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谜-地球上最少的元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40年,第85号元素也发现了,命名为“砹”(At)。砹(Astatium)的希腊文意思是“不稳定”。

    砹的发现者、意大利化学家西格雷迁居到美国,他和美国科学家科里森、麦肯齐在加州福利亚大学用“原子大炮”——回旋加速器加速氦原子核,轰击金属铋209,制得了第85号元素——“亚碘”,就是砹。

    砹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的性质同碘很相似。砹很不稳定,它刚出世8.3小时,便有一半砹的原子核已经分裂变成别的元素。

    后来,人们在铀矿中也发展了砹。这说明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天然的砹。不过它的数量极微,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10亿亿亿分之一,是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据计算,整个地表中,砹只有0.28克!

    砹是镭、锕、钍这些元素自动分裂过程中的产物。砹本身也是放射性元素。

    砹在大自然中又少又不稳定,寿命很短,这就使它们很难积聚,即使积聚到一克的纯元素都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很难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尽管数量这样少,可是科学家却制得了砹的同位素20种。

    砹是卤族元素,它的性质同氟、氯、溴、碘有相似的地方。砹是卤族中最重要的,它的金属性质比碘还明显些。

    砹已经用于医疗中。在诊断甲状腺症状的时候,常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碘131放出的砹射线很强,影响腺体周围的组织。而砹很容易沉积在甲状腺中,能起碘131同样的作用。它不放射砹射线,放出的砹粒子,很容易为机体所吸收。

    还有一个第61号元素钷(Pm),迟至1945年才被发现。钷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金属,它的化合物常常会发出荧光,用它涂在夜光表的指针和表面数字上,闪耀出浅蓝色的光。人造卫星上需要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的电源,最理想的是用钷制成像纽扣般大的原子电池,可以用上五年之久。

    钷是美国的科学家马伦斯基、格伦丁宁和科里尔,从铀裂变产物中找到的。铀分裂的裂块当中,可以分出它的一种寿命比较长的同位素钷,原子量147。它的半衰期大约近4年。钷(Prolnetheum)一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普火种送到人间,用它来比喻从原子反应堆产物里得到钷,标志着人类进人了原子能时代。

    从门捷列夫的预言,到矩的发现,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失踪的元素全部找到了,元素周期表大厦的“房间”里,住户都满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