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悲观毫无用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就像一个拥有固定容积的瓶子,你放的快乐多,悲伤就少;你放的悲伤多,快乐就少。当人生的瓶子里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整个人生就变成了一个郁闷的困境,因此说,一切的乐与悲、幸与不幸,都是由每个人的心态来决定的。

    有时候,悲伤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选择权,则在我们的手上。生活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当然,你可以选择悲观还是乐观。

    生活在于选择——悲观还是乐观

    一对兄弟,他们的长相不同,性情、习性也完全不同。哥哥整天乐呵呵的,看到什么都非常高兴;弟弟则整日愁眉不展的,对任何事都感到不满。爸爸想要改变他们的性格,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商店所有的玩具都买回来了,然后放在了弟弟的房间里;随后,他将家中所有的垃圾收集起来,堆到了哥哥的房间里。

    到了第二天,爸爸来到弟弟的房间,看到他正蹲在地上哭泣。爸爸问他:“爸爸给你买了这么多新玩具,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弟弟说:“我不敢玩,玩一会儿它们就会坏掉的。”爸爸叹了一口气,走到了哥哥的房间。爸爸看到哥哥正在垃圾堆里兴高采烈地翻东西,于是爸爸问:“你在干什么呢?”哥哥兴奋地说:“爸爸,你在跟我玩藏宝游戏对吗?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宝贝吧。”

    显而易见,哥哥是一个乐观者,弟弟是一个悲观者。乐观者与悲观者有什么不同呢?乐观者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即使遇到困境也会笑脸相对;悲观者则只会怨天尤人,面对平常的生活仍然有诸多不满,面对逆境时更会精神脆弱,消极茫然。

    譬如说,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说:“哎呀,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则会说:“太好了,再有半杯水,杯子就满了。”面对同样的客观存在,悲观者看到的是前途渺茫,乐观者看到的是希望就在前方。

    有两个青年人到一家公司求职。面试官将第一个青年叫到了办公室,问他说:“你觉得之前工作的那家公司怎么样?”

    小伙子原本喜悦的表情一瞬间就消失了,他面色阴郁地说:“唉,那里简直糟糕透了。同事之间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管理者态度粗暴,蛮横无理,还有许多无法忍受的黑幕,整个公司都死气沉沉的。正是因为在那里工作太压抑了,所以我才想换一个公司。”面试官说:“很抱歉,恐怕这里也不是你想要的理想世界。”

    第二个青年进入办公室后,面试官问了同样的问题,他回答说:“那里挺好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同事们也和谐相处。如果不是想换一家公司,更好地发挥我的特长,我真的不想离开那里。”经理听完了他的叙述,笑着对他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事情的本身并没有好与坏,情绪上的感受全部来自我们的内心。或许第二个青年所在的公司和第一个青年叙述的一样,也是充满人事纷争和各种矛盾。但是,他看到了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因此生活也回应给他积极的一面。

    可以说,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回报我们什么样的成果。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因为自己的心态改变的。当你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从更快乐、更积极的方面去接受一件事,就不会有困境和逆境。我们所经历的坎坷和艰辛,不过是人生中另外一番风景罢了。

    一个国王想要从两个王子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于是,他给了两位王子每人一块金币,让他们骑着马,到远处的市集去买一件东西。两位王子按照国王的安排,各自骑着马出发了。他们目标明确地奔向了远处的集市,却不知道他们的衣兜已经被人做了手脚。他们的衣兜被剪出了一个大洞,金币早就漏出去了,根本不可能买回东西来。

    下午时分,两位王子先后回到了皇宫。大王子闷闷不乐,国王问他说:“发生了什么事啊?”大王子哭丧着脸,说:“根本没办法买东西嘛,因为我的衣兜破了一个大洞,金币掉出去了。”国王安慰着大王子,却看见小王子兴高采烈地站在一旁。国王问他说:“发生了什么事啊,让你这么高兴?”小王子说:“我今天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出门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衣兜,否则贵重的物品就要遗失了。”

    基于小王子乐观的人生态度,国王最后选择小王子作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原来,国王对他们测试的目的,并不是看谁能真的买回来东西,而是测验他们面对不幸时的态度。

    悲观者总是想到最坏的结果,乐观者永远做最好的打算。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和纷乱的社会时,悲观一点用处都没有。它不会让我们内心强大,也不会让我们心态坦然,对未来的恐惧只会让人徒增烦恼。相反地,乐观者看到了可能的事,可操作的事情,并且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全力以赴地行动。

    大体上,人生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心态,也就造就不同的生活。悲观者一边叹息着遭遇的不幸,一边为自己挖掘坟墓;乐观者则精神抖擞,在荒山上种满绿苗。悲观者的坟丘上长满了荒草,而乐观者在高山的丛林中仰望星空。

    生活的态度来自我们的选择,那么,你是选择悲观,还是乐观呢?

    一念之间——改变心态等于改变人生

    有一位女子名叫塞尔玛,她跟随从军的丈夫驻扎在荒芜的沙漠地带。他们住在铁皮房子里,每天忍受烈日的烘烤,风沙的侵袭。周围居住的都是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塞尔玛根本没办法和他们交流。她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痛苦、郁闷、充满各种各样的烦恼,生活对于她简直就是一种地狱式的折磨。更糟糕的是,丈夫不久后奉命远征,要很久之后才能回来。塞尔玛孤身一人住在荒漠里,整天愁眉不展,以泪洗面。

    远在异乡,内心痛苦的时候就会想得到亲人的安慰,于是塞尔玛写信给父母。不久后,父母的回信到了。可是,内容却让塞尔玛非常失望。父母没有安慰她,也没有叫她赶快回家。偌大的信纸上只写了短短一句话:“两个人从监狱的窗户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一开始,她非常失望,觉得父母已经不再爱她,不再关心她了。后来,她终于明白了那句话的意思。现在的她,就好比是只看到地面泥土的那个人,根本不知道,抬起头就能看到星星。既然只要一抬头就能欣赏星星,就能享受到星光灿烂的美好,为什么我不去尝试一下呢?

    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塞尔玛开始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尽管语言不通,她也尝试着去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她惊喜地发现,他们并不是野蛮、尚未开化的民族,反而非常热情好客。同时,她还开始研究当地的仙人掌。广袤无边的沙漠上,任何植物都没法生长,只有大片大片的仙人掌生存不息。塞尔玛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同时被仙人掌的千姿百态所折服。

    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本看似苦闷的生活一下子充满了春天的色彩,塞尔玛的脸上也浮现了久违的笑容。后来,塞尔玛将这段生活整理成了一本书,鼓舞了许多尚在困境中的人。

    我们知道,塞尔玛生活的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她依然住在铁皮房子里,沙漠的高温一直保持在45度,当地人依旧过着往常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塞尔玛的心情大为改观了呢?一切都来自她心态的改变。她已经从一个只会看地面上泥土的人,变成了一个抬头仰望星空的人。困境依旧是困境,但是她放弃了哭泣,选择了微笑。

    有人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改变心态可以改变环境。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唯心的意味,却不能否定它的正确性。就像佛家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当我们改变心态时,世界也在跟着改变。

    心简单,世界也就简单;心复杂,世界也就复杂。这个“心”,正是我们的心态。当我们改变心态时,改变的不仅仅是对外界、对自己的态度,还有言语和行为。当我们的外在表现发生变化时,他人给予的反馈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可以说,千万种人有着千万种的命运,而决定这些不同的因素,正是每个人的心态。

    清朝时,有一位叫吴棠的人在江苏做知县。一天,有人来报,说吴棠的一位世交过世,送丧的船就停泊在城外的运河上。于是,吴棠派差役送去了二百两银子,并承诺说自己有空的时候再去吊唁。

    送银子的差役回来,对吴棠说:“死者的形象与您的世交不太相符。”吴棠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送错了对象。吴棠为此很生气,立刻命令差役追回这二百两银子。

    吴棠身边的师爷思考了一下,提醒吴棠说:“送出去的礼再要回来,会有损知县的形象,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吴棠想想也对,第二日还专门去船上吊唁了一番。

    原来,错收二百两银子的家属是两位满族姐妹,因为家道中落,人情冷漠,才害得两个姑娘亲自护送父亲的灵柩。一路上孤苦伶仃,无人嘘寒问暖。当吴棠前去吊唁时,她们以为吴棠是她们父亲的故交,心中感欣慰。吴棠不曾说破,在船上吊唁一番后便离去了。

    谁也不曾想到,多年之后,当年那两姐妹中的姐姐成了慈禧太后,在朝廷中垂帘听政,成了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没有忘记当年给予接济的吴棠,让他的官职一升再升,最后做到了巡抚,地位显赫一时。

    说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非常渺小,可是,往往渺小的差异能够造成巨大的差别。同一件事用两种不同的心态去做,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所以说,改变心态等于改变人生。

    萨特说:人生无法改变,人生的所有意义在于你的赋予。赋予人生不同的意义,就是以某种心态去面对它,去填充它。拥有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笃定重建人生的信心,还可能在无意间收获人生中的惊喜。

    抛弃悲观的情绪——用微笑面对困境

    郑笑笑失恋了,一个人坐在公寓楼下的花园里哭泣。她哭得悲恸欲绝,惊动了在一旁打扫落叶的孙阿姨。孙阿姨走过来问她说:“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啊?”笑笑回答说:“我和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分手了,十多年的感情啊,说没就没了,我心里难受死了。”

    笑笑原本想,这位阿姨会好生安慰她一顿吧,没想到孙阿姨却哈哈大笑起来。笑笑不耐烦地说:“人家失恋了,你怎么还那么开心哪?我受了这么大的打击,都不想活了,你不安慰我就算了,居然还笑话我。”孙阿姨说:“其实,你也应该开心啊。你根本就不用伤心难过嘛,真正应该难过的是他。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却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笑笑觉得孙阿姨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停止了哭泣。

    很多人生活得痛苦,过得不开心,不快乐,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烦恼和难事,而是因为内心的悲观。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抱怨生活带来的太多磨难,不抱怨生活中的太多曲折,不抱怨那么多的不公平,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困境,世事阅尽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快乐多过痛苦,希望多过绝望。

    微笑地面对生活,它和贫富无关,和地位无关,和自身的处境也无关。一个穷人整天为生计发愁,一个富翁也可能每日忧心忡忡。即使身处贫困、疾苦、或者人生中的低谷,也能够面带微笑,从容以对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胜利者。

    当有人问及美国的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

    威尔逊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十一年的学徒经历中,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接受学校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辛苦工作,他得到的报酬是一头牛和六只绵羊,结果威尔逊将它们换成了八十四美元。

    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的生日,便带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大森林,开始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他都需要在天空泛白之前起床,一直工作到天黑后星星出现才能休息。微薄的报酬在他看来却已经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因为他的每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的。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并没有得过且过,也没有消极悲观,而是抓住每一个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由于没有时间到学校接受教育,他只能利用零星的闲暇时间自学。在他二十一岁之前,他已经读完了一千本书。对于一个人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威尔逊做到了。

    每个人固然都希望人生处在顺境中,不需要整天为了未来苦恼,可以毫不费力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当一个人由顺境突然转入逆境怎么办?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始终处在逆境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抛弃悲观的情绪,用微笑来面对困境。

    1998年7月,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的桑兰,从一个体操界默默无闻的小姑娘,变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人。这一切,都来自她在面对人生变故时,表现出来的乐观和坚强。

    当时,桑兰正在热身,为即将开始的跳马比赛做准备。比赛开始后,她从容地助跑、起跳,可是在她起跳的瞬间,一个别国的教练在鞍马前探了一下头,这一举动分散了桑兰的注意力,最后导致她的动作变了形,从高空直接栽到了地上,而且是头部着地。这次摔伤造成她的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事后,桑兰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从来没有抱怨过。”随后,许多纽约当地的普通人到医院看望她,被她的乐观态度所感染。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面对悲剧时表现出来的勇气。这一切,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因为她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

    原一平说:走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微笑和信心只是助你走向成功的一种方式,但这又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如果你的长相不好,就让自己充满才气;如果连才气都没有,那么就保持微笑。

    当我们受到他人曲解时,可以选择愤怒,也可以选择微笑;当我们遭遇事业的滑铁卢时,可以选择悲观放弃,也可以选择从容应对。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应对生活的态度。

    动辄得咎——不要过分计较得失

    “动辄得咎”是《易经》中的一句话,说的是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有失,就可能受到责备。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徘徊在得失之间,患得患失。他们看不到长远的目标,因此紧紧地盯住眼前的一切,最后变得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损失了内心的标准。

    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在演讲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山东省是一个蔬菜大省,很多蔬菜基地都做出口生意,将蔬菜销售到韩国、日本等地。当时,一个蕨菜基地就专门做日本的出口生意,而且已经成了当地支柱性的经济来源。

    按照日本人的要求,当地的菜农需要将蕨菜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了才能打包运到日本去。可是,由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需要两天的时间,菜农为了尽快获得经济收益,就将蕨菜收回家用铁锅烘烤。可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缺陷。烘烤的蕨菜表面上是干的,但是里面仍有水分,日本消费者买回家后,用开水根本泡不开。

    日本的商人得到反馈之后,警告当地的菜农,不要用铁锅烘烤,一定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大部分的菜农遵守了约定,规规矩矩地放在太阳底下晒,但是也有部分人不愿意遵守,依旧偷偷地把蕨菜放在铁锅里烘烤。结果,日本人发现后,彻底断绝了跟这个地区的所有蕨菜交易。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经济来源的菜农,重新回到了贫困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说这些人目光短浅,也可以说他们太过计较眼前的利益。一切的缘由,不过是人类本性中的贪婪,总是想要得到,再得到,永远只进不出才最好。

    其实,得到和失去就像是钱币的两面,当你看到正面时,就一定看不到反面,你看到反面时,就看不到正面。俗语说,有得必有失,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不过分计较。

    电视剧《神奇律师》在筹拍第二季前,所有的演员都开始放假。这时,米勒接到一封来自好友本的电子邮件,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参加南极洲的越野赛。米勒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惊喜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在惊喜之余,米勒也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如果他真的去了南极的话,需要先到挪威集训,然后才能开始准备越野赛,当第二季开拍的时候,他可能就没有机会参加了。对于已经在电视剧里客串过各种小角色的米勒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不过,当他将这个消息和其他两个好友分享时,他们却觉得值得冒这个险。“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冬天的挪威跳入冰冷的湖水的。”

    当米勒首先来到寒冷的挪威,学习适应南极洲的生活时,他就知道自己选对了。每天从帐篷中出来,他们就需要做好徒步一天的准备,看着天空中炫目的极光,他和随队的摄影师激动得手舞足蹈。在特训中,他学会了越野滑雪,学会了驾驭雪橇,学会了怎样在冰川上生火以及怎样防止冻伤。

    后来米勒回忆说:“当时我觉得,这一切太美好了。虽然错过了第二季的拍摄显得有些遗憾,但是这趟旅行非常值得。”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思量,再三衡量价值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即使事情开始进行了,他们还是放心不下,方方面面地开展观测和探究,担心事情搞砸,也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患得患失的态度,让自己辛苦,让身边的人也觉得辛苦。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常有得有失,但不可患得患失。”随性而为或许有些冒险,展示的却是最真实的自己。摆脱了整日笼罩的得失阴影,心里反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安宁。

    《孔子家语》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楚王外出游玩,不小心丢了他的弓,手下的人正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虽然弓掉了,总会有人捡到,不管怎样,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再去找呢?”

    孔子听说这件事,感慨道:“楚王的这种心态很好,但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呀!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会有人捡到,而去计较是楚国人捡到呢?如果能这样,那不是更加不会计较,更加放得开,更加自在了吗?”

    放下完美情结——瑕疵也是一种美好

    在日本茶道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茶道大师,他就是利休。利休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有一天,他让儿子正庵去打扫茶室的庭院。正庵打扫完毕后,回来向利休报告。利休检查了一遍,说:“这不够干净,再打扫一遍。”正庵到庭院中继续打扫,然后回来报告,可是利休还是说:“还不够干净,再打扫一遍。”累到无语的正庵第三次打扫庭院,结果利休依旧说:“还不够干净。”

    恼怒的正庵对利休说:“爸爸,踏脚的石头我已经洗了三次,石灯笼和树木通通洒过水了,青苔和绿藓都很翠绿,地上连一小片树叶都没有了,再也没有可以扫的东西了!”

    利休说:“这根本不是打扫庭院的方式!”说着,利休几步走入院中,抓住一棵树摇了一下,一瞬间地上就布满了各种颜色的落叶,利休说:“这才是打扫庭院的方式。”

    利休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近乎自然的完美主义,连生活中的小事也不放过。

    其实,完美主义者要求的并不是一尘不染,而是一种意识上的纯净。当完美主义者创造了一种优美和精致的高尚生活时,才算是对自身生命最美的诠释。然而,只要我们从精神世界回到凡夫俗子的尘世就会发现,完美主义者的完美情结有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固执,不仅让自己生活在一种严苛的要求中,也让身边的人跟着受罪。

    傍晚时分,苏珊在超市里耐心地挑选着水杯。虽然水杯的种类齐全,式样齐备,可是她挑来选去都没有挑到完全合意的。大一点的,提着太重,且和她的淑女气质不相符;小一点的,样子倒是挺好看的,却需要不停地跑茶水间,一点都不实用。要么就是用料差,要么就是不够时尚,苏珊不住地抱怨道:“生产水杯的厂家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终于挑到了一个样子典雅的不锈钢保温杯,到了收银台又发现,现在是冬天,拿着冰冷的不锈钢外壳实在难受。苏珊放弃了结账,重新回到水杯专柜,继续挑。

    一同陪伴的莉亚是不久前听闻苏珊的完美主义情结的,没想到见到真人后,发现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一切都非常讲究,每一个细节都要满足她的要求,使得公司的同事一边佩服她的能力,一边对她敬而远之。

    苏珊相貌迷人,能力超强,名牌大学的出身更为她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换作别人,可能早已开始享受生活,规划自己的家庭未来了。苏珊却将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成为了公司最有名的工作狂。

    说到专业知识,她不仅在管理上很有手段,还非常熟悉投资、金融方面。可是,她却永远是公司最勤奋、最敬业的员工。她每天就像一台推土机一样,铲平前方的一切麻烦。每个周末,苏珊都会自愿到公司加班,而且从不申请加班费,正因如此,原本应该三个月完成的项目,她一定要在两个月之内搞定,于是,配合项目工作的同事就要跟着她一起受苦。

    在工作上,一旦有人出现纰漏延误了她的行程,除了等着挨训,就是拎包走人。因为苏珊时刻监督着每一个细节,绝对不允许工作中出现差错。她刚过三十岁就患上了神经衰弱和胃溃疡,即使因为这样,她也不肯享用公司的带薪休假。

    苏珊承认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却无法让自己轻松下来。“我根本不能接受事情变得糟糕,或者让那些蠢货搞砸我的项目,就是这样,我没有办法放弃。”

    完美主义者古来就有,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好像越发多见。实际上,单纯地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能够坚持自己主张的人,往往内心目标明确,而且意志坚定,自律性强,能够按照目标规划结果,且常常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是,正是这些优秀的成绩和过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变得比一般人尖锐,无法忍受得过且过的日子,更忍不住对那些含混了事的人嗤之以鼻。所以他们眼里容不得沙子,更容不下自己的缺点,对他人刻薄,对自己更加刻薄。

    这些完美主义者,有些是自知的,有些却是不自知的。他们只知道不断地向前,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再朝着另外一个完美进发。可是,这些完美主义者永远不会想到,或许瑕疵也是一种美好。就像我们看断臂的维纳斯一样,虽然有缺陷,但是更加真实。

    强大的内心不在于我们能够将事情做得多么完美无瑕,而在于我们能够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工作也是不完美的,爱情同样无法完美。过分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瑕疵和缺陷。坦然地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平静地生活。

    懂得知足——你不是最不幸的那个

    在印度,有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一个高人挑选了一百个自认为最倒霉、最痛苦的人,让他们将自己的痛苦写到一张纸上。等所有人都写完了之后,高人让他们将手中的纸条互相交换。这些人被高人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却也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他们互相交换纸条后,分别看到了别人的痛苦。这时,他们才感觉到,和别人相比,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有很多人过得比自己更痛苦。

    看看生活中很多过得不快乐、不开心的人,是不是也像那些人一样,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呢?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整天羡慕别人的幸福,而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同时,还会对自己的不幸耿耿于怀,却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不幸似乎更加严重。

    那些自认不幸的人,应该常常这样想:如果你每天起床还身体健康,还能自由地呼吸和活动,那么你已经比几百人幸运了。那些久卧病榻的人,他们随时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如果你生活在和平的社会,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危险,没有忍受饥饿和恐惧,那么你已经比几亿人幸运了。那些处在冲突地区的平民,随时都可能被炮弹夺去生命。

    人要学会知足,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你不幸的人。

    在朱德庸的漫画中,描绘了一个对生活失望的女生。她觉得自己过得非常不幸,终于有一天,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她从高楼上慢慢地往下坠,看到了每一层人家的不幸生活。住在十楼的年轻夫妇一向以恩爱着称,此刻却在争吵中动起手来,正在互殴;住在九楼的小伙子向来给人阳光、坚强的笑脸,此刻却在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八楼的小姑娘被男友劈腿,此刻正将男友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捉奸在床;七楼的中年女子身患抑郁症多年,每天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才能正常生活;六楼刚刚失业的阿喜正在报纸堆里寻找各类的招聘信息……

    在她跳下楼之前,她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当她渐渐接近地面,看尽了众多人家的不幸遭遇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当她轰然落地,所有的人都从窗口探出头来看她时,“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吧。”她想。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幸福而忽略了自己的拥有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夸大自己的不幸而看不到他人的不幸呢?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幸福指数反而下降了呢?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换位思考一下,感受一下别人的痛苦,然后再回头来看看自己的生活。这时,不仅可以淡化自己的烦恼,同时还会感恩于自己所有的一切。

    有一个满怀志向的年轻人,他从家乡来到一座大城市,想要通过经商赚些钱,然后衣锦还乡,光耀门楣。年轻人很聪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赚到了一个不小的数目。他将所有的钱都投到了下一批货品里,本想做完这一单后,就可以回老家给父母修一座新房子,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不料,一场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的库存,一切美好的规划都成了泡影。

    陷入绝望的年轻人来到了一座山崖上,想要从山崖上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他走到顶端时,发现山崖上有一个老人,正在左右踱步,徘徊着想要跳下去。年轻人走到跟前,好奇地问老人说:“您为何在此徘徊啊,难道也要寻死不成?”老人说:“我身患重病,这几年看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是看遍了名医依然不见起色。眼看着妻子、儿女整天为我奔波受累,生活上省吃俭用地帮我筹措住院费,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呀。如果我死了,他们过日子就可以轻松一点,也能够考虑自己的生活了。”

    年轻人正在思虑着老人的话,老人回过头来问他:“小伙子,你又是为何来到这里呀?看你年纪轻轻的,难不成也是来寻死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向老人讲述了一遍。老人说:“看来你运气也不好,咱俩没差到哪去呀。”年轻人说:“我原本以为自己太不走运了,可是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还有很多。我不过失去了三年奋斗的结果,但是我还年轻,随时可以从头再来。”老人也说:“我也一样啊。我不过暂时失去了健康,可是我还有贤惠的妻子和孝顺的儿女。我应该感到知足才对呀。”两个人说着,一起远离悬崖,朝着人生路继续向前走去。

    希望永远都在——做个积极向上的人

    有一个年轻人到商店里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随手拿起了一只碗,然后开始敲击其他的碗。听着碗与碗之间碰撞后发出了沉闷的声音,他失望地摇摇头,接着去试另外一只碗。他将店里的碗通通敲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一只令自己满意的。

    这时,老板拿出了店里的一只精品碗,结果年轻人还是失望地摇摇头。老板非常纳闷,于是问他说:“你到底想要找什么样的碗呢?”年轻人得意地说:“曾经有人告诉我一个挑碗的诀窍,当一只碗和另一只碗轻轻相碰时,如果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么它一定是一只好碗。”

    老板听过年轻人的诀窍,随手拿起一只碗递给他,说:“你拿着这只再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心仪的碗。”年轻人狐疑地拿过碗,重新回到货架上开始敲击。奇怪,竟然真的挑出了他中意的碗。

    年轻人问老板说:“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刚才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去试,必然碰撞每只碗的声音都是浑浊的。”年轻人恍然大悟。

    实际上,挑碗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当你带着一颗冷漠的心对待生活时,生活也只能回报一堵厚厚的墙。相反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带着一种永不放弃的热情,用乐观寻找乐观,最后才能有所收获。

    同样是活着,有的人活得精彩,活得出色,有些人却活得失意落魄,愁眉不展。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态度和选择。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做个积极向上的人,即使身在低谷也能看到希望。

    在《县厅之星》中,织田饰演了一个命途多舛的县厅公务员野村聪,虽然无论工作成绩还是自尊心都要高人一筹,却难抵时运不济,在晋升的路上兜了一个大圈。庆幸的是,野村一直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未来充满希望。

    初到县厅工作,野村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晋升意图。他熟识官僚机构的运行操作,也了解自身的缺陷所在。因此,他压抑着骄傲的自尊心,忍耐着傲慢无礼的上司,对上司的决策悉数接纳,然后小心地操作。同时,他还交到了一个家世雄厚的女朋友,有了出身名门的女朋友做自己的后盾,野村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前途无量。

    除了眼前的工作,他还准备策划一个“特别护养老人设施建设”的大项目。只要将这个项目顺利搞定,他就可以借着这一跳板,顺利地向更高的地位迈进。可惜,这个项目的进行遭到了人民团体的反对,眼看着一块到嘴的蛋糕就要变成别人的,野村甚是着急。

    伪善的上司向野村提议,可以到基层进行调研,熟悉了人民的意愿之后才可以知己知彼,重新开始。实际上,这不过是上司想要放弃他的手段,不久后,他就被“特别护养老人设施建设”项目组除名。无奈之下,野村来到了被当地称作“龙头企业”的单位——一家客人稀稀拉拉、店员慵懒成性的超市。从一帆风顺的仕途上,一下子掉落到惨淡的民间,野村内心非常痛苦,他的一身才华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工作不顺之时,作为他晋升后盾的女友也和他提出了分手。此刻,他的人生彻底跌入了谷底。

    度过了一段消沉颓废的日子之后,野村重新振作了精神,开始真正关心起超市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没有文件手册和组织图的超市里,野村的才华显得大材小用,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制定了一个工作手册,让松散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和忙碌起来。

    在超市面临倒闭时,野村努力争取,一位美丽的女职员也帮助野村一起度过了危机。他们成功地向县政府申请到给超市翻新的材料,还迫使县政府废除了劳民伤财的工程,而野村本人,也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正轨,朝着他的“县知事”目标努力。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眼看着胜利就在前方,目标唾手可得,往往就在关键时刻与之失之交臂。可以说,挫折就是一把双刃剑,事情的结果往往都取决于我们的态度。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将这逆境看作是考验自己的机遇。积极地应对,永远抱着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期待,坚持努力,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都在。

    从前,有两个盲人靠说书卖唱谋生。师父带着徒弟,每天坐在街边,赚一些钱,勉强维持生活。徒弟拜师多年,一直都没有学好琴艺,因为他整天都在为自己的眼晴发愁,卖艺时也只是坐在角落里唉声叹气。师父常常训斥他说:“你不学好手艺,等我死了,看你怎么活?”

    有一天,师父真的病倒了。临终前,他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时候,你就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时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徒弟牢记师父的遗嘱,为了自己的眼睛能够复明,每天苦练琴艺。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徒弟已经花白了头发,脸上长满了皱纹。这时,他终于弹断了第一千根琴弦。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琴槽,取出里面的药方。当他带着药方到药店抓药时,药店的伙计告诉他,那不过是一张白纸。

    失望之余,徒弟终于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这么多年来,他为了尽早地得到药方,始终带着期待苦练技艺,最终他凭借手艺活了下来,并且成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师父的药方就是他今天学到的手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