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推荐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推荐序

    脱不花

    罗辑思维CEO

    认识黄有璨是因为2016年初罗辑思维从一个纯粹的内容型公司学着开始运营一个叫作“得到”的APP。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位朋友很热心地说:“介绍一位运营专家给你,你一定会有收获。”

    于是,我见到了黄有璨。说实话,第一次见面我是挺意外的:

    一是意外于他如此年轻,二是意外于他所运营的“三节课”表现出的成熟、老辣和充满正念的气场,三是意外于他对自己的职场未来所做出的选择。

    照我这种俗人想,这么优秀的年轻人,又有惊人的钻研能力,去BAT或者一个成长型的互联网公司,一定能坐上一个不错的职位,顺便拿不少期权。但是他却似乎想得很明白,要沿着互联网运营的专业研究这条路走下去,并且借此开始他自己的创业。

    跟他聊过一次,后来又请他给公司的同事进行过专场的培训交流,再加上作为他长期的读者,我逐渐理解了他的想法:

    一方面,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在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多层的市场结构,一个产品要想击穿整个市场,除了产品技术的驱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公司是否具备积极多样的运营能力,能否对复杂的用户行为进行响应和引导。看看那些少数国际化成功的中国公司就知道,越是在需要强运营的产品类型中,中国公司就越具有优势。因此,中国互联网公司必然催生出全球最优秀的运营人员。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最优秀”,并非指常规的硬条件,而是指一种主动或者被动形成的积极、多变、擅长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黄有璨选择了一个最能发挥他本人优势的切入方式。读一段时间他的文章,读者往往会从他的文章里感受到远远超出他的年龄和阅历的见识与思维方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人。我的另一位朋友,知乎大神采铜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作“思维的脚手架”。在我看来,黄有璨就是一个在运营体系的研究方面搭建起了“思维脚手架”的人。市场上发生的风吹草动,在别人那里也许是谈资、也许是八卦,但是到了黄有璨手里,往往就会被如庖丁解牛一般解构开来,然后分门别类地架构在“思维脚手架”里,成为重新认知一个事件、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行业的素材。

    这样的能力,只是去做一个大公司的运营人员肯定是浪费了。他确实很适合作为运营人员们的观察者和鞭策者,爬上他的脚手架,不时地替埋头干活的“运营狗”们抬头看看路。

    也许有很多人比黄有璨从事运营岗位的时间更长,职位也许更高,掌握的资源也许更多,但是,他不可多得的研究、总结和提炼能力,更使得他成为一位值得长期关注和交流的顾问。

    现在黄有璨的研究成果要汇总成一本书,对此我坚定地认为他如果选择通过“得到”APP来发布他的电子书并且进行亲身语音导读会更酷一些。但是,我对他选择出书这事儿的动机还是非常理解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直男,总要给如我之流的迷妹们创造一个签名的地方,不是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