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4章 娶俩媳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谁能够在他向安定进军之后,接替他管理漳县呢?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烁为此大伤脑筋,一时犹豫不决,耽误了他去安定发展的时间。

    农耕社会,粮食是一切的根本,王烁也不得不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土改以来,种地的农民有了积极性,漳县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粮食产量比之过去,有了成倍的增长。但在王烁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代的农民的种粮技术,远远落后于现代。一是不知道积肥,不给庄家追底肥,严重影响了庄家的长势。二是靠天吃饭,不知道引水灌溉。须知,汉人的祖先,在秦汉时代就知道开渠灌溉了呀,怎么到了明代反倒退回去了?兴许是这时代的战乱,使得地方官吏无暇顾及,而农民各自为政,组织不起开渠这样大的工程来。他得去组织说服农民们,必须利用起渭河和漳水来,灌溉田地,增加产量。

    还有一个更大的毛病,农民们不知道因地制宜。漳县的地势、气候,其实大部分土地不适合种植小麦,种马铃薯反倒长势好,产量高。这个东西抗旱,山边坡地和梯田灌溉不足的地方,都适合种植这个东西。马铃薯一样可以当粮食吃,可老百姓就是不认,他也得亲自示范吃马铃薯,说服大家种马铃薯。

    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待在乡下,和老百姓吃喝在一起,教他们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做思想工作,说服大家因地制宜,组织起来开渠引水。之所以他可以发展这么快,与他这种不讲究身份地位,和老百姓混在一起,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有莫大关系。而大部分的军队训练和教育,则交给了张二猛、方大楚和他培训的政工干部。

    这日,正于漳南的一个堡寨里查看漳水支流,准备组织农民们利用冬闲拦河造坝,却见梁敏带着她的宣传队开进了堡寨。王烁看到梁敏,不由心中一动。

    在漳县,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把百姓发动起来,将现有政策继承发展下去的,非梁敏莫属!

    这女子出身农家,又搞了这许多时候的宣传工作,最能够切身体会到王烁的这些措施,是如何让农民们一步步走向吃饱喝足的幸福生活的,她的工作也是做得最出色,最好的。

    她很聪明,学东西非常快,在身边秀才的帮助下,现在不仅识字,而且可以独立写文章了。

    从延续政策,保障根据地健康发展来说,除了梁敏,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让王烁放心。

    但是,梁敏过于年轻,又是个弱小女子,没有指挥军队上阵冲杀的本事。如果他走之后,让梁敏主政,她能不能服众,大家会不会听从她的管理呢?

    那些民选出来的官吏他倒不怎么担心,只要军队服从梁敏,官吏们不听从有军队镇着,掀不起风浪。

    关键就是他要留下的那些指挥军队的指挥官们,方大楚、张二猛他们,能不能服从她的命令?

    把这些有能力、资格老的家伙们统统都带走,让梁敏重新任命军队的指挥官,便于梁敏管理?显然行不通。

    他不在的时候,更需要防备敌人的进攻,更需要留下这些人稳定军心,指挥战斗。

    军队培养有经验和能力的指挥官很不容易。换掉这些人,用没经验的新人来指挥,很容易造成混乱,一旦敌军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他为这件事苦恼了很多天,再无心思去乡下查看。

    这一日,他忽然就想起,当日攻打宁远县城的时候,自己被困城里,城外领军的百户不敢违令带队进攻,阿依古丽带头进攻,大家就会听从她的,跟着进攻。

    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阿依古丽是他的人,代表着他。

    如果,梁敏以他的夫人的身份坐镇漳县,方大楚、张二猛对他忠心耿耿,绝对不会不服从他夫人的命令。

    这个时代,人们对身份、地位是相当敏感的,他不在,服从他夫人的命令,在这些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要梁敏成为最高长官,就只有让她成为自己的夫人,大家才会肯听从她的命令。

    可是,他已经有了阿依古丽,再将梁敏变成自己的夫人,合适吗?

    在这时候,按说像他这样的男人,是可以娶许多妻子的,他也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这种事情。但真要他去这样做,他现代人的道德观念又感觉对不住阿依古丽,不好意思真去做了。

    可是,除此之外,别无良策。他最终还是决定征求一下阿依古丽的意见。如果阿依古丽不同意,他就只好再想其他办法。

    原来,王烁是想等有一天不忙了,再和阿依古丽举办一个像样的婚礼,但既要时刻准备打仗,又要动脑筋制造新武器、炸药,还要处理各种民事,没有一天不是忙的脚不沾地,也就没有时间顾及个人的事情了。

    王烁专门抽出时间来,把自己的想法和阿依古丽说了。

    阿依古丽平日里很少关心政事,对王烁的话听得一知半解,当下吃吃笑道:“是你想人家梁姑娘了,就老老实实说吧,还编理由糊弄我!”

    王烁急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真想不到其他方法了。”

    阿依古丽本来就认为自己是侍妾,从没有做王烁正室夫人的想法,心里也有王烁将来要娶正室的准备,自然不会吃醋,当下很痛快就同意了。

    王烁心里反而感觉有些愧疚,就告诉阿依古丽,在他心里,没有正室和侍妾的分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那样去区分。

    阿依古丽和梁敏,将来只有年龄大小,再不会有其他任何分别。而且,他要举办一个隆重的婚礼,同时娶阿依古丽和梁敏。

    阿依古丽处于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做惯了丫鬟,心里还是有很强的主仆观念的。见王烁如此平等对待她,当然心里欢喜。

    王烁不好自己找梁敏说这件事,阿依古丽便主动承担下来去找梁敏。

    无论从哪方面说,王烁在梁敏心里都是英雄。他是她的救命恩人,是她的领袖,更是她心仪的男人。

    她做梦都不会想到,世家出身,现在又是整个陇南地区老百姓心里的救世主的王烁大将军,会看上她这个穷苦百姓家出来的丫头。

    那日初次在漳县城下战胜顺军,梁敏带了附近村寨民兵和百姓赶来支援,王烁见到她高兴,把她从马上抱下来,她心里是有一点想法的,但她很快就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那个时代,西北的世家贵族与种地的农民是天与地的差别,梁敏是想也不敢想这种事的。

    当听到阿依古丽说,王烁要娶她的时候,梁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她终于确定,阿依古丽不是和她开玩笑,这是王烁本人的意思的时候,涨红了脸,半天说道:“只要将军不嫌弃奴家出身卑微,只要阿依古丽姐姐肯容奴家,奴家遵命就是。”

    就在这年夏天,王烁在漳县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婚礼,同时娶了梁敏和阿依古丽。论起年龄,梁敏反而比阿依古丽大一岁,阿依古丽倒要称梁敏为姐姐了。

    看王烁娶了媳妇,而且一娶就是俩,张二猛、方大楚这些人也沉不住气了,纷纷要娶媳妇结婚。

    王烁不限制自己手下将领们娶媳妇,更不限制他们一人娶几个老婆。但是,必须女方自愿,不得强求。而且,媳妇之间除了区分年龄大小以外,其他必须一律平等,不分正室偏室。

    于是,又一部新法令诞生了:男女婚嫁自由、自愿,长辈不得粗暴干涉。不限制男人娶妻数量,但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妻子间地位平等,不得人为区分正室、偏室、侍妾。

    这时候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有本事有钱的男人,有能力多养活几个妻子,人家女孩子也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为什么要阻止人家两厢情愿,都得到好处的事情?穷人倒是想三妻四妾,你养得起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