛮夷的大战。与此同时,科举制度也在悄然声中进行。

    八月,唐一明命令黄大带兵屯驻宛城,让谢艾屯驻关中,又给驻守淮北的李国柱派去了三万援军,同时在渤海湾建立了三座海军基地,将廉丹、郭诺调到海军基地,负责训练海军事宜。另一方面,汉朝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经过两个月的调查,终于告一段落。

    皇宫内,当唐一明手持着户部尚书所上奏的人口普查的结果时,用力地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才七百万人口,比起后来的十三亿人口来说,连个零头都不够!哎,真少的可怜,看来必须鼓励多生多育了,三年普查一次,等三年后,再看看情况。”

    但是转念一想,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口总数能有三千万就不错了,何况北方连年征战,百姓大部分都流入了南方的晋朝,使得北方十室九空,他也就舒心了一些。

    十月,汉朝的第一次科举在全国各地如期举行,经过层层选拔,在十一月初的时候,文举、武举都有了结果,一批新的人才走上了仕途,弥补了汉朝人才不足的情况,使得朝廷内部的官员渐渐地多了起来,也使得办事效率高了。

    与此同时,汉军在征战中连连获胜,迫使匈奴、柔然投降,唐一明下令将两族百姓全部迁徙到了一起,在塞外选择水土良好的地方建造城市,打散了其纯游牧的方式,使得他们向着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倾斜,正式解决了北方的边患问题。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渡过了两年。两年的时间内,汉朝无论在工业、商业、农业上,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发展,使得国民都日益稳定,原本萧条的景象,一去不返,形成了以长安、洛阳、广固、邺城、蓟城、辽东、宛城、汝南、淮北、陈郡、武威、高昌、龟兹等为首的繁华都市,其中又以洛阳一带最为繁荣。

    在军事上,唐一明也有了很大的改革,施行了兵役制度,士兵参军满十年便可以退役,不愿意退役的可以继续留在军队之中,他自从北方大胜之后,全国兵力保持在五十万人,一直没有继续扩军,而是加强了这五十万军队的训练,并且将二十万军队改编成为了海军,一心再为吞并南方的晋朝而努力。

    晋穆帝生平六年(360年)七月初一,建康。

    丞相府中,晋朝丞相谢安连日来都接到了从边关写来的急报,他看到了以后,心中也颇为沉重。

    大将军桓冲坐在谢安身边,他也看了一遍急报,当他放下急报的时候,便开口说道:“丞相,汉军不断的向边镇上增兵,看来是想正式攻打我军了。”

    谢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错,汉朝统一了北方,使得北方大地上远离了战争,我军和汉军迟早会有一场大战,早在几年前本府就已经猜测到了,这几年里,本府积极准备大战的来临,训练士兵,为的就是这场战斗。”

    “那以丞相之见,汉军会选择从哪里做为主攻点呢?”桓冲问道。

    谢安道:“巴蜀有山川阻隔,路途难走,荆襄一带地处我朝中部,一旦遭到攻击,势必会得到西南和东南的支援,攻打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料汉军一定会先强渡淮河,再直接进攻建康,进攻的重点会放在东南!”

    “嗯,丞相分析的很有道理。如今我朝有马步军二十五万,水军十五万,是否将三十万兵马全部压在东南,与汉军决一死战呢?”桓冲问道。

    谢安道:“必须如此,如果京畿不保,本府又如何能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我听说汉军这两年没有扩军,军队数量一直保持在五十万左右,看来我军和汉军应该有一拼。加上丞相多年来秘密打造的大炮,说不定还能打胜这一仗呢?”桓冲道。

    谢安笑道:“也不能如此说,汉军的实力实在太过强悍了,不能掉以轻心。这几年来,汉军的水军一直徘徊在淮河之中,耀武扬威,占领了淮河一带的水域,致使寿春成为了一座危城。桓老弟,你把大军驻守在了合肥一带,避免了向汉军展示我军实力的机会,如果汉军强渡了淮河,那么寿春就让汉军占领,我军避重就轻,在合肥与汉军决战,就算败了,我军背后有水军在长江里,也可以掩护我军撤退,以防万一。桓老弟,你这就去合肥驻守,我料汉军不出十日必然发兵攻打寿春,十日内,我必定会率领大军亲自到合肥!”

    “嗯,丞相保重!”桓冲道。

    淮河以北的大地上,一座坚固的城池矗立而起,这里是李国柱花了两年心血一点一点扩大并且建造的,唐一明命令为淮北城。在淮河岸边,还有一座海军基地,三万海军全部停靠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巡逻的船只在淮河中经过,将这一带的水域完全给控制住了。

    淮北城中,汉朝的皇帝唐一明秘密到访,坐在城中的太守府中。在他的面前,坐着诸位将军,黄大、谢艾、苻坚、吕光、刘三、廉丹、李国柱、赵乾、傅彦、宇文通等人全部在座,可谓是热闹非凡。

    “各个部队都已经调集完毕了吗?”唐一明扫视了一圈诸位将军之后,便问道。

    谢艾率先回答道:“启禀陛下,各个军团都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秘密进入了指定地点,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所有的军队都会发起总攻!”

    “嗯,很好。这是咱们最为关键的一战,多年来,咱们为了这一场战斗准备了不知道有多少时间了,此战只需胜利,不许失败!”唐一明高声叫道。

    “诺!”

    “从侦察兵送回来的情报来看,晋军把长江两岸做为了重要的布防地点,他们的水军在长江内来回穿梭,又在长江口岸打造了铁锁,横江拦截,致使我海军无法进入长江内部,加上是逆流而上,更是不利于作战。如此一来,我们只能渡过淮河,沿着淝水南下,进入巢湖,然后进入长江。不过,以谢安的智谋,加上桓冲的武勇,必然会在合肥一带设防,那我们两军也就只能在此决战了。”唐一明道。

    “陛下,臣以为,可派遣海军从大海南下,骚扰晋朝沿海郡县。这两年来,陛下既然大力发展海军,就必然会使得海军能派上用场。晋军与我军决战,其水陆两军都会全部放在长江两岸。沿海以及国内空虚,如果有十万海军南下,在扬州一带登陆,从背后骚扰晋军,必然能使得晋朝内部混乱!”廉丹道。

    “哈哈哈,你说的不错,两年来,朕让你们秘密训练这些海军,为的就是这个。南船北马,朕要打破这个地域的束缚。你现在是海军的统帅,二十万海军尽皆在你手中,除去三万在淮河中的海军之外,朕准备让你带着十七万海军南下,就在你说的地方登陆,从背后杀向建康。不过,这次不能抢占城池,大凡所攻占的城池,都不要占领,直逼建康。廉丹,你克日启程,率领大军南下,朕在淝水一带拖住谢安、桓冲,让他们不能回去,只要攻克了建康,也就等于晋朝灭亡了。”唐一明道。

    谢艾道:“陛下圣明,只怕谢安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们会这样来对付他。”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谢安这个家伙,足智多谋。柳震,你和廉丹一起作战多时,海面上的事情,你也必然知道不少,这次就由你和廉丹一起去!”

    “陛下放心,臣一定和廉将军攻克建康。”

    “嗯,众将听令,明日拂晓开始进攻晋军!”

    “诺!”

    七月十六,这天的天气格外的燥热,燥热的天气里容易让人的脾气也随之暴躁起来。淮河南岸的晋军士兵一队队人在河岸线上巡防,突然看见了河面上驶来了汉军的战船,他们的神情变得十分紧张。对于这种挑衅,晋军的士兵早已经习以为常,自从汉军在淮河以北建造了城市,驻防那里之后,汉军的战船几乎每隔几天都会如此近距离地靠近晋军的防线,往来行走一番之后,便回去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因为上面下了命令,只要看见汉军的战船就敲响警铃,通知离河岸二十里远的营地。晋军们都很清楚,他们要打仗了,要和北方强大的汉军打仗了。一个晋兵看见了汉军战船之后,便急忙跑到了一座谯楼上,奋力地敲响了谯楼上的警钟。

    当第一声警钟被敲响之后,便见从河岸的战船上犹如迫击炮似的炮弹纷纷向着沿岸的晋兵轰炸了过去。一轮猛烈的轰炸声后,淮河南岸的谯楼便成了一堆废墟,那些巡防的晋兵也化成了炮灰。

    当战船不断靠近之后,河面上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只成群结队的从北岸驶向了南岸。靠岸后,船上的汉兵便从下了船,上了岸,迅速地向陆地远处集结,并且在那里展开巡查,在确定没有任何晋兵和危险后,便立下了营寨,汉军的登陆之战就这样简单地完成了。

    离河岸不远的晋军守河营寨的士兵们,他们听到了隆隆的炮声,不进反退,当即拔营起寨,迅速退回了寿春。

    寿春城里,谢尚看到退回来的士兵,脸上浮起了一丝淡淡的笑容,自言自语地说道:“果然不出丞相所料,汉军果然在这里登岸了。”

    他十分的自信,因为他有自信的资本。如果放在几年之前,他或许还会惧怕汉军,但是现在,当他的军队装备上了和汉军所拥有的同等武器时,他一点都不害怕了。他叫来了十名参将,让他们各自带着部队守好城池,并且将大炮从武器库中推出来,架在城楼上,一旦看见有汉军的身影,便可以开炮轰击。

    吩咐完毕之后,他刚要回太守府,便见一个斥候匆忙跑了过来。

    “什么事情?如此慌张?”谢尚十分平静地问道。

    斥候道:“将军,汉军攻占了淮阴、盱眙两地,另外一支汉军从汝南出兵,沿淮河东进,直逼寿春而来。”

    “哦?三路齐进啊?何人率领军队从汝南出兵,来了多少兵马?”谢尚问道。

    “领兵之人乃是王猛,兵马约有五万人,大张旗鼓,声势浩大。”斥候答道。

    谢尚呵呵笑道:“来的正好,看来汉军把全国的兵力全部压在了这里,很好很好。如此一来,我军和汉军就有的一战了。好了,继续打探。”

    “诺!”

    谢尚回到府中,急忙在战报上写道:“汉军左路军由王猛率领,沿河东进,右路军已经攻克淮阴、盱眙两地,中军已经占领下蔡,请丞相示下!”

    写完之后,谢尚便派人带着那个战报急忙驰往合肥。

    合肥城中,谢安、桓冲接到谢尚的战报后,不禁同时感慨道:“汉军进军神速,真是一支劲旅啊!”

    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只听谢安说道:“桓老弟,我看,是时候和汉军开战了。”

    “嗯,寿春城防坚固,可以阻滞汉军的前行,我现在就从合肥带大军支援,丞相坐镇合肥即可!”桓冲道。

    谢安呵呵笑道:“桓老弟,你莫不是以为我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丞相,我怎么会是这个意思呢?丞相智谋超群,晋朝无出其右者,征战沙场的事情,就交给我这样的武夫来办就好了,丞相运筹帷幄即可,不必亲临战场。”桓冲道。

    谢安道:“非也,战场上的变化十分微妙,我若不亲自指挥,心中总是忧虑。我们以十五万马步军抵挡汉军四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十分的悬殊,我必须亲临战场才行。”

    桓冲道:“那好吧,那我们现在就走,支援寿春,与汉军在寿春展开决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