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接口,一个工作是要让接口的尺寸和使用人相配。就好像人们在眼镜店里配镜架。第二就是要调整接口接受的信号电平合适使用人发出的脑电波,简单地说,就是要使接口需要输入的脑电波和使用人的脑电波配合。
第一个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燕馥芝帮芮玉凤找了两个可以贴合在头顶百会穴或者脑后哑门穴的接口。芮玉凤的头发长,也很浓密,安装在这两处的接口,可以被头发遮盖起来,便于隐藏。
第二个工作是,装上接口,把接口上的输入电极线埋设到芮玉凤头部的适当地点。在脑电图仪的监视之下,调整接口的输入信号阈值。这也没有特别的困难。芮玉凤天生脑力强劲,脑电波的电平值相当高,就要把这种阈值调整高一些。这样,她的意念信号的抗干扰性就比一般人的强很多。
这项工作在上午吃饭前也完成了。燕姨说:上午就到这儿了。吃完午饭,下午上班以后,接着试验人—机接口的配合,还有就是接口对终端的控制。地点改换到一个大的实验车间。
下午上班以后,人们都到大实验车间聚齐。参加实验的,除了芮玉凤、高思旺和燕馥芝以外,还有两个实验室工人,做一些配合的辅助工作。
燕馥芝让芮玉凤坐在一把专门为受试者准备的椅子上,头上装上接口。接口上接出来两条电线,连接在监视用脑电波仪上,和另外一台示波器上。三米开外有一个台子,上面放着第一个实验终端——一个侦查型无人机。这个东西前两天芮玉凤还和高思旺试验过。芮玉凤觉得好亲切。
都准备好了,高思旺还专门地把各个关键的部位检查了一番。
高思旺对芮玉凤说:“别紧张,凤儿,这就跟咱们前天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实验侦查无人机的情况一样,只不过是不需要戴那个‘眼镜’而已。”
燕馥芝看了看在场参加实验的人员,说:“准备,我说开始的时候,凤儿就开始用意念指挥这架无人机,从起飞,侦查到降落。这一遍做完,看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我们调整以后,在做第二次实验。”
芮玉凤坐在椅子上调息入静。当她听到燕姨发出开始的命令的时候,她发出起飞的意念。无人机静悄悄地起飞了。
在这个过程中,燕馥芝一直在看着脑电图仪和那台示波器。高思旺的注意力则始终在无人机身上。
无人机飞得很平稳,一会儿靠近屋顶飞,一会儿又贴近地面飞。又绕着两根柱子飞了三圈。最后平稳地降落在原来的桌子上。
人们看到,芮玉凤满脑袋都是汗。
燕馥芝说话了:“这是一场采用实时控制式的实验。结果基本上还是顺利的,但是在凤儿这边,精神还是太紧张,使得发出的某些意念不稳定,从脑电波图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反映在无人机的飞行上,有的时候就不很顺畅。”高思旺接着说。
“我是太紧张了,总害怕砸锅,把燕姨的无人机给摔了。要不要我再来一次?”芮玉凤说。
“好,就再来一次吧,”燕馥芝说道,“每个人的注意,再来一次。准备。开始!”
这一次的实验结果就比上一次好得多,基本上都顺畅了。
“接下来,是做智能模式的侦查实验。也就是说,凤儿只要想给无人机下一个侦查的任务,具体怎么做由无人机自己决定,主要是检查我们智能软件是不是完善。每个人都准备好,开始!”
芮玉凤坐在椅子上,只要头脑里面想:把车间的所有角落侦查一遍,看有没有新的东西。
无人机自己起飞,沿着地板边上的墙脚从下到上一遍又一遍的飞行。接着又绕车间里面的每一根柱子飞行,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盘旋了几次,最后飞回到原来的起飞的地方。
通过他们自己头上戴着的接口,燕馥芝和高思旺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和芮玉凤看到的相同的景象。燕馥芝和高思旺一致表示满意。
接下来的一个侦查实验,是智能式警戒。
这就是当操作人启动智能式警戒以后,自己可以不管后续的侦查工作,她的周围由无人机负责警戒,一旦无人机发现有外人闯入,或者是突发的其他事件发生,或者是可能发生无人机都会向使用者发出警号并且听取使用者的进一步指示。
芮玉凤启动了智能警戒模式。无人机起飞,然后在车间的上空盘旋。
燕姨让已经退出车间的两名工人,推门而入。
芮玉凤,还有燕馥芝和高思旺都听到一句警告的声音:“有人闯入门口!”不管这个时候他们面向哪里,眼前都会出现那两名工人此时此刻的身影、面孔和动作的画面。
燕馥芝又让一个工人,从车间外用一根竹竿从窗户外面伸进来。
他们都听到了报警声:“第三个窗户外面有竹竿伸进来!”看到了竹竿周围,和竹竿本身的画面。
燕馥芝又让两个工人,用中午撞击墙壁发出咚咚的声音。无人机立即报告:“房子外面有很大的撞墙声音。要不要我去门外看看?”
芮玉凤想道:去外面看。
无人机从打开的窗户中飞了出去。报告:“有两个人在用石头撞击墙壁”,他们眼里出现了外面工人用石头撞墙的画面。
智能警戒实验得很顺利,没有问题。
燕馥芝说:“今天的实验就到这里,成果不错。实时控制模式,凤儿还要多练几次。晚上下面自己去练。刚才胡晓月说想请凤儿一起吃晚饭,邀旺子和我作陪。我就不去了,你们三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我在那里岂不煞了风景。明天该实验意控战斗无人机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