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唐太宗和宇文士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知人知面难知心,知人知面可知心。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唐太宗在宫苑中信步走到关中最常见的一棵槐树下。平时皇帝即使无事,也总有一大帮官员前呼后拥。唐太宗漫不经心地对随从说:“这棵树多好啊?”殿中监宇文士及立即接口赞美道:“不错,圣上真是高瞻远瞩。大家看,这树的确天下无双,树干挺拔俊秀,枝条婀娜多姿,树冠雍容华贵,片片叶子就如一颗颗宝石熠熠生辉,此乃皇家的瑞气……”

    唐太宗越听越觉得不对味,不由得警觉起来。他极不高兴地打断宇文士及的话,神色庄重地说:“魏征常告诫我,要远离那些巧言谄媚、阿谀奉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我一直弄不清谁是那种小人,今日看来,小人就是你啊?”

    宇文士及“扑通”一声,马上跪倒在唐太宗面前,叩头如捣蒜,请罪道:“圣上明察秋毫,使我等小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不过,我只是不忍心,京城官署的官员们都仿效魏征,在朝廷上当面劝谏,公开表示与圣上不同的意见,迫使圣上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主意,而不能无拘无束地行动。幸亏有我们这些言听计从的左右手唯圣上是尊,如果都像那些人一样,不听圣上的话,不按圣上的意志办事,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唐太宗听了这些话,觉得句句中听,转怒为喜,连连点头称是。此时已近正午,大树下阴影渐浓。

    (李雨河)

    哲学先生评曰:

    旧戏舞台上的人物,或好或坏,或忠或奸,各如其面,一目即可了然。这是中国传统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重要区别。要说这是缺点,病因非在戏曲本身,而在思维方式。用哲学语言来说,叫作“非此即彼”。这种“好人太好,坏人太坏”的毛病,盖出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而君子重教化,小人却不重教化,所以恰恰倒是那些卑微小人们,更易于看透人的复杂性。故事中的宇文士及,分明早就看出唐大宗并非十足圣明的皇帝,这才敢说出那段心里话来。其眼光不可谓不锐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