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乱世风雨-十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土地,契丹统治者惊慌失措。

    世宗准备直取幽州,先头部队已经攻入易州、固安。这时,世宗突然患病了。他只得在瓦桥、益津两关设雄、霸二州,留兵驻守,然后匆匆回师南下了。

    回到开封后,到第十八天,年方39岁的世宗就病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周世宗死后不久,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五代这段历史时期结束了。

    1.前蜀

    前蜀的缔造者王建生于唐末战乱时期,是许州舞阳人。他家境贫寒,没读过书,目不识丁。

    王建先世以卖饼为业,号称饼师。不过,他没有继承祖业,而是贩卖私盐。

    那时,各地方镇割据,相互攻伐,朝廷无法控制局面,常常受制于人。

    一天,王建因得罪乡宦,被关进许州监狱。后来,他逃出监狱,藏进武当山中。一个老和尚见了王建,认为他不是等闲之辈,便对他说:“乱世出英雄!像你这样的人,恐怕只有去投军才能有出息。”于是,王建投到忠武节度使杜审权麾下,当了一名士兵。因他作战勇敢,又有计谋,很快便被提升为军官了。

    不久,监军杨复光挑选勇士组成八支劲旅,称作忠武八都,任命王建等八人为都将,各辖一千人为一都。

    黄巢攻克长安前,唐僖宗逃往四川。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都将鹿晏弘借口迎接逃往四川躲避黄巢义军的唐僖宗,率领王建等人进驻兴元,拥兵自重,要割据一方。

    鹿晏弘性好猜忌,凶狠残暴,王建等人不堪忍受,在田令孜的引诱下,与晋晖等五人率本部人马三千余人奔往成都,投奔了唐僖宗。

    唐僖宗得到三千精兵,非常高兴。田令孜将王建等五人收为义子,拜为将军,号称“随驾五都”。黄巢兵败后,王建随唐僖宗回到长安。

    唐僖宗回长安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田令孜因争夺产盐的解池发生冲突。不久,王重荣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联兵进犯长安。

    唐僖宗闻讯,急忙以王建为清道斩斫使,逃往四川。一路上,王建拼死护驾。在过栈道时,栈木已被追兵燃着,摇摇欲坠。王建舍身为唐僖宗牵马,勉强从火中冲出。唐僖宗感激涕零,当即脱下黄袍赐给王建说:“袍上有朕的泪痕,权作纪念吧。”

    到四川后,唐僖宗马上委任王建为壁州刺史。禁军将帅兼任州刺史,从来没有过,王建是第一人。为此,王建十分得意,认为自己要青云直上了。

    可是,回京不久,田令孜在朝失势,主动要求去成都做了西川监军。

    田令孜离开朝廷后,枢密使杨复光取代了他,极力排斥田令孜的党羽。王建因护驾有功,虽未被罢官,但也被派到山南西道的利州做了一名刺史。

    王建攀龙附凤的幻想破灭后,感到非常失望。从此,他认识到依靠皇帝是靠不住的,决心凭自己的力量做一番事业。

    王建到利州上任后,召集勇士练兵习武。不久,王建势力大增,士兵达到数千人。他还接受部将綦毋谏的建议,安抚境内百姓,鼓励生产。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建的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担心王建势力日盛,不受约束,多次召王建前往。王建根本不予理睬,干脆率领部下沿嘉陵江而下,攻克相邻的阆州,赶走了原刺史杨茂实,给自己升官为防御使。

    在阆州,王建招纳亡命徒,并与故交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建立联系,互相配合。这样,他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了。

    王建的所作所为很快引起了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警觉。陈敬瑄唯恐王、顾联合对他不利,便请监军田令孜出面解决此事。田令孜十分放心地说:“王建是我义子。只要我写封信,他定会前来听你指挥的。”

    王建见信后,认为机会难得,十分高兴地说:“我去成都,讨个节度使做做。”他将家属委托给顾彦朗,自己率领精兵两千人前往成都。

    但是,当王建的队伍到了东西川交界的鹿头关时,陈敬瑄又改变了主意。他认为王建骁勇难驯,一旦进入成都,必将引狼入室,恐生不测。于是,他派使者赠钱万缗,仍要王建回阆州。同时,他还增设守备,防备王建。

    王建闻讯大怒,不肯返回,率领人马攻破鹿头关,连拔汉州、德阳,直逼成都。

    陈敬瑄遣人责问王建:“为何如此无礼?”

    王建回答说:“阿父召我来,我若回去必被顾公所疑。我走投无路,才占你汉州,攻你成都。”

    田令孜登上城楼安抚王建,王建拜道:“儿已无归路,只得作贼了。”

    王建率军围攻成都,一连三日未能攻下,只得退回汉州。

    从此,王建以汉州为据点,屡次进犯西川诸州,但并无进展。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病逝,唐昭宗即位。王建对部将说:“我在军中多年,深知用兵若不用天子名义,不仅敌城不会归顺,自己的将士也容易离散。”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让谋士周庠代他起草一份奏章,要求为朝廷讨平陈敬瑄。

    唐昭宗在做寿王时就对田令孜不满,即位后便罢了田令孜的监军之职,勒令致仕;他还要收回陈敬瑄的节钺。田、陈二人拒不受命。

    如今,唐昭宗见了王建的奏章,正合其意。他决定借此机会将西川控制在朝廷手中,便派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兼两川招抚制置等使。

    这年十二月,唐昭宗调军近十万,任命韦昭度为招讨使,王建为行营诸军都指挥使,攻打成都,并特地割西川邛、蜀、黎、秭四州,设置永平军,以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韦昭度和王建围困成都达三年之久,仍不能攻克。这时,朝廷苦于运粮,而且各地藩镇混战不已,因此唐昭宗决定召回韦昭度,恢复陈敬瑄的官爵,命王建退兵归镇。

    王建闻讯,马上和周庠商议对策。周庠劝他请韦昭度还京,由他自己独力攻打成都。王建觉得有理,立刻上表朝廷,极言田、陈罪大恶极,不可赦宥,要求予以诛灭,以肃纲纪。然后劝韦昭度还朝,把讨伐重任交给他。

    韦昭度刚一出川,王建马上派兵扼守剑门关,关上了蜀中大门。接着,他率领士兵猛攻成都,并且暗地里派部属潜入成都探听敌情,分化城内守军。

    成都经过三年围困,处境已经十分困难,百姓与士兵饿死无数,常发生人吃人的现象。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八月,成都粮尽兵疲,田令孜与陈敬瑄只得开城投降。

    王建入城,自称西川留后。朝廷任命王建为西川节度使,封为西平郡王。

    为除后患,王建索性将田令孜和陈敬瑄杀掉,自诩为大义灭亲,朝廷只好听之任之。

    王建占领西川后,正值顾彦朗病死,他的弟弟顾彦晖继任东川节度使。王建一心想独占两川,于是决定吞并东川。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攻下梓州,灭了顾氏,东西两川尽为王建所有。

    接着,王建又趁朱温围攻凤翔之机,出兵夺取汉中及秦、凤、成、阶诸州,作为蜀中屏障。

    至此,王建不但拥有两川,并且兼据汉中、陇东,奠定了前蜀王国的基业。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朝廷晋封王建为蜀王。

    第二年八月,朱温杀了唐昭宗,另立唐哀帝。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朱温称帝,建立后梁,王建拒不承认。

    这年九月,王建在掌书记韦庄的策划下,率众为唐室大哭三日,然后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兵力虽强,但他却不穷兵黩武,只以保境安民为事。

    王建招抚流亡,劝课农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王建颁布了一项规定:逃亡的军人和百姓,即使有公事牵连的,也都可以回乡,所在地方不得刁难。官府征没的屋舍庄田,应归还本主或其妻儿。官府不得随意摊派,只能按规定征收税赋。这些规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受到百姓的称赞。当时,蜀中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前蜀国力大增,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前蜀王建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死,其幼子王衍继位。王衍只知吃喝玩乐,毫无才能,只因其母受宠,他才有幸做了蜀主。

    前蜀咸康元年(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

    前蜀历二主,共35年。

    2.后蜀

    后蜀的缔造者孟知祥是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祖父孟察和父亲孟道在郡里做军官,而父亲孟道于唐朝末年在河东任职,是晋王李克用的部下。

    李克用看中了孟知祥,任命他为左教练使,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任晋王,对孟知祥也很器重,十分欣赏他的才干,要任命他做位高权重的中门使,这是李存勖身边的要职。但是,孟知祥却不肯就任,极力推辞,因为以前的中门使几乎都因为得罪主子而被杀了。

    孟知祥执意不肯出任中门使,李存勖只好答应,但要他推荐一个人代替他,孟知祥便推荐了郭崇韬。孟知祥改任马步军都虞候,做了高级将领。

    李存勖灭后梁之后,建立后唐,迁都洛阳,将太原定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为北京留守。

    后来,后唐派郭崇韬率军去灭前蜀。郭崇韬临行时,为报孟知祥举荐之恩,特地向李存勖推荐孟知祥担任蜀地的军政长官。

    郭崇韬很快灭了前蜀,李存勖按照郭崇韬的推荐让孟知祥赴蜀主持军政事务,还设宴为他送行。

    这时,宦官正在诬陷郭崇韬,说他灭蜀后要造反了。因郭崇韬一身正气,最恨阴阳怪气、挑拨是非、害君误国的宦官,宦官这才诬陷他。

    李存勖宠信宦官,以他们为心腹,十分相信他们的话,正在犹豫是否杀掉郭崇韬。孟知祥劝李存勖道:“崇韬是国家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会反的。等臣到蜀地调查一下,如果没事就让他回来吧。”

    孟知祥在赴蜀途中,遇到了拿着命令前去杀郭崇韬的宦官,于是昼夜兼程赶赴成都,但赶到成都时郭崇韬已经被杀了。朝廷这样对待功臣,孟知祥的心一下子凉透了。

    孟知祥在成都安抚众将,又派兵到各地剿匪,维持地方治安。

    不久,康延寿率军反叛,割据汉州(今西川广汉)。孟知祥派兵生擒康延寿,收降了他的几千士卒,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其子李继岌在渭南(今属陕西)遇害,李嗣源继位,史称后唐明宗,改元天成。

    后唐朝廷发生内乱,死人的事如同儿戏。为了自保,孟知祥一心经营蜀中,有了称王的念头。他训练军队,扩充兵力达七万多人,对于朝廷的命令开始抵制。

    这年冬天,宰相任圜派太仆卿赵季良入蜀,要孟知祥上缴二百万缗犒军钱,并由赵季良制订两川征赋数额。孟知祥大怒,拒不奉诏。

    枢密使安重诲担心孟知祥割据蜀中,派宦官李严入蜀做监军。孟知祥连忙陈兵于北境,想把李严吓回去。此举无效后,就在成都的欢迎酒宴上给李严扣上矫诏赴任的罪名杀掉。

    后唐明宗见孟知祥尾大不掉,十分恼火,但鞭长莫及,只好改变策略,把扣留在凤翔(今属陕西)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到成都,以示恩宠。从此,蜀地和朝廷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举兵反唐。后唐明宗派女婿石敬瑭前去讨伐,打了败仗,被迫撤军,孟知祥乘机占领利州(今广元)和夔州等地,进一步扩大了地盘。

    孟知祥要求后唐明宗给他独自治理四川的权力,后唐明宗一是顾及亲属关系,二是不愿孟知祥真地独立,使朝廷丧失大量的租赋收入,就答应了他,后来又于长兴四年(933年)二月封孟知祥为蜀王。这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为孟知祥称帝提供了机会。

    后唐明宗在世时,碍于对他的恩宠,孟知祥一直没有称帝。等明宗一死,他就听从赵季良的劝告,于第二年,即后唐应顺元年(93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立蜀国,史称后蜀。这时,后唐大乱,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夺位,李从厚派兵镇压,大败而逃,根本无暇顾及西蜀。

    孟知祥在四川采取了一些惠民措施,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孟知祥组织人力修缮水利设施。

    孟知祥还整顿吏治,派遣清官上任,治理地方,巩固四川的统治。

    在孟知祥的苦心经营下,蜀地逐渐稳定下来,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斗米只值三文钱。

    孟知祥去世后,其子孟昶继位。他下令在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美化城市。每当九月花开,全城一片锦绣。成都简称蓉城,就是从孟昶植蓉开始的。

    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编印唐、五代词五百首,取名《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出私资百万营建学馆,并雕版刻印《九经》,使蜀地文风大盛。

    后蜀历二主,共32年。

    3.吴

    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他从小成了孤儿,吃了好多苦,饱受磨炼,成年后力气极大,能轻而易举地举起一百斤重的东西,能日行三百里。

    唐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为了生存,杨行密也参加了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杨行密被捕。庐州刺史见他相貌奇伟,没有处死他,而是将他放了。

    后来,杨行密在州里募兵时投军,经常立功,很快升为队长,不久被派到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去戍边。一年后期满回来,因为没有送礼,军吏又让他去戍边。临行时,军吏假装好人,问他还缺什么,杨行密大怒道:“就缺你的头!”说完,一刀将军吏的头砍下。

    杨行密杀了军吏后,召集一百来人发动兵变,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新任庐州刺史郎幼复吓得落荒而逃,杨行密趁势接收了城内的军队,占领了庐州。唐廷承认既成事实,任命他为庐州刺史。

    淮南节度使高骈是杨行密的顶头上司,十分器重杨行密。但高骈年迈昏聩,迷上了道术,宠信方士吕用之。吕用之掌权后,独断专行,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怕被害,于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联合宣州观察使秦彦攻入扬州,杀了高骈。杨行密闻讯,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哭三日。然后,杨行密率军攻入扬州,自称淮南留后。

    留后是唐代节度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

    杨行密见扬州城内大饥,百姓吃黄泥饼充饥,甚至吃起人肉来。于是,他立即下令用军粮救济百姓。

    接着,杨行密率军南征北战,夺取了江淮一带土地,先后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大举南侵,企图吞并江南,被杨行密大败。此后,朱温再也无力南下。此后数十年间,南北形成了分裂之局。

    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站稳了脚跟。虽然四处都是割据势力,但是连朱温这样的强敌杨行密都能打败,其他人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拜杨行密为吴王。

    吴国最强盛时,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吴国又称南吴、杨吴。

    局势稳定下来,杨行密为江淮地区的治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百姓创造了一片乐土。

    杨行密幼时贫穷,了解民间疾苦,非常注意维护百姓的利益。他在淮南召集逃亡的百姓,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耕种,收租很少,百姓过上了温饱的生活。这对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杨行密对属下很宽容,和属下的关系非常好,能与将士同甘共苦,推心置腹,因而赢得了官兵的爱戴。

    杨行密生活节俭,当上吴王后,为了不忘本,他经常将早年穿的有补丁的衣服穿在外衣里面。

    杨行密度量很大,非常宽容。一年,有人反叛,将他的祖坟掘了。这在封建社会是奇耻大辱,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等叛将被击败后,有人提议去掘叛将的祖坟以报仇雪耻。杨行密叹道:“算了吧,他如此作恶,我怎能和他一样也去作恶呢?”

    杨行密重视人才,知人善任,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对于原属敌对集团的人才,他也能加以重用。杨行密旧友宁国节度使田 发动叛乱时,一批属吏也卷了进去,如善于理财的宣州长史骆知祥和善于写文章的观察牙推沈文昌。尤其是沈文昌,曾为田 撰写檄文辱骂杨行密。平叛后,杨行密对这两人不加惩治,反加重用。他用骆知祥为淮南知计官,掌管财政;用沈文昌为节度牙推,在幕府中担任要职。这两人都为吴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唐末至五代,吴国统治江淮地区近四十年。它与中原王朝几成南北对峙之势,使得南方诸政权并存的局势得以实现。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病死,其子杨渥继位。

    杨渥喜好游乐,又排挤功臣。徐温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于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

    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王位,改元武义,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无法控制局面,于920年郁郁而终,其子杨溥继位,于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掌握在徐氏手中。

    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吴国灭亡了。

    吴国历四主,共36年。

    4.南唐

    南唐的缔造者李昪是徐州人,小名彭奴。

    李昪的父亲李荣崇信佛教,积德行善。李昪六岁时,父亲被乱兵所杀,不久母亲也去世了。伯父李球无力抚养他,便把他送进濠州开元寺当了小和尚。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陷濠州,掠走了彭奴。因见他长得浓眉大眼,有一股英气,便收他为养子,极其喜欢他。但杨行密的几个儿子见彭奴英俊,心中嫉妒,容不下他。杨行密无可奈何,只得把彭奴送给爱将徐温。从此,彭奴成了徐温的养子,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长大成人后,身高七尺,四方大脸,声如洪钟,不怒而威。

    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年),徐温拥立杨行密的第二个儿子杨隆演为吴王,徐温则担任大丞相,掌握了朝中实权。

    徐温死后,徐知诰继续掌握朝中实权,被封为齐王。

    吴睿帝杨溥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50岁了。他是个有野心的人,见老之将至,便急于夺位受禅了。这年十月,他逼杨溥禅位,改吴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大齐。

    徐知诰封徐温第五子徐知证为江王,第六子徐知谔为饶王,对徐温的后代都很厚待。

    徐知诰称帝后,继续任用吴国旧臣,使政局得以保持稳定。

    升元二年(938年)九月,太府卿赵可封请徐知诰恢复李姓,设立宗庙。为了内部稳定,徐知诰没有答应。这样,徐姓大齐王朝又存在了一年。

    升元三年(939年)正月,徐知证、徐知谔带头上表请徐知诰恢复李姓,宰相宋齐丘、枢密使周宗等人也上表请徐知诰恢复李姓。徐知诰说:“朕不敢忘记徐氏的厚恩。”

    不久,大臣奏称:“江西杨花化而为李,临川李树结成连理,这些都是还宗的征兆。江南流传一首童谣,有一句说‘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即徐氏郡望,‘鲤’乃‘李’之谐音,这是说李氏起自徐氏而为天下之主。”

    接着,齐王景通等人又再三奏请,徐知诰这才终于答应恢复李姓了。

    这年二月,徐知诰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他自称是唐室后裔,命群臣考证他祖先的出处,最后确定他为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十世孙。于是,命人续修族谱,成了大唐皇统的继承者,改徐温庙号为“义祖”,以示与自己的皇统有别。太庙配享按唐高祖、唐太宗、吴王李恪、义祖徐温顺次排列,既祭李氏,又祭徐氏。

    这一切都做好后,他又让大臣给他改名。几经提名,最后定名为李昪。

    李昪在位期间,保境安民,不肯对外发动战争。他常说:“百姓都是父母所生,怎能为了争城扩地,让他们肝脑涂地,血流遍野呢?仗一定要少打。”

    李昪把精力用于整顿内部,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南唐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在整军备战的同时,李昪特别注意奖励农桑。为了增加劳动人手,他大量吸收四方流民。他不准境内滥度僧尼。虽然他自己崇信佛教,却不准寺院势力过度发展。

    由于不发动战争,赋役又轻,南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产积极性很高。

    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业、造纸业、晒盐业、造船业、金银陶瓷业、文具制造业都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

    李昪在位的十几年间,南唐户口增加,财用充足。

    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大建书院、画院,使南唐成为乱世里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到此,南唐的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李昪澄清吏治,不用外戚辅政,不准宦官干政。在当时南北其他各国,在这方面都没有南唐做得好。

    李昪称帝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忘本。他衣着朴素,脚穿蒲履,夏天在寝殿穿麻布衫。他不用金器、银器和玉器,平时用的是铁脸盆。宫殿不加扩建,仅布置一些盆景而已。左右侍候他的宫女不多,年纪大些就裁掉。

    晚年,李昪为了长生,相信方士之言,服用丹药,中毒而死,在位七年。

    南唐历三主,共39年。

    5.吴越

    吴越国的缔造者钱镠于唐宣宗大宗六年(852年)生于浙江临安。

    钱镠出生时,父亲钱宽正在他处。邻居跑来告诉他说:“你家生个男孩,屋里传出了兵甲和马嘶声,乱作一团。”

    钱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回家抱起钱镠就要往井里扔。祖母听说后,急忙跑来,硬是将钱镠夺下了。因此,钱镠小名叫婆留,是祖母留住了他的命。

    钱镠自幼聪明,很有胆量。他家门外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立了一根大木头,木头下面有块大青石。钱镠和邻家的孩子常在空地上玩耍,在大木头下面做游戏。每逢做游戏时,钱镠总是往大青石上一站,指挥小朋友们集合、整队、操练,像个将军似的。孩子们都乐意听他的指挥,大家玩得很高兴。

    钱镠长大后,勇敢好斗,专爱舞枪弄棒,武艺过人,善于射箭,一把长矛舞得神出鬼没。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钱镠参军,不久升为偏将。他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过功,先后升任刺史、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他为吴越王。

    吴越拥有现在浙江全省、江苏南部和福建北部一些地方,它的北边和西边是南唐,南边是闽国,东边靠海。

    南唐的地盘比吴越大得多,实力也比吴越雄厚。钱镠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怕南唐来攻打,不敢疏忽大意。他晚上不敢安稳地睡觉,叫人用小圆木做了个枕头。要是睡得太熟,脑袋一动就醒了。他把这个枕头称为“警枕”,后世传为佳话。

    钱镠年纪稍大后,特地在卧室里放了个盛白粉的盘子,晚上想起什么事就随时写在粉上,免得忘记。他还让侍从通宵值班,外面有人要来议事,就让值班的人把他叫醒,以免误事。

    钱镠整天兢兢业业,十分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位期间,做了两件极有意义的事:一是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海塘,二是兴修吴中水利工程。

    钱塘江的入海口十分宽阔,海潮倒灌时,常常冲上江岸,威胁着杭州城与周边农田的安全。钱镠下令征召大批民夫、工匠,凿石填江,修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堤,保护了杭州城和农田。钱镠还叫人把江中的巨石炸平,让舟船航行,便利了水上交通。建造了龙山、浙江两座闸门,阻止海水内灌。还在许多河渠上建造了堰闸,可以蓄水泄洪,不怕旱涝。

    吴中自嘉兴、松江到太湖沿岸常有水旱之灾,钱镠募军沿河筑堤,使百姓在旱时可以引水灌田,在涝时可以放水出田。

    江浙平原一带土地肥沃,温和多雨,再加上这些水利工程排灌便利,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庄稼连年丰收,米价便宜,每石稻谷只值五十文钱,因此有人赞美吴越国是“地上天堂”。

    从钱镠起,设立撩湖军,有兵千人,专门清理西湖葑草,疏浚西湖。西湖疏浚后,湖水自运河流入农田,所灌溉的农田高达千顷,百姓因此富足起来。

    钱镠出身农家,生活俭朴,穿布衣,用旧蚊帐,不宴饮,不游乐,即便是除夕之夜也不大张鼓乐。

    钱镠没有读过书,但喜欢做诗,还留心搜罗有名的文人,虚心听他们的建议。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逝。临死前,他嘱咐子孙说:“一定要好好服事中原王朝,即使他们改朝换代,也要以礼服事他们。”

    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当时的杭州有“佛国”之称,富裕起来的百姓纷纷吃斋行善。

    由于钱镠的子孙牢记钱镠的教导,吴越亡国时,他的子孙受到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善待,百姓也避免了刀兵之苦。

    吴越历五帝,共86年。

    6.闽

    闽国的缔造者王审知是唐末光州(今河南固始)人,他的五代祖曾做过固始县令。从四代祖一直到父亲王凭都以务农为生。

    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在县里做小吏,二哥和他在家务农。他们兄弟三人在当地都以勇武出名。

    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时,各地起义不断发生,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打进了固始。

    王绪在固始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任命王潮为军校。

    王绪为了站稳脚跟,投靠了据守蔡州的秦宗权,秦宗权便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配合官军攻打黄巢起义军。王绪不满秦宗权常常征收赋税,而且也不愿意受他控制,就迟迟不肯发兵。

    秦宗权大怒,兴师问罪,王绪寡不敌众,只好率军退出固始,南下寻找发展机会。

    王绪率军一直打到福建境内,军队发展到数万人。

    王绪率军到漳州(今福建漳浦)时,因路险粮少,命令军中不得携带老弱之人。一天,王绪见王潮兄弟三人扶着老母随军而行,便斥责道:“军中有令,不得携带老弱之人。你们违抗军令,不杀老母,这是不守军法。”

    王潮兄弟齐声说:“人人都有母亲,没有无母之人,你为什么让我们舍弃老母!”

    王绪大怒,命人杀掉王潮的母亲,兄弟三人挡住说:“我们侍奉老母如同侍奉将军,你既然要杀我们的老母,那就等于杀我们,请先杀了我们吧!”

    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

    王潮担心日后被王绪再找借口加害,于是决定先下手。他们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埋伏在竹林里,等王绪一来,一拥而上将王绪拿获,王绪不久便被杀了。

    王绪一死,众将一致推王潮为主将。王潮整顿军队,和得力的将领结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王潮整肃军纪,禁止将士骚扰百姓,抢掠财物。王潮兄弟孝敬母亲,为了母亲不惜以性命相争,令将士由衷钦佩,大家都听他的。

    在王潮的大力整顿下,这支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大受百姓欢迎,深得民心。

    王潮本打算向西进军,跋山涉水到蜀地去保护唐朝皇帝。但还未等出兵,便被当地百姓拦住了。

    原来,泉州当时是福建的一座大城,而且是个良好的港口,海上贸易发达,当地很富庶。时任泉州刺史的廖彦若为饱私囊,横征暴敛,残忍无道,军民不堪其苦,但又无人敢于反抗。听说王潮大军爱民如子,军民都把希望寄托在王潮的身上。王潮领兵经过泉州辖境时,军民派张彦鲁为代表,请王潮带兵驱逐廖彦若,救泉州军民于水火之中。

    这时,泉州的父老乡亲也拦在路中,带来牛酒犒军,流着眼泪恳求王潮为他们除害。

    见百姓这样恳求,王潮便答应了。他顺应百姓意愿,领兵包围了泉州城。

    泉州城墙坚固,廖彦若驱兵死守,一时难以攻下。

    王潮有泉州百姓支持,粮草供应充足,围困一年之后,王潮终于攻入泉州,处死了廖彦若。福建观察使陈岩顺应民意,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

    王潮收编了泉州守军,扩充了军队。他减轻赋税,废除苛政,受到军民的拥戴。

    陈岩临死之前本想让王潮代他主持福建军政,但未等发出任命他就死了,他的妻弟范晖夺取了政权。王潮不承认范晖主政,让三弟王审知进兵福州,讨伐范晖。

    福州城比泉州城更难攻,王审知激励将士,将福州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围困一年后,城内粮草用光,属将杀了范晖开城出降。

    王潮将官署迁到福州,礼葬了陈岩,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岩的儿子,厚待其家属。

    王潮赢得了福州的民心,唐昭宗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

    王审知被大哥任命为副使,但他没有一点骄横之气。王审知很有度量,有时被大哥责打斥骂也毫无怨言,这使王潮对这个弟弟格外器重。王潮病倒后,没让四个儿子主政,而是把军政大权交给了三弟。

    王潮死后,王审知想让位给二哥,二哥说他没有三郎功劳大,坚辞不受,王审知只好继任。

    不久,朝廷在福州建立威武军,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又封他为琅玡王。

    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封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对福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时的乱世,他治闽三十年,为福建赢得了“世外桃源”的美称。

    王审之尊敬士人,加以重用。他还注重教育,大力兴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

    王审知让他的侄子王延彬治理泉州,使海上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闽国富了,王延彬被人尊称为“招宝侍郎”。

    王审知生活节俭,为属下做出表率。一次,他的衣服破了,就拿酒库中的旧袋子补好,继续穿在身上。一天,使者从外地回来,献给他一个玻璃瓶。玻璃瓶在当时是奢侈品,不亚于玉器。王审知赏玩了一会儿,就把瓶子摔碎了。使者大吃一惊,忙问这瓶子有什么毛病。王审知回答说:“什么毛病也没有,但喜欢奇异之物是奢侈之本。我现在摔了它,免得子孙染上坏毛病!”

    王审知一直不肯称帝,有人劝他称帝,他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也不做闭门天子。”

    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很爱戴王审知。有一年,雷电将海边劈出一个优良港口,人们都说这是王审知的仁政感动了上苍。

    王审知以保境息民为立国方针,劝农桑,轻租税,结好邻国,奖励通商,闽国百姓得到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都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闽国占地五州,即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约占今福建的四分之一。

    不幸的是,王审知死后,继任者多是暴君。

    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在福州湖滨建了十几里长的楼阁,称为水晶宫,经常游玩不归。

    王延钧称帝,沉湎酒色,不理朝政。

    王延羲即位后,更是荒唐。一天和群臣喝酒,一个个陆续喝醉被扶走了,只有翰林学士周维岳还在旁边陪他喝。王延羲问道:“维岳身体矮小,怎么这么能喝?”左右侍者回答道:“他有别的肠子,喝酒不在身体大小。”王延羲听了很好奇,让人将周维岳揪到殿下,要剖腹看看他的“别肠”。这时,旁边有人劝道:“杀了维岳,以后就没人再陪陛下喝酒了。”王延羲觉得此言有理,又将周维岳放了。

    王延羲让人用银叶打造酒杯,让大臣用以饮酒。银杯柔软,酒倒满后就没法放下了,只能喝完后才能放下。群臣不胜酒力,因为喝酒出错而被杀头的人不计其数。

    王审知的继任者一个比一个荒唐,国家大乱,南唐趁机进兵,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无力抵抗,只得投降,闽国灭亡了。

    闽国历六主,共37年。

    7.楚

    楚国缔造者马殷是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少年时当过木匠,应募从军后,在秦宗权军中当小将。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十月,马殷、刘建峰随秦宗权、孙儒大军与杨行密争夺扬州。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六月,孙儒战败,被杨行密所杀,马殷与刘建峰带残兵败将七千余人逃往江西洪州。马殷智勇双全,善于带兵打仗,很快就在江西聚集了十万余人。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刘建峰、马殷率部攻入湖南。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四月,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节度使刘建峰被部将所杀。马殷战功卓著,待人宽厚,深得将士拥护,被推举为节度使。

    知人善任的马殷重用能征惯战的秦彦晖、李琼等将领继续征战,开拓疆土。从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五月至光化二年,先后攻占衡州、永州、道州、郴州、连州等,占有湖南全境。

    光化三年(900年)后,马殷夺取桂、宣、柳、岩、象五州,后又攻占澧、郎二州,势力范围包括湘、桂等省二十余州,拥兵十余万人。

    马殷采纳谋士高郁的建议,向后梁进贡称臣,保境安民。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三月,马殷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

    马殷利用楚国产茶多的特点,提倡种茶,让农民自采茶叶卖给北方客商,官收茶税。

    每年楚国向梁太祖贡茶万斤,以换取卖茶权。梁太祖准许楚国在汴、荆、襄、唐、郢、复等州设立茶叶商店,运茶到黄河南北交换衣料和战马,获利十倍。

    马殷为了招徕四方商贾,特地免收商税。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利用湖南盛产的铝、铁铸钱,十文当铜钱一文,通行境内。商人出境后,铝、铁钱不能使用,只好购买湖南物产带走。楚国就这样利用境内所余之物换取天下百货,国家渐渐富了起来。

    马殷闭境自保,使国家少受兵乱,避免了战祸。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马殷病卒,终年79岁。马殷死时遗命诸子兄弟相继,马希声、马希范相继嗣位。

    马希范奢侈无度,赋税苛重,学士拓跋恒上书说:“足寒伤心,民怨伤国,愿陛下减轻赋税。”马希范大怒,斥退拓跋恒。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病死,众兄弟争位。一部分楚臣拥立马希广为楚王,另一部分楚臣拥立马希萼为楚王。

    马希萼争位不胜,向南唐主李璟称臣求助,后攻入长沙,杀了马希广,自立为楚王。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马希崇推倒马希萼,派将官押送他到衡山县囚禁,马希崇自立为楚王。不料,押送官反倒拥立马希萼为衡山王,向南唐求救。

    南唐主令边镐率兵攻入长沙,马希崇投降,马希萼被南唐软禁,楚国灭亡了。

    楚国历五主,共56年。

    8.南汉

    南汉缔造者刘的祖父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原是大食商人的后代。

    祖父迁到闽地,后因经商到了岭南。刘之父刘谦在唐朝末年弃商从军,被做过宰相的南海节度使韦宙看中,将侄女嫁给他,还不断提拔他。

    后来,刘谦升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拥有步兵上万,战船一百多艘。

    刘谦死后,其子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势力继续扩大,被后梁封为南海王。

    为统一岭南地区,平定割据势力,刘隐连年挥兵出击。刘隐招兵买马,不耻下问,广纳贤才。

    刘隐死后,其弟刘继任南海王。不久,他征服了周边的割据势力,在广州称帝,建立了南汉。

    刘谦和妻子韦氏生有两个儿子,即刘隐和刘台。后来,刘谦又私纳小妾段氏,生下刘。正妻韦氏大怒,杀了段氏,但未忍伤害还是婴儿的刘,而是抱回去和两个儿子一起抚育。

    刘称帝之后,继承哥哥的做法,厚待士人。唐朝流放到岭南的大臣的后代,以及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岭南的士人,都受到刘的重用。

    赵光胤被刘任命为宰相后,总以为自己是唐朝名门望族之后,在南汉任官是身不由己,因此情绪一直很低落,加上亲属在北方,总流露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刘了解这些情况后,特地让人仿照赵光胤的笔迹写了封信,然后派人到北方把他在洛阳的家属都接到岭南。赵光胤感激不已,从此全心全意为刘处理政事。

    对于意见不一的人,刘也不加害,而是用其他办法解决。在他称帝时,王定保极力反对,刘便让王定保出使南平,然后称帝。王定保回岭南后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又发起牢骚来,还讥讽刘。刘并不往心里去,只是得意地笑笑而已。

    刘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儿女婚姻避免战争。

    刘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行科举制度,地方官全用文人,避免了藩镇割据,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刘在晚年大建宫殿,极尽奢华,用金银珠宝和奇异珍玩装饰其中,令人眼花缭乱。

    岭北商贾到岭南时,刘往往招他们去看宫殿,夸耀自己的财富。

    刘非常残忍,常用一些酷刑,如炮烙、截舌、灌鼻、刀劈、锯割等。行刑时,刘极喜欢观看。见到受刑人痛苦地挣扎时,他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还念念有词,口水都流了出来,国人都认为他是怪物投胎所生。

    南汉光天元年(942年),刘去世,其子刘玢继位。

    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致使境内发生起义,南汉开始走下坡路了。

    次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政权江河日下。

    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刘晟病逝,其子刘 继位。

    刘 是个昏君,重用宦官和女官,朝政日益混乱。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宋军进攻南汉。南汉无力抵抗,刘 出降,南汉灭亡了。

    南汉历五主,共67年。

    9.南平

    南平的缔造者高季兴是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幼年时给汴州商人李七郎做家奴。后来,李七郎被朱温收为义子,取名朱友让。高季兴随朱友让觐见朱温时,朱温特别看中他,认为他是个人才,让朱友让收他为义子。

    朱温围攻凤翔时,高季兴因献诈降计有功,由牙将升为颍州防御使。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这时,荆南只存荆州一州,其他如归、峡、夔、忠、万、澧等州都已为其他割据势力所夺。高季兴赴任后,招集流民,网罗士人,在唐末进士梁震等人的辅佐下,积蓄力量,准备割据。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王。

    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正式建国。

    后唐灭前蜀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高季兴还想得到夔、忠、万等州,但后唐不给,只得作罢。

    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国家之一,疆域盛时约包括今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等地。

    荆南虽地狭兵弱,却是南北交通要冲、往来使节必经之地。

    这时,南汉、闽、楚都向中原称臣,而每年进贡都要向荆南借道。高季兴虽然做了南平王,但旧性难改,经常扣留使者,劫其财物。各国来讨伐他时,他便如数奉还,毫无愧色。南汉、闽、楚各国国主称帝后,高季兴为贪图赏赐,又先后向他们称臣。因此,高季兴被各国称为“高赖子”。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高季兴病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为了与南边的楚国区分,又称“北楚”。

    南平是南北交通枢纽,又是北方小朝廷与吴、蜀、楚诸国的缓冲地,依靠商税,勉强自成一国。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使卢怀忠去南平观察情形,卢怀忠回来说:“荆南有兵不过三万,年景虽然不坏,但百姓困于暴敛,要想消灭它是很容易的。”果然,宋兵南下伐楚,经过江陵时便将南平灭掉了。

    南平历五主,共57年。

    10.北汉

    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长得与众不同,有一副美髯,而且重瞳。但他空有一副好皮囊,却嗜酒成性,喜好赌博,是个草包。

    刘崇没有本事,全靠哥哥刘知远提拔,升得很快。刘知远做河东节度使时,提拔他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居哥哥之下,坐了第二把交椅,专管军事。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灭掉后晋,刘知远起兵太原,做了后汉皇帝。刘知远领兵南下,驱逐契丹,夺取开封后,便以开封为都城,将原来河东这块根据地交给弟弟刘崇掌管,以太原为北京,任命刘崇为北京留守。

    刘知远死后,其子继位,史称隐帝,由郭威等一些老臣把持朝政。

    郭威平叛立了大功后,刘崇对郭威十分畏忌,问谋士该怎么办,判官郑珙献计说:“后汉江山必将大乱,我们太原将士一向名扬天下,再加上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单凭我们的辖地就能供应军需,主公要做到有备无患,固守河东,以免将来被他人所制。”

    刘崇高兴地说:“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刘崇下令停止向朝廷进贡租税和财物,全部留下入库。接着,刘崇又招募一些亡命之徒充实军队,造了大量的兵器和铠甲,积极备战。刘崇还加重了对百姓征收的赋税,使百姓苦不堪言。

    刘崇在名义上还和后汉朝廷保持着君臣关系,碍于他的身份,郭威等人对他也毫无办法。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没有力量处理河东的事情。

    不久,后汉隐帝因大权旁落,发动政变杀死了史弘肇等大臣。郭威起兵讨伐隐帝,隐帝出战身亡。

    郭威为稳定局势和人心,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太后出面处理大事,自己在幕后操纵。他怕刘崇起兵声讨他,便提议立刘崇的儿子刘赟为帝。

    刘崇头脑简单,看不出郭威的企图,还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喜形于色地说:“我儿子要做皇帝了,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刘崇身边的谋士提醒他早做准备,他根本听不进去。为探听虚实,他派人到开封去了解情况。

    郭威知道刘崇派人来的意图,便用手指了指自己在身份低微时脖子上刺的飞雀说:“自古哪有雕青天子,你回去告诉刘公,请不要猜疑,我对朝廷决无二心。”

    刘崇听了使者的报告,更加相信了,一心只想凭借儿子的帝位获得更大的荣耀和利益。

    这时,大臣李骧站出来说:“郭威发兵犯上,目无君王,他不会甘心做臣子的,更不可能让刘姓人做皇帝。我们应该出兵太行,把守关口,观察事态发展。等刘赟登基后,我们再撤兵回来。”

    刘崇听了,大骂道:“你这个臭儒生,想挑拨我们父子关系吗?”

    说罢,命人将李骧推出斩首,李骧悲叹道:“我为蠢人谋事,真是该死!但我的妻子有病,无法独自谋生,请准我与她同死吧。”

    刘崇将李骧和他的妻子都杀死了。

    刘崇杀了李骧后,派人进京将此事告诉太后,以示忠心无二。不久,郭威即杀掉刘赟,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周。

    刘崇这才大梦初醒,深悔未听李骧之言。于是,他立即据晋阳为都称帝,国号仍是汉,史称北汉,年号仍称乾祐,表示继承后汉的正统。为了忏悔,他为李骧修了一座祠堂,焚香致祭。

    刘崇任命陈光裕为宣徽使结交契丹,自称与后周有仇,愿意效仿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契丹主为叔皇帝。契丹主大喜,派大臣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

    为了替儿子报仇,刘崇与契丹联兵进攻后周,结果大败而归。

    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郭威病卒,柴荣即位,史称周世宗。

    刘崇以为报仇时机已到,借得契丹骑兵一万,自带轻骑三万,进攻潞州,向后周宣战。

    由于刘崇轻敌,北汉军大败。刘崇慌不择路,仅率十余骑逃回太原。

    周世宗乘胜追击,直趋晋阳城下。不久,周兵粮草不继,只得撤军。临走时,迁走北汉臣民十余万,使北汉的兵源和粮源发生很大的困难。

    第二年十一月,刘崇忧病而死。他所建立的北汉偏处晋中一隅,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刘崇刚愎自用,昏聩无能,既无率兵之才,更无称帝之德。他乞求契丹为援,大损国人颜面。

    刘崇死后,其子刘钧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

    河东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当兵;又滥征赋税,进贡辽国。百姓被迫大量逃亡,以躲避战乱和横征暴敛。北汉灭亡时,仅剩下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天会十二年(968年)七月,刘钧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闷而死,养子刘继恩即位。

    同年九月,刘继恩被杀,另一个养子刘继元即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了。

    北汉历四主,共29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