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绣花鞋-金凤钗和银餐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宋年间,京城汴梁是个繁华的去处,四海文人、各路英豪、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全部聚集在这儿。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这天早上,周桥上就发生了一桩稀奇事。

    一清早,桥上过来一个读书人,铺出一张大纸,说自己是上殿失礼、丢了状元的举子赵锷,实在走投无路,才到这儿来卖诗谋生。一时间围上来不少看热闹的人。

    说起这个赵锷,实在命苦。他家境一向贫寒,此番进京赶考,也可说是孤注一掷,变卖了家产,带了老婆孩子,一同来到汴梁,住进城外一家名叫“状元店”的小客栈,一心想金榜题名。前天去应考,好不容易给他考中了头名状元,谁知道乐极生悲,惹出祸端来。这天赵锷进宫谢恩,心中实在是太紧张了,向皇上磕头谢恩的时候,手里捧着的朝笏给跌落在地上。皇帝这几天本来心情不好,现在见这个新科状元慌里慌张,毛手毛脚,居然连个朝笏都捧不牢,顿时把一肚子闷气全出到他头上,当殿下了一道圣旨,将赵锷的状元头衔收回。赵锷好比鸭吃砻糠空开心,当场被剥下状元公的衣冠,重又穿上他自己的那件青布长衫,瘪塌塌走回小客栈。一回到店里,老婆跟他吵架,店主又来讨房钱,弄得他怨煞,走投无路,只好厚着脸皮上周桥来卖诗了。

    这时候,一个老公公拨开人群,上前招呼,乐呵呵地说:“既然你是个读书人,就请你以读书人为题,给我写首诗吧。”

    赵锷当即铺开纸,磨好墨,提起笔来刷刷刷写下一首诗。老公公接过这首诗一读:“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场赞不绝口,说不愧是块状元公的材料,好!不但诗做得好,这毛笔字也是铁划银钩,老公公二话没说,摸出二百个铜钱交到赵锷手里。

    沉甸甸的二百文钱一到手,赵锷的劲头又上来了,眼巴巴地想等第二个主顾。谁知道主顾不见上门,却又惹上了一桩是非。

    此时,桥头有个熊腰虎背的壮汉,正拉着一个乡下老头讨债,说是老头向他借了二百文钱,至今不还。而那老头却一脸委屈,说:“我刚刚进城,一不认识你,二没借过你钱,你怎么可以这样诬赖人?”谁知那壮汉一拍胸,说道:“你也不睁开眼睛看看清楚,这汴梁城里谁不知道我李虎,白天吃太阳,夜里吃月亮,南吃狮子北吃象。我说你借了我二百文钱,就是二百文钱,多一文不要,少一文不行!你还啰唆什么?快把钱拿出来!”

    赵锷在边上听不下去了,对那壮汉作了个揖,说道:“老哥,看他一个乡下老头,可怜巴巴的,你就饶了他吧。”

    李虎一听,嘿嘿一阵冷笑,对赵锷说:“好啊!你既然要管闲事,就得管到底。这钱是不是就由你来付啦?”

    赵锷吓了一跳,不觉朝自己胳膊上那串钱看了一眼,那乡下老头却像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竟拉住他不放,苦苦哀求起求。这一来,赵锷倒不好再推辞了,心一横,就把刚到手的二百文钱交给了老头,老头把钱交给李虎,李虎才走了。

    围观的人一哄而散,老头拉着赵锷的手千恩万谢,又问他尊姓大名,家住何处。赵锷报了姓名,老头眼睛顿时一亮,连忙作揖道:“原来是新科状元,失敬失敬!你的事我听人家说起过,委屈你了。明年再考,定能高中。我借的钱,今夜一定送到你的客店之中。”说罢,两人分头离去。

    傍晚,赵锷空着双手回到客店,他老婆怎肯罢休!顿时大吵大闹,非要跟他离婚不可。赵锷有苦说不出,正在长吁短叹,却来了个当差的,问明他就是赵锷,就说:“我家老爷借你二百文钱,说你是个好人,故而命我送来十支金凤钗,算是还债,他要你好好用功,明年再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乡下老头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谏议大夫张商英。今天上午私行察访,偏偏遇上李虎讹钱,一时无法脱围,幸亏遇到赵锷相救,所以对他非常感激,特意送他十支金凤钗,也算是助他一臂之力。张商英为人谨慎,故意不暴露身份。赵锷收下金凤钗,还不知道恩人的真实姓名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赵锷手中有十支金凤钗,什么事都好办了。他当场拿出一支给了店小二,偿还房钱。店小二接过金钗,满脸笑容,马上给他们端来好饭好菜,一家人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吃起晚饭来。

    吃罢晚饭,天色早已漆黑,忽听店门口有人敲门,进来一个客人住店,赵锷一见此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暗暗叫苦,连忙闷声不响地溜回自己房中去了。你道此人是谁?原来就是今天上午在周桥上横行霸道的流氓李虎。

    李虎为何来住店?这里又有一段插曲。

    汴梁城里有个杨衙内,有权有势,不可一世,这天想要出城去春游,派身边小厮六儿带了他最喜爱的十双银筷子、十只银勺,到城外先去物色地方预先布置。六儿出城,挑好一片柳树林子,既清静又凉快,稍加布置之后,看看时辰还早,就靠着一棵柳树打起瞌睡来。说来也巧,正好李虎走过,见六儿怀里鼓鼓囊囊似乎有好东西,就伸手去偷,偷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套银餐具,极为珍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六儿杀了,包起银餐具,逃之夭夭。到这儿正好天黑了,就打算先在客店住一夜,明天再作道理。

    李虎谋财害命的事,赵锷自然不知道,不过一见他这副凶相,想起上午周桥上的遭遇,他心中还是有些后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赶紧关紧房门,脱衣睡觉。

    他老婆不知道门外的事,今天发了大财,哪里睡得着觉!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就哇啦哇啦对赵锷说:“喂,你那剩下的九支金凤钗放在哪里?可千万别丢啦!”赵锷吓了一跳,赶紧去捂住他老婆的嘴,说道:“当心隔墙有耳。那坑人的李虎就住在隔壁房间,你不要命啦!”于是夫妻两人就嘁嘁喳喳商量起来,最后决定埋在他们房间门口的地下。

    谁知道他们做得再机密,也还是逃不过李虎的耳朵。客店的砖墙原来就薄,再加上李虎又是行家,早就心中有了底。深更半夜,等赵锷夫妻呼呼入睡,李虎蹑手蹑脚来到他们住房的门口,抽出刀来轻轻挖地,很快就取出那包金凤钗,随后,又把自己刚才偷来的那包银餐具塞进土中,重新把土盖好。一切就绪,这才跃上墙头,飞也似地逃走了。

    李虎逃走不久,就有一伙人来敲门。原来杨衙内发现自己的贴身小厮被杀,心爱的银餐具被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当即带了一帮子人在汴梁城里里外外四处搜寻。天刚蒙蒙亮时,正好来到状元店,杨衙内扬着手里的鞭子,立逼店小二把所有客人全部叫来,一一审问。

    问到赵锷,赵锷是个老实人,就把金凤钗的事也说了出来。杨衙内一听,哪里会相信,哼!真是太阳西边出了,世上会有这种傻瓜,借你二百文钱,居然会还给你十支金凤钗,分明是在骗人!店小二在一边连忙证明,说确有此事,那人来还金凤钗,他在边上亲眼看见的。

    杨衙内还是不相信,一板脸,说:“把金凤钗挖出来,让我瞧瞧。”

    赵锷无奈,只好领着杨衙内一帮人去挖。这一挖,当然要闯祸了,打开小包,里面分明是杨衙内家的那套银餐具。

    赵锷一见,吓得六神无主,只觉得天昏地暗,不由自主瘫在地上。

    杨衙内见人赃俱获,顿时大发雷霆,一把将赵锷从地上拎了起来,破口大骂:“老实交代,我家六儿是怎么给你杀死的?”赵锷浑身发抖,话也说不明白,“我得到的是金钗,埋的也是金钗,我根本没杀人。”杨衙内见他不肯招供,让手下人给他点颜色看看。手下人如虎似狼地扑上来,将赵锷吊到房梁上,皮鞭棍棒,雨点似地朝他身上打去。赵锷的老婆吓坏了,在边上拼命求饶,杨衙内却铁青着脸,理也不理。不一会儿,赵锷浑身上下,血肉模糊,可怜一个文弱书生,哪里受得了如此毒刑,心一酸,眼一闭,就承认了六儿是他杀的。杨衙内这才吩咐把赵锷从梁上放下来,随即又让手下人拿了银餐具,押了赵锷,将他送进衙门。

    杨衙内手眼通天,又加上有赃物为证,这案子很快就定了下来。赵锷“图财害命”,被判死刑,这天就要被处死了。而担任监斩官的正是杨衙内!

    法场上阴风惨惨,好不凄凉。赵锷的老婆拖着他那不满十岁的孩子,哭哭啼啼来祭法场。一家人抱头痛哭,惨不忍睹。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时,场外传来一声高叫:“刀下留人!”众人抬头看去,原来正是谏议大夫张商英,骑着一匹快马,气喘吁吁地赶到。

    张商英翻身下马,开门见山地对杨衙内说:“赵锷原是今科状元,皇上知他为人忠厚,又有才学,故而降旨,恕他无罪。”杨衙内两眼一翻,却还是不买账,阴阳怪气地说道:“人赃俱获,他明明是杀人凶手,你这个清官怎么也糊涂起来?”

    双方正在争执不下,那边又有人高喊起冤来。那喊冤的原来正是状元客店的店小二,他手里还拉住一个壮汉。店小二说:“赵秀才那天得到别人送给他的十支金凤钗,当即给我一支抵过店钱。今天我拿这支金钗到银匠铺,要想换成银钱,正好遇上这家伙,他拿了九支一模一样的金钗也要换钱,我当即招呼掌柜伙计们一起帮忙,把这人给逮来了。”

    张商英一拍桌子,要那壮汉抬起头来。壮汉一抬头,张商英顿时大怒,原来这家伙正是李虎,当初在周桥上耀武扬威,硬要逼着张商英去跳河,想不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天还是撞在了刀口上。李虎抬头一看,上边那个大官不是别人,竟是那天在周桥上被他讹过二百文钱的乡下老头,真是冤家路窄,他知道这一次是逃不过了,一时间冷汗直流,磕头如捣蒜,把他怎么谋财害命,杀六儿,偷银餐具,又怎么在客店里偷听壁脚,挖出一包金凤钗,栽赃害人的经过,一五一十都招认了出来。

    真相大白,杨衙内这才无话可说。张商英当众宣判,将李虎处以死刑,立即执行。那九支金凤钗仍旧交还赵锷。一桩冤案,终于昭雪,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也就在汴梁城里流传开来。

    (译写:顾希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