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不要为名利而发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滚滚红尘,名缰利锁困住了多少追名逐利者;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又陷进了多少利欲熏心者。失去了也许永远无法弥补,得到的也许让你失去更多。身处现代社会,最可贵的是怀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最重要的是常存一双辨明得失的慧眼。人生匆匆,何必为名利所累;生命苦短,何不潇洒走一回。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后,名利皆可抛去,快乐会像阳光一样播撒在每一天的日子里。

    1.多一些超脱,理智看待名利

    求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会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如果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入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才行,到了该你出名的那一刻,你定会成功的,切莫为名利遮望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名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他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宋之问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后人刘禹锡曾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卡尔丹诺、宋之问并非无能之辈,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也都是很有建树的人。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无止境!被名利迷住心窍,也可以使一些有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本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作出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他们二人的结局让我们明白,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要适时放弃,万不可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不归路。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要被名利所累,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积累那些终究要化为灰烬的东西上面。不能像追求思想那样追求物质,因为只有思想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并具有永恒的价值。

    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去充当的社会角色,放弃束缚你的世故人情,放弃伪装你的功名利禄,放弃徒有虚荣的奉承夸奖,放弃各种蒙住你的眼睛的遮羞布。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腾出手来,用足够的精力和智能来赢取你真正应该拥有的东西,充分努力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由自在地发掘自己的潜力,主体明确地直奔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让太多的无关的人事功名,来消耗我们的光阴和智能;也不可能去成就许多种事业,做到名利双收事事如意;更不能和那些消耗我们精力的人事打持久战,让它们给我们不断地带来麻烦和损失。我们要用放弃来保护自己,来成就自己,来使自己快乐。

    2.人生自由岂可为虚名所累

    虚名,指的是一种虚假的名声、荣誉,是人刻意追求的身外之物,它往往对人没有切实的帮助,只能使人产生烦恼。

    虚名不是虚荣,虚荣是一种内心的虚幻荣耀感,会使人脱离现实看世界;而虚名是别人加给的一种名誉,或者个人心中希望获取的荣誉。一般来说,名与实是相符的,一个人的名声和他实际所作的贡献是相等的。但是,有些人获得了名誉之后,就不再发展自己的才能,也不再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名誉就和实际渐渐地不相符合了,也就成了虚名。

    做人如果被虚名所累,就会放弃努力,沉睡在他已经取得的名誉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

    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后,名声大噪。一次,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两人,要给他们拍照。弟弟奥维尔·莱特谢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为什么要那么多人知道我俩的相貌呢?”

    当记者要求哥哥威尔勃·莱特发表讲话时,威尔勃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鹦鹉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高。”

    莱特兄弟俩视荣誉如粪土,不写自传,不接待新闻记者,更不喜欢抛头露面显示自己。有一次,奥维尔从口袋里取手帕时,带出来一条红丝带,姐姐见了问他是什么东西,他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莱特兄弟对待名誉是这样的淡泊,他们是不为虚名所累的人。

    悬挂在天空中的星星,看起来很小,但我们却不能说它小,而且就算我们认为它小,也不能损伤它本体的大。星星依然还是星星,人们知道它而它的数量也不增加,人们不知道它而它的数量也不减少。

    做人就是做人,千万不要为名声而做人,不要为了使人知道而做人。

    培根说:“重虚名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名所奴役。”

    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

    此时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不得不干什么。这样岂不是变成了名声的奴隶了吗?

    3.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

    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和地位常常被看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追求一定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已成为人们一种极为普遍的心态。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可以算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实,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去细心体验生活的美好。人在旅途,功名利禄只是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地前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你就会发现,能满足一个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人生于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像是偶然登台、仓促下台的匆匆过客一样。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活在世上就要珍惜时光,不要贪图权势,自酿苦酒。荣誉与权势,皆为身外之物,也是水流花谢之物,万万不可一味去追求它们。如果为了争名夺利而不择手段,那就无异于害人害己了。这样的人生有何乐趣?何况,争名夺利不但不会使你流芳千古,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

    焦耳,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学学物理时就很熟悉,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作出的贡献,将物理学中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焦耳提出“机械能和热能相互转换,热只是一种形式”的新观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热质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从1843年起,他前后用了近40年的时间来测定热功当量,最后得到了热功当量值。

    事实上,与焦耳同时代的迈尔才是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学家。1848年,当迈尔等人不断地证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确性,终于使得这一定律被人们承认的时候,名利欲望的膨胀驱使焦耳向迈尔发起了攻击。焦耳发表文章批评说,迈尔对于热功当量的计算是没有完成的,迈尔只是预见到了在热和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但没有证明这一关系,首先证明这一关系的应该是他焦耳。随着焦耳发起的这场争论的扩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上,纷纷对迈尔进行了不负责任的错误指责。迈尔终于承受不住这一争论和批评带来的压力,特别是焦耳以自己测定热功当量的精确性来否定迈尔的科学发现权,使得迈尔陷入了有口难辩的痛苦境地。此时,迈尔的两个孩子也先后不幸夭折,内外交困中的迈尔跳楼自杀未遂,后来得了精神病。

    即使是当年的迈尔被逼进了疯人院,但今天人们仍然将他的名字与焦耳并列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焦耳为争夺名利而导致的悲剧,也为人们世世代代所遗憾和谴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对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权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他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可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而且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好像成就轰轰烈烈的功名,或者成为名利双收的“家”,就是人们衡量生存价值的唯一标准,这难道不是人类文明的堕落和无可挽回的浅薄吗?

    4.以淡泊之心看待功名和地位

    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家长们最热衷谈论的几乎全是考高分、考大学、出国深造、做官、成专家之类的话题,却未意识到这样的结果只会是苦了孩子,害了孩子。生命价值的深度和高度,怎么能与成名成家、做官赚钱等画上等号呢?如此看重功利名望,一些人一旦争名夺利失败,便一蹶不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和热情,从此人生变得黯然无光,这实在是当代人的悲剧。

    每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在人生的追求中,对荣誉和权力的追求都应该注意节制。不然,把荣誉和权力看得过重,不惜一切代价地想把它们追求到手,岂不是将人生过得过于功利和枯燥了?人生的美好岂不是要大打折扣了?

    由于权力地位与名利连在一起,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争夺权力地位的斗争。这种斗争往往环环相扣,一旦投入其中,便会越滑越快,越陷越深,乃至不能自拔。从古至今,围绕着权势曾演出过多少令人扼腕的悲剧。还有那么多想当官而当不上官的人,他们不但自己饱尝无奈、愁闷、痛楚,还给家庭罩上了无限的阴影。所以说人生诸多烦恼,多由贪婪权势引起;人间诸多祸患,也多由贪婪权势招致。因此追求名誉和权力的时候,更应该铭记的是“君子爱财、爱名、爱权”都得“取之有道”。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却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大幸福或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也还可以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褐裘,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这样就能品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

    功成名就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难,只要用勤奋和辛劳就可以换取,就是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拼搏。就一般情况而言,多得一份功名利禄,就会少得一份轻松悠闲。而一切名利,都会像过眼烟云,终究会逝去,人生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温馨的家和脚下一片坚实的土地。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说过:“一直要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而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

    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都希望能为自己活着,为自己活着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权贵……但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一生的快乐都会毁在争权夺誉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乃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智慧所在。

    5.远离名利,布衣素食也潇洒

    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淡泊权力地位,视其轻如鸿毛。

    汉代时,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张良,功盖天下。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成为开国元勋、汉初三杰,刘邦封他为留侯,实在是功有应得。刘邦本人及其父亲、妻子、儿女,都非常感激、器重张良,对他委以重任,赐以重金,以表谢忱。作为刘邦在楚汉之战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军师和功高盖世的谋臣张良,倘若有论功行赏、封妻荫子的念头,乐于接受刘邦的封赏,自然也是人之常情,丝毫不为过。然而,张良却淡薄权势,把权力地位看得轻如鸿毛,不愿接受重任,不肯多掌权力。如此豁达淡泊,可谓明哲智慧,善保其身之举。而与刘邦的另一位功臣和杰出将领韩信自请封为齐王之举相比,张良真是不知要精明、智慧多少倍。韩信被诛,祸患就起于自请封为齐王这件事。张良既能赢得刘邦的恩宠,又能安然保身,固然与其赫赫功劳分不开,但又何尝不是张良淡泊名利的结果呢?

    没有什么东西像淡泊无争的美德那样可爱,也没有什么东西像争权夺利的丑行那样可憎。幸福与快乐来源于淡泊无争的美德,痛苦与祸患则来源于争权夺利的贪婪,这种朴素的哲理曾使许多伟大人物、英雄豪杰避免卷入复杂残酷的权力斗争漩涡,使他们超然物外,全身远祸。

    享受生活是一辈子的事,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有那些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人,才会一门心思去争名夺利。就像《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那样,“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唯有放下名利,才能幸福一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