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就是财富
30多年前的深圳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南疆小镇,现在已经成为闻名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20年前的上海浦东同样是一幅杂草丛生的典型的农村景象,如今也已经成为大上海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城区。是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功力,可以创造出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是规划,是科学的规划和决策,使这些不毛之地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下成为聚集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的“洼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难发现,规划好一条路,沿路经济就发展起来了;治理好一条河,沿河两岸的价值就上去了;选好一所名校、一家好幼儿园,布局好一片绿地,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规划就是这么厉害,规划就是建设的蓝图,规划可以让“黄土”变成“黄金”。
人们说“观念就是财富”,其实“规划也是财富”。规划就是政府的财富投资计划,所谓大规划大财富、小规划小财富、没有规划等于找不到财富,有了规划不去执行或者破坏规划,就是损害财富。一流的城市规划会创造出一流的财富,一个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城市规划,则无论财富多少都会流失掉。这是一种城市经营理念。
有了“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之后,城市规划就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编制,就要放在城市竞争和特色塑造上来编制,就要编而有用、编而致用,而不是编而无用、编而不用。过去各地编制了不少规划,为什么总是感觉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尽管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就是规划的实用性太差。我们不妨这样思考一下问题,怎样做才能使规划更加具有魅力,让人觉得眼睛一亮、心头一热、精神为之一振?除遵循规划编制的一般特点、一般要点和一般套路之外,还要在经营城市和创造财富上有哪些体现?如果我们的规划能够给社会创造财富、能够给政府带来效益、能够给百姓送去实惠,如果我们的规划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聚合人气、提高商气、涵养地气、创造出无限的投资与发展机遇,如果我们的规划能够不断地唤起群众精神、调动群众热情、融入群众智慧,那么规划的前途和命运肯定将是另外一种局面。所以,城市规划除了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之外,还要充分体现其经济性和效益性,要能够聚人气、提商气、养地气,最后落脚点就是要切实促进经济成大气。
对于一个城市或者城市群来说,规划就是城市的建设蓝图、就是城市的未来形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规划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影响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大而言之,规划可以从宏观层面引导整个城区资源的整合、统筹不同的功能分区,并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有效地调整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布局,最终从根本上影响城市的整体价值和综合竞争力。小而言之,规划可以让城市相邻的、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地块价值天壤之别。规划可以从微观层面通过对具体地块进行坐标定位、定性,调控土地性质和使用方向,可以做商贸市场、可以做房地产开发、可以做城市公共绿地,而这样分门别类的结果就会让不同的地块呈现出不同的经济价值。比如,某地块如果规划为绿地,它在市场上肯定没有多少价值;如果规划为商业用地,则每亩土地的价值就相当可观。从规划性质上看,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的价值各不相同,中央商务区、住宅区的土地价值差异明显,公园、广场附近的土地价值比较高。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城市,它本身就是一张等待填写的巨额支票。而经营城市的较高境界,则是通过规划使用地结构合理化和科学化,发挥规划的统筹、整合功能,追求城市未来的整体价值和形象品味。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实践确实有声有色,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是向社会摆明了一个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二是不断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笔可以持续开发的财富宝藏。三是给城市建设者提出一个要求:探索一条自我创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道路。形势和任务要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以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确定“依靠社会,面向市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观念。
规划利益是最高利益
规划利益是政府的最高利益,是全社会的最高利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其他任何利益都要自动为其让道。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规划,是对人民和历史的最大负责,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说城市规划是政府的最高利益?规划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规划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实践中,人们对这几句话的认识和体会是越来越深刻,有时候甚至感觉到切肤之痛。规划的成功的确是关乎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情,规划的失败有时候会成为无法弥补、不可饶恕、不可原谅的大错误;规划的节约有时候虽然让人感觉不出来,却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能不断地释放社会能量和经济效益;规划的浪费是令人伤心的浪费,是令人痛心的劳民伤财,有时候还可能是惨痛的社会犯罪,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这些年,我国一些城市有的楼房是建了拆、拆了再建,有的马路是修了挖、挖了再修,折腾来折腾去。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城市规划不到位,也说明规划的节约与浪费之间到底有多么大的区别。据媒体报道,2003年四川成都市用爆破的方式拆除了两栋建筑,而且是两个非常漂亮的项目,其中一个叫做红枫半岛花园会所,另一个叫做锦城豪庭,直接损失了好几千万元,原因就是规划的审批失误。爆破拆除的场面十分惨烈,不仅炸出了人们的规划意识,也对规划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说规划是政府的最高利益还因为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竞争重在规划竞争。过去,人们谈起竞争,往往局限地讲企业竞争、产品竞争。今天人们讲竞争,已经完全不同,区域竞争已成为当前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而区域竞争的主体又落在了城市政府头上。政府之间,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自然地理情况类似的城市,在迎接挑战中比什么?主要就是比城市规划,比谁的规划水平高。规划就是城市的品牌和名片,规划就是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品位和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现在,城市招商引资的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走规划招商的道路,规划具有竞争力,也成了竞争手段。有了这样的理念,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面对竞争,迎接挑战。
城市规划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城市规划是个大系统。从城市总体规划到片区发展规划,从城市重要景观规划到街区概念规划,从城市控制性规划到城市详细性规划,再到具体的项目规划,应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没有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就没有高水平的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要不要形成一种科学、完整、有机联系的整体?一个杂乱无章、残缺不全,甚至互相矛盾的城市规划体系能不能适应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营城市重在经营规划,规划体系越健全、越科学、越严密,城市财富的聚集效应就越强。否则,就会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财富漏斗,无论多少的效益都会流失掉。打个形象的比喻,城市规划像网,城市资源就是鱼和虾,网织得越密,鱼虾就捞得越多。为了更好地经营城市,创造和聚集更多的社会财富,政府就要千方百计编织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的“网”。
从很多城市的实践来看,也对规划工作高度重视,花了不少钱,编制了一本本非常精致的专项规划书。但在工作中发现,各专项规划之间在执行过程中不协调,经常出现“打架”现象。在规划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到底以哪个规划为准?同样是经过专家论证、政府会议形式决定,怎能分出一个高低左右、是非曲直?这是非常尴尬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这些规划之间的有机联系,自觉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的配套衔接,特别是在制订各专项规划的时候,更要做到归口管理、统筹兼顾。规划部门是政府专门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的机构,今后要切实作为所有专业规划编制的牵头单位,树立全市规划一盘棋的思想,避免出现“各自为战、自我封闭、相互矛盾”问题的发生。已经出现的问题,规划部门要牵头梳理,通过适当形式作出调整,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目的。
站在经营城市的角度,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城市各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盘点和梳理,并分门别类做好规划。比如,《土地收储专项规划》《政府经营权资源专项规划》《城市无形资产经营专项规划》《城区广告资源经营专项规划》《城区加油站经营专项规划》等等。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城市建设急剧扩张的时期,也是不断产生城市资源、运作城市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时期。如果各项规划残缺不全、相互错位,许多财富就会自然流失。因此,规划是值得投入且有重大回报的事情,必须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重视规划当从思想上真正重视。综观我国走在发展前列的城市,没有哪位政府领导是不重视城市规划的。可是,有的地方口头上也重视规划,但实际只是热衷于装潢门面,满足于人有我有,满足于外面来人时拿出来观赏、播放,满足于客人给一两句表扬话。还有的地方虽然对大规划舍得,对小规划却不舍得花钱。这同样是一种“叶公好龙”。如果大规划与小规划不能很好配套、衔接和过渡,由于缺乏合理的支点和抓手,城市经营的实际效益和实际价值并不大。因此,重视规划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城市规划要具有先进性和有序性
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规划水平。近年来,一些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反复调整,除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外,还存在规划不切实际、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搞了一二百年都不变调、不褪色,值得我国研究学习。经济可以暂时落后,但规划品位不能落后,文化格调不能低俗,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规划要立意高远、留有空间、动态管理,正视并尊重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但又不能为其所局限,特别是不能迁就少数人极端落后和愚昧的思想观念。
城市规划要坚持50~100年不变、不落后,就要有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规划指导思想。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有一流的规划指导思想,就会有一流的规划成果;有一流的规划成果,就会有一流的工作业绩;有一流的工作业绩,就会创造一流的社会财富。因此,编制各类规划,要舍得花钱,要愿意请名师。在实践中,要通过制订规划,进一步发现城市潜在资源,挖掘城市潜在价值,使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建设时序更加科学,实现城市资源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的最优化,从而达到土地增值,企业增效,城市功能提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效果。这才是城市规划应有的深厚伟力!
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特别是头20年,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根据规划就是财富的理论,城市化是一个政府规划城市资源、运作城市资源和创造社会财富、提升城市价值的过程。城市是一项兼具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系统工程,是一座兼有富矿与贫矿的资源宝库。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有序开发、持续推进并且让能量逐步释放的过程。
要把握好城市规划与经营城市的结合点,在规划中包装策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反映规划意图、展示规划内容、体现规划成果,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抓手。为此,就要做好三年期的、目标基本明确并具有项目建设步骤的《城市近期发展规划》。客观地讲,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市场容量、发展空间是可以作出预测的。要坚持规划先行,按规划搞好项目储备,对近期、中期、远期各类建设项目分期分批作出安排。在安排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好项目的集聚效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聚合起最大的人气、商气和地气,避免造成能量分散,弱化城市化能力。
要把项目建设与土地收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土地收储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与土地紧密相连,说规划就是财富,其实是通过土地来创造财富的,否则“规划就是财富”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规划可以使土地由资源转变为资本,并不断追求最大增值。城市建设是带有市场性质的投资行为,考虑投资效益是其内在要求。城市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投资环境的过程,也是使土地不断增值的过程。城市土地是潜力最大、增值最快的国有资产。在规划中,要坚持做到“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规划用途,没有规划用途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开发”。要通过科学规划,培育级差地租,提升土地价值,形成开发预期,实现城市资产的最大增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