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一日一释-人才可贵 礼贤下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经文】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议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若使王为趋士。宣王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者责乎?”对曰:“昔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言之,生王之头,曾不如死士之垄。”宣王竟师之。

    谚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何以明之?淳于髡谓齐宣王曰:“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好!”王曰:“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髡曰:“古有骅骝骐骥,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

    【译文】

    《尚书》说:“能得到贤人并拜他为师的可以称王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齐宣王召见颜斶时说:“颜斶你到前面来。”颜斶也说:“大王你到前面来。”颜斶到前面去表明他是为权势,齐宣王到前面去说明他礼贤下士。宣王一听就变了脸,说:“是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去柳下季的坟墓五十步之内砍柴、采摘的,一律处死,不予赦免。’还下过一道命令:‘有能得到齐王人头的,封他为万户侯,赏赐黄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大王的人头,还不如一个死士的坟墓。”宣王于是被说服,拜颜斶为师。

    俗语说:“沐浴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去污就行;马不一定非要骐骥,只要它善跑就行;用人无须他多么贤德,只要他明白道理就行;娶妻不必出身高贵,只要她品行良好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淳于髡对齐宣王说:“从前的人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从前的人喜欢美味,大王也喜欢美味;从前的人喜欢美女,大王也喜欢美女;从前的人喜欢士人,大王却偏不喜欢。”齐宣王说:“国家没有士人啊,如果有,我就会喜欢他们。”淳于髡说:“从前有骅骝、骐骥,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的马中挑选好马,这说明大王是喜欢马的;从前的人好吃豹子、大象的胎盘,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美味中挑选佳肴,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味的;从前有毛嫱、西施,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女中挑选丽人,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尧、舜、禹、汤时的贤士出现,才去爱惜,那么即便有尧、舜、禹、汤这样的贤士,也就不会拥戴大王了。”

    【智解】

    礼贤下士才能广纳良才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人才可得,事业可成,可以说“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名垂千古的帝王必然有一群忠臣良相辅助其左右,武王姬发有姜子牙,才推翻了强大的商纣;汉高祖刘邦的手下,文有萧何,武有张良、韩信,才能在楚汉相争中胜出;唐太宗因为有“房谋杜断”,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历史上的明君贤臣的故事数不胜数,不禁令许多人慨叹古代之人才辈出。其实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人才,真正缺少的是发现人才的人,也就是“伯乐”。正如唐代诗人韩愈在《马说》中指出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从众多平庸之辈中发掘出人才,否则即便是才华盖世如诸葛孔明,也会如文中不为人知的千里马一般,被埋没在碌碌无为的人群中终老一生。

    人才如此可贵,又如此难得,作为君王必须要重才、爱才,惟其如此才能博得“伯乐”的美名,天下英才才会视其为知遇之人,这样就不愁没有人才来投奔了。重视人才是历朝历代成功帝王能够成功的共通之处。从前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侍从认为这样有失君主的颜面,便阻止他,齐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要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霸主吗?”于是齐桓公多次真诚地拜访,终于在第五次时见到了稷。

    原文列举的淳于髡劝谏齐宣王的故事也颇值得回味,齐宣王认为自己是爱惜人才的,只是天下实在无才可爱。从如此的态度就足以看出,这位君王的爱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根本没有落实在行动中。齐宣王喜好搜集骏马,热衷于罗纳美人,并且乐此不疲地身体力行,而在人才问题上却抱着坐等圣贤撞上门来的心态,从根本上反映出他只图虚名,视“士人”为低贱的君王心理。颜斶对此曾评价说:“尧有九个帮手,舜有十个诤友,禹有五个丞相,汤有三个辅佐。自古至今,如果得不到贤德之士的辅佐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因此君王不应该以经常向人求教为耻辱,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为惭愧,这样才可以实现他的理想。老子说:‘纵然尊贵,必须以卑贱为根本;纵然高峻,必须以低下为基础。’所以君王、诸侯自称‘孤’、‘寡’、‘不谷’。所谓孤、寡,就是卑贱的意思,而君王们用以自称,难道不是表示谦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称他们为明主,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贤士的可贵啊!”

    真正的人才是不会主动投靠不爱才、不惜才的领导者的,而且即使一位帝王有了“伯乐”的好名声,也不能光是坐等人才上门,而必须到人群中搜寻。积极主动地出击,往往会有所得,一味地沉浸在对先贤的赞叹中于现实是无补的,好比鲁仲连对孟尝君所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孟尝君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得到人才的缘故。”鲁仲连说:“你马厩中有上百匹好马,没有一匹不是身披绣衣、吃精料的,难道都是千里驹?后宫中的十个妃子,没有不身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的,难道其中有毛嫱、西施?美女、骏马要用现在的,而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所以对那些能够安邦定国的人才,君王一定要以礼相待、敬若上宾,让他们感到自身是被重视和信任的,这样才会让优秀的人才忠贞不贰地为国效力,为君主解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