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妙用心理学-蝴蝶效应(29)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胡雪岩的这些话分量并不重,却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他一开始就将谈话重点放在李治鱼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上,并且当时就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让李治鱼感激不尽,于是定下心来决定跟着胡雪岩打拼。

    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无论是谁,都愿意生活在推心置腹、团结和谐的环境中。因此,相处时要先将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态度,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对方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接受。

    换位思考,了解对方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肯定和理解,这些更需要沟通来解决。沟通不仅是说话,更不是直来直去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用恰当的方式“说”出来。说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去处理。

    晚上9点多了,门外咚咚的敲门声很急促,大冬天的,谁还会在这个时候来拜访?周老师打开门,眼前站着一个泪流满面的小女孩,是自己班上的小曼。周老师赶忙拉她进来,她整个手都冰冰的,身体颤抖得厉害。周老师倒了杯热水,小曼抱着杯子还不停地抽泣着说:“妈妈哭了,还狠狠地打了我……”了解了事情以后,周老师给小曼的妈妈打了电话。没一会儿,她就到了,看到小曼,悲喜交加。周老师问她:“您知道为什么小曼帮同学做作业吗?”妈妈摇摇头。

    “因为同学会给她一定的酬金。”

    妈妈心里一惊,气恼地说:“这么小就不好好学习,去帮人做作业赚钱,这孩子不学好怎么能行?”

    旁边的小曼哭得更厉害。

    “可是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吗?她说您每天起早去上班,下午就在自己的干洗店里忙到深夜,很辛苦。她说您这两年经常生病,看起来都不像这个年龄的人,她说妈妈应该看起来更年轻些。她知道您拼命工作是为了培养她上大学、读研究生,可是她不想您这样操劳,她想帮您减轻些压力。”周老师劝解道。

    妈妈没再说话,眼眶却早已湿润了。

    在家长的心里,拼命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光明的前途,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受苦。家长认为孩子生活好了,好好学习就行了,却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家长非但没有过问孩子帮人写作业的原因,而且还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想来孩子不仅仅是因为母亲打她而哭泣,更多的是因为母亲不了解她的意愿和感受,母亲非但没有体谅自己,还深深地误解了自己的用心。

    换位思考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但想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换位思考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办事情。

    有一次,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大区举办了本地华人华侨工商联谊会成立庆典。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陶土根参赞做了一番即席演讲,他认为,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是全心全意为侨民服务的,作为外交机构的人员,应该时常把自己摆在侨民的位置上想一想,侨民身在异乡,由于语言、文化习惯与当地之间的差异,会有许多实际上的困难,我们应该“急侨民所急,想侨民所想”,而不应该有官老爷的做派和作风。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种换位思考的自觉。近年来,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为侨民做了不少实际工作,比如增加了使馆办公时间;又比如设置了专人值班的应急电话,帮助侨民解决了不少问题。陶参赞在意大利工作了30多年,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顿时引来全场侨民最热烈的掌声。

    大会上另一位发言人是一名当地的警察代表。他的演讲一丝不苟,客气话都没说,就直接谈到了华人企业与意大利企业之间在经营方式上的冲突。他直率的演说风格并没有影响他所传递的友好意思。他说,华人朋友不要与警察对立起来,警察会守本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警察,共建安宁的社会生活。说完,也引来了热烈的掌声。

    这位连名字都没有报就直奔主题的意大利警察表达了与陶土根参赞一致的意见。虽然说话直率,但是能够尊重、理解他人。

    中国使领馆工作人员设身处地理解侨民的难处,意大利地方政府、警务人员理解华人和其他移民在异国他乡工作、创业的不易,站在了侨民的立场;而华人华侨也理解使领馆工作的难度,理解意大利警察工作的“本分”,同时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妥当,站在了工作人员和警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双方换位思考,这是一个相互理解、促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谁迁就谁、谁指责谁的过程。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我们跳出自我,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常常导致我们对别人缺乏了解。每个人的知识、阅历都是有限的,要想准确了解对方的想法,就要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询问对方所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能肯定哪一种看法是绝对正确的?读书如此,生活、工作、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使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当双方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内心的埋怨或愤怒便会消失。

    注重说话的时机

    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根本不经过大脑思考,甚至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也不懂得看说话的时机。若想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就得把握住在适当的时机说话。相反,如果没有掌握好时机,可能会适得其反,最终不欢而散。

    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同时退休的老同志举行了一个欢送会。这位老同志曾多次荣获“先进”称号。与会领导对他们多年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肯定和赞扬,当然,对那位多次荣获“先进”的老同志美誉更多些。两位退休老同志致辞的时候对大家的赞扬表示深深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和谐的温馨气氛。欢送会到这里本该结束了,然而,那位没有被评过“先进”的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他由别人对“先进”的赞扬引起了感慨:“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还没说完,坐在他对面、平日与他相处得不是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说话了:“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您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您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冷冷的且令人难堪的“刺”。老教师微微变了脸色,虽然还是笑容满面,可眼角眉梢还是有些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的气氛十分尴尬。

    这时,一位领导见情况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然而,他却是在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没有评先进并不等于不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等,把本该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更难收场。

    我们难免会在一些场合碰到这种“不会说话的事情”,要从中吸取教训,说话要看时机、看场合,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否则只会使别人离你越来越远。

    如果你想让对方变得愿意听你的讲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就得学会怎样选择适当的时机并把握这个时机说出适当的话。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像参赛的篮球运动员一样,即便拥有良好的技术、强健的体魄,但是如果没有把握住投篮的那个决定性瞬间,球就不会投进篮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