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蛊卦第十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艮为山,巽为风,“山风蛊”。风在山下,山下有邪风,蛊。艮,止也,须风止,才能治蛊。

    “蛊”:一、乱,惑也;二、治也,整治蛊。否极泰来,“治起于衰乱之中”,蛊即衰乱,得干,不能坐以待毙,要拨乱反正。蛊卦给人无限的盼望。

    《序卦》:“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

    “以喜随人”,一窝风、邪风、无主见之风,自腐、自坏。须风止,才能治蛊。

    《杂卦》:“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蛊二卦相综,随无故,有故则饬。蛊是怎么来的?怠惰,懦弱。“饬”,修治。“治起于衰乱之中”,治,太平。

    人要对什么事太因循,即诡随,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委靡不振,怎能成事?事不急,还是你不急?吃什么奶,长什么肉,看破世情惊破胆!哀莫大于不知耻。

    “没吃过猪肉,可见过肥猪走”,我看过太多衮衮诸公。

    东西一久,必败坏而虫生。把一些臭虫放在盘中,我咬你一口,你咬我一口,蛊的结果。养虫子,剩下唯一的,成毒王,取之成蛊毒。

    《通志·六书略》:“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

    治病,以毒攻毒,用蛊医天下难医之病。

    中医素有“以毒攻毒”的经验法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如蝎子、蜈蚣、蟾蜍等,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

    疾蛊,疾固。孔子“疾固”(《论语·宪问》),“毋固”(《论语·子罕》),是固的都去掉,多进步的思想!没有疾固,那什么道也讲不了。怎么突破这个固?“学则不固”(《论语·学而》)。怎么学?“学而时习之”。学成,即成“圣之时者”。

    今天人类之“固”何在?一时有一时之固,一人有一人之固。有功利境界、伪,早晚失败。准——原心定罪。千万不可以耍小智慧,人之生也直,直人即真。道家讲真人。

    “吾道一以贯之”,此奉元之所宗,你们必要有志。2001年新纪元,同学要发爱心,行有余力做一点,众志成城,在台湾建设“华夏学菀(苑)”。自己应有信心,该做什么,怎么做。活一天要做一天,不成也没关系。同学绝对要有道德责任感,与一般人不同。有志,不影响做道德责任的事。应将蒋氏父子埋回奉化,此亦道义责任。人不老,不懂老年人的心理。

    学管仲,纠合两岸,不以兵车。无升平、安定,怎么发展?

    人太没有智慧,就欲胜智,没有脑,完全自我陶醉!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要改造台湾,“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尚书·说命上》)。

    养兵千日,用之一时。任何事要有备无患。同学有用,在肯负责。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汉有“四皓安刘”。

    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张良为其计划。张良以此难以口舌争,认为刘邦有所不能致者为商山四皓(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人),可令太子修书,卑辞安车,请以为上客,时从入朝,则为一助力。刘邦得知后,叹羽翼已成,竟不易太子。(事详见《史记·留侯世家》)

    巧取没用,有人相信你?一个东西在某人手中是法宝,而在他人手中可能是废物。不能按部就班做事,巧取豪夺,能成?大家都要和平,没有人希望战争。

    “什么中心?”都不忠心,因在上者都止而息,喝茶!在下者,逊顺而不违忤。家道亦如是,人生最要有二事,一择业一择偶:如二事都失败,一生完了;其一失败,半身不遂。今天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家像家。到一家,即知主妇的程度,此“毓氏原理”。好自为之。

    一家蛊,原因何在?旧家庭,男人除吃饭外,就做事。中国年轻人如都蛊,国就忧。

    中国受百余年的气,今正是好时代。没生在环境,无法知道。不做盛世之民,还要制造亡国奴,当儿皇帝?你们适逢盛世,应有志一辈子完成一件事。学医学得好,每天可对别人有好处。把分内事真明白,书才能教好。有好好讲一部书?

    如生于盛世,还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白活了!要当事业,不可以当职业。一个人做事,易于坐这山望那山高。志在于教书,书才能教得好。每个事件都人为的,是知识问题。生于盛世,必要做件有成就的事。不要净做雅奴,此即我的治家之道、教子之方。女孩办教育,当医生。

    蛊,元亨,利涉大川。

    旧时代,“涉大川”为最困难的事,用以喻突破一切困难。

    蛊,何以“元亨”?何以“利涉大川”?在蛊时,打烂仗,“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即义之所在,所以说“元亨”,没说“利贞”。

    蛊之所以成治,乃自“涉大川”来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来子注:“本卦艮上巽下,《文王圆图》艮、巽夹震、木于东之中,故曰先甲后甲,言巽先于甲,艮后于甲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必有所指,没人懂。没有人了解《易经》到底说些什么,完全是臆说,自欺。讲书,必交代谁说的,不明白,将责任推之。

    我自小好索隐行怪,当时今文学盛行,连中山先生都受影响。我从读书至今,《大易》与《春秋》每天不离手,到现在也没懂。孔子《春秋》绝对有深旨,因“志在《春秋》”。两部宝典,慢慢琢磨,一讲理论一讲实践。台湾以《春秋》得学位者,近二十人。

    中国这套东西,愈读愈不懂,但能维系。

    我绝不讲怪力乱神,但崇敬宗教主的智慧。“和尚”实比厕所还脏,秀才是孔子的罪人,读书人无品,不能谈。刘邦溺儒冠,我如当皇后,以其脑壳做尿盆。

    “甲”,一事之标准。“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始三日,后始三日,三思而后行,有所检讨。做事,事前有准备、事后有检讨,即原始要终,慎始诚终。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乱,想出许多办法来。治起于衰乱之中,有厚望焉。乱极必治,但必利涉艰难险阻。《春秋》讲“拨乱反正”。

    《彖》曰:蛊,刚上而(能)柔下,巽而止,蛊。

    “刚上而柔下”:艮,“上九”在上,阳尊,艮而止之;巽,“初六”在下,逊顺,顺悦为始,阴顺以入,止于至善,上下各安其位,而不相陵越。

    “止于巽”,谦逊,“止于至善”。“巽而止”,上下拼命努力,直达到巽的境界才停止。蛊,治也,成其事。

    王船山注:“蛊之所以成,非易也。既已治矣,必有保治之事,深思永计,以善其终。”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王船山注:“泰者上下交,乃治道之开;而蛊者,则阴受阳交,而承阳以致养,治之成也。天下治者,承平之世也。”

    乱,想出许多办法来。治起于衰乱之中,有厚望焉。

    要改变家,乘机说一段,慢慢改善。活在家中,家必要愉快,才是人生。不要求过高,标准放低些,孔子也没和母圣人结婚。人必会老,老了,必要别人帮忙,喊“老伴儿”。

    人是人,因嗜欲不同,行为就不同。礼,同中求异,中国人善于辨析。人都有个性,必要容异己,家才有快乐可言。将对方的缺点变成个性,说“喜听小曲”,即唱反调。先受一点气,后其乐无穷!

    问:“没买姜?”答:“今天少吃点辣。”必要以柔克刚,此即术。许多不同的东西凑在一起,组成家,家必要能容。家处处热闹,也不生气。家,本立好了,做事就绰绰有余,人生才有趣味。天下本无事,皆庸人自扰之,许多事要看清楚。家不和,最大的失败,不必怨谁,一个巴掌拍不响。

    孔子埋在河边上,可见死时并不太受重视,其后才称“洙泗水”。孔子与孙子子思埋得近,可见到孙子时,家中仍穷。遇事,应追根究底,想一想,推断那时的情况。腐儒还作《洙泗考信录》。

    清崔述撰《洙泗考信录》四卷,主要考核孔子生平事迹。洙泗,是鲁国水名,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其间即孔子讲学之地,故名。以《国语》《左传》《论语》《孟子》《史记》等儒家经典为主,将有关孔子的记载按年代编排,凡传、注与经合者予以参证,不合者则加以考辨。

    看今天,得知明天,先识也。我不喜孔明,马后课。识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中庸》),“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否极泰来,何必忧伤?当忧伤自己是否有选择之智,总有一个胜利。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序卦》云:“蛊,事也。”人必有所事。“利涉大川”,任何一有成就者,都得经过多少艰险。“往有事”,往前做,有所作为,往有功也,将来必有成就。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又)始,天行也。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总转,终而复始,终始之道,自然之运行。

    来子与郑康成所讲,皆无终始之义。

    原始要终,事前事后,深思熟虑,乱必有因。“既济”接着“未济”,终则又始,即《大易》之道,终始之道,生生之道。

    “天行”,自然法则。法天行,法自然,中国思想即法自然。法自然,比“则天”美,属于自然的都法。老子即提出“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学问、文化、思想即尊生。既尊生,焉能杀生?“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伪,“哑”圣,隔山听不到猪叫,所以照吃不误。连蚂蚁遇险,为了活,都知逃命。

    中国讲“天行”,“天行健”。文行忠信,信望爱。一民族的思想产生于其环境。

    中国人思想:“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东征而西夷怨,南征而北夷怨,曰:奚为后我”(《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梁惠王上》)。生在中国,根本没有罪,以色列人真是上帝选出遭罪的“选民”。好好追究,要深入中国思想到底是什么。

    一定要平心静气读书,看小说可扔得很多,不要太浪费时间,快快看过去。我少看闲书。近日学生送来余某某的书,其书之所以盛行,因为你们太普通科,此人之文笔与思路,不如李敖,无可取。

    老舍是旗人,是我的旗下,我是正红旗旗主,老舍有《正红旗下》(未完成)。归旗,旗下。红旗村,在北京西城外。曹雪芹归旗后极可怜,小屋中满墙题诗。

    《象》曰:山下有风(邪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用有毒虫子养毒素,蛊,失伦失序。邪风,一窝风,天下乱,吹得乱七八糟。乱,想出许多办法来。

    尽随风扯,西风东渐,世风日下,欧风东渐,风俗习惯,败坏风气,随风就蛊了!人家有的,我们都有了,风之可怕!想治蛊,必创一个风,“开风气之先”,以阻随风之蛊。

    家,小孩有小毛病,不提醒,风进来了……家风必守住,否则就家风日下,坏!

    “振民育德”,王船山注:“风以振之,山以育之,始而兴起,继以养成,教民之序也。”

    治蛊之道,得先振家人,然后育德,“以果德育行”。持之以恒做,最难!一个母亲要能教子始终如一,绝对是良母。教育谈何容易?孩子能上轨道,母亲绝对有可取之处。

    社会何以败坏?母亲每天有行动,少陪孩子做功课。振子都办不到,还“振民”?“振民育德”,读任何一句话,不要空读过去。儿子是自己生的,有振子?贤妻良母,谈何容易!反省家是否健全?有无振子育德?人生第一大事望子成龙,得好好教子。

    王弼注:“蛊者,有事待能之时也,故君子以济民养德也。”发现时代有事了,等待能人之时也。“待能”,待嫁,多大之期许!得修能,博士牌子也没用。一句话,多大的启示。有事了,必待能者才能解决。有事待能,得慢慢找。

    能人非天上掉下来的,得自己造就,能“济民养德”,有振奋人心的作为。做学问、求智慧,皆为己。解决问题,必真有智慧。治事,要懂得理事之道,得博学,一样不通也不行。教书,窄而深的研究。治事,一样不通,怎么对付这个社会?人各有志,但净乡土,最后绝对灰头土脸,什么都得慢慢上轨道。

    “振民育德”,金声玉振,振衰起敝,振奋,振聋。“振民”,新民的功夫,第一步得“育德”,育,篆文育,,象初生婴儿的头朝下;月,肉,象母亲收缩的子宫。象征养育之恩,《说文》云:“育,养子使作善也。”“育德”,永久性,是多不易!无法立竿见影。望子成龙,“望”是育的功夫。“育”之深意太重要,“育德”如育种、育苗、育子。报养育之恩,以“果行育德”,果中含着智,对事果断。无“育德”,焉能“振民”?群而不党。

    有些人什么都不缺,就缺德,善行太少。乡下愈老的愈亲切,根本不懂得什么族群问题。人想要好,不要做梦,快快脚踏实地,好好“振民育德”。无论怎么变,是有用之人的天下。将来最吃亏的,是自然环境限制你们。

    天命,天意,天行,法天,天民,先觉觉后觉,每个人的责任。自年轻就好好读中国书,绝不欺人。我坐屋中读五十年书,没有家室之累。你们了解太少,应自年轻好好下功夫,当个趣味。真明白,愈读愈有趣味。

    推己及人之谓术。妙方多,中国成方多,会看不会用。问题要解决,解决必用智慧。

    学文史哲的,读经书立本。“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有此一智慧?不懂思想、文化,会背书有何用?我绝不语“怪力乱神”。我家中不择日,也不合婚。导民于愚,哪有人格?人不可以迷糊,千万不能迷信。此即蛊。

    好好思维中国思想,以中国方法对付,绝对绰绰有余。中国人必要用中国东西,养成以中国智慧对付夷狄。中国之学,源于《易》。看易学著作四五种,有智则可写第六种,但视见地高低。有能人才能办事,不知哪片云有雨?

    “人无生而贵者”,多美的思想!旧时代敢这么讲?“天子之子曰元士”,士之老大。

    《仪礼·士冠礼》:“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

    大人之入手处:“与天地合其德”。古人想事,多细微!仔细读,一句即足。“能”,是用教育造就的,有功夫必要好好看书。文抄公,净读概论。

    我一周,至少三天一夜不眠。气人,也得有机术。不急,一周一卦,求智慧要有耐心,不可以偷工减料。

    来子《周易集注》,不过是敲门砖,并非学问。必熟读《乾坤衍》,然后读《体用论》。

    得有表现,才能传秘方。个人修为不同,有喻于义,也有喻于利。知怎么看书,必要慎思。我天天喊,要训练能人。每句话,都得思量,细思量。六爻,应事之时、机、地方,“旁通情也”。

    四本注(王弼、程颐、来知德、王夫之),四个想法,以之作为参考,“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初六”阴居阳位,当蛊之时,才柔志刚,外圆内方,“和而不流,强哉矫”,能“干父之蛊”。讲父子之道,继志述事。干蛊,振既坠之家声。父亲做错事,儿子得负责,干蛊为中国文化。

    “干”,堪任其事;“蛊”,败坏之事。父母在世时,看父母有错误,儿子亦有责任,要“几谏”,不可以放弃。“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即“干父之蛊”的第一步,不要刺激老父的谏,指东说西的。

    “有子”,《礼记·祭义》云:“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孝子,继志述事,所以叫“有子”。天子,继天之志、述天之事,“天工人代”,得忙死。

    “考”,父死曰考。“考无咎”,父因其子而无咎。父亲在世时,难免有失德,如发财中间有手段,罪孽深重即蛊。有好儿子,知父在世有贪污行为,能为之弥补,即“干父之蛊”。父母过世,有子能继志述事,光宗耀祖,以补父母之过。因子能“干父之蛊”,考才无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做好事,遇困难,不要沮丧,“厉,终吉”,虽经丛丛困难危险,结果吉。大禹“干父之蛊”,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玉是何等的坚硬,当年的工具不如今天,究竟是如何雕刻成的?禹是怎么凿开龙门的?如一失足,命就没了!见贤思齐,并非空言。脑中必要有几个见贤思齐的对象,每天用以自勉。你们没有偶像,所以不能成功。

    昔日皇太子,也无今人的享受,你们还不好好读书?净抄书,一事无成,还不知耻?知耻近乎勇。孙子好说,说我一天净看一本书。

    玄奘为求知,历尽千辛万苦,看昔人所下的功夫有多深!何以今人净自欺?尽是些逐欲之夫,每天闲着没事干。

    每天要勉励自己,要发心,不出三年,绝对上轨道。遇难处时,就想到大禹与玄奘,就可振起精神。

    中国思想有组织、有系统。“干父之蛊”,有好儿子,死后乃无咎。文王、武王“达孝”(《中庸》),能比得上大禹?一个人的成就,岂是易事?“无咎”“终吉”,皆自“厉”过来的。

    必要真自知。如为人谋幸福,要想到大禹;求学,要想到玄奘。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读《易》,把字弄清,即白话。

    “意承考也”,承考意也,承老父之遗志,道尽孝思。以前无论别人怎么称赞,都要说自己乃“承先父遗志”去做。

    修身,得诚意;意诚,而后身修。意是什么?心猿意马。《大学》格致诚正,比禅宗高明太多。大禹继承鲧治水,毫无怨言,意承父心。你们要发心,好好向道,对这块土发挥作用。

    父母在,“几谏”;不在,“干父之蛊”。有好儿孙,可以弥补父母的不足,光宗耀祖。做事岂是容易?愈做愈知道不易。靠“黑”起家,后面跟着“金”,脱去可是不易。

    旧社会真有礼法,朋友送礼,说:“给老太太送礼。”看朋友的父母。内当家再把东西分出去。吃的东西,第一盘送祖宗,第二盘给活祖宗。

    诗礼之家,以《诗》《礼》传家,是内圣外王的功夫。“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言社会问题,为社会服务。幼儿园、小学阶段,学做人、学生活,知道怎么吃、怎么整理,应从礼上教。

    今天的儿童该接受什么教育?《千字文》要读,其余则贵乎使其会想,而不要净教授些“三家村”东西。今教学童读经,读老、庄有什么用?还要儿童穿着今天连死人都不穿的衣服,一面背诵古书,岂不落伍!

    德与艺,两者缺一不可。小孩贵乎能想,使父母快乐;中学生要学做人,大学生学做事。为政者必知本,不能舍本逐末;今皆逐末,大本不立。现在尊师重教,“修道之谓教”(《中庸》)。没有比农人再有德了,没有机会做坏事。假圣人,净男盗女娼,愈有知识的愈是缺德。自抗战以后,我即抱修行主义。必要自己改造自己,不在乎别人说。

    “初六”阴居阳位,柔居刚位。有大志,但父在世有蛊,得补父之蛊,必“子为父隐”(《论语·子路》)。有刚,才能做大事业,但得有柔之德,《尚书·洪范》“刚克柔克”。每一个都得细深思,都有深意。如一人见什么官都能做,就没有生命力。有机会就做,绝对是奴才。如是为自己做,则自己有成就。

    奉元,祖元,此“元精神”绝不能改。“秉大至之要道,行礼运之至德”,以礼运世,必要有创方的智慧与能力。有了智慧,就可以废物利用。人亦然,就看你会不会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上》)。人与人不同,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不是一等人,凑不到一起。天下没有傻子,人多想一会儿也明白,不要骗人。有几个学生真的内心佩服老师的?真想成功,必得脚踏实地。

    无论环境、时怎么变,永属此一环境、时,就“时乘六龙以御天”。疾固,生存的力量。求真知,知方向。天天喊,不希望你们做伪君子,要能伟大。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昔父在,母不通外事;父不在,母处理外事。

    “贞”:一、固也,固执己见;二、正也,守正。

    “不可贞”三字特别重要!补母之过,因不了解女人事,必曲求之,不可如男子之阳刚,一意孤行,要随时应势。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母之蛊”不可言,所以“不可贞”,“得中道也”,亦即“忍而不发”。不能老暴露父母缺德处,必于不言中去干。中国人提父,即包含母。

    什么叫中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无过与不及,“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事父母,几谏”,要相机而谏,忍而不发也,否则会逼使母亲上吊。现在子女为父母找对象,这爻用不上了。

    “得中道”,不易。失中道,才要得中道,使之复于中道,必矫枉过正,故“不可贞”。矫枉过正,不过正,就没法回中道,“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超过中,才能复于中。

    “百忍堂中有太和”,忍即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每句话即一真道。以前大家庭的中堂挂《百忍图》。朱拓《百寿图》可以避邪,活百岁。说话得看对象,对我不可以说活百岁。

    无论做什么,没有亲情不会发良知,焉能成功?治事得动之以情,情最重者莫过于亲情。没有亲情,什么也发挥不出来。孝慈,没有分别,“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千言万语,要维系此情。如不能率性,什么也办不到。缺少良知,就冷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事可运之于掌。得“致中和”,才能天下平。天下,不等于万国。

    古人想得周到,可惜后人一无所知。今人聪明过火,什么也不学。做事,不标新立异、索隐行怪,但也不人云亦云。

    做学问,得持之以恒,贵乎有恒力,不可以钻尖取巧,好名者必作伪。读书愈多,愈不敢立说,感自己了解太少。有不满意,并不代表自己高于人。古人无利器,却能成就不朽事业。今人毛病,在自欺欺人。讲学与时无关,净无病呻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儿子知父之过,要弥补其过,当然“小有悔”。不够标准,但一美可以遮百丑,终“无大咎”。

    无病不死人。必要把自己的智慧变成生活,日久才能培养自己的器质。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干蛊,也得看环境、知道怎么干。“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上》),“当其可之谓时”(《礼记·学记》)。做事有一定对象,到哪儿做事,一定要看对象,知时才能去做,有先后缓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清兴文字狱,读书人乃走入训诂考据,设博学鸿词科。帝王时代,真理在哪里?自秦汉以后,真理没了!

    学,学习、传习。立一目标,看要学什么,然后做窄而深的研究。要你们发良知,人立身之道不同,功业当然不同。每个时代的弊不同,今之弊即无耻。读书不在多少,而在能用。

    孝道,还用解释?送老子到养老院,那何不将孩子送“幼儿院”?不要一开始观念就弄错,最后不可收拾。“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泷冈阡表》),子欲养而亲不在。一个人就怕内疚,后悔来不及了!“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千万不可以自欺欺人。

    礼能约束一切人,约之以礼。不给,反而吵。“送条子,需要什么,开单”:此即为人之道,真学问。

    没有情,就不能任事,社会上有大成就者皆有情,“爱民如子”(《新序·杂事一》)亦是亲情。一部《易经》讲一个“情”字,“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如不懂“情”字,六爻的作用就没有了。

    你们要练习写、讲,平日就要培养。“祸福”如何判定?什么是“是非”?机、巧、术,转祸为福。自我检讨,养成大人物,才能做事。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裕”,宽裕,为“干”之反。裕过,有此行动,绝对出毛病。隐藏父之罪孽,长父之恶,接着爸爸干。

    悔,渐趋于吉;吝,渐趋于凶。

    出雁门关外,一片荒凉,天地无法形容,风沙大……旧时中国北方不易管理,只有蒙古人在那儿容易生存。风沙一夜,就可把房子埋上。东北在五十年前,最富的地方就有瓦斯。太享福就遭罪。真懂地下工作,必知当地长短,才能水乳交融。民各有所嗜,一触犯其忌讳,百姓即反对。为政之道必投民之所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谓之要道”。父母官、地方官必“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与百姓对立,灾终必及其身。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勉强干。有所行动,未得“干父之蛊”之道,多实际!“裕父之蛊”,掩饰父之过,未得补父之过。

    阴居阴位,柔弱者想改一毛病,常适得其反,愈描愈黑,“往未得也”。

    那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至少得干国之蛊,往大则干天下之蛊,如甘地、释迦牟尼,其实不易。但国民至少得干国之蛊。自输入鸦片开始,从雍正到道光,就完了;到林则徐时,中国已无可用之财与才、可用之兵。中英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邓小平,可有一套,兵不血刃拿回香港,神武。

    我最看不起汉奸。将来《南民史》,完全是汉奸集团。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六五”言事亲之道。父虽有蛊,但非真无德,不能以己德掩盖父德。

    “用誉”,用人得贤,因而得誉。“六五”以柔居尊,为一柔君,与“九二”相应与。“二多誉”,用贤而得誉。必得知人,知人则哲,知人者智。

    知人,太难!同学何以不能成事?最大的毛病,在知而必言,没有把坤卦“括囊,无咎无誉”读明白,不能守口如瓶,就是有天大的才智,也没有人敢用你。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

    干国之蛊,得众志成城,第一步得知人之志,找同志。没有同志,能干事?

    因用人而“得誉”,用尽天下的人才。用人而得誉,必得知人,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舜“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尚书·舜典》),用众人之智。养成群德,培量,任何事业,均非一人能成的,要能任人,借他人之力以完成之。

    人的涵养极为不易。一个人一伸手,即知其将来成就如何。有才华者,皆有个性;必能容,才能为己所用。能包能容,“术业有专攻”,不要净耍术,专用奴才,支配人才。武则天(624—705)固然荒唐,但其政绩比西太后好,懂用人才,怕狄仁杰(630—700),因他走得正行得正。骆宾王(640—684,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因《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而成名,武则天说:“有此人才不用,宰相之过也。”何等雅量!

    用逼的,狗急跳墙;跳不过,回头反咬一口,即致命之伤。焉可轻忽之?近策:不可再往前逼。“分裂国土,唯一死刑”,中国人都要管。

    智不低,皆想当头,必要养群德。一个人有刚之强,还要有“群德”,群德中,必找高过于你的才有用。五十年了,真有点崭露头角的,又有几人?不合群又好名,绝对没办法。

    中国人以无子为憾事。老子做错,有子可以弥补。“干父之蛊,用誉”,实际事是什么?“用誉”是指什么?毛病出在哪儿?你们须自问是否明白?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承以德也”:一、以德承父之蛊,接着父亲的事业,但改变其牟利的作风,弥补其缺德事,行善政;二、“用誉”,用人得贤,“干父之蛊”,用人得体,达到目的,“承以德也”。

    成功非侥幸,得找有才、有智、有志者,还必重其德。所用皆有德之士,否则不能成事。养深,必深沉。大事业必有大担当,用人才才能成大事业。在用人上太重要,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本身虽弱,但只要己明,也能成功。有自知之明,知己之所短;有知人之明,能用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承德避暑山庄,乃继承前人,“承以德也”。继体有余,做事不必另辟途径。

    五十年不出大纰漏,乃选人以德。才智可差些,就不许缺德。不要聪明过火,否则无人用你。

    愈有问题,应愈有担当,逃避能办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人必经受创伤,太平盛世的人如何受得了折磨?冷静深思,明辨了,才能笃功,天下绝没有白得的事。

    昔日开当铺,即等于今天的银行,但做慈善事业,不同于今银行之剥削。看包袱,问要多少钱?给之,押袋。昔人有道德,少有人不去赎。利息便宜,等于做善事。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己)事。

    此治蛊之长才,不用以事王侯,不做官,尽做人的责任。有自己的想法,但并非索隐行怪,孤芳自赏。

    有清一代,当官的太多,又留下几个真人?拍马逢迎的比比皆是!看得愈远,成就愈大。“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自己没毅力,没看法,就看人饭。

    看事的时与势,用“承、乘、应、与”,大小事均用得上。蔡锷找小凤仙,即“与”。

    高尚蛊事,革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國)”字多发人深省,每一口人皆扛枪保卫国家。要关心国事,非谈个人的荣辱,怕贻祸,早晚没裤子穿,再吃甘薯。

    中国文化从有“私”开始,就净说假话。

    万般不与政事同,要用智慧,要有修为。

    “康谭变法”,谭嗣同是六小军机之一,梁启超当时只是康有为的秘书,未进过宫,怎会是“康梁变法”?真理不能毁灭。谭看书看谬了,才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流血自我起。”

    学者写“复辟”,其中许多非事实。近代史改了太多,如同外国史,我看不懂。应看李敖的《南民史》。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贱己事人,违天则也“不事”,不偶于事、偶于人,高尚己事,故“志可则也”。“可则”,可法也。

    因“则天之公”而不私,无私,何贵之有?人无生而贵者,何王侯之有?志之可贵,有为、有守、有则,绝不偶俗。偶于事、偶于人,则无自己的主张。蛊卦里,除干实际的事外,还有自己的志。

    高级知识分子不知民族精神、思想,怎么活下去?哀莫大于心死。为吃饭而活!活着,不知怎么活,没有味。事懂了,就应慢慢安排,怎么脱离那不好的环境。

    不是每个人都能搞政治,但可“高尚其事”,不偏不倚,做中流砥柱,“志可则也”。天天考自己:“每天发生的事,要怎么处理?”社会上不怕有毛病,就怕人不能处理,因此而委靡不振。

    好好玩味,读一卦,要如得精神食粮。有才智,先修口德,守口如瓶。今后“用誉”太多了,绝非放空枪。好自为之!

    奉元,绝非空口,必立风格。认真读书,是要自己下功夫,养成读书的习惯。

    圣庙,真应清一清。诸葛亮最大的毛病在哪里?在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错误。

    “无远虑,无近谋”,二人准备差不多,知以其智慧必如此。你们知道再多,没胆,也不能成事。

    人必失败过,不要饰非。不颓,不服气,检讨己过,研究何以失败,历代何以成、何以败?我在台绝不差,不当哈巴狗,五十年在屋中净琢磨,谁也管不了我。我什么都说。失败就承认,绝不可以饰非。

    近两年,我老讲“性”,要改变传统的“伪”:表面说仁义,内心却要达目的,所讲皆“伪学”。见有好吃的,谁不想吃?看见漂亮女孩,谁不爱看?喜看没看,心里更是留恋;爱看就看,看饱就不看。“率性之谓道”,说伪想真,乃格格不入。政争,就一个私,害的是公。今后不能再讲“伪学”。

    我喜上庙,闻香味,听磬音。何以喜欢的,偏要说成丑的?所讲皆假话。佛也是女人生出来的,是生之美。如说是污秽,何以竞逐污秽?怎么画,也比不上生之美。张大千的泼墨荷,一绝,但不若真荷花之美。既是生之美,就应尊生,何以要侵害之?优生、优育、优教,三优。生一男一女,公道,较不成问题,是责任。《关雎》何以是《诗经》之首?许多讲礼的,自己也没有守礼。

    小孙子天天梳头,偷抹他母亲的发油,说:“有一个胖子。”人性,谁教他?何必禁之!要求真,打破伪。帝王皆孔子门徒,就会“食与色”。要真的,食、色固是性,但人与畜有别,在知伦,所以得守伦。“天之历数在尔躬”,自然界有日夜、节气、冷热,人有伦、理、节。懂得追求美,聪明,但应与动物有别。人要“与天地合德”,知有伦而不越伦,否则即失节。

    礼何以没用?因为净说,没有守,净假儒。必要以礼法限制,结果造成偷着做。广钦与慈航,完全不同。慈航活泼,说自己多少次没变成“慈航先生”。星云,是慈航的小学生。释迦,结婚生子再出家。

    时代必须变。就孔子是真的,没有违背人性,所以一点也没动。我坐在孔子墓前沉思,说:“走遍天下,就你是真的。”

    “生生之谓易”,可离非道也。饮食、男女,性也,在男女上“伪”太多,造的“孽”也多。应打破“伪”字,在一个“伪”字下,制造多少的痛苦!

    到底谁真好、谁真坏?此是人品。什么是真利、真害?人都想趋利避害。再胡闹,是真利?还是真害?都唱高调,都想当老大。懂真,才能解决问题,何以不做中国人?以“真”解决问题。

    中国应革除几千年的“伪”文化。几千年不敢言真,净在“伪”文化之下。必要破伪存真,才能事无不可对人言。

    我在大陆时,无宁日,每天为“伪”奋斗、求名,要“无忝所生,不坠祖业”。小时,原想学汉医,但老母要我救国。

    担大任者,必要有修为,即具有良知。自欺长了,就麻木,成伪君子。

    从人性存真,真人,至人。佛讲“明心见性”,但社会皆无明心,乃不能见性。以明心,才能见性。明心,即本心。到深山,为养性,怕从伪。顺着人性去奋斗,“修道之谓教”,面对现实,道家“养性存真”,儒“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勇于面对现实。

    《春秋》之志,在拨乱反正,亦即孔子之志。真有志,必要顺着人性去奋斗。没办法,亦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除乱之本,除心里之乱,“小让如伪”(《礼记·儒行》)。要吃,但不可以多吃,要有节,否则会不舒服。节,是自经验来的。

    康南海讲“公妻共产”。中国不讲“公妻”,因一女人“三精成一毒”,所以有花柳病。这是生理的。我说“不行”,康骂“浑蛋”。

    时代安定,是一步一步来的。把心放平,不要感情用事。贪得太过火,天下有一手遮天的事?

    心未明,所以才要明心。伪太多,所以要去伪存真。人之为道而远人,人为即伪。怎么做都可以,但成功的只有一个。失败,还分大、小、长、短?不要开始即练跑龙套。自欺欺人,既无远虑,亦无近谋。

    我读《尚书》,颇与人不同。近日讲性,要自本认识。《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老子改成白话“知人者智”(《老子·第三十三章》)。尧犹有四凶,“惟帝其难之”!

    韩愈《马说》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每句话都可用,视会用与否。我琢磨出:“要有所用,必有所试;若有所试,必有所悟。”既不是伯乐,更不是尧舜,那就试。试之,我干五十年,从原住民到土匪都试。那人必懂得爱(仁),才可用。一试就漏,焉知人在试你?

    现正是你们学习的机会。我教书,是修行,确实担心老百姓的未来。根本非有福之人,好狗不露齿。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太甲、帝乙,“甲乙”的观念是什么?不得而知。“孟、仲、叔、季”怎么来的,亦不知。越深入越有用,越能成事。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意,难知!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三”,虚数。要达标准,得先准备三日,再考核三日,看是否达标准?知止,心无旁骛,然后有成就。“三十而立”,立于其所学。

    知止,佳境之标准,知止而后有定。“止于丘隅”,止之境。王国维“观堂”,我“知止堂”,你们可能“停堂”了。社会就“喜怪力乱神”,孔子则“不语怪力乱神”。

    你没“承人之德”,人会承你之德?读书时,没交几个真心朋友,到社会上很难。做什么事用哪类人,创业必有干的精神。人的止不同,用的朋友也不同。有时,还必须用鸡鸣狗盗之徒。看你要干什么,标准是什么,用什么人才。以自己做标准,永远失败。

    拉帮,得知甲(止)。“四十而不惑于欲”,晚上躺下,想做七祖,经过惑,才能“五十而知天命”。每个都一个层次,最后得“止于甲”了。四十以前惑,迷过;迷于什么,就惑于什么。迷时失道,“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不迷了就顺道。不卜而已矣,焉用卜?

    熊十力有“成立文化团体”说。看书得启示,可以往前迈一步,但并非全盘接受。缺少接触,就没有感情。计划、改造、修复,即创发,善于利用。

    社会上最没有用的是钱,什么留在人间可以永存?经过磨难多,什么都看得不重要。什么都是假的,我在台五十多年,人生有几个五十多年?每天有要做的事,忙不过来。何以每天发生坏事?就因为没事。知识分子要兴利除弊,知道问题之所在。读书要有用,做事要认真。安老,开养老院,同一待遇。

    见不贤内自省,“过,则勿惮改”。必要有冷静的头脑,真正认识是非。不能助人为恶,就是为人鼓掌也不行。要保持做一等的中国人。说做三等的中国人,这些人欺民,最后都跑了。

    “厉终吉”,天下无白捡的事,好好奋斗,没办法想办法,就看谁有智慧。有闲工夫,好好有所想,皆自谋之道。圣人成能,得吃苦,才能成事。

    没有读书,怎么抓住要点?用什么方式,可以使“不以兵车”而能和合?养兵千日,用之一时。一个人的器识很重要,不可以盛气凌人!

    王弼至程子,中间有距离……愈后愈详,与本义已多有出入。以卜卦而言,是否为伏羲的本义?应是距远了。

    要练习怎么去思考。每天耳之所闻、目之所接,是否想一想?时政颇能启发人。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必要万众一心。何以失败,乃各为己私,其心理之卑鄙!实际事,越弄越远。

    蛊,何以能“元亨”?何以能“利涉大川”?画卦时,采虫吃,置于盆中,吃好,大家团结,当然“元亨”。来子《周易集注》是明朝人的解释,已有距离。昔日吃饱喝足,大家团结,事前事后都有所准备、检讨,当然成功。遇事,必要慎思之、明辨之,然后能笃功。老说“要有智慧”,而智慧在哪里?

    我几次九月回来,都感冒。不要老记:一加二等于三。二加一亦等于三。中国好女人很少,希望你们是很少中之一,那我亦成功。人云亦云,何不分辨分辨?“学而时习之”,孔老夫子的伟大在此。贵乎会用脑,其次要有耐力。有人聪明过度,最后成胆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历代帝王少有读过书院者,除皇太极(1592—1643)外,其师为范文程,在兴京“启运书院”。我的对联:“奉元宗成纪,启运主辟雍。”

    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国子监不讲考据,讲帝王之学,即治国之道。皇帝每年至少上辟雍讲学一次,即作之君、作之师,为配上帝。经书早被改了,将君置于前。皇帝讲学,戴玉铎,穿常服。

    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所在地。按照“左庙右学”规制,其东侧仅一墙之隔,就是孔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辟雍,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

    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从清康熙帝开始,皇帝一旦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想成事,必要合作,合作必忍,决定只一个,百忍堂中有太和。

    何以要学《易》?《易》为智海。那又如何应世?串不在一起,就没用。成败,就在一子。一子下错,垮了。

    怎么办事?《易经》怎么说?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活着的本旨,自“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入手。我想调整调整,这边也必扔几粒种子。

    你们要每天和自己算账,问自己能干什么?有才,才能振既坠之家声。“有子”,人皆望子成龙。“有子”,才能“干父之蛊”,使“考无咎”。父母死,才能干蛊。虽经千辛万苦,最后是好的。分析自己是否才柔志刚?刘邦一切都刚。

    坐着慢慢玩味,没有下功夫,乃一问三不知。我每天看一卦,左琢磨、右琢磨,以四百多种注做参考。喜欢《坛经》,每天看一卷,用以治自己之贪、欲,日久则心清凉。

    人的幸福很短,含饴弄孙也没几天。现孙子说“要做功课了”,给十元也不陪,将来又得养狗了。身外之物,皆非你之所有,连老婆在内。把许多事看清,才知自己之主(责)之所在,故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父有光彩,发扬光大;父有蛊,则“干父之蛊”。

    待别人谋幸福,自己享受,那读书做什么?连做个“说嘴之前锋”,都没有资格。总有一天必选,看谁有才能,培养自己。元,为智慧之海,培元。

    《易》本什么而作?谁作的不管,其智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还高。

    毓氏学“立元神以运乾坤”,所以才有乾元、坤元,多进步!何以要演卦?“演卦以观我生”,帮助我的人生,由低到高。学生,生能学的。作《易》的学生,演卦以观我生。人生不易!作《易》者高明,装饰自己的生,使自己愈来愈伟大。

    尧怎么学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天,天道运行有条不紊,尧向天学生。文王怎么养生?文王自“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养生,最后“文王之德之纯”。孔子的终生如何?“其生也荣(人类之光荣),其死也哀(众人之哀)”。学生,养生,终生。

    千言万语,要你们慎思、明辨。终生之不易,有几个人有好的终生?演卦,在修己德。头脑没学好,能办事?

    小学生自“洒扫应对”入手,大学生自《大学》“学大”入手,结果都成大人,“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绝对是大公无私。说容易,行可不易。

    对许多事,必加以问答。一个官员能为所欲为,证明百姓之无知。必要学会用脑。即使秦桧,亦无人拔其墓,南京还有秦状元巷。天下皆逐臭之夫,造谣就相信。

    《易》每一爻,是达“万国咸宁”的手段。读《易》,必重视乾、坤两《彖传》。汉《易》,孔子未修之《易》,开始时的卜筮之书。清代汉学,欺人!

    画龙点睛,《水浒传》宋江,外号“及时雨”,绝不失时。头脑清晰,不要有主见。有主见能判断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办书院,奉元、祖元,有源有本,绝不能固守成规。都得变,适时,适一切之所需。试一试,看是否合适?如合适,就得结果。从“学而时习之”,到成为“圣之时者”。学有用之学了吗?何以办事如此乱?中国文化、知识,以有余补不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