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进受阻时,曲行也是一种策略
一个人现在所处的情况,其实正是以往自己所保持的态度造成的。如果想改变未来的生活,使之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航行,就必须要学会变通,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坚持错误的观念,固执不愿改变,就算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枉然。
李小明是一位机械师。他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机械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是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他担心自己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机械工作,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需要从头再来,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他不喜欢,他还是无法抛开积累了十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于是他就这样一直在“不喜欢”与“不舍”之间徘徊与煎熬。
李小明想改变,但又抛不开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其实,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作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会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事可做,有许多方向可以选择,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无论你现在做的是什么,你都一定要记得随时选择一条最适合你的路。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但由于没有找到最适合做的事,他一直没有取得成功。朋友都弃他而去,他还欠了一身的外债,连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卖汽车,步入了推销生涯。
乔·吉拉德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只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他自己。三年以后,他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呢?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虽然乔·吉拉德做过很多种工作,而且屡遭失败,但是他懂得改变,懂得不断探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不被以前的种种工作牵绊,最后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销售员上,终于获得了成功。可见,要想成功,就必须灵活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航向,懂得及时改变,否则,你就将在无所适从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人生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人的最大痛苦莫过于选错了方向。当你不小心走进人生的死胡同时,一定要懂得反省,及时调转方向,寻找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当你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你所作出的改变、付出的牺牲与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
真正的改变不只是从A点到B点,或从B点再到C点,事实上,每一个改变若不是发自内心对自我的了解,很多时候,那些改变也是无用的。所以真正尝试改变,需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对内心世界那份价值的追求与渴望,有明确的认知后再做新的调整与修正,这才是真正的改变。而且,这一路走来,每一个工作、每一次历练、每一回合的挑战都是弥足珍贵的。
人生总会遇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时候,你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审视人生的航向。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如果这种生存方式不适合自己,就立即改换,重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要用执著的信念衡量内心的抉择,用变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2.别怕拐弯,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一位善于变通的人在关键时刻,总会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分析每一个问题,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做出调整。
某位知名作家,在成名前曾换过十几份工作。有一次应电视台《夜来客谈》栏目之邀参加了一个以“换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会上,他发表了一些见解与感悟。
主持人:“你为什么一直要换工作呢?”
知名作家:“18年来,我一共换了13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过我不断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18年来,从一开始‘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为理想而工作’,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只有你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为一体,这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牺牲与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的痛苦都来源于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从而把自己摆错了位置。
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就是一份符合自己优势的工作。只有在这样的工作中,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在工作中得到最大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将浪费很多时间在无谓的构想上。”有些事情,即使你做了很大的努力,并为之坚持不懈,苦苦劳作,但最终你会发现你走向的是一条死胡同,一面死墙。这时,就需要你能够退出来,重新研究,寻找对策。如果你无论怎样努力,目标都不能达到时,就应该及时回头,去开发别的项目,寻找新的成功机会。
无论何时,都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一个问题,当走到了末路之时,就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思路要拐弯,学会换位思考,寻找其他的路。
当你有既定目标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最终去实现它。
但在方法上要懂得变通,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的话,就尝试着换一种方法去努力。
3.曲直互变,直路不通绕道行
英国军事家利德尔·哈特在他的《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者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那些胸怀大略的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达到某种目标,他们不但懂得变通,而且善于变通。先予后取,是他们在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变通策略,以小鱼钓大鱼,最后,他们总能夺回主动权,占据竞争中的制高点。
20世纪80年代初,当各国汽车厂商大举进攻美国市场时,都面临过来自美国本土汽车界同行的打压,可谓是步履维艰。实力最为雄厚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却没有像各国汽车厂商那样长驱直入,而是采取了先与美国合资再独资办厂的迂回战术,获得了美国人的信赖。之后“丰田”公司独资建立了汽车制造厂,并以此为大本营,步步拓展在美国的势力,打开了美国的大门。“丰田”公司采用这种绕道而行的变通方式,麻痹了美国人,淡化了竞争气氛,缓解了美国汽车同行奋力抵制的灾难性影响,从而为自己顺利走进美国汽车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占有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的目标。
绕道而行,并不意味着你面对人生的红灯而退却,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审时度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经营者们限于自身的实力,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很少有投资者能直线发展,因而他们采用绕道而行的变通方法:避敌锋芒,克己之短,借人之势,以期达到最终的目标。
无独有偶。类似这种在竞争中绕道而行,麻痹竞争对手的例子在中国古代也屡见不鲜。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斩除刘邦,刘邦佯装上厕所,才得以侥幸逃脱。
鸿门脱险后,刘邦迫于项羽的势力,只好率领人马暂退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造成不再返回关中的假象。其实刘邦意图消灭项羽,夺取天下的雄心一天都没有动摇过,只是他限于自身的实力薄弱,只好退却,以便为他日东山再起积蓄力量。
几年中,刘邦经过休养生息,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军事上有了可以倚重的韩信;安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草等后勤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了智慧过人的张良。有了这三个贤能之士的帮助,刘邦自知已经胜券在握。公元前206年,他任命韩信为统帅,出兵东征。
出征前,韩信命令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的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人们的常规思维方式是讲求“抢人之先”、“先发制人”、“争夺制高点”,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就需要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在与敌争战中,采用绕道而行的变通方法,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预期目的。
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时候,最短的路线未必是最省时的路线,在直路不通的情况下,绕道而行可以让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
毫无疑问,人们都愿走直路,沐浴着和煦的微风,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平坦的路面,这无疑是一种享受。相反,没有人乐意去走弯路,在一般人眼里弯路曲折艰险而又浪费时间。然而,人生的旅程中是弯路居多,山路弯弯,水路弯弯,人生之路亦弯弯,所以喜欢走直路的人要学会绕道而行。
学会绕道而行,迂回前进,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比如当你用一种方法思考一个问题和做一件事情时,如果遇到思路被堵塞之时,不妨另用他法,换个角度去思索,换种方法去重做,也许你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学会绕道而行,拨开层层云雾,便可见明媚阳光。也许你曾经奋斗过,也许你曾经追求过,但你认定的路上红灯却频频亮起,在你焦急无奈,恨天怨地时,不如绕道而行!
绕道而行,不仅是一种生活方法,更是一种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灵活应变的处事理念。大路车多走小路,小路人多爬山坡,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敢于并善于走自己的路,这样你将永远不会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勇于开拓的创新者。
4.大路行不通,可以走小路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也不是只有一条途径。所以当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试试走另一条路吧。
中国知名企业海尔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但是海尔进军海外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海尔刚刚在美国建厂时,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海尔是谁,产品是什么,更何况美国市场上产品的种类极其丰富,要想打开美国市场谈何容易。
1999年,海尔以25万美元的年薪聘请了美国人迈克作为海尔美国贸易部总裁。迈克认为要让美国人知道海尔,事半功倍的做法是让海尔产品进入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
沃尔玛在全美国有2700多家连锁店,每一家店内都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产品,但是想让它接受一个陌生的品牌却十分困难。整整2年的时间,迈克甚至没有机会让沃尔玛看一眼海尔的产品。直到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沃尔玛总部的对面竖起一块海尔的广告牌,这样沃尔玛的高层每天在工作的间隙眺望窗外的时候都能发现海尔。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沃尔玛负责采购的高层对这个整天等候在窗外的海尔有了兴趣,开始询问下属海尔是什么品牌,开始约见海尔代表……进入沃尔玛之后,美国海尔在沃尔玛出售的产品种类已从最初的一两种发展到后来的近10种。
迈克说:“广告张贴出去之后,我们赚了不少眼球,但广告并不是我们赢得沃尔玛这种重要客户的唯一原因,我们有很好的质量、很好的服务及很好的技术支持。我认为,至少我们拥有3个客户所欣赏的基本要素。沃尔玛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能够提供它需要的产品,海尔在沃尔玛的销售情况很好,只是相对于日本和韩国产品,我们还要提高设计,我相信我们公司的实力和能力。”
其实迈克没有说出来的是,海尔赢在此路不通就另觅他途,只要目标不变,走哪条路又有什么关系呢?
日本一家公司需要租用一个船坞,所以他们派一名叫山本的职员去一个港口咨询相关事宜。
因为路途遥远,山本到达港口时船坞的负责人已经下班了,只有几个工人在边抽烟边聊天。山本走近他们,微笑着问道:“请问哪位能告诉我该跟谁谈租船坞的事儿?”可那些工人谁也不理他。他再问时,有个人恼怒地答道:“没有空余的船坞了!”但山本还是接着问:“那什么时候能租到呢?租金是多少?”那些人都觉得这个人太不知趣了,先是瞪他,后来就继续聊天,当山本不存在。
可山本却毫不气馁,向他们讨烟抽。可能是出于礼貌,有个人给了他一支,他接过烟,在说“谢谢”的同时拍了拍那个人的肩膀。他又向另一个工人借火,并在点烟时拍了拍那个人的手。
这样,山本以烟为话题终于拉近了与工人们的距离,他有意无意的身体接触也打开了工人们的防备之心。他说:“我女儿总是劝我戒烟,她从老师那儿知道,吸烟可能诱发癌症。”工人们纷纷点头,因为他们的家人也都有类似的担心。
后来,一位工人终于告诉他:“要想在这儿租船坞,只能先在港口租一条船并把船坞包括进去。”接下来他又从工人那儿获取了足够的信息,因此使公司在租船坞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当山本第一次被拒绝时,这件事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应该放弃了。但是山本并没有放弃,他坚持了下来,既然工人们不愿意回答他的询问,那就和他们聊天,当关系拉近了,信息自然也就可以获得了。
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眼前似乎没有路可以走的时候,不要着急,再坚持一下,看看是不是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也许,新发现的路还是条捷径呢。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
当比赛只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仅以2分优势领先。按一般比赛规则说来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的8秒钟再赢3分绝非易事。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当时许多人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该队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然而等到暂停结束比赛继续进行时,球场上出现了一件令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到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而全场比赛结束的时间到了。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一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是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如果保加利亚队坚持以常规打完全场比赛,是绝对无法获得真正的胜利的,而往自家篮下投球这一招,颇有迂回前进之妙。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在逆境当中,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两点之间除了有直线还有曲线,就看你如何去走,大路不行,走小路也是可行的办法,能将你带到成功的终点。
5.及时掉头,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促使人们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平坦,难免会碰到一些沟沟坎坎。这时候,面对困境,你不能驻足不前,而要学会掉头走,也就是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选择道路,绝对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成功者的习惯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当机立断、改弦更张,另选更适合自己的新路。但是,很多人都把人生道路视为一个固定的、不可转移的东西,就像一件搬不动的笨重家具。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失败则给人以重新思考、从错误中解脱的良机,当然,如果你能在遭到失败前就适时转换方向,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美国很有名气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个葡萄酒推销员。
当时他实在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卖葡萄酒”。
起先,他为一位卖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着又为一位葡萄酒进口商工作,后来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但这并不是出自热情,而是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不呢?我过去一直在卖葡萄酒。”
可是,无论安德鲁多么努力,生意还是越来越糟。在此情况下,他仍然想努力挽救败局,直到公司彻底倒闭。
安德鲁一直不愿意改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事业的失败迫使他去上一门如何谋生与创业的课。
他的同学中有的已经小有成就,他们担任汽车修理工、银行职员以及小公司经理等。安德鲁逐渐意识到,这些人并没有认为他是一个“只会卖葡萄酒的人”,而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多面手”。大家的看法使他猛然觉醒了,他抛弃了自己原来固有的狭隘想法。
安德鲁在猛醒之后,开始仔细分析、探索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检查、审视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
这种改变给他带来的巨大成功,是他从事推销葡萄酒所永远无法获得的。
安德鲁的例子说明:失败会把人推到一个转折关头,而此时的任务是作出下一步的打算。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思想来看待未来,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无路可走。
探索和选择未来的道路,需要的是新鲜的思想,即运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选择新的机会。假如你能扩大视野和选择的范围,就能挣脱人生的羁绊从而获得成功。
在这一点上,循环利用自己的才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里尔先生失业以后,便确信自己的事业从此结束了,因为他认为拍电影是自己唯一能干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一位老同事,才使他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这位与他关系很好的老朋友认真地给他进行了分析:“其实你有很多本事。首先,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向总部的家伙们出售电影计划,这表明你是个了不起的推销员;其次,你总能为自己的电影写出最佳广告,在紧要关头把宣传工作搞得很出色,这表明你还有作家的写作能力;除了这些,作为优秀制片人,你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听完这番话,里尔打消了原来消极悲观的想法,从头再来。不久,他就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影宣传作家。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失败有时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学识不足,而是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或者是虽然你当初选择的目标正确,但后来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此时你的目标就必须要跟着调整才行。
一条道走下去,有时候是行不通的,如果走不出去,那就是死胡同。所以,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就要及时掉头,扭转方向,否则,只会越走越远,时间浪费了,事情却没有进展。
6.欲登高望远,须曲行迂回
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当我们沿着直路走不通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个方向绕道而行,也许能更快到达我们所要去的地方,这就是曲径通幽的效果。不仅是走路如此,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
所谓曲径通幽,就是要懂得迂回的办法。从表面上看是走了弯路,实际上是更直接、更有效、更迅速地到达目的地。
狄仁杰当了宰相以后,积极地开展了复兴李唐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采取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利用别人,一是自己亲自出马。
当时武则天在宫里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努力地讨好、接近他们,以谋求太子的地位;狄仁杰也想利用他们实现自己的计划。张氏兄弟有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即如果有一天武则天去世,他们不仅会失去一切荣华富贵,而且连生命也会有危险。于是,他们向狄仁杰请教确保永久富贵的办法。狄仁杰说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敦劝武则天把李显接回洛阳,立为太子。如果张氏兄弟能做成此事,一旦武则天去世,继承皇位的就是李显,二张就成了有功之臣,任何灾难都不会降临到头上了。张氏兄弟听从了狄仁杰的劝告,多次在武则天跟前提到李显,多多少少地在武则天的心里备了个案。狄仁杰又利用和武则天接触机会比较多的优势,多次劝说武则天。狄仁杰多次劝武则天说:“是姑姑和侄子的关系亲,还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亲?如果皇上立你的儿子为太子,就会有利于千秋万代,后代的人都会很敬重你;如果立你的侄子为太子,天底下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听说过,后代的人又会怎么看你。”武则天听后,没有发火,只是说:“这是我家里的事。”狄仁杰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
“皇上,四海那么大都是你的家,哪一样不是皇上你家里的事?你是当朝的君主,我是朝廷的大臣,哪能不尽忠直言呢?”武则天没有说话。
由于多方面的努力,同年三月,李显被迎接回洛阳。半年以后,在反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李显立下功劳,被封为太子。李显虽然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地位很不巩固。为了巩固李显的太子之位,让他将来能够顺利地当上皇帝,狄仁杰把许多忠心于李唐王朝的人推荐给武则天,让他们能够处在掌握实际权力的位置上。
一次谈话中,武则天要求狄仁杰推荐一位贤士。狄仁杰问道:“不知要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用他做宰相。”狄仁杰回答说:“荆州长史张柬之可以作为皇上需要的人。”并且向武则天介绍说:“张柬之已经70多岁了,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如果加以重用,他肯定会全心全意地为朝廷效力。”武则天就提拔张柬之做了秋官侍郎。
一直到狄仁杰去世后的第四年,张柬之才当上宰相。到了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氏兄弟势力很大,而且有服侍武则天的特权,大臣们都担心张氏兄弟夺权。年纪已经80岁的宰相张柬之决心除掉张易之、张昌宗。他先做通了守卫皇帝的御林军的工作,联络了武将,再联络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商议除掉二张的方法,但又害怕背上“犯上”的罪名,于是决定逼迫太子出面。
在张柬之的一再请求和逼迫之下,胆小的李显不得不跟张柬之来到玄武门,同准备发动兵变的人会合。张柬之领着太子一同闯入武则天的寝宫,张氏两兄弟刚要发火,就被士兵砍死。武则天在里面听到响声刚要出来,张柬之就进去禀报说:“张易之和张昌宗企图谋反,我们听从太子的命令,已经把他们杀了。”武则天一下子晕过去了,醒来以后问李显,李显也承认了。大臣们都趁着这个机会劝武则天传皇位给太子,武则天没有办法,只好让位。张柬之等人又借着太子的势力,迅速消灭了张易之、张昌宗的同伙,稳定了局势。
由此可见,狄仁杰迂回战术的成功。
欲速则不达,狄仁杰采用迂回曲折、委曲求全的变通之道,善于使用曲径通幽的权谋手段,达成自己的意图。狄仁杰可谓老道圆熟。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绕道走一走看起来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正是智慧的表现。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我们时常把目标暂时淡化,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在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距离目标近了一点。
人都希望走直路,但绝对的直路是没有的。人的一生,总会走弯路。只要我们心中有大方向,就算多走些弯路,多兜几个圈子,有时也不是坏事。
当我们在生活中走到路的尽头,发现无路可走的情况时,回过头来,绕道而行常常可以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