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千条路,路路有人行。不同的路径也许有着同一个终点,而不同的选择却绝对有着不同的结局。不管是什么样的终点,什么样的结局,人世间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与他人互帮互助携手同行的人。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不能方便他人、不会善待他人的人又何来朋友呢?给人方便,善待他人,才能于己方便,人生之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1.与人方便拓宽自己人生路

    生命像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可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想要别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别人的朋友。

    心要靠心来交换,感情也只有用感情来交换。

    从前,有一个生活困苦不堪的年轻人。

    有一天,他正要经过十字路口,一位老人挡住了他的去路,老人的背驼得十分厉害,连站都站不稳。“年轻人,你愿意帮助我走过这条马路吗?”

    当时,他实在心烦意乱,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不过,他看到这位老人实在很可怜,还是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他扶着老人的臂膀,穿过那条车水马龙的大街。

    “你觉得好些了吗?”老人微笑着问他。

    “噢!是的……我想是的!”他觉得在帮助别人之后,心里舒坦多了。

    这时,老人突然挺直了腰杆,身子骨也变得硬朗起来了。年轻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刚才看到你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就决定要帮帮你。一个失意的人如果能帮助那些比他更失意的人,他就会好过些,所以我就装扮成刚才的那个样子了。年轻人,不要有太多的忧虑!一切都会过去的,上帝会对你很公平的!”说完,老人就走了。

    当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心境也会变得开朗。帮助他人过马路,其实也就是在帮助自己走出心灵的阴霾。

    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的人,别人也会忧虑着他的忧虑;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人,别人也会快乐着他的快乐;用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利益帮助他;用道德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道德回报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情。

    得到大多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大;得到少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小;得不到别人帮助的人,只有失败,没有成功。希望获得别人帮助的人,首先要帮助别人。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哈默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那天下着小雨,镇长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镇长感到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不让行人从花圃中穿行。

    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满面微笑地挑回一担煤渣,并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不是很好吗?”

    后来,哈默在艰苦的奋斗下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一天深夜,哈默在一家大酒店门口被记者杰西克拦住,杰西克问了他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

    “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的对手的石油输出量都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听了杰西克这个尖锐的问题,平静地回答道:“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而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仅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2.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满足别人的需要,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我们在这个社会之中,若想获得成功,不能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要从满足别人甚至更多人的需要出发,这样自己就有了用武之地。只有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成功才会离你不远。

    从满足需要出发,可以帮助我们调整目标,更能发展我们的目标。

    已故的华裔电脑巨人王安,他的经营理论只有七个字:“找出需要,满足它!”王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从发明“记忆磁芯”起家,后来陆续开发出“林纳安青照相排版设备”、“洛其”对数计算器、300型计算机等产品。

    “洛其”于1965年问世后,立刻成了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工作台上的第一部计算器。

    当时,王安公司一位年轻的职员米勒在操作“洛其”的过程中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如果‘洛其’能更简单地操作,将成为商业上的一大利器。”

    这句话震动了王安,使他发觉了一个经营中的问题:“我一直只考虑到科学家与工程师专业人员的需要,却忽视了其他多数人的需要。”

    他立即对“洛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不到一年,一种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商用计算机——300型计算机投入市场了。

    王安离世之后,他的后人和继任者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就使王安精心创办的公司倒闭,原因很简单,他们背弃了王安生前“满足需要”的经营宗旨。

    从满足别人的需要出发,道理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你生产经营某种商品,如果这种商品为大众所需,你的生意就会红红火火;如果你的商品对大家来说毫无用处,那么,被消费者抛弃的就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家自己。

    金克拉有一句名言:“只要能让别人美梦成真,就能让自己心想事成。”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满足别人的要求,一定要先给别人最大的利益。

    要先让别人成功,自己再成功,永远要思考别人要的是什么,力争使自己成为别人需要的人。只要你不断地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没有一个人是不付出就获得成功的,假如有人不付出就可以成功的话,那他就可能是在危害社会。

    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影响别人,每个人都需要先满足别人,才可能会得到回报。

    假如你觉得在健康方面不很理想,请开始付出一些时间去运动,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假如你觉得在财富方面不很理想,那表示你没有在理财方面付出;假如你觉得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很理想,那表示你没有好好经营朋友之间的关系,这同样需要付出。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以付出为目的,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只要你也能这样想,你这辈子将不但过得非常快乐,同时你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3.适时给对方留个台阶下

    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实力雄厚、有绝对把握取胜的情况下,往往会让对方也赢上一两局,这样不仅自己取得了总体上的胜利,而且对方失败了却也不失面子。这样一来,对方也会心存感激,不打不相识,日后双方关系更进一层,有什么事情互相照应也是常事。正如俗语所云:“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其实,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即便是利益性的竞争,我们就是执著于胜利,也最好应考虑到如何“正当竞争”,自己获取了较大的利益,也要让对方分一杯羹,大家都在同一方土地同一“场”上,日后见面、做事的时候多着呢。

    而所有这些交往活动中,为对方提供一个“台阶”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当然,这其中也要用些心思,要做得巧妙,以免好心办坏事,弄得对方更为尴尬。

    一个适时而又恰当的“台阶”,能够让对方失败而又不失尊严和面子。

    韩琦曾经同范仲淹一道共行新政,在北宋朝廷里长期担任宰相职务。他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一时走神儿,不小心让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忍着疼没说什么,只是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韩琦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

    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

    按理说,侍卫举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没吱声,发现侍卫换人了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

    韩琦提供的“台阶”减轻了身边众人,尤其是那位士兵的压力,这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们改正缺点,以后他们便会尽职尽责,并且打心眼里感激他、爱戴他,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从韩琦的另一件事上同样可见其大度智慧。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他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有一次在劝酒时,玉杯被一个官员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员更是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

    韩琦却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定数,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他又转过脸请起趴在地上的官员,对他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过呢?”

    再珍贵、再喜欢的玉杯,也不及一个人的力量。玉杯既已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若因此而责骂肇事者一顿,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会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损害自己的形象。而韩琦“宝物自有其定数”之言一出,即给对方留下了一个最好的台阶。这样做既显示了韩琦的宽容大度,使他博得众人的赞叹,又使肇事者对他更加感激涕零。

    韩琦的一生,能取得巨大的功劳和成就,与他在做人做事上,善于替对方考虑,为对方留下“台阶”或退路的成熟练达,有着密切关系。

    人际交往上为对方留下“台阶”,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和感激,是融洽双方感情的最好方法。

    4.关键时一定要帮人一把

    你在关键时刻帮人一把,别人也会在重要时刻助你一臂!要想让别人将来帮助你,你就必须先付出精力去关心别人、感动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得到别人的回报。

    范仲淹是宋代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英杰,除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支配着他一生的行动外,他还乐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范仲淹在睢阳做学官时,经常以自己的薪俸资助穷苦的读书人。曾有个孙秀才,特意来求见他,范仲淹很关心孙秀才,见过以后送给孙秀才十个铜钱。

    第二天,这位孙秀才又来了,范仲淹又赠给了他十个铜钱。范仲淹问他:“你这样辛苦地来回跑路,究竟是为什么?”孙秀才悲伤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办法养活老母亲,只好这样奔波,来求得一些帮助。倘若我每天能有一百铜钱的收入,就足够维持生活了。”

    范仲淹说:“我看你不是一个专门向人乞讨混日子的人,这样辛苦奔波能得到多少资助?我替你补一个学职,每月有三千的薪俸可供衣食之需。但有了这个安排以后,你能安心在学业上下工夫吗?”

    孙秀才特别高兴,一再拜谢,并表示要在学业上下工夫。于是,范仲淹安排他研习《春秋》。孙秀才果然十分刻苦,日夜抓紧学习,而且行为谨慎,严于约束自己,范仲淹很喜欢这个人。过了一年,范仲淹职务调动,孙秀才也结束学业回去了。

    10年以后,人们都说在泰山之下有位教授《春秋》的学者孙明复先生,学问和修养都很好,受到人们的赞誉。朝廷把这位先生请到太学来,原来他就是当年贫穷的孙秀才。后来,范仲淹被人陷害,多亏孙明复求情,才得以脱险。

    主动支援一时经济拮据的朋友,使其免除后顾之忧;尽力帮助朋友安心学习,使其早日金榜题名,等等。凡是在关键时刻,你伸出热情之手,予以大力支持,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救人之所急”,这应该算得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波及中国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厂家因此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在这个关系许多企业命运的时刻,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在他的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公司本身的20万磅配额以原价转让给需求量较大的厂家。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因而,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李嘉诚救人之所急的义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付出、给予,这是我们的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

    5.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说:“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在空谷当中的喊话,你没有必要期望谁能听到,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的最好回报。”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从一方到达另一方,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则估计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是太危险了,许多人试图横穿沙漠,结果无一生还。

    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沙漠这边的村庄,让村里人找来了几万株胡杨树苗,每半里一棵,从这个村庄一直栽到沙漠那端的村庄。智者告诉大家说:“如果这些胡杨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往往;如果没有成活,那么每一个走路的人经过时,要将枯树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给淹没了。”

    果然,这些胡杨苗栽进沙漠后,很快就全部被烈日烤死了,但它们成了路标。沿着“路标”,这条路大家平平安安地走了几十年。

    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僧人,他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大家就告诉他说:“你经过沙漠之路的时候,遇到要倒的路标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要被淹没的路标时,一定要将它向上拔一拔。”

    僧人点头答应了,然后就带了一皮袋水和一些干粮上路了。他走啊走啊,走得两腿酸累,浑身乏力,一双草鞋很快就被磨穿了,但眼前依旧是黄沙茫茫。遇到一些就要被尘沙淹没的路标,这个僧人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淹没就淹没吧。”他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风暴卷得摇摇欲倒的路标时,这个僧人也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下插一插。

    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处时,寂静的沙漠突然飞沙走石,许多路标被淹没在厚厚的流沙里,许多路标被风暴卷走了,没有了影踪。

    这个僧人像没头的苍蝇东奔西走,再也走不出这片沙漠了。

    在气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叮嘱的那样做,那么即便没有了进路,也还可以拥有一条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有时,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路。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

    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出两个大坑。

    故事中的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因为他在救别人的同时也救了自己!在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哈姆威是西班牙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在狂热的移民潮中,他也怀着淘金的梦想来到了美国。但美国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遍地是金,他的糕点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国出售,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区别。

    1904年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值得庆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许在会场外面出售他的薄饼。

    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激凌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了许多冰激凌,很快就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激凌的小碟子用完了。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冰激凌商盛放冰激凌。卖冰激凌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饼,于是,大量的锥形冰激凌进入顾客的手中。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激凌被顾客们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激凌开始大行于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蛋卷冰激凌。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

    有人这样假设:如果当初两个经销商不靠在一起,又如果哈姆威心胸不宽广,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激凌就很难说了。

    一位名叫卡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了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造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歇业的境地。卡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说,“牧师讲道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我把每一个字都记在心里。就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我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栋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但他所指定的砖型号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却与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这使卡尔感到很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对手这笔生意,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到底该怎样呢?卡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里。

    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明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卡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感激卡尔。卡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卡尔的心里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从竞争转向了双赢。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用的最上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